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中国近代银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近代中国,押汇,演变,合盛元
中国近代银行论文文献综述
陶宏伟,刘维奇,杨志勇[1](2019)在《近代中国银行押汇业务的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押汇是一项基于汇兑的融资业务,作为近代中国银行机构的重要业务之一,它的成长推动了国内外贸易行业和金融业务的发展。文章在宏观研究视角下,以晚清时期、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政府时期为核心阶段,运用量化分析和制度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探析近代中国银行押汇业务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规范的制度构建,并对山西合盛元票号日本神户分号最早押汇业务进行微观考证,以求大致还原清末民国80余年押汇业务的动态演变历程。(本文来源于《经济师》期刊2019年12期)
颜冬梅[2](2019)在《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基于山西票号衰亡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枢纽和杠杆,在促进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其中,尤以金融组织的转型和金融制度的嬗迁备受关注。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依附于农业和传统商业的传统金融业不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金融需求,需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史研究》期刊2019年06期)
高莹莹[3](2019)在《《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出版》一文中研究指出林幸司着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4月出版,23万字,98元从19世纪到20世纪,中国先后经历了辛亥革命、中华民国成立、抗日战争,然后走向社会主义。如何把握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在此过程中的变革,作者选择了近代银行业作为考察对象。具体而言,在前近代的中国四川地区,以重庆为中心的贸易活动颇为盛行。为便于汇兑交易和货币兑换,票号、钱庄等传统金融机构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辛亥革命后,受沿海城市的影响,重庆出现了四川首家民间银行聚兴(本文来源于《抗日战争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王红曼[4](2019)在《中国近代银行公会的社会责任》一文中研究指出银行公会是一个近代工商业新型社团组织,是由银行业自发成立的民间自律性同业组织,以维护同业利益为宗旨,并在银行业相对发达的地区由各个银行机构实体共同参与组织而成。银行公会连接着个人与机构、群体与机构、组织与个人、组织与群体以及组织与政府的各种关系系统,并与社会系统之间发生着互动关系。该组织自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极具社会责任的活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各领域产生持续的、强烈的影响,体现了它独特的组织特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金融》期刊2019年16期)
禾刀[5](2019)在《民国金融家在乱世中的进击与无奈——读《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一文中研究指出1171年,世界上第一家银行意大利威尼斯银行成立。1897年,中国仿效西方银行,成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家银行——中国通商银行。1915年,聚兴诚银行在重庆成立。从时间节点看,中国金融发展远落后于西方国家,而西部又大大落后于率先开埠的东部沿海地区。日本一桥大学社会科学博士林幸司的《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一书,通过对聚兴诚银行的解构,揭开了近代中国民间企业与现代管理制度的碰撞与接(本文来源于《劳动保障世界》期刊2019年22期)
周荣光,张晶[6](2019)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折衷式建筑形式初探——以北京交通银行旧址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主要研究中国近代建筑史发展的兴盛期(1900—1937年)的时间跨度里,从西方求学归来的中国第一代建筑师对民族主义风格中的折衷式建筑形式的探索。以分析代表建筑北京交通银行旧址为主,同时引入其他样式的典型案例做比较分析,来探索民族主义建筑形式特别是折衷式建筑的主要特征。(本文来源于《遗产与保护研究》期刊2019年03期)
谈笑[7](2018)在《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简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是指从鸦片战争始,经晚清、中华民国北京政府、中华民国南京政府,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百年间,由中国政府、各地方政府、中国政府各部门、由政府所有或得到政府担保的官办(国有)公司等为代表的主体与外国银行、中外合办银行、国际银行团、以银行为主要参与方的国际辛迪加以及代表外国银行(财团)的个人等外国私人之间确定、变更、终止权利义务关系的意思表示一致的法律行为。绪论部分主要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定义及研究意义,指出其与近代条约制度的关系,认为研究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需要涉及到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国家契约、国际贷款协议、BOT特许协议等现当代法学概念。并从历史、法律、经济叁个方面阐述本论文的研究创新之处。同时回顾了近代以来关于政府涉外经济契约的研究状况。第一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法律关系。分析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中外主体性质和类别。并根据该法律关系客体和内容的不同组合,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法律关系分为借款、工程建设、合伙、买卖、租赁、特许经营等类型。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属于包含涉外因素、公法因素、经济因素的私法契约。第二章将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涉外经济契约)与契约、条约进行法理概念上的比较,讨论契约与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准条约、政府涉外经济契约与近代条约体系的关系。并从法的形式(分为法的渊源、法的分类、法的效力);法律关系(主体、内容与客体);法的实施(法的适用、法的遵守、法律责任)叁大层面进行系统比较。指出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所隐含的极为复杂的法律原理。第叁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发展分期,分为晚清时期、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叁个阶段,介绍各个时期契约订立的时代背景,契约特点以及演变情况。第四章分析契约主体外国银行在近代条约体系下的特殊法律经济地位。指出近代在华外国银行与国际政治、领事裁判权、中国国内经济金融政策的关系,认为其优势地位的取得与近代条约制度密不可分,属于近代历史上在中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的外国私法人,而不是受中国法律管辖的内国法人。第五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与国际政治的复杂关系。在广义上,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的订约行为受到世界范围内的国际关系的影响。从狭义上看,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受到近代中外条约关系的直接制约,属于近代条约制度的一部分。第六章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契约的过程。分为中方决策、外方决策、中外交涉叁个层面。指出中方政府政治决策和外方企业市场决策的特点,并分析近代中外交涉交易的过程和特点。第七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的核心部分——近代中外间国际贷款契约。根据法学、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对近代外国银行与中国政府订立的国际贷款契约进行分类整理,对契约的结构、条款进行解剖分析,指出近代国际贷款契约的发展变化和特点。第八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间国际工程建设契约。重点分析近代铁路投资领域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订立的国际工程建设契约。指出其类别、条款和有关特点。第九章论述近代中外间银行契约类型之一——近代中外合资合作经营契约。对其定义、类别、条款及内容特点进行分析。第十章以1887年李鸿章与美国费城辛迪加订立的中外合办华美银行契约事件为例,论述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财团)进行经济合作,在国际与国内,政治与经济各个方面所受到的影响,展示近代中国政府涉外经济活动所面临的困难处境。(本文来源于《湖南师范大学》期刊2018-12-01)
徐琳[8](2018)在《银行破产与中国近代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以1935年明华银行破产为中心》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代中国银行业在经历快速发展的同时,在二十世纪20-30年代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停业高潮,由此形成了近代中国的银行市场准入与退出的相关规则与机制。其中,依据1935年《破产法》首批进入法律审判程序的明华银行,经历了从传统停业清理到依据《破产法》进入正式破产程序的市场退出过程,是近代中国银行业中具有现代破产实践意义的典型。银行破产作为近代银行市场退出的一种"强制"方式,不仅对近代银行市场的制度变革与完善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期刊2018年07期)
赵兰亮[9](2018)在《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一文中研究指出(接本刊2018年第5期)叁、银行保险所带来的新气象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中,给保险业带来了新生力量。上篇中提到,近代着名保险公司大多是由银行出资创办的,比如中国保险公司是由中国银行创办的;太平洋保险公司是由交通银行创办的;太平保险公司先是金城银行独资创办,后由交通银行、中南银行等五家银行共同增资而成;宝(本文来源于《上海保险》期刊2018年06期)
赵兰亮[10](2018)在《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一文中研究指出金融界通常认为,银行保险(bancassurance)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金融保险市场中开始出现的一种金融服务现象。这种银行保险是"被保险公司或银行采用的一种战略,通过一体化的形式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销售渠道的共享实现价值的最大化"。根据现代银行保险的理论,"其形成的途径主要包括销售联盟、合资公司、兼并收购和直接进入四种形式"。美(本文来源于《上海保险》期刊2018年05期)
中国近代银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金融是货币与信用的融合,是社会经济运行的枢纽和杠杆,在促进商品交换与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小觑。其中,尤以金融组织的转型和金融制度的嬗迁备受关注。随着传统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的转型,依附于农业和传统商业的传统金融业不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金融需求,需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国近代银行论文参考文献
[1].陶宏伟,刘维奇,杨志勇.近代中国银行押汇业务的演变[J].经济师.2019
[2].颜冬梅.中国传统金融机构向近代银行演化的制度分析——基于山西票号衰亡的考察[J].中国经济史研究.2019
[3].高莹莹.《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出版[J].抗日战争研究.2019
[4].王红曼.中国近代银行公会的社会责任[J].中国金融.2019
[5].禾刀.民国金融家在乱世中的进击与无奈——读《近代中国民间银行的诞生》[J].劳动保障世界.2019
[6].周荣光,张晶.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折衷式建筑形式初探——以北京交通银行旧址为例[J].遗产与保护研究.2019
[7].谈笑.近代中国政府与外国银行订立之契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8].徐琳.银行破产与中国近代银行市场退出机制——以1935年明华银行破产为中心[J].社会科学.2018
[9].赵兰亮.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下)[J].上海保险.2018
[10].赵兰亮.银行保险在近代中国的发展历程(上)[J].上海保险.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