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节俗仪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七夕”,乞巧,婚姻观,工匠精神
节俗仪式论文文献综述
黄意明,孙伯翰[1](2019)在《“七夕”节俗与公共仪式背景下的文化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夕"节俗在农业社会的存在,既有着深厚的文化思想基础,也有着调节爱情与工作关系、密切夫妻情感、安慰人心以及崇尚劳动、尊重手艺等实际效用。在实体工业发展越来越受到重视和社会人群频繁迁徙的今日中国,传统节俗中的美好价值观和人生观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七夕"节俗中的传统婚姻观和兢兢业业的工匠精神,就是一笔宝贵的遗产。将这些传统节俗功能予以创造性转化,对今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是有帮助的。此外,在七夕节俗仪式由私人仪式转为公共仪式的大背景下,借鉴日本的民俗祭典仪式并利用戏剧这种文艺形式,完成七夕节俗的现代重建,可以在保留七夕精神的基础上使其更符合时代潮流,以帮助现代人提升情感调节能力,更好地面对恋爱、家庭、事业等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来源于《文化遗产》期刊2019年04期)
宋红娟[2](2015)在《迈向情感自觉的民间宗教仪式研究——以西和乞巧节俗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西和乞巧呈现了集体情感和个体情感的混融状态,这一点挑战了涂尔干传统下宗教仪式研究所惯有的情感路径,即单方面地强调集体情感的价值而贬低个体情感;同时,这一点也在根本上挑战了涂尔干宗教研究中的圣/俗二分思想。民间宗教仪式研究应该建立在一种社会生活的整体观之上,通过仪式参与者的情感世界打通仪式与日常生活间的壁垒,情感自觉是社会主体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前提之一。(本文来源于《民族艺术》期刊2015年06期)
胡丹[3](2012)在《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特纳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闽台舁神出游节俗》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特纳的仪式理论为视角,通过文献分析与田野调查,探讨闽台舁神出游这种民间信仰节俗的"结构与反结构"属性。研究发现无论是以沿门逐疫祈福为目的的迎神赛会,还是以进香谒祖为目的的游神香会,都体现了一定范畴的社会结构的强调与再生产,由此认为闽台舁神出游节俗系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与此同时,仪式还在展演过程中建构了传统文化语境中的政治空间模型。(本文来源于《厦门理工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3期)
武胜文,于桂梅[4](2012)在《试论唐代节俗仪式——以敦煌写卷P.3608、S.2104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敦煌遗书不仅保存了很多珍贵文学文献,而且记录了一些文人作品在敦煌民俗中被实际应用的生动细节。写卷P.3608、S.2104中即保存着王泠然的《寒食篇》、《夜烧篇》以及施肩吾的《乞巧词》在相关节俗仪式中被应用的具体情形。(本文来源于《西北成人教育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詹娜[5](2009)在《仪式、记忆与知识传承——辽东满族“二月二”节俗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辽东满族地区的"二月二"节俗包括初一的祭祀准备及初二当天的祭祀仪式两大部分。时至今日,"二月二"节俗仍然在当地有所传承,其仪式的宗教意识淡化,实用功能凸显,并具有调节农耕周期、传承农耕知识、祈盼农事顺利的地方性功能与意义。正是通过民众的个体与集体记忆的描述,仪式程序及信仰心理的不断强化和巩固,传统农耕知识与技术智慧得以延续传承。(本文来源于《满族研究》期刊2009年03期)
节俗仪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西和乞巧呈现了集体情感和个体情感的混融状态,这一点挑战了涂尔干传统下宗教仪式研究所惯有的情感路径,即单方面地强调集体情感的价值而贬低个体情感;同时,这一点也在根本上挑战了涂尔干宗教研究中的圣/俗二分思想。民间宗教仪式研究应该建立在一种社会生活的整体观之上,通过仪式参与者的情感世界打通仪式与日常生活间的壁垒,情感自觉是社会主体得以真正实现的重要前提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俗仪式论文参考文献
[1].黄意明,孙伯翰.“七夕”节俗与公共仪式背景下的文化建设[J].文化遗产.2019
[2].宋红娟.迈向情感自觉的民间宗教仪式研究——以西和乞巧节俗为例[J].民族艺术.2015
[3].胡丹.社会结构中的仪式行为——特纳仪式理论视域下的闽台舁神出游节俗[J].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12
[4].武胜文,于桂梅.试论唐代节俗仪式——以敦煌写卷P.3608、S.2104为例[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2
[5].詹娜.仪式、记忆与知识传承——辽东满族“二月二”节俗调查[J].满族研究.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