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葛杰,白洁,贾红学,苗冬梅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葛杰,白洁,贾红学,苗冬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宽肢组合异形柱,翼缘加强型节点,有限元分析,变形性能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文献综述

葛杰,白洁,贾红学,苗冬梅[1](2018)在《宽肢组合异形柱-钢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Solid Works建立宽肢组合异形柱-钢梁翼缘加强型节点的参数化模型,采用ABAQUS软件进行变参数分析。模型与试验边界条件及相关参数相同,模拟结果与试验吻合较好,验证了计算方法的可靠性。进而分析加强件几何参数对节点刚度、承载力、塑性区和延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加强件改为叁角板能够达到试验中梯形板相同的效果,将加强板的位置由翼缘侧边连接改为在翼缘里面连接可作为处理柱肢截面与钢梁翼缘等宽时节点加强的方式,改为圆弧形具有更好的变形性能;加强板的长度可取为1.0~1.2倍的钢梁高度,宽度可取1/4~1/3的钢梁高度,厚度可取为1.2倍钢梁翼缘的厚度。(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1期)

曹晟[2](2016)在《钢管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国家近年一再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是一种新型钢结构体系,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力图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以指导设计和工程应用。本文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肋板型节点和叁个翼缘加强型端板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翼缘与墙体是否焊接对肋板型节点的影响和翼缘补强及端板厚度对端板型节点的影响,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肋板型节点和端板型节点都展现了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肋板型节点因翼缘与墙体未进行焊接,虽延性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其承载力,削弱了其抗震性能;端板型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端板厚度对节点有较大影响;端板型节点在梁翼缘增加了贴板后,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等均有一定提高,但耗能能力有微小下降,翼缘加强后在梁翼缘可以有效的形成塑性铰,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利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试验中构件的实际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又经过对翼缘上贴板的尺寸、形状等进行分析,对该种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各模型滞回曲线均呈现饱满梭形,将贴板加长的做法显着提升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增强了节点的初始刚度,有效的延缓了节点的屈服和破坏,是一种抗震性能更好的节点。综合来看,应优先选用梁翼缘与端板焊接的肋板型节点,或者贴板较长的翼缘加强型端板连接节点。(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11-01)

李砚波,曹晟,陈志华,李文葛,胡立黎[3](2016)在《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1个肋板型节点和3个翼缘加强型端板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翼缘与墙体是否焊接对肋板型节点的影响和翼缘补强及端板厚度对端板型节点的影响,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肋板型节点和端板型节点都展现了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肋板型节点因翼缘与墙体未进行焊接,虽延性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其承载力,削弱了其抗震性能;端板型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端板厚度对节点有较大影响;端板型节点在梁翼缘增加了贴板后,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等均有一定提高,但耗能能力有微小下降,翼缘加强后在梁翼缘可以有效地形成塑性铰,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期刊2016年S1期)

白攀[4](2016)在《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和Y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管结构的应用越来越多,工程对结构承重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但是结构中个别节点承载力不足往往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因此专家学者开始对节点的加强进行研究。这其中贴板加强的方法,因其简洁方便的特点更多的被人们接受。目前,国内外对加强节点的研究仍不够完善,我国钢结构规范也未有相关节点承载力设计公式。本文在近些年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试验结合有限元模拟的方法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T型方管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有限元的方法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Y型方管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钢结构规范的修订和此类节点的工程应用有所裨益。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对13个T型方管节点(包括12个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节点和1个对应相同支弦管尺寸的未加强节点)进行了静力性能试验,并且对试验现象和试验数据进行了详细分析,对比了不同加强板尺寸下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极限承载力。(2)使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节点进行了模拟,建模时考虑节点的边界条件、1/4模型、焊缝尺寸及材料的非线性等因素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ANSYS有限元模拟分析此类节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3)将试验所用的13个节点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代入已有文献推导的该类型节点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根据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和有限元所得结果的对比,验证了公式的准确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公式的适用范围.(4)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Y型方管节点进行了参数分析。主要考虑了支弦管夹角θ、支弦管宽度比β、弦管一半宽度与厚度比γ、加强板长度lc、加强板宽度bc和加强板厚度tc等几何参数对节点承载力和破坏模式的影响。根据参数分析结果,对节点破坏模式和承载力变化规律做出总结,并提出了一定条件下保证节点效率大于100%的加强板尺寸取值方法。(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7-01)

董立松[5](2016)在《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K型方管间隙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管结构具有很多优良的性能,故其多用于各种大跨度结构和高层建筑结构中。在空心管结构中,管节点的性能尤为重要。然而在实际结构中,可能会出现部分节点承载力不足的问题。基于此,对节点进行加强是必要的。贴板加强是一种有效的加强方式,其研究成果亦在不断完善。然而国内外对于贴板加强的K型方管间隙节点的静力性能的研究成果尚不成熟,尤其是此类节点的试验研究工作尚未见报道。因此,本文将对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的K型方管间隙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试验研究和有限元分析。具体内容如下:首先,本文对1个未加强的K型节点和6个贴板加强的K型节点进行静力试验。以加强板的长度和宽度作为变量,记录各试验过程中的试验现象,总结其破坏模式;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以得到各试件承载力,分析各变量对节点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规律以及加强后节点相对于未加强节点的极限承载力提高程度。其次,在试验基础上,对各试验试件进行有限元建模分析,并保证各模型的边界条件、加载方式、几何尺寸、材料特性等条件与试件相同。将试验与模拟所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产生偏差的原因,验证有限元分析该类型节点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之后,将试验结果和模拟结果与已有的相关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和影响公式计算结果的因素,对公式进行合理修正。最后,对节点的效率问题进行研究,讨论支管、弦管截面尺寸对节点效率的影响,研究在保证节点承载力不小于支管承载力条件下加强板厚度的取值问题。最终对加强板尺寸的取值给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6-07-01)

尚庆鹏[6](2015)在《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贴板加强型方管节点早期被用于海洋平台结构来防止冲击破坏,随着钢管结构在跨度更大、形式更复杂的结构中使用,贴板加强作为一种局部加强手段而被广泛采用。目前对K型间隙方管节点贴板加强后的承载力计算,仍沿用CIDECT早期推荐的方法,即借用未加强的K型间隙方管节点承载力计算公式来近似计算。近年来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甚少,我国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对此也未作相关规定。本文将对弦杆翼缘贴板加强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研究,具体内容如下:首先,用ANSYS来建立加强节点有限元模型,采用SOLID95单元来模拟钢管、焊缝、端板,采用TARGE170、CONTA174单元来模拟接触,建模过程中考虑了杆件尺寸、网格尺寸、边界条件、圆角和焊缝、材料属性等影响因素。通过与类似节点的试验结果比较,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分析了节点应力分布规律和塑性发展过程,确定节点的破坏模式和承载力的界定准则。然后,在弦杆无轴力和弦杆有轴力作用两种情况下,分别对加强节点进行系统的单参数和双参数分析。分析的主要影响参数包括:贴板厚度与弦杆厚度比tp/t0、贴板两端延伸长度与弦杆塑性铰线延伸长度比si/[0.5b0(1-βi)0.5]、支杆宽度与弦杆宽度比βi、弦杆一半宽度与厚度之比γ、支杆间隙g、支杆与弦杆的夹角θi,在弦杆受轴力作用时还有轴力系数n,考察各参数对节点的失效模式、极限承载力、节点效率的影响规律。此外还讨论了尺寸效应的影响,使得上述参数得到的影响规律适用性更广。最后,从两个方面考虑加强节点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一方面采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基于大量参数分析的结果,对弦杆无轴力时的节点承载力及弦杆有轴力时的节点承载力影响函数进行回归,进一步得到弦杆在轴力作用下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另一方面结合已有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和贴板加强的T型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建立贴板加强的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并推导节点承载力理论公式。最终给出了加强贴板宽度、长度、厚度取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5-07-01)

刘子龙[7](2015)在《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边框架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美国北岭地震和日本阪神地震中,传统的钢框架梁柱节点产生了大量的脆性裂纹,研究结果表明焊缝处的裂纹制约了梁柱节点塑性发展,不能有效耗散地震能量。日本为改善强震作用对钢框架工字形柱梁柱节点的影响而提出了梁端扩大翼缘型连接节点。本文针对新型弱轴连接标准型节点和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开展了大量的有限元模拟分析,主要内容包括:1、通过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和标准型节点的对比分析,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的承载力、延性系数和塑性转动能力等指标均大于标准型节点,同时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通过梁端翼缘的扩大可以明显降低梁柱焊缝处的应力水平,并使设计塑性铰区段的应力得以充分发展,达到迫使塑性铰外移的目的。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规定:梁端扩大部分的直角边比取1:2~1:3。本文在该直角边比范围内和范围外建立一系列有限元模型,可知,当叁角形侧板短边尺寸取一定范围时,随着长边尺寸的增加,塑性铰逐渐外移,但只有当直角边比在1:2~1:3范围内时,塑性铰才出现在扩大部分的末端;可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有关规定适用于本文节点。3、蒙皮板是本文新型节点的重要组成部分,蒙皮板高度和厚度的变化对本节点受力性能的影响略有不同:随着蒙皮板高度的变化,节点的受力性能基本不受影响;但蒙皮板厚度的变化对节点性能影响较大。就本文扩大翼缘型节点来说,当蒙皮板厚度减小到14mm时,蒙皮板自身发生了明显的鼓曲,不再符合“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要求。故提出了针对本文新型节点蒙皮板厚度的限值公式。4、考虑柱轴压比、摩擦面抗滑移系数、梁柱线刚度比、钢材材性等一系列参数变化对节点性能的影响,本文均建立了与之相对应的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参数变化对节点性能的影响,并给出了具有一定价值的建议。(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5-06-01)

刘彤[8](2014)在《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T型矩形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心管结构因其外表美观、独特的结构性能及优良的经济性能而得到广泛应用。在管结构中,当个别节点的承载能力不能满足设计需求时,对节点进行加强显然是经济有效的办法。目前,我国《钢结构设计规范》尚未列入加强节点的计算公式。本文在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加强节点研究的基础上,对弦杆翼缘贴板加强的不等宽T型矩形管节点的静力性能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我国规范修订工作有所裨益。具体内容包括:首先,运用ANSYS软件采用SOLID95单元、TARGE170和CONTA174接触单元建立此类加强节点的有限元模型,考虑了节点边界条件、圆角效应及焊缝尺寸等因素。与前人实验结果对比,验证了此节点模型的正确性。根据模拟结果,得到此类加强节点的破坏模式和确立了极限承载力的取值原则。其次,针对此类加强节点在弦杆无轴力情况下,进行大量参数分析。考虑了加强板厚度与弦杆厚度比tc/t0、加强板长度与支杆高度比lc/h1、节点支弦杆宽度比β、弦杆宽厚比γ、支弦杆厚度比τ及支弦杆高宽比η等参数对节点破坏模式、节点承载力和节点效率的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在此基础上,对此类加强节点极限承载力进行多元回归,得到较为准确的计算公式。此外,通过此类加强节点的塑性铰线模型建立,推出节点极限承载力的理论公式,同样得到较高精度。最后,针对此类加强节点在弦杆有轴力作用的情况,进行大量参数分析。在弦杆无轴力时得到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基础上,给出反映节点弦杆所受轴力影响的修正系数,从而得到弦杆有轴力时的节点极限承载力公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4-07-01)

张浩松[9](2014)在《扩大翼缘式节点域箱形加强型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单调荷载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本Kobe地震后大量专家学者对钢框架节点进行了研究,深入了解高层钢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各种破坏形式。其中日本为改善强震作用对钢框架连接节点的影响提出了扩大翼缘式连接节点。本文结合实际工程实例,设计出了箱形节点域加强型梁柱弱轴连接标准型节点和扩大翼缘式节点,分带组合楼板和不带组合楼板两类共四个试件;在梁端进行了单调竖向加载试验,所有连接节点均为栓焊混合连接形式。文中详细论述了梁柱连接节点的设计与制作、细部构造形式、加载装置与量测方案、材性试验和试验现象。在节点的细部构造中,详细阐述了叁角形扩大翼缘形式、箱形节点域形式和组合梁形式的设计思路与构造形式。通过观测试验过程和数据量测得到各试件在加载过程中节点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塑性铰的形成过程、各设计部位的应变变化等。通过对量测的试验数据处理,得到P曲线、 M曲线、延性系数、刚度分类及梁端塑性转角等。试验结果表明,所有的连接节点均在位移及转角延性系数上大于7,在梁端塑性转动能力上均能大于0.03rad,说明这种连接方式具有较好的延性和塑性转动能力;在节点的弯矩转角曲线中,扩大翼缘式节点的屈服弯矩大于标准式节点,但转角延性有所降低;按照EC3规范进行连接刚度分类,扩大翼缘式节点的转动刚度大于标准式节点,在有支撑框架分类中,扩大翼缘式节点属于刚性节点,在无支撑框架分类中,扩大翼缘式节点属于半刚性节点;在关键位置的应变对比中,扩大翼缘式节点可以有效地迫使塑性铰外移,使塑性铰的形成位置在扩大翼缘的末端形成,达到了设计的要求,同时扩大翼缘式节点有效地降低了关键位置的应力集中程度。在叁角形扩大翼缘的设计上,通过理论计算分析,得出叁角形侧板直角边短边为梁翼缘宽度的17.5%-25%之间,同时短边与长边之比控制在1:4-1:3之间,此时塑性铰产生位置以及梁柱节点处对接焊缝处应力分布和应力比均为比较理想。(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4-06-02)

马辉[10](2014)在《钢框架梁端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的性能,结合已研究的相关节点焊接试验,采用ANSYS软件建立了模型进行分析计算,并与试验结果对比,研究表明: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在破坏形态、滞回性能、承载力、延性系数都具有较好的表现,可为工程应用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4年15期)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国家近年一再提出大力推广装配式建筑,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建筑。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是一种新型钢结构体系,具有广泛的工程应用价值和重大的社会经济效益。目前国内外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体系的试验与理论研究较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该结构体系的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力图实现更好的力学性能,以指导设计和工程应用。本文对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刚接节点抗震性能进行研究,设计了一个肋板型节点和叁个翼缘加强型端板节点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考察翼缘与墙体是否焊接对肋板型节点的影响和翼缘补强及端板厚度对端板型节点的影响,研究节点的破坏形态、极限承载力、滞回性能、延性、耗能能力等。研究结果表明肋板型节点和端板型节点都展现了很好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肋板型节点因翼缘与墙体未进行焊接,虽延性有所提高但降低了其承载力,削弱了其抗震性能;端板型节点的承载力和抗震性能随着端板厚度的增加而增强,端板厚度对节点有较大影响;端板型节点在梁翼缘增加了贴板后,对极限承载力、延性、刚度等均有一定提高,但耗能能力有微小下降,翼缘加强后在梁翼缘可以有效的形成塑性铰,达到“强节点,弱构件”的抗震设计要求。利用了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根据试验中构件的实际尺寸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并与试验进行对比,又经过对翼缘上贴板的尺寸、形状等进行分析,对该种节点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整体吻合较好,各模型滞回曲线均呈现饱满梭形,将贴板加长的做法显着提升了节点的耗能能力,增强了节点的初始刚度,有效的延缓了节点的屈服和破坏,是一种抗震性能更好的节点。综合来看,应优先选用梁翼缘与端板焊接的肋板型节点,或者贴板较长的翼缘加强型端板连接节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参考文献

[1].葛杰,白洁,贾红学,苗冬梅.宽肢组合异形柱-钢梁翼缘加强型节点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J].建筑结构.2018

[2].曹晟.钢管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研究与分析[D].天津大学.2016

[3].李砚波,曹晟,陈志华,李文葛,胡立黎.钢管束混凝土组合墙-梁翼缘加强型节点抗震性能试验[J].天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版).2016

[4].白攀.弦管翼缘贴板加强T型和Y型方管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5].董立松.弦管上翼缘贴板加强K型方管间隙节点静力性能试验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6

[6].尚庆鹏.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K型间隙方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

[7].刘子龙.梁端扩大翼缘型节点域箱形加强式工字形柱弱轴连接边框架节点滞回性能的有限元分析[D].长安大学.2015

[8].刘彤.弦杆翼缘贴板加强不等宽T型矩形管节点静力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

[9].张浩松.扩大翼缘式节点域箱形加强型工字形柱弱轴连接单调荷载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14

[10].马辉.钢框架梁端翼缘侧板加强型节点有限元分析[J].山西建筑.2014

标签:;  ;  ;  ;  

翼缘板加强型节点论文-葛杰,白洁,贾红学,苗冬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