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雄激素调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雄激素,雄激素受体,Fkbp5基因
雄激素调控基因论文文献综述
徐迎,陈沁,胡双纲[1](2016)在《雄激素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调控小鼠附睾Fkbp5基因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初步研究小鼠附睾Fkbp5(FK506 binding protein 5)基因对雄激素的响应性以及相关的分子机制。方法建立小鼠去势以及雄激素补充模型。采用RT-PCR以及RT-qPCR,检测正常小鼠、去势小鼠以及去势后补充外源雄激素的小鼠附睾中Fkbp5基因的mRNA表达水平。搜索染色体免疫共沉淀-测序(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sequencing,ChIP-seq)数据建立的小鼠附睾全基因组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结合位点的数据库,寻找与Fkbp5基因相关联的AR结合位点。利用AR抗体进行染色体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采用ChIP-PCR以及ChIP-qPCR的方法,检测Fkbp5基因相关联的AR结合位点在体内与AR的结合情况。结果去势后,Fkbp5基因的表达显着降低(P<0.05);补加雄激素后,Fkbp5基因的表达又升至正常水平(P<0.05)。从小鼠附睾AR结合位点的数据库中鉴定到14个Fkbp5相关联的AR结合位点。ChIP-PCR结果显示,在正常生理状态下,这14个结合位点均与AR结合。ChIP-qPCR结果显示,去势后,这14个AR结合位点的富集倍数均显着下降(P<0.05);而补加雄激素后,这些AR结合位点的富集倍数又显着上升至生理水平(P<0.05)。结论 Fkbp5在小鼠附睾内的表达受雄激素的正调控,并且是AR的一个直接靶基因。该研究首次证实了Fkbp5的启动子以及上游增强子区域存在雄激素响应元件,为探究雄激素/AR对Fkbp5的调控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来源于《中国男科学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蒋璐频[2](2016)在《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作为一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内的信号通路,除起到促进男性发育与性征维持的关键作用外,也参与了细胞代谢与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还对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过程起到了广泛的调控作用。但同时,也因其具有上述广泛高效的调控作用,雄激素信号轴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长期以来被众多研究所关注。前期,在肿瘤研究中,因雄激素信号轴本身作为与男性生理调节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一直以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例如前列腺癌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激素相关的肿瘤被发现与其存在密切联系。这其中,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前的研究较少将其与雄激素关联,但作为重要的性激素合成与分泌器官,其组织中除存在大量的雌孕激素外,还存在高水平的雄激素,而近年来,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与卵巢癌发生发展间的关联被不断认识与探索。而另一比较特殊的肿瘤——肝癌,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倚,即全世界范围内,在排除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男性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女性。虽然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并不直接参与性激素的合成,但其是性激素代谢的重要场所,其微环境中雄激素水平也较一般非性腺组织高。目前,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0%,死亡率高居妇科肿瘤之首,其不良预后与卵巢癌细胞的耐药、复发密切相关,但该过程中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与此同时,肝癌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5年生存率在所有肿瘤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卵巢癌和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而两者与雄激素之间的关联,使得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在卵巢癌及肝癌等性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共性作用产生兴趣。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特征的不断认识,众多研究证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肿瘤各阶段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其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及有效地抵抗外来损害等机制,成为肿瘤发生、耐药及复发等环节的关键因素。而肿瘤干细胞存在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肿瘤生长的同时,其内的干细胞也面临分化的压力;同时,一部分非肿瘤干细胞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又可以逆分化为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特征的细胞。因此,调控肿瘤细胞干性的相关因素及机制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介于雄激素信号轴与卵巢癌及肝癌等激素相关性肿瘤间的关联,以及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信号轴是否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干性调控产生了兴趣。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干性基因nanog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标记,并在肿瘤细胞的干性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nanog基因的表达。所以,结合相关实验及理论基础,本课题中,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对肿瘤细胞干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背后的相关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1.证实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干性标记nanog间存在关联(1).证实了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较对应的正常组织明显高表达。通过对卵巢癌及肝癌临床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中表达较对应的正常组织明显增高。(2).ar与nanog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相关性。通过westernblot,我们进而检测了nanog的表达量,其在肿瘤组织中也较正常组织高表达。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证实,ar与nanog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2.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内源性nanog基因标记细胞模型,证实ar与nanog在细胞中表达趋势一致且存在共定位。(1).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内源性naong基因标记细胞模型。首先,进行grna设计和利用bbsi酶切构建了nanog基因crispr/cas9+grna打靶载体;同时,采用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及gibson克隆等方法构建了nanog-2a-gfp重组同源臂质粒。通过对卵巢癌及肝癌细胞系分别同时转染上述两种质粒,我们利用细胞自身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将gfp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入了nanog编码区的后方,并通过流式细胞分选gfp阳性单克隆细胞进行单克隆细胞培养,进而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筛选了打靶正确的gfp标记nanog单克隆细胞株。(2).检测nanog基因打靶细胞不同细胞亚型生物学功能差异。首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同株细胞中gfp(+)及(-)细胞,并经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在gfp(+)细胞中,nanog基因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gfp(-)细胞;其次,通过体外细胞成球及克隆形成实验证实gfp(+)细胞成球及克隆形成等干性指标较gfp(-)明显增高;最后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证实gfp(+)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明显高于gfp(-)细胞。(3).在单克隆细胞株中证实ar与nanog表达存在一致性,且两者在细胞中存在共定位。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了ar与nanog在细胞中的表达在转录及蛋白水平都具有一致性,且都在gfp(+)细胞表达高于gfp(-)细胞;进而通过激光共聚焦对两者进行免疫荧光的共定位检测,证实两者在gfp(+)细胞中存在共定位而在gfp(-)中无表达。3.揭示雄激素信号轴通过促进nanog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干性产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1).证实雄激素信号轴能够调控nanog基因表达。利用双氢睾酮(dht)刺激或者雄激素受体促降解剂(asc-j9)抑制雄激素信号轴的活性,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ar及nanog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证实,在dht刺激后细胞的ar与nanog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都明显增高,而dht的该作用能够被asc-j9抑制。(2).证实雄激素信号轴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干性。通过dht和(或)asc-j9对gfp(+)及(-)细胞进行处理,证实激活雄激素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细胞的克隆形成及成球能力,而抑制该信号轴能够逆转该作用。(3).证实雄激素信号轴对于肿瘤细胞干性的调控是通过nanog介导的。通过慢病毒载体对单克隆细胞株进行nanog基因过表达及敲低,建立nanog过表达及敲低细胞系,进而分别对nanog敲低细胞株中进行dht处理和对nanog过表达细胞进行asc-j9处理,检测两者的成球和克隆形成等干性指标,结果显示dht不能增强nanog敲低细胞株的干性,而asc-j9对于nanog过表达的细胞干性下调作用也不明显。(5).证实ar能够直接结合nanog启动子区,激活其启动子活性进而上调其表达。首先,我们通过序列片段分析证实nanog启动子上存在ar特异性结合序列,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证实ar与nanog启动子相应区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其次,通过构建nanog启动子区不同区域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相应细胞系,获得了具有nanog启动子活性报告系统的细胞株;进而对细胞进行dht和(或)asc-j9处理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证实ar与nanog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够激活其转录活性。4.动物体内实验验证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的促瘤作用(1)构建去势裸鼠模型。通过摘除裸鼠双侧睾丸构建去势小鼠模型,进而将该去势小鼠分为去势组和去势补充雄激素治疗组。(2).分组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统计未处理组,去势组及去势补充雄激素治疗组后肿瘤生长及体积,证实去势组肿瘤体积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小。(3).证实雄激素在体内能够促进Nanog表达,且AR与Nanog在组织中存在共定位。通过移植瘤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未处理组及补充雄激素组切片中Nanog及AR明显高表达,且两者存在组织细胞共定位。综上,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可归纳为:1.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及细胞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干性基因Nanog的表达存在一致趋势,两者表达也存在正相关关系。2.雄激素信号轴能够通过AR直接绑定Nanog启动子激活其转录活性,上调Nanog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干性起到促进作用,且Nanog是该干性调控作用中的关键分子。3.雄激素信号轴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及生长。综上,本研究通过探讨雄激素信号轴与卵巢癌及肝癌两种激素关联性较高的肿瘤间的作用,证实了雄激素信号轴能够对肿瘤细胞干性起到促进作用,并通过研究该调控的相关机制,证实干性基因Nanog参与这一过程。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雄激素信号轴与肿瘤发生发展间的认识,从肿瘤干细胞层面阐述了相关机制;另一方面也为卵巢癌和肝癌这类与性激素相关的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靶点。(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凯,岑瑛[3](2015)在《苯丙酸诺龙对烫伤模型大鼠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中重度烧创伤一直是临床全身治疗的难点,与创面局部处理并重,极大影响治疗预后。同化激素在烧伤动物模型与临床患者的使用治疗中取得安全良好效果。同化激素的应用虽受运动兴奋剂管理的限制,但其雄激素受体与核受体辅助调节因子仍是近年来基因调控机制研究的热门新兴领域。目的:探索苯丙酸诺龙对烫伤大鼠体内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方法:将36只大鼠随机分为苯丙酸诺龙组、模型组与对照组。苯丙酸诺龙组和模型组大鼠以热水制成20%体表面积深Ⅱ度烫伤大鼠模型后2 d,分别后肢肌肉注射苯丙酸诺龙和生理盐水,隔日1次,连续21 d。结果与结论:苯丙酸诺龙组与模型组大鼠肝脏及性腺(睾丸、卵巢)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有显着性意义(P<0.05,除肝脏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而模型组与对照组大鼠肝脏及性腺(睾丸、卵巢)中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c-myc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显着性意义(P>0.05)。说明在不同组织不同生理病理条件下苯丙酸诺龙对类固醇受体辅助活化因子1、c-myc、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表达的作用是不同的。(本文来源于《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期刊2015年40期)
王成勇[4](2015)在《MiR-26ab通过靶基因PTEN调控雄激素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一部分:通过临床样本miRNA表达差异筛选出靶标miRNA目的:探究前列腺良性肥大(prostatic hyperplasia,PH)临床样本、癌旁组织(Pericarcinoma,PC)临床样本、良性前列腺肥大(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临床样本和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CRPC)临床样本中miRNA的表达的差异,并筛选出目标miRNA。方法:提取6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样本和18例原发性前列腺癌标本,以及10例前列腺增生样本和22例CRPC肿瘤样本中的总RNA。使用miRNA微阵列v2芯片对总RNA中的miRNA进行分析,每个样本中的miRNA用杂交试剂盒表达,分析表达后miRNA之间显着差异,筛选出靶标miRNA。结果:检测到723个人miRNA,其中有339个miRNA(47%)有显着差异,其中,在CRPC中,mi RNA-32,mi RNA-590-5p和mi RNA-21有机显着的过度表达,而miRNA-99a,mi RNA-221和miRNA-26ab有显着的抑制。miRNA-26ab,miRNA-21和miRNA-221在CRPC中发现有特异性表达但在PC中却没有显着差异。结论:由于miRNA-26ab,miRNA-21和miRNA-221在CRPC中发现有特异性表达而在PC中却没有显着差异,所以在此可以确定miRNA-26ab,miRNA-21和miRNA-221与CRPC表达有关联。因为mi RNA-21和miRNA-221之前已显示与雄性激素调节相关并且在CRPC中也有所涉及。最终,miRNA-26ab被选取用于进一步大的研究。第二部分:对mi RNA的鉴定以及在AR信号通路中的作用机制的初步探讨目的:通过转染LNCa P细胞株,探究mi RNA在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和细胞周期中的作用,以及确定mi RNA-26ab的靶基因,最后明确mi RNA与AR信号通路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①首先对mi RNA-26ab转染的LNCa P细胞运用荧光检测,之后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生长周期各阶段细胞数量。②第二步,将mi RNA-26ab与PTEN基因片段结合,并使用荧光定量PCR来定量,mi RNA-26ab-PTEN在克隆到载体p SGG-3UTR质粒上,并使用荧光素酶法检测表达情况。③最后利用western-blot技术检测mi RNA-26ab对AR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①mi RNA-26ab的mi RNA前体被转染进入亲代LNCa P细胞。mi RNA-26ab以时间依赖方式显着的减少了LNCa P细胞的生长率(P<0.05)。②前体mi RNA-26ab转染的LNCa P细胞被用于m RNA微阵列分析结果,结果五个基因(PTEN,FBN1,REBB,TPM1,E2F1)显示出大约5倍数的变化。其中,PTEN被预测为mi RNA-26ab功能上最有希望的目标基因并且在前体mi RNA-26ab转染的LNCa P细胞中,PTEN蛋白的表达同样的增加。同时荧光素酶结果明确的显示出PTEN受mi RNA-26ab的直接调控。③在LNCa P细胞中,mi RNA-26ab可阻断DHT诱导的PSA表达以及PSA-LUC受体基因活性,但mi RNA-26ab却没有改变AR的表达,说明前体mi RNA-26ab是直接减少AR信号通路靶基因的转录和表达。(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5-03-09)
牟丽莎,刁瑞英,张强,桂耀庭,蔡志明[5](2014)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雄激素受体对靶基因Septin7的表达调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R)对睾丸Sertoli细胞中Septin 7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睾丸Sertoli细胞AR特异性敲除(S-AR-/y)和野生型小鼠(WT)睾丸Sertoli细胞中SEPTIN 7的表达,并观察雄激素对过表达AR的Sertoli细胞系TM4中SEPTIN 7表达的影响。结果:与WT小鼠相比,S-AR-/y中Septin 7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雄激素显着降低TM4中SEPTIN 7表达(P<0.05)。结论:Septin 7可能是睾丸Sertoli细胞中AR调控的靶基因。该研究对阐明雄激素及其受体调节精子发生的分子机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4年07期)
杨婷[6](2013)在《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雄激素调控酶基因CYP21A2、CYP19A1、CYP11B1/CYP11B2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发病风险的关系,从分子遗传学角度进一步明确重型痤疮的易感基因以及男性女性遗传因素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SNaPshot微测序法,对CYP21A2基因(rs6464、rs6467、rs6474、rs6465), CYP19A1基因(rs4646、rsl0046、rs700519、rs8023263、rs2899473、rsl2594287s rs2414096、rs727479、rs767199、rsll636667、rs749292、rs730154、rs28757111、 rs2470152、rs41399553、rsl902584、rsl004984、rs28757078)和CYP11B1/CYP11B2基因(rs6387、rs6410、rs4539、rsl799998、Intron2W/C、rs4736312、rs7818826、 rs4534、rs5280)共31个位点在1200例云南汉族样品(其中重型痤疮患者569例,健康对照631例)中进行检测,以性别作分层分析,从单个位点和单倍型水平探讨其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单个位点分析发现:①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1)、rs6465(P=0.025)在总体病例-对照中差异显着。②以性别作分层分析显示,CYP21A2基因rs6474(p.Argl03Lys)(P=0.002)、rs6465(P=0.012),CYP19A1基因rs8023263(P=0.037)、rs2470152(P=0.007)以及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P=0.027)、rs5280(c.-64T>C)(P=0.023)共6个位点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显着,而所有位点均未在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显着的差异(P>0.05)。2.单倍型分析结果显示:①CYP21A2基因由3个位点(rs6464-rs6467-rs6474)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GA在总体病例-对照组处于边缘显着(P=0.044, OR=1.350,95%CI=1.017-1.792).以性别作分层分析后显示:在男性病例-对照组中发现单倍型AGG和单倍型ATA均与男性重型痤疮的易感性相关,男性个体单倍型AGG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降低(OR=0.697,95%CI=0.531-0.913, P=0.009),而单倍型ATA携带者患重型痤疮的风险增高(OR=1.822,95%CI=1.245-2.665, P=0.002),这两个单倍型经Bonferroni校正(for CYP21A2, P=0.0167)后仍具有显着差异:CYP21A2基因的单倍型在女性病例和对照组均未发现显着差异。②CYP19A1基因的所有单倍型在总体病例-对照,男性病例-对照组以及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均无显着差异。③CYP11B1/CYP11B2基因由rs4736312、rs6387、rs7818826、rs5280、rs4539共5个位点组成的单倍型,其中单倍型CACCA (P=0.040)和单倍型AGCTA(P=0.016)在总体病例和对照组中差异显着,经Bonferroni校正后差异不显着,CYP11B1/CYP11B2基因单倍型经性别分层分析显示,所有单倍型在男性病例-对照和女性病例对照组中差异均不显着。3. CYP11B1与CYP11B2基因8个SNP位点在我们的人群中存在强烈连锁现象(D’>0.9),这两个基因上的位点可以通过连锁共同作用于重型痤疮。结论1.雄激素调控酶相关基因CYP21A2、CYP19A1和CYP11B1的遗传变异主要与男性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2. CYP21A2基因[rs6474(p.Arg103Lys)、rs6465], CYP19A1基因(rs8023263. rs2470152和CYP11B1基因[rs4534(p.Arg43Gln)、rs5280(c.-64T>C)]在单点水平均与男性重型痤疮遗传易感性相关。3. CYP21A2基因表现出最强关联。其AGG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保护因子,而ATA单倍型是男性重型痤疮的危险因素。4. CYP11B1基因与CYP11B2基因存在强烈连锁现象,CYP11B2基因可能与CYP11B1的致病基因连锁与重型痤疮的发病相关。(本文来源于《昆明医科大学》期刊2013-05-01)
王春玉,周婷婷,孙洪邈,邹仁龙,孙士莹[7](2013)在《DNA损伤修复因子(ARAP1)参与调控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基因转录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以配体依赖方式介导基因转录,并招募一系列辅调节因子调控其转录,发挥其生物学功能。AR及其辅调节因子分别在前列腺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我们利用AR-PEV果蝇模型从数百种带有基因突变型的果蝇系统中筛选出ARAP1参与上调AR介导基因转录。ARAP1是参与DNA损伤修复的重要蛋白,并可能(本文来源于《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04-19)
张聪哲[8](2013)在《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雄激素受体(AR)是一个转录因子,它可以调控其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过程,并且它在前列腺癌的恶化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和雄激素结合后,AR进入细胞核,和染色质上特定的DNA片段一一雄激素反应元件(ARE)结合,发挥其功能。在本论文的研究中,我们发现AR和染色质片段的结合引发了赖氨酸特异性去甲基化酶1(LSD1)介导的组蛋白3的4位赖氨酸的去甲基化过程。去甲基化过程产生了过氧化氢等活性氧组分(ROS),它是一种对细胞生理有害的物质,可以氧化DNA链上较为脆弱的鸟嘌呤成为8氧鸟嘌呤,ROS的产生引起了8-羟基鸟嘌呤DNA糖苷酶(OGG1)以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等核酸修复通路酶与染色质增强子,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来消除活性氧对细胞造成的损伤,确保AR靶基因转录过程的顺利进行。在这个过程中,RNA聚合酶Ⅱ以及拓扑异构酶Ⅱ等辅助蛋白因子和AR, LSD1, Apel,OGG1一起形成转录复合物,参与转录过程。在本论文中,我们使用具有抗氧化剂活性以及氧化酶抑制剂活性的药物对前列腺癌细胞进行处理,实验证明阻碍氧化过程会使得AR靶基因:PSA, TMPRSS2, miR-125b2以及miR-133b的表达量显着下调,这其中,miR-133b是课题组前期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的AR直接调控的靶基因。用siRNA对LSD1, OGG1和TopoisomeraseⅡ进行干扰,也同样可以抑制上述AR靶基因的转录。通过染色质免疫沉淀实验我们检测到了LSD1, OGG1, Ape1, Topoisomerase Ⅱ和RNAP Ⅱ在受到雄激素刺激后在染色质相关区域结合的增加,在用siRNA对LSD1进行干扰后,检测到了OGG1, Topoisomerase Ⅱ和RNAP Ⅱ结合的减少,说明了AR受到雄激素刺激后发挥功能,招募LSD1到染色质相关区域,而LSD1介导的去甲基化又招募其它蛋白辅助因子到染色质上,共同构成了转录复合物,维持AR靶基因转录的正常进行。考虑到不同辅助蛋白因子可能会结合到染色质的不同增强子区域,而各个增强子之间的距离可能很远,我们认为临时的基因线环这种空间结构的形成促成了转录复合物的形成,同时DNA链的氧化损伤也消除了线环形成的空间阻力,所以基因线环的形成应该是一个伴随DNA氧化损伤/修复的瞬时和动态循环的过程,我们通过染色体结构捕捉实验(3C)检测到了基因线环的形成和消失,验证了这种观点的真实性。总结来说,本论文的实验证明了在雄激素受体调控通路中,LSD1介导的H3K4去甲基化过程产生了活性氧组分,造成了DNA链的损伤;OGG1, Apel等损伤修复酶被招募到染色质特定区域,修复氧化损伤;同时临时的基因线环结构形成来促进包含了AR,LSD1,OGG1,Ape1,Topo Ⅱ和RNAPⅡ等转录因子和蛋白辅助因子的转录复合物的形成,维持AR靶基因转录的正常进行。在整个模型中,AR招募LSD1结合到染色质相关区域,LSD1介导组蛋白去甲基化并生成活性氧组分并招募DNA氧化损伤修复酶。根据这个过程,我们得出结论:去甲基化,DNA氧化损伤,氧化损伤修复,以及基因线环结构的形成对于AR调控的miR-125b2和miR-133b的正常转录都是必不可少的。实验结果也从另一个方面证实了,miR-133b是AR直接调控的靶基因。同时,这些表观遗传方面的实验结论也为AR调控通路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前列腺癌的发生恶化以及治疗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3-04-01)
卢苇[9](2011)在《雄激素对小鼠附睾组织基因表达谱调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附睾作为男性生殖系统的重要器官,是精子成熟的场所。精子运动能力的形成、顶体功能的完善、代谢类型的转变、精卵的识别和融合等一系列功能均是精子在通过附睾的过程中,与附睾微环境相互作用而逐渐获得的。目前已知,附睾的结构完整和功能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附睾液中雄激素的水平。实验证明,应用雄激素拮抗剂后,动物的精子质量和生育力明显下降,但是其具体的分子机制尚不清楚。表达谱基因芯片是目前应用广泛的基因芯片之一,可大规模地筛选并对表达差异的基因进行组织特异性、发育阶段特异性、分化阶段特异性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并且芯片结果通过聚类分析和基因注释功能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特定生理过程的机理、作用靶点和具体途径。本课题即应用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雄激素在附睾功能和精子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研究。目的研究雄激素拮抗剂度他雄胺(Dutasteride)对小鼠附睾精子成熟的影响。通过分析附睾基因表达谱,初步筛选和验证附睾中受雄激素调控且与精子成熟的相关基因,为研究精子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以及男性不育症的治疗提供参考资料。材料与方法将36只SPF级雄性C57/BL小鼠(6-8周)分为3组,每组12只,分别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给药方式为灌胃给药,其中高剂量组给予度他雄胺7.5 mg/kg/d,低剂量组给予度他雄胺1.5 mg/kg/d,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玉米油,连续给药8周。给药结束后,对各组小鼠睾丸和附睾器官进行称重,评价给药后小鼠生殖器官的重量变化;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omputer assisted sperm analysis system, CASA)分析各组小鼠附睾精子的密度、前向运动率和活动率,评价给药后小鼠附睾的精子质量;应用酶联免疫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中睾酮和双氢睾酮浓度,评价给药后小鼠体内的雄激素水平。应用NimbleGen小鼠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对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的附睾基因表达差异进行研究。应用Trizol法对附睾组织进行RNA抽提并用紫外定量与电泳质检,接着进行cDNA合成、纯化和样品标记,进而在NimbleGen hybridization system 4上进行芯片杂交。16小时后,将芯片放入GenePix 4000B中进行扫描,使用GenePix pro V6.0软件对扫描图像进行处理分析,各芯片探针信号经整体均一化后进行比较,根据信号表达强弱筛选出差异基因。使用Genespring和David分析软件对差异基因进行功能分类。使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对差异基因在细胞水平和组织水平进行验证。以附睾上皮细胞系PC1和附睾组织cDNA为模板,用qPCR法验证PSMB8、GSTA1、AQP1和IGFBP4四个基因mRNA水平的变化。最后,本文结合文献对已验证的差异表达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度他雄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血清中DHT浓度较对照组均显着降低(P<0.01),T浓度较对照组无显着差异(P>0.05)。度他雄胺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附睾平均重量降低(低剂量组P<0.05,高剂量组P<0.01),睾丸的平均重量无显着差异(P>0.05)。CASA分析结果显示,度他雄胺组小鼠精子的密度、前向运动率和活动率均降低。使用基因芯片对度他雄胺高剂量组和对照组小鼠附睾组织的基因表达谱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度他雄胺组有1227个基因表达发生显着变化,其中降低的有635个,升高的有592个。差异基因主要涉及大分子的代谢和转运、细胞信息交流、细胞凋亡、雄激素代谢和转移酶活性等生理过程。本课题对度他雄胺诱导的小鼠的附睾组织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并且用qPCR法对其中一些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将附睾精子质量与DHT水平之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度他雄胺浓度升高时,血清中的DHT水平降低,随之附睾尾部精子质量也降低。应用基因芯片对小鼠附睾基因表达谱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附睾中精子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谱数据库,为研究精子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机理提供参考资料。(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1-05-31)
张纪元[10](2010)在《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及蛋白磷酸酶2Cκ的进一步功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一共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前列腺癌中雄激素介导的miRNA调控网络,miRNA是细胞内源性的一种短链小RNA,它可以造成基因在翻译水平的抑制和mRNA的降解,在它的作用下,很多生物学过程中牵涉到的蛋白质分子可以保持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但是miRNA在前列腺癌信号通路中的作用目前为止还缺乏深入的研究。通过合作研究人员前期的工作基础,即基因芯片分析和生物信息学预测,我们得到了一系列关于miRNA的预测,首先是使用Response Score (RS)计量,在细胞受到雄激素刺激后表达谱发生变化的基因中识别出受雄激素受体直接调控的基因,其次在生物信息学预测mRNA序列中3’端非编码区同miRNA的互补基础上,预测了一系列受到miRNA调控的mRNA,使用modulation score (MS)计量识别出显着受miRNA直接调控的mRNA.在此生物信息学预测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分子生物学验证,鉴定出:niR-19a, miR-27a, miR-133b和miR-421为雄激素直接调控miRNA,并且定位了它们基因组区域中结合雄激素受体的反应元件。同时我们还验证了24个mRNA受到上述4个miRNA的调控。在细胞学水平,我们验证了miR-19a, miR-27a, miR-133b的过量表达可以显着刺激人类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而miR-421的过量表达显着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我们还验证了由miR-19a,雄激素受体,PSAP基因构成的雄激素受体活性反馈抑制通路。为了进一步研究雄激素受体作为一个转录因子在前列腺癌中的功能,我们选择了另一个研究背景良好的miRNA, miR-125B2作为模型研究雄激素介导的基因转录起始机制。我们发现miR-125B2是一个受到雄激素微弱上调的早期反应基因,真正的雄激素受体结合增强子位于转录起始点上游-3kb。在受到雄激素刺激时,增强子和转录起始点之间会发生动态基因线环形成及解离。这一结果为雄激素产生的氧化压力累积以及基因转录之间的联系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此同时,为了在肿瘤易感性的角度研究AR调控基因网络的生物学功能,我们在已有文献报道的和AR相关基因中,挑选了若干基因进行文献检索和数据分析,最终选定细胞炎症因子TNFA的两个单个苷酸多态性位点TNFA-308, TNFA-857作为研究对象,针对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和癌症的关联性进行了meta分析。发现TNFA-308多态性位点在世界人群范围中和高加索人群中同胃癌的患病风险显着相关。这一发现,拓展了我们对AR相关的基因网络的生物学功能的认识。第二部分是研究人类丝/苏氨酸特异性磷酸酶PP2Cκ同热休克转录因子HSF1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生物学功能。我们之前的工作基础识别出PP2Cκ为一种新的人类丝/苏氨酸特异性磷酸酶,它的活性参与热休克反应HSE信号通路的调节。在此基础上我们证明了PP2Cκ的表达可以调控HSF1的下游基因热休克蛋白HSP27, HSP70的表达量变化而对HSP90没有影响。通过研究物理刺激条件下PP2Cκ对于细胞增殖的调控,我们发现内源性PP2Cκ的敲除会显著降低细胞受到热刺激后的存活率,而在类似刺激,蛋白酶体抑制剂MG132的刺激下PP2Cκ的表达变化对于细胞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我们还进一步研究了PP2Cκ这种生物学功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通过免疫共沉淀和蛋白质体外结合实验,我们识别出HSF1是一种同PP2Cκ直接相互作用的蛋白,通过蛋白质磷酸化水平检测,我们排除了HSF1上游激酶p-38, JNK, GSK3β, ERK1的磷酸化受到PP2Cκ调控的可能性。我们的结果预示HSF1可能是PP2Cκ作为磷酸酶的底物之一,这些研究为HSE通路的研究加深了认识。(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10-01)
雄激素调控基因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作为一普遍存在于人体细胞内的信号通路,除起到促进男性发育与性征维持的关键作用外,也参与了细胞代谢与免疫调节等生理过程。此外,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其还对细胞的增殖,凋亡等生命活动过程起到了广泛的调控作用。但同时,也因其具有上述广泛高效的调控作用,雄激素信号轴在肿瘤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长期以来被众多研究所关注。前期,在肿瘤研究中,因雄激素信号轴本身作为与男性生理调节密切相关的信号通路,一直以来大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例如前列腺癌中。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与激素相关的肿瘤被发现与其存在密切联系。这其中,卵巢癌作为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之前的研究较少将其与雄激素关联,但作为重要的性激素合成与分泌器官,其组织中除存在大量的雌孕激素外,还存在高水平的雄激素,而近年来,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与卵巢癌发生发展间的关联被不断认识与探索。而另一比较特殊的肿瘤——肝癌,其发生率存在明显的性别偏倚,即全世界范围内,在排除环境及生活习惯等外在因素影响的情况下,男性的发病率也明显高于女性。虽然肝脏作为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并不直接参与性激素的合成,但其是性激素代谢的重要场所,其微环境中雄激素水平也较一般非性腺组织高。目前,卵巢癌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40%,死亡率高居妇科肿瘤之首,其不良预后与卵巢癌细胞的耐药、复发密切相关,但该过程中的具体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与此同时,肝癌作为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其5年生存率在所有肿瘤中也处于较低水平。因此对卵巢癌和肝癌发生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及机制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而两者与雄激素之间的关联,使得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在卵巢癌及肝癌等性激素相关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共性作用产生兴趣。近年来,随着对肿瘤生物学行为和特征的不断认识,众多研究证实,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在肿瘤各阶段的进程中扮演了十分关键的角色,其通过不断的自我更新及有效地抵抗外来损害等机制,成为肿瘤发生、耐药及复发等环节的关键因素。而肿瘤干细胞存在一个动态演变的过程,在肿瘤生长的同时,其内的干细胞也面临分化的压力;同时,一部分非肿瘤干细胞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又可以逆分化为具有肿瘤干细胞样特征的细胞。因此,调控肿瘤细胞干性的相关因素及机制成为目前抗肿瘤研究的重点之一。介于雄激素信号轴与卵巢癌及肝癌等激素相关性肿瘤间的关联,以及肿瘤干细胞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信号轴是否参与恶性肿瘤细胞的干性调控产生了兴趣。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证实干性基因nanog可以作为肿瘤干细胞标记,并在肿瘤细胞的干性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调控作用;而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文献报道雄激素受体能够促进nanog基因的表达。所以,结合相关实验及理论基础,本课题中,我们对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对肿瘤细胞干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背后的相关机制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与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方法及结论如下:1.证实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receptor,ar)存在异常高表达,且其表达与肿瘤干性标记nanog间存在关联(1).证实了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较对应的正常组织明显高表达。通过对卵巢癌及肝癌临床组织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blot检测证实: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中表达较对应的正常组织明显增高。(2).ar与nanog表达在肿瘤组织中存在相关性。通过westernblot,我们进而检测了nanog的表达量,其在肿瘤组织中也较正常组织高表达。通过皮尔森相关性分析证实,ar与nanog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存在相关性。2.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内源性nanog基因标记细胞模型,证实ar与nanog在细胞中表达趋势一致且存在共定位。(1).通过crispr/cas9系统构建内源性naong基因标记细胞模型。首先,进行grna设计和利用bbsi酶切构建了nanog基因crispr/cas9+grna打靶载体;同时,采用pcr,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酶切及gibson克隆等方法构建了nanog-2a-gfp重组同源臂质粒。通过对卵巢癌及肝癌细胞系分别同时转染上述两种质粒,我们利用细胞自身的同源重组修复机制将gfp绿色荧光蛋白编码基因重组入了nanog编码区的后方,并通过流式细胞分选gfp阳性单克隆细胞进行单克隆细胞培养,进而进行pcr,酶切及测序鉴定,筛选了打靶正确的gfp标记nanog单克隆细胞株。(2).检测nanog基因打靶细胞不同细胞亚型生物学功能差异。首先,通过流式细胞分选同株细胞中gfp(+)及(-)细胞,并经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在gfp(+)细胞中,nanog基因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都明显高于gfp(-)细胞;其次,通过体外细胞成球及克隆形成实验证实gfp(+)细胞成球及克隆形成等干性指标较gfp(-)明显增高;最后通过小鼠体内成瘤实验进一步证实gfp(+)细胞的肿瘤形成能力明显高于gfp(-)细胞。(3).在单克隆细胞株中证实ar与nanog表达存在一致性,且两者在细胞中存在共定位。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证实了ar与nanog在细胞中的表达在转录及蛋白水平都具有一致性,且都在gfp(+)细胞表达高于gfp(-)细胞;进而通过激光共聚焦对两者进行免疫荧光的共定位检测,证实两者在gfp(+)细胞中存在共定位而在gfp(-)中无表达。3.揭示雄激素信号轴通过促进nanog基因表达对肿瘤细胞干性产生的调控作用及机制。(1).证实雄激素信号轴能够调控nanog基因表达。利用双氢睾酮(dht)刺激或者雄激素受体促降解剂(asc-j9)抑制雄激素信号轴的活性,通过rt-pcr及westernblot检测ar及nanog基因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情况证实,在dht刺激后细胞的ar与nanog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都明显增高,而dht的该作用能够被asc-j9抑制。(2).证实雄激素信号轴能够调控肿瘤细胞干性。通过dht和(或)asc-j9对gfp(+)及(-)细胞进行处理,证实激活雄激素处理能够明显增强细胞的克隆形成及成球能力,而抑制该信号轴能够逆转该作用。(3).证实雄激素信号轴对于肿瘤细胞干性的调控是通过nanog介导的。通过慢病毒载体对单克隆细胞株进行nanog基因过表达及敲低,建立nanog过表达及敲低细胞系,进而分别对nanog敲低细胞株中进行dht处理和对nanog过表达细胞进行asc-j9处理,检测两者的成球和克隆形成等干性指标,结果显示dht不能增强nanog敲低细胞株的干性,而asc-j9对于nanog过表达的细胞干性下调作用也不明显。(5).证实ar能够直接结合nanog启动子区,激活其启动子活性进而上调其表达。首先,我们通过序列片段分析证实nanog启动子上存在ar特异性结合序列,并通过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ip)证实ar与nanog启动子相应区域的特异性结合能力。其次,通过构建nanog启动子区不同区域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慢病毒载体,并感染相应细胞系,获得了具有nanog启动子活性报告系统的细胞株;进而对细胞进行dht和(或)asc-j9处理后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证实ar与nanog启动子区的结合能够激活其转录活性。4.动物体内实验验证雄激素/雄激素受体信号轴的促瘤作用(1)构建去势裸鼠模型。通过摘除裸鼠双侧睾丸构建去势小鼠模型,进而将该去势小鼠分为去势组和去势补充雄激素治疗组。(2).分组建立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观察统计未处理组,去势组及去势补充雄激素治疗组后肿瘤生长及体积,证实去势组肿瘤体积较其他两组明显减小。(3).证实雄激素在体内能够促进Nanog表达,且AR与Nanog在组织中存在共定位。通过移植瘤连续切片免疫组化检测证实未处理组及补充雄激素组切片中Nanog及AR明显高表达,且两者存在组织细胞共定位。综上,本研究的结论主要可归纳为:1.AR在卵巢癌及肝癌组织及细胞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干性基因Nanog的表达存在一致趋势,两者表达也存在正相关关系。2.雄激素信号轴能够通过AR直接绑定Nanog启动子激活其转录活性,上调Nanog基因的表达,进而对肿瘤细胞干性起到促进作用,且Nanog是该干性调控作用中的关键分子。3.雄激素信号轴能够促进肿瘤细胞的体内成瘤及生长。综上,本研究通过探讨雄激素信号轴与卵巢癌及肝癌两种激素关联性较高的肿瘤间的作用,证实了雄激素信号轴能够对肿瘤细胞干性起到促进作用,并通过研究该调控的相关机制,证实干性基因Nanog参与这一过程。本研究一方面丰富了雄激素信号轴与肿瘤发生发展间的认识,从肿瘤干细胞层面阐述了相关机制;另一方面也为卵巢癌和肝癌这类与性激素相关的肿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靶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雄激素调控基因论文参考文献
[1].徐迎,陈沁,胡双纲.雄激素通过雄激素受体途径调控小鼠附睾Fkbp5基因的表达[J].中国男科学杂志.2016
[2].蒋璐频.雄激素/雄激素受体轴调控Nanog基因对肿瘤细胞干性影响及机制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16
[3].李凯,岑瑛.苯丙酸诺龙对烫伤模型大鼠雄激素受体介导靶基因转录调控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5
[4].王成勇.MiR-26ab通过靶基因PTEN调控雄激素信号通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的效应与机制研究[D].安徽医科大学.2015
[5].牟丽莎,刁瑞英,张强,桂耀庭,蔡志明.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雄激素受体对靶基因Septin7的表达调控[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
[6].杨婷.雄激素调控酶基因遗传多态与云南汉族重型痤疮的关联研究[D].昆明医科大学.2013
[7].王春玉,周婷婷,孙洪邈,邹仁龙,孙士莹.DNA损伤修复因子(ARAP1)参与调控雄激素受体AR介导的基因转录及其表观遗传学机制[C].细胞—生命的基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全国学术大会·武汉论文摘要集.2013
[8].张聪哲.LSD1介导的组蛋白H3K4去甲基化对雄激素受体调控靶基因转录的影响[D].复旦大学.2013
[9].卢苇.雄激素对小鼠附睾组织基因表达谱调控的研究[D].暨南大学.2011
[10].张纪元.雄激素受体介导的基因调控网络及蛋白磷酸酶2Cκ的进一步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