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切换时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序贯机械通气,自主呼吸试验
切换时机论文文献综述
李平[1](2019)在《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方法:选择2010年10月至2018年2月来阳山县人民医院进行的200例需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作为本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切换时机为出现肺部感染控制时间(PIC)窗,观察组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且改良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气管插管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ICU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VAP发生率以及死亡率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且改良GCS评分达到15分并稳定2 h作为AECOPD患者序贯通气的切换标准的临床效果优于切换时机为出现PIC窗,值得临床应用。(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3期)
赵慧玲,白智远[2](2018)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切换时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病,平均每年发生0. 5~3次的急性加重~([1]),需要住院治疗。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关键是对切换时机的把握,这在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现有的机械通气切换时机作一文献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的切换时机提供依据。(本文来源于《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16期)
罗松平,李兵,姚亚飞,娄赟,董玉任[3](2018)在《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切换时机的临床判断》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切换最佳时机。方法选取2014年7—2016年3月急诊抢救室和急诊ICU收治的150例AECOPD行无创机械通气(NIV)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叁组,每组各50例,分别以0.5 h、2 h、6 h作为观察时间节点,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则判断NIV无效,切换至有创机械通气;若观察节点之前出现有创机械通气指证则随时切换。比较叁组间住院天数、气管插管率、住院死亡率等疗效指标;入选150例患者中最终有40例NIV无效,切换至有创机械通气。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热、呼吸频率、排痰障碍、循环障碍、PO_2、PCO_2、PH、D二聚体、营养不良、白蛋白、GCS、肌酐)等14项进行统计,分析以上因素与患者NIV无效相关性。结果叁组间患者住院天数[(12.76±2.25)d,(12.52±2.18)d,(14.02±2.97)d,F=9.782]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 h组住院天数长于0.5 h组、2 h组,而0.5 h组、2 h组之间无明显差异;气管插管率(30%/24%/26%,F=0.742)、住院死亡率(12%/14%/16%,F=0.3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stic回归分析得出排痰障碍(OR=7.244)、循环障碍(OR=13.823)、低白蛋白血症(OR=9.209)和严重意识障碍(OR=15.363)是NIV无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建议AECOPD患者进行NIV治疗以2 h作为观察时间节点判断是否有效,延长观察时间(6 h)并不能降低插管率反而可能导致住院时间增加;合并排痰障碍、循环障碍、低白蛋白血症及严重意识障碍(GCS<12分)时NIV无效风险增加,需要果断切换至有创机械通气。(本文来源于《黑龙江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曹江涛,郑雅茹,赵世峰[4](2018)在《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PCV-A/C)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呼吸重症监护室(R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所致呼吸衰竭患者19例,均经鼻或口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并发生人机对抗。PCV-A/C模式下,P-T曲线表现为吸气末"超射波",考虑切换延迟,适当缩短吸气时间使波形呈现方波;P-T曲线表现为吸气末"双吸气波",考虑切换过早或压力不足,延长呼气时间或增加压力使波形呈现方波。比较人机对抗时和消除人机对抗后潮气量(VT)、呼吸频率(f)、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浅快呼吸指数(RSBI);随访28 d,观察患者预后。结果 19例患者中出现"超射波"10例,占52.6%;出现"双吸气波"9例,占47.4%。消除人机对抗后VT大于人机对抗时,f、MAP、HR及RSBI低于人机对抗时(P<0.05)。随访28 d,19例患者中死亡12例,余7例成功拔除气管插管。结论PCV-A/C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表现为"超射波"和"双吸气波",患者预后较差,消除人机对抗后患者呼吸、血压、心率得到有效改善。(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孙颖新,杜春玲,周磊,宋小莲[5](2017)在《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10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心医院青浦分院行机械通气治疗的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84例,根据机械通气方式分为A组(n=34)、B组(n=25)、C组(n=25)。A组患者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并常规撤机拔管;B组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以出现肺部感染控制窗(PIC窗)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C组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以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9分且维持2 h作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两组患者撤机标准相同。比较3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撤机时心率、平均动脉压(MAP)、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及治疗情况、撤机成功率、病死率、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3组患者机械通气治疗前和撤机时心率、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 CO2)、p 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短于A组,住院费用少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少于B组,住院费用少于B组(P<0.05)。3组患者撤机成功率和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P<0.05);B组和C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PIC窗作为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和以GCS评分≥9分且持续2 h作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治疗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的撤机成功率、病死率及安全性相似,但后者可更有效地缩短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并减少住院费用。(本文来源于《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期刊2017年11期)
丁俊华,沈雁波,王霆,刘春[6](2015)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肺部感染控制窗(PIC)联合自主呼吸试验(SBT)在慢阻肺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行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1例需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AECOPD患者根据切换点的选择分为PIC+SBT组44例和PIC组47例,比较两组VAP发生率、气管插管保留时间、机械通气总时间、ICU住院时间、再次插管率以及死亡率。结果 PIC+SBT组的ICU住院时间以及机械通气总时间小于PIC组且差异显着(P=0.020,<0.001),PIC+SBT组的再次插管率为9.1%远远小于PIC组组的27.6%,差异同样显着(P=0.023),但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并不显着(P>0.05)。结论 PIC窗联合SBT在AECODP患者序贯通气有创-无创切换可降低再次插管率、机械通气总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来源于《临床肺科杂志》期刊2015年12期)
王彭[7](2015)在《市场风格快速切换 基金把握时机灵活配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临近年关,A股市场的波动幅度也明显加大。在金融地产板块带动下,上证指数连续多个交易日以阳线报收,呈现明显的二八转换;但随着打新资金的回归,创业板再次崛起,前期表现强劲的大盘蓝筹股也陷入震荡调整。面对迅速切换的主题热点和市场风格,业内人士建议,投资者不妨重(本文来源于《上海证券报》期刊2015-12-08)
龙胜泽,秦志强,黄国兰,黄桂香,龙胜规[8](2014)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COPD并呼吸衰竭经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好转,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的10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有创-无创序贯通气治疗组(序贯通气组)52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54例。序贯通气组立即拔除气管插管,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支持脱机;对照组以传统有创机械通气方式脱机。比较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住ICU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住院死亡率。结果两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3.9±1.5)d和(15.5±6.1)d,住ICU的时间分别为(4.9±1.8)d和(20.3±5.5)d,VAP发生率分别为15.38%(8/52)和35.19%(19/54),病死率分别为11.54%(6/52)和27.78%(15/5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再插管率分别为19.23%(10/52)和16.67%(9/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COPD并呼吸衰竭需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当呼吸泵衰竭改善窗出现后,立即拔管改无创序贯通气治疗,可以缩短有创通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的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及住院死亡率。(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新医学》期刊2014年08期)
宗乐,顾正阳[9](2013)在《提前布局 把握估值切换时机》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八届叁中全会上周闭幕。会议公报中提到,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招商证券宏观研究组认为,本次叁中(本文来源于《中国证券报》期刊2013-11-18)
秦振华[10](2010)在《基于动态阈值的切换时机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各种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市场需求和竞争的变革,下一代无线通信网络将是各种无线接入技术并存并协同工作的全IP融合的异构网络。而各种无线网络的融合必然会带来许多技术兼容的难题,这就对异构无线网络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向任何人提供有质量保证的服务提出了挑战。因此垂直切换作为异构无线网络融合的关键技术之一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也成为未来无线通信网络的核心技术和关键特征。本文对异构无线网络中垂直切换的切换时机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基于动态阈值的切换时机优化算法。本文的主要特色在于:1、设计了一种由WLAN和UMTS网络重迭覆盖的区域作为切换的场景。同时将典型的无线移动网络的应用类型分为两个大类:有QoS保证的服务即QG应用和对QoS要求灵活的服务即QF应用。2、本文在综合考虑了网络方的信息、移动终端的信息以及用户的需求和偏好的基础上,利用机会约束规划的理论构造阈值函数来进行切换时机的优化。3、本文提出用机会成本的概念来选择切换时机,并且进一步对切换时机模型进行了改进。实验证明,本文所提出的算法能够很好地选择出最佳的切换时机,从而在保证用户获得良好的QoS的同时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耗费。(本文来源于《西华大学》期刊2010-12-01)
切换时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慢阻肺是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病,平均每年发生0. 5~3次的急性加重~([1]),需要住院治疗。对于慢阻肺急性加重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患者来说,目前普遍采用的是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实施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的关键是对切换时机的把握,这在目前尚未达成一致,本文就现有的机械通气切换时机作一文献综述,为临床医生选择适合的切换时机提供依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切换时机论文参考文献
[1].李平.AECOPD患者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研究[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2].赵慧玲,白智远.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慢阻肺急性加重切换时机研究[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8
[3].罗松平,李兵,姚亚飞,娄赟,董玉任.无创-有创机械通气序贯治疗慢阻肺疾病急性加重切换时机的临床判断[J].黑龙江医学.2018
[4].曹江涛,郑雅茹,赵世峰.机械通气压力控制通气-辅助/控制模式下吸呼切换时机不当所致人机对抗情况及处理措施[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
[5].孙颖新,杜春玲,周磊,宋小莲.不同有创-无创序贯通气切换时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影响的对比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7
[6].丁俊华,沈雁波,王霆,刘春.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行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切换时机的研究[J].临床肺科杂志.2015
[7].王彭.市场风格快速切换基金把握时机灵活配置[N].上海证券报.2015
[8].龙胜泽,秦志强,黄国兰,黄桂香,龙胜规.以呼吸泵衰竭改善窗为切换时机序贯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的研究[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4
[9].宗乐,顾正阳.提前布局把握估值切换时机[N].中国证券报.2013
[10].秦振华.基于动态阈值的切换时机优化[D].西华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