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嗜线虫致病杆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嗜线虫致病杆菌,克隆,遗传体系,突变株筛选
嗜线虫致病杆菌论文文献综述
吴蓉,汪桂,邓子新,陈文青,苏二正[1](2019)在《嗜线虫致病杆菌抗生素基因簇克隆及遗传体系建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是昆虫病原线虫的共生菌,研究此共生菌分泌的抗菌活性的次级代谢产物基因蔟信息。【方法】通过直接PCR将目的基因簇分为数段扩增,利用天然酵母重组系统实现体外重组;同时采用果聚糖蔗糖转移酶基因sacB负筛选系统,通过两次同源臂重组构建基因敲除突变株,建立嗜线虫致病杆菌DSM 16338的遗传操作系统。【结果】成功获得推测目的基因簇;缺失所推测基因簇的3个相连基因,筛选到大片段缺失突变株GW2及调控基因敲除突变株GW4。【结论】利用高效的直接克隆方法获得了基因簇,成功对DSM 16338推测基因簇完成了基因中断,建立了该菌的遗传操作系统,为阐述此类细菌天然产物的生物化学多样性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郭笑笑,杨晴,刘淑琴,王勤英,南宫自艳[2](2019)在《嗜线虫致病杆菌PirAB毒素对棉铃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共生菌及杀虫毒素一直是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PirAB (photorhabdus insect related toxin AB)蛋白是来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一种特殊二元毒素,本研究针对该毒素的杀虫特性及对寄主昆虫酶活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的pirAB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血腔注射的方法测定PirAB毒素对四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物活性,并进一步测定对寄主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解毒酶(羧酸酯酶和多酚氧化酶)、保护酶(过氧化物酶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PirAB蛋白对四龄棉铃虫表现出很高的血腔注射活性(LD50=2.003μg/头)。在注射LD50剂量的PirAB毒素后,寄主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羧酸酯酶活性呈现激活、抑制、再次激活的剧烈变化,处理36 h后趋于稳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同样出现先激活、后抑制的变化趋势,24 h后活性变化趋于平稳,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酪氨酸酶活性在毒素处理后基本处于抑制状态,12~36 h之间出现1次显着变化,急剧降低并再次升高,与对照组活性持平;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持续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为揭示寄主昆虫对PirAB毒素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本文来源于《农业生物技术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李忝珍,张淑静,刘启,王茜,王永宏[3](2018)在《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的影响,为进一步提高YL001抑菌活性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方法】以NaCl为渗透压调节剂,分别测定其质量浓度为0,5,10,20,30和40g/L条件下,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不同时间段细胞生长量、pH、还原糖变化;采用琼脂扩散法、生长速率法及活体组织法测定了YL001发酵液的抑菌活性;同时采用HPLC及LC-MS分析了甲醇提取物中酰胺类化合物(Nematophin)与水溶性苯并芘类化合物(Xenocoumacins,包括XCN1和XCN2)含量差异。【结果】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YL001细胞生长最适且无显着差异,吸光值分别达0.63,0.62,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细胞生长量显着下降;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g/L时,YL001发酵液对苏云金芽孢杆菌、蜡状芽孢杆菌、猕猴桃溃疡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作用较好且无显着差异,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抑菌作用显着降低;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YL001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苹果炭疽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病菌的抑制率均高于80%且均无显着差异,明显优于其他较高NaCl质量浓度的处理;在NaCl质量浓度为0,5,10g/L时,YL001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作用较好且无显着差异,在NaCl质量浓度为0,5g/L时,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作用较好且无显着差异,治疗作用和保护作用均随着NaCl质量浓度的进一步增大而显着下降;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随NaCl质量浓度的增大显着下降,如NaCl质量浓度为0g/L时,甲醇提取物中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含量、XCN1的相对含量较NaCl质量浓度为40g/L时分别提高7.82和27.55倍;XCN2的相对含量在NaCl质量浓度为5g/L时最高,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结论】低渗透压有利于X.nematophila 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提高及抑菌活性代谢产物Nematophin、Xenocoumacins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李凤麟[4](2018)在《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自然条件下,许多生物体都可以与微生物共同协作产生一系列具有杀虫、抗菌、抗病毒等活性的代谢物质去抵抗来自环境中寄生物、拟寄生物、病原体等天敌的侵害。在医学、农业等各个领域常常利用这些生物协作体产生的活性代谢产物去研制和开发抗生素药物、生长调节素、微生物源农药等产品。本文所研究的生物协作体来自于寄主昆虫虫体、侵入虫体的线虫和寄生于线虫肠道中的微生物叁者形成的共生关系体,此时的协作体便是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在前期的文献调研及预实验中,发现很多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发酵产物对一些常见的植物病原真菌、细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为了探究这种共生菌所产生的发酵产物在农业植物病害防治方面是否具有有效的增益作用,笔者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得到一株优势菌株,从这株共生菌的发酵代谢产物出发,利用柱层析技术、高效液相半制备、核磁共振波谱技术、菌丝生长速率法和96孔板酶标微量稀释法对其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结构鉴定以及抑菌活性测定。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培养以及优势菌株的筛选:主要从辽宁兴城和通辽地区进行土样采集,之后通过大蜡螟生物诱导以及溴百里酚蓝鉴别型培养基(NBTA)固体平板培养,最终分离纯化得到52株蓝绿色初生型菌株。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以及有机溶剂萃取,获得到这52株菌株的粗提产物,利用薄层层析(TLC)技术对这52个粗提物进行化学筛选,选取在薄层板上有明显特点的11株菌株。通过微量稀释法测试了这11株菌株的发酵粗提产物抑制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和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的有效中浓度,选出抑菌活性最好的作为目标菌株。2.目标菌株的菌种鉴定:分别采用生理生化特征试验与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了目标菌株的菌种。先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细菌常见生理生化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具有运动性,对于大多数的细菌生理生化反应结果呈阴性。后采用16S rDNA方法提取了目标菌株的DNA,并对其基因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序列长度1442 bp,将该序列上传至NCBI GenBank获得登记号MG385844.1。构建系统发育树,发现其与Xenorhabdus nematophila ATCC 19061T/FN667742的亲缘关系最为接近。结合生理生化特征,结果表明该目的菌株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将此菌株命名为SN313。3.目标菌株的大规模发酵以及粗提物的活性筛选: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利用M培养基以及XAD-16大孔树脂的吸附,用甲醇浸提以及二氯甲烷萃取,最终得到粗提浸膏7.5 g。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了粗提物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向日葵菌核病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瓜果腐霉病菌(Pythium aphanidermatum)和禾谷镰刀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率。结果表明:当粗提物浓度为100μg/mL时,其对辣椒疫霉病菌的抑制率为88.70%,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75.00%,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67.36%,对小麦根腐病菌的抑制率为55.49%,对其它4个病原真菌抑制效果一般。利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了粗提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和柞蚕链球菌(Streptococcus pernyi)4种病原细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粗提物仅对大肠埃希杆菌的抑制效果较好(MIC=132.5μ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杆菌和柞蚕链球菌抑制效果一般(MIC>250μg/mL)。4.SN313发酵产物中活性组分的确定以及活性物质的分离与纯化:利用硅胶柱层析,将粗提物分为5个组分(Fr.1-Fr.5)。采用活性追踪溯源法,比较不同组分对植物病原真菌代表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抑制效果,发现组份Fr.2对该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制率=65.35%),因此确定Fr.2为活性组分。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制备、高效液相半制备等化学分离技术对活性物质进行分离及纯化。最终得到3个单体化合物。5.SN313发酵产物中活性物质的结构鉴定:利用(MS)质谱、(NMR)核磁共振波谱技术以及相关文献调研确定了化合物1、2、3的结构,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色胺(1)、吩嗪-1-羧酸(2)、环(脯氨酸-色氨酸)(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化合物2是一已知注册生物农药申嗪霉素的主要有效成分。6.化合物的抑菌活性测定:选定测试粗提物活性时筛选出的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为化合物抑菌活性试验对象。利用96孔板酶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化合物1、2、3对这四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情况。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番茄灰霉病菌和辣椒疫霉病菌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_(50)分别为11.20μg/mL和28.94μg/mL);化合物2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和小麦根腐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EC_(50)<40μg/mL);化合物3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一般的抑制效果(EC_(50)=41.58μg/mL)。(本文来源于《沈阳农业大学》期刊2018-06-01)
李凤麟,刘焕赠,席雪冬,于志国[5](2018)在《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化学与生物活性筛选从土壤中分离得到一株菌株,利用16S r DNA方法将其鉴定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并命名为SN313。采用微生物发酵、液相萃取、柱层析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技术,对SN313的发酵液进行分离纯化,得到3个化合物。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等波谱技术并依据文献数据确定了这3个化合物分别是N-(2-羟基苯基乙酰)色胺(1)、吩嗪-1-羧酸(2)和环(脯氨酸-色氨酸)(3),其中化合物1是一个新的β-吲哚基乙胺类衍生物。通过微量稀释法测定了3个化合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1对辣椒疫霉Phytophthoa capsici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值分别为11.20μg/m L和28.94μg/m L);化合物2对番茄灰霉病菌、辣椒疫霉、水稻纹枯病菌Thanatephorus cucumeris和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 sorokiniana有明显的抑制作用(IC50<40μg/m L);化合物3对番茄灰霉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IC50=41.58μg/m L)。从土壤微生物中获取化合物2,为生物农药申嗪霉素有效成分的天然获取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本文来源于《农药学学报》期刊2018年02期)
杨晴,张杰,李天慧,南宫自艳,王勤英[6](2017)在《嗜线虫致病杆菌属Pir毒素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基因组DNA提取法和目的基因PCR扩增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HB310(Xn HB310)菌株中的pirA和pirB基因进行克隆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pirA全长408 bp,pirB全长1 290 bp;其蛋白PirA分子量为14.9 kDa,含135个氨基酸,PirB分子量为48.2 kDa,含429个氨基酸;二级结构分析表明PirA无α-螺旋,含12个β折叠,PirB含8个α螺旋和12个β折叠;亚细胞定位表明PirA和PirB主要分布在细胞核;PirA不含跨膜结构域和信号肽,PirB含有跨膜结构域和凝集素结构域,不含信号肽。(本文来源于《中国植保导刊》期刊2017年09期)
彭刘亮[7](2017)在《嗜线虫致病杆菌两种型态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差异蛋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us)(致病杆菌)是一种在病原线虫肠道内能与小卷蛾斯氏线虫互利共生的革兰氏阴性菌,因其能产生杀虫毒素、抑菌、抗癌等多种活性物质而倍受瞩目。其具有初生型和次生型两种型态。初生型致病杆菌(初生菌)极不稳定,在传代培养过程中容易转变成次生型致病杆菌(次生菌)。它们不仅形态不同,多种生理特性也存在很大差异,因而限制了次生菌在农业上的应用。本论文基于致病杆菌型态变异的特性对初生菌和次生菌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差异蛋白做了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致病杆菌的筛选和鉴定。从线虫幼虫、线虫成虫和侵染后的大蜡螟中筛选初生菌,发现从侵染后的大蜡螟中筛选初生菌是种最优的筛选分离方法,操作简便、菌落纯,效率高。而次生菌不仅可以从线虫成虫和侵染后的大蜡螟中筛选得到,而且还能在初生菌的多次传代培养过程中获得。形态学鉴定结果显示初生菌平均长度4-5μm,呈杆状,表面凹凸不平。16S rDNA鉴定结果表明目的菌株与X.nematophilusATCC19061的同源性达99%,表明成功筛选到目的菌株。2、致病杆菌的某些生理特性研究。研究制定了致病杆菌的生长曲线,研究了温度和pH对致病杆菌生长速度的影响,同时还对菌株生长过程中培养液pH值的变化、菌株形态变化以及糖利用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温度和p H对初生菌的生长影响较大。当温度低于25℃或pH呈弱酸性时,其生长速度极慢。当温度高于25℃和pH呈中性或弱碱性时,初生菌生长比次生菌均晚8-16小时进入对数生长期,在培养24 h时后初生菌逐渐向次生菌转化,72 h时则已全部转化为次生菌。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只能分解葡萄糖产生有机酸,而不能利用乳糖和蔗糖。3、初生菌和次生菌的差异蛋白研究。利用iTRAQ技术共检测到367种差异蛋白,其中除了其他学者研究过的Xcn蛋白和Xnph1蛋白外,初生菌蛋白质组中还发现了以下几种特异性蛋白:与抗菌性相一致的Xcn蛋白和Xnph1蛋白、与致病杆菌附着点相关的鞭毛蛋白、菌毛适配器蛋白、菌毛粘附素和荚膜合成调节元件B蛋白;多个代谢通路中起重要作用的谷氨酸合成酶;具有肿瘤药物耐药性、且对正常细胞和恶性细胞产生的细胞毒化合物具有防护作用的多药耐药蛋白。(本文来源于《湖南工业大学》期刊2017-06-06)
李忝珍[8](2017)在《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嗜线虫致病杆菌在与线虫、昆虫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种类丰富的代谢产物,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资源。嗜线虫致病杆菌由侵染期的斯氏线虫携带进入昆虫寄主体内,主要在昆虫血淋巴中繁殖,昆虫血淋巴中携带较高的自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和无机盐浓度,这就迫使菌体的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不得不处于较高的渗透压环境中。嗜线虫致病杆菌代谢产物产生与外界环境条件(温度、pH等)密切相关,环境渗透压作为一种重要的环境因子,影响微生物细胞的生长及产物合成,但渗透压对YL001的影响却鲜有报道。本研究以前期分离鉴定的一株具有较高抑菌活性的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YL001为材料,考察了渗透压对X.nematophilus YL001的生理代谢特性、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Xcns产生的影响,并通过添加外源相容性溶质进一步明确渗透压对YL001发酵特性的影响,为菌种利用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初步研究结果如下:1、以NaCl为渗透压调节物质,对NaCl浓度为0、5、10、20、30、40 g/L条件下YL001的生长、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当NaCl浓度为0 g/L时,菌体生物量最大,分别是NaCl浓度为5,10,20,30,40 g/L的1.01,1.13,1.50,1.85,2.98倍;随着NaCl浓度的增大,发酵上清液及甲醇提取物的抑菌活性逐渐下降。NaCl浓度为0 g/L时,YL001发酵上清液及甲醇提取物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达到21.83和21.17 mm,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同时,发酵液对水稻稻瘟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树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抑制率均高于85%,较NaCl为40 g/L时分别提高了0.26,1.74,0.12,2.02,1.06倍;NaCl浓度0 g/L时,YL001发酵上清液及其甲醇提取物对番茄灰霉病的保护效果分别达到68.98%和63.26%,较NaCl为40 g/L时分别提高了76.06%、318.94%,对番茄灰霉病的治疗效果分别为43.37%和44.18%,较NaCl为40 g/L时分别提高了671.71%、197.31%;NaCl浓度0 g/L时,Nematophin的含量为13.84 mg/L,分别是5、10、20、30、40g/L条件下的1.37、1.63、2.59、5.47、8.82倍;XCN1相对含量在NaCl浓度0 g/L时最大,分别是NaCl浓度为5、10、20、30、40 g/L条件下的1.26、1.98、3.84、7.69、28.55倍。2、盐胁迫条件下,相容性溶质L-脯氨酸会影响YL001菌体生长、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在盐胁迫(NaCl浓度为0、5、10、20、30、40 g/L)处理的TSB培养基中添加50 mmol的相容性溶质L-脯氨酸,YL001菌体生长量分别较未添加L-脯氨酸时提高71.14%、67.74%、83.33%、234.48%、219.23%、93.75%;加入L-脯氨酸后,YL001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分别提高18.08%、19.97%、24.20%、22.22%、34.93%、50.12%;NaCl浓度低于10 g/L时,L-脯氨酸可促进Nematophin的产生,其中NaCl浓度为0、5、10 g/L时,Nematophin的积累较未添加L-脯氨酸时分别提高了85.06%、38.40%、27.72%;NaCl浓度为0、10、30 g/L时,添加L-脯氨酸可减少XCN1的产生,XCN1相对含量分别较未添加L-脯氨酸时下降44.09%、35.30%、3.69%。3、以山梨醇为渗透压调节物质,对山梨醇浓度为0,125,250,500,750,1000mmol/L条件下YL001的生长、抑菌活性及抑菌活性物质的产生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体生长量随山梨醇浓度的增大先升高后下降,在500 mmol/L时到达最大,较山梨醇浓度为0、1000 mmol/L时分别提高21.43%、134.48%,同时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也到达最大,较山梨醇浓度为0、1000 mmol/L时分别提高54.46%、14.16%;Nematophin的积累量则随着随山梨醇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山梨醇浓度0 mmol/L时,Nematophin含量最高,为13.68 mg/L;XCN1的相对含量也随山梨醇浓度的增大而呈现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山梨醇浓度250 mmol/L时达到最大,较山梨醇浓度0mmol/L、1000 mmol/L时分别提高54.12%、48.87%。4、山梨醇浓度小于500 mmol/L时,添加L-脯氨酸可促进YL001的生长,山梨醇浓度为0、125、250、500 mmol/L时,加入L-脯氨酸菌体生长量分别提高92.85%、66.13%、47.69%、13.24%;山梨醇浓度小于250 mmol/L时,添加L-脯氨酸可提高YL001的抑菌活性,山梨醇浓度为0、125 mmol/L,添加L-脯氨酸后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分别增加了23.57%、34.82%;山梨醇浓度小于250 mmol/L时,添加L-脯氨酸可促进Nematophin的产生,山梨醇浓度为0、125、250 mmol/L时Nematophin产量分别较未添加L-脯氨酸时提高32.16%、12.58%、9.54%;在山梨醇胁迫下,添加L-脯氨酸可减少XCN1的产生,山梨醇浓度为0、250、1000 mmol/L时,XCN1的相对含量分别较未添加L-脯氨酸时下降8.06%、3.97%、1.34%。5、通过5L发酵罐对不同渗透压条件下YL001发酵动力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NaCl浓度为0 g/L时,细胞干重与平均比生长速率分别为18.08 g/L和0.027 h-1,分别较30 g/L时提高2.32、2.52倍;同时,Nematophin的含量及其平均比合成速率分别为15.17 mg/L和0.030 h-1,分别较30 g/L时提高4.34、2.00倍;NaCl浓度为0 g/L时,抑菌活性为330.0 U/mL,较10、20、30 g/L时分别增加30.28%、45.57%、519.14%,同时XCN1的相对含量较10、20、30 g/L时分别提高0.07、1.37、50.28倍。(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许鹏,李忝珍,张淑静,刘启,王永宏[9](2017)在《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抑菌活性成分及其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硅胶柱层析等分离方法,结合MS与NMR技术,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发酵产物中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微量稀释法对Nematophin的抑菌活性进行测定;利用HLPC分析不同因素对Nematophin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分离得到主要抑菌活性物质Nematophin,并鉴定其结构为3-吲哚乙基(3′-甲基-2′-酮)戊酰胺,其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不同菌株发酵产物中Nematophin的产量不同,其中YL001菌株的产量最高,为115.23μg/mL;Nematophin产量在初始pH 4.5~8.5逐渐升高,初始pH 8.5时最高,为155.08μg/mL。发酵罐培养条件下Nematophin的产量高于摇瓶,且在初始pH 8.5时达到最高,为206.97μg/mL。主要抑菌活性物质与文献报道的Nematophin相同,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次生代谢物的产生与菌种、菌株及培养条件密切相关。(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汤倩,张淑静,郭蔷薇,王永宏,张兴[10](2016)在《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 cpxR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同源重组技术敲除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YL001中cpxR基因,为进一步研究CpxR调节子调控抗菌物质产生的机理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融合PCR技术,将cpxR基因的上、下游同源片段及质粒pJCV53上的卡那抗性基因Kmr 3个片段连接,克隆到自杀载体pDM4中,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S17-1λpir中,经接合转移导入嗜线虫致病杆菌内,通过同源重组敲除cpxR基因;采用琼脂扩散法和抑制菌丝生长速率法分别测定突变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结果】从X.nematophila YL001基因组中成功敲除cpxR基因,得到了ΔcpxR突变菌株;ΔcpxR突变菌株对枯草芽孢杆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作用较野生菌株分别提高了1.4和1.7倍。【结论】CpxR负向调控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抗菌物质的产生。(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嗜线虫致病杆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昆虫病原线虫(entomopathogenic nematode)共生菌及杀虫毒素一直是农业害虫生物防治领域的研究热点。PirAB (photorhabdus insect related toxin AB)蛋白是来自昆虫病原线虫共生菌的一种特殊二元毒素,本研究针对该毒素的杀虫特性及对寄主昆虫酶活的影响开展相关研究。首先对嗜线虫致病杆菌(Xenorhabdus nematophila) HB310菌株的pirAB基因进行原核表达,采用血腔注射的方法测定PirAB毒素对四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的生物活性,并进一步测定对寄主体内乙酰胆碱酯酶、解毒酶(羧酸酯酶和多酚氧化酶)、保护酶(过氧化物酶和酪氨酸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组PirAB蛋白对四龄棉铃虫表现出很高的血腔注射活性(LD50=2.003μg/头)。在注射LD50剂量的PirAB毒素后,寄主体内乙酰胆碱酯酶活性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羧酸酯酶活性呈现激活、抑制、再次激活的剧烈变化,处理36 h后趋于稳定;多酚氧化酶活性同样出现先激活、后抑制的变化趋势,24 h后活性变化趋于平稳,并且显着低于对照组(P<0.05);酪氨酸酶活性在毒素处理后基本处于抑制状态,12~36 h之间出现1次显着变化,急剧降低并再次升高,与对照组活性持平;过氧化物酶活性整体变化趋势不明显,持续低于对照组。本研究为揭示寄主昆虫对PirAB毒素的免疫机制提供了基础资料。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嗜线虫致病杆菌论文参考文献
[1].吴蓉,汪桂,邓子新,陈文青,苏二正.嗜线虫致病杆菌抗生素基因簇克隆及遗传体系建立[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2].郭笑笑,杨晴,刘淑琴,王勤英,南宫自艳.嗜线虫致病杆菌PirAB毒素对棉铃虫相关酶活性的影响[J].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19
[3].李忝珍,张淑静,刘启,王茜,王永宏.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生长及抑菌活性的影响[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4].李凤麟.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8
[5].李凤麟,刘焕赠,席雪冬,于志国.嗜线虫致病杆菌SN313的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抑制植物病原真菌活性研究[J].农药学学报.2018
[6].杨晴,张杰,李天慧,南宫自艳,王勤英.嗜线虫致病杆菌属Pir毒素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J].中国植保导刊.2017
[7].彭刘亮.嗜线虫致病杆菌两种型态的某些生理特性和差异蛋白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7
[8].李忝珍.渗透压对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生长及抑菌活性物质产生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9].许鹏,李忝珍,张淑静,刘启,王永宏.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抑菌活性成分及其产量影响因素的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17
[10].汤倩,张淑静,郭蔷薇,王永宏,张兴.嗜线虫致病杆菌YL001cpxR基因敲除突变株的构建及其抑菌活性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