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丁振民,姚顺波

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丁振民,姚顺波

导读:本文包含了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区域生态补偿,均衡定价,理论框架,土地利用转移分析框架

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文献综述

丁振民,姚顺波[1](2019)在《区域生态补偿均衡定价机制及其理论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从土地利用转移的视角,运用经济学效用理论构建生态用地-经济用地的权衡系统,并以此推演出区域生态补偿定价机制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然后,在保证生态系统平衡以及剥离自然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影响之后对现有区域生态补偿的均衡定价方式进行修正。研究结果:①以间接使用价值为计算基础和剔除自然因素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以有效防止区域生态补偿定价的高估,并且遵循生态补偿的基本原则。②从省级研究区域来看,坡度、坡向等地形因素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产生非常显着的正向影响,即坡度越高、越靠近阳坡的地方生态环境水平越高。整体来看,气温在5%的生态显着性上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产生正向影响,并且暖湿区域气温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边际贡献大于干旱区域气温的边际贡献,而降水量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影响不显着。③人均生态足迹对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的边际贡献为-6. 989,即人均生态足迹增加1 hm~2,单位面积上的生态系统服务间接使用价值减少6. 989元。④2015年生态补偿的总金额达到813. 496亿元,平均每年增加54. 179亿元,并且支付重心沿着"东北-中部-西北"的V型路径进行转移。生态补偿区逐渐突破胡焕庸线,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处于严重失衡的状态,特别是西北地区由生态受偿区变为生态补偿区。表明在生态脆弱性和敏感性的作用下,西部地区生态系统的可持续能力与修复能力在不断恶化。(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9期)

陈国兰[2](2019)在《云南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的框架及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立足于云南生态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云南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主导、城市水源地政府和市场并重、矿产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水能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省内江河流域政府引导、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的发展模式。认为云南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迭性,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受益主体高度重合,发展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鉴于此,在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建立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能有效解决云南环境保护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本文来源于《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赵星[3](2018)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合作治理框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中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的4种类型及其实施困境的基础上,借鉴合作治理理论,提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合作治理的框架,包括以政策舞台为基础,以河长制为助力,搭建多主体参与网络,推动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本文来源于《湖北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王建平[4](2018)在《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和政策建议——以四川藏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是中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在重点区域实施综合生态补偿是创新生态补偿机制的重要探索。本文以四川藏区为例,在分析现行生态补偿机制概况和存在问题基础上,提出建立"政府与市场、专项与综合、纵向与横向、经济与非经济、省级统筹与州县实施"相结合的综合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从补偿主体、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监督管理方面提出实施路径,从国家加大支持力度、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决策咨询》期刊2018年01期)

董战峰,李红祥,璩爱玉,葛察忠[5](2017)在《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框架与重点》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解决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流域水生态环境资源资产增值、实施流域综合治理的长效政策手段。在借鉴全国跨界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推进建立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是长江经济带实施生态优先战略的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与挑战,提出了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的总体思路和框架,建议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重点处理好八大关系,本文可为长江流域可持续管理提供技术支撑。(本文来源于《中国环境管理》期刊2017年06期)

宋文飞,丁晓辉[6](2016)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析:一个理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改革解决自然保护区建设中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失衡,面临着许多亟须解决的理论问题。文章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定义、生态补偿机制中的产权问题、产权机制界定不清下的生态补偿机制问题进行了理论分析,并针对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改革提出了建立并完善正向激励机制和负向惩罚机制的主要思路。(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6-07-02)

何琼,杨敏丽[7](2015)在《我国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构建及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的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完善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至关重要。在阐述构建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现行耕地管理及补偿政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借鉴美国、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耕地补偿的先进经验,研究了我国构建耕地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原则、补偿主体、补偿方式、补偿模式等,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价格月刊》期刊2015年12期)

王雨蓉,龙开胜[8](2015)在《生态补偿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表现、因素与机制——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文献总结、案例归纳以及理论建构,分析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尝试建立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结果表明,生态补偿项目实施导致了森林、草地等覆被变化和土地景观格局、利用效率变化;生态补偿制度设计,产权、合同及参与者意愿,技术、监管与策略,生态补偿与文化和信任的适应性等是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普遍性因素。围绕土地利益格局这一核心,构建了基于净收益、持续性和配合度的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理论框架,提出土地利用者基于净收益水平,从持续性和配合度两个方面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揭示了生态补偿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经验证据和理论机制,为改进和创新生态补偿项目设计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资源科学》期刊2015年09期)

刘薇[9](2014)在《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模式》一文中研究指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运行的关键在于构建一个能够连接利益相关者的市场,使补偿的主体之间进行直接联系,双方在明确生态服务市场价格的基础上,实现市场交易和生态补偿。生态补偿的市场化运作需要积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建立生态服务交易市场,探究生态系统服务资源产权的市场化过程。本文从探究市场化生态补偿的实现形式出发,搭建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进而分析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模式及完善对策。(本文来源于《经济纵横》期刊2014年12期)

汤崇军,杨洁,肖胜生,彭琴,万小星[10](2014)在《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浅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对促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和保护鄱阳湖"一湖清水"具有重要意义。在分析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现有政策缺陷和相关政策与实践的基础上,从补偿的主体和客体、补偿标准以及补偿方式等方面,介绍了鄱阳湖流域生产建设类和预防保护类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并为尽快建立这一机制提出了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人民长江》期刊2014年04期)

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立足于云南生态及产业结构特点,分析了云南生态环境与贫困的耦合关系,提出了建立自然保护区政府主导、城市水源地政府和市场并重、矿产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水能资源开发以企业为主政府协调、省内江河流域政府引导、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政府主导市场为辅的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的发展模式。认为云南贫困地区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或重要生态功能区在地理空间上具有较高的重迭性,生态补偿与精准扶贫受益主体高度重合,发展目标具有内在一致性。鉴于此,在生态建设和资源开发领域建立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能有效解决云南环境保护和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参考文献

[1].丁振民,姚顺波.区域生态补偿均衡定价机制及其理论框架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9

[2].陈国兰.云南精准扶贫与生态补偿融合机制的框架及模式探索[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9

[3].赵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合作治理框架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8

[4].王建平.建立综合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核心要素和政策建议——以四川藏区为例[J].决策咨询.2018

[5].董战峰,李红祥,璩爱玉,葛察忠.长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建设:框架与重点[J].中国环境管理.2017

[6].宋文飞,丁晓辉.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探析:一个理论框架[C].“生态经济与新型城镇化”——中国生态经济学学会第九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生态经济与生态城市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2016

[7].何琼,杨敏丽.我国耕地资源生态补偿机制的框架构建及对策研究[J].价格月刊.2015

[8].王雨蓉,龙开胜.生态补偿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表现、因素与机制——文献综述及理论框架[J].资源科学.2015

[9].刘薇.市场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与运行模式[J].经济纵横.2014

[10].汤崇军,杨洁,肖胜生,彭琴,万小星.鄱阳湖流域水土保持生态补偿机制基本框架浅析[J].人民长江.2014

标签:;  ;  ;  ;  

生态补偿机制框架论文-丁振民,姚顺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