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汉语词汇等级大纲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认知类心理动词,语义特点,偏误分析,教学建议
汉语词汇等级大纲论文文献综述
赵雅瑞[1](2019)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的语义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认知类心理动词是汉语动词的重要特殊小类,又因为认知心理动词是涉及人类大脑认知过程和心理活动的动词,比较抽象,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所在。本文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25个心理动词中鉴别出了18个认知心理动词,并将这些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语义场理论,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语义场并对其进行语义角度的研究。与此同时,笔者还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作出具体考察,对留学生使用认知心理动词产生的偏误进行检索,统计偏误数量,划分偏误类型,对偏误数量最多的动词混用偏误从语义角度进行考察,并且针对甲级认知心理动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提出一些个人建议,希望能够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借鉴。本文一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分别阐述了认知心理动词的研究意义、考察对象的确定、研究现状、研究理论和方法以及本文所涉及的语料来源等。第二部分为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在这部分内容中,运用语义场理论将认知心理义场划分为7个下层语义场:感知义场、思维义场、记忆义场、意见义场、信念义场、判断义场以及注意义场,并将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按照语义特征归入不同的语义场中,运用义素分析法,对处在各个义场中的动词进行语义分析,最终得出各个动词的语义特征,其中包含共同语义特征和区别语义特征。第叁部分为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的偏误分析。这部分内容以对认知心理动词的语义分析为基础,在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检索留学生使用甲级认知心理动词产生的偏误,进行数据统计,去除无效语料,按照词汇使用多余、遗漏、混用的偏误类型,从语义角度进行偏误分析。在动词混用的偏误中,又从语义场的角度,分别分析了同一语义场内部和不同语义场之间的混用偏误。最后,对对外汉语教学中认知心理动词的教学提出了个人建议。第四部分为结语。主要是对本文论述内容的概括与总结。(本文来源于《山西大学》期刊2019-06-01)
秦莎莎[2](2019)在《现代汉语复合实词构词方式的计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通常认为词汇只是一个词表清单,而语法才是规则的。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构词法与语法之间的界线并不明显。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呈现双音节化倾向。在词语的构成当中,复合词的内部构词方式最为能产。对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造规律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强化汉语词汇学的本体研究,指导对外汉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本文立足前辈时贤有关汉语构词法理论的论述及分类,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知识库资源,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表(以下简称大纲词表)中的5828个双音节复合实词作为考察对象,对其词性、语素类别及所处位置等属性信息和语素组合、结构类型等关系信息进行详细标注,并基于已标注的数据,实施语素属性、语素组合以及结构关系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大纲词表中的双音节复合实词内部语素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能产性和活跃度)。其构词方式具有很强的系统对应性、互推性和与句法结构一致性。具体统计显示:(1)汉语复合实词以名、动、形3类为主,占96.16%。(2)复合实词中的词根语素构词能产性大小不一:只有312个语素具有高能产性,它们构造的复合实词数量约占总数的50%。有5个词根语素的构词次数超过50,有758个词根语素为一次性参与构词。(3)构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仅出现在复合实词首位或末位)占51.49%。动、名、形类语素参与的复合实词占89.68%,它们的构词能力和组合位置各有不同。(4)由动动、名名、动名类语素组合构成的复合实词占68.84%。名词构造的优选语素组合模式是名名、形名、动名;动词是动动、动名、形动;形容词是形形、形名、动名,其比例都超60%。(5)由联合和定中、状中结构类型构造的复合实词占85.06%,其中名词优选定中、联合型;动词优选联合型、动宾型、状中式;形容词优选联合型和状中式、定中式,这些结构类型总和几乎都在90%以上。大纲词表是经专家遴选的,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词汇特征。基于大纲词表的双音节复合实词内部语素构词的定量分析,可以深化对汉语构词方式的认识,服务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对外汉语复合词教学提供参考,帮助留学生建立构词意识,减少使用偏误,提高习得效率,增强对新词的猜测识解能力。(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31)
张艺臻[3](2019)在《基于语料库的中日同形近义词对比分类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日同形词是语言对比研究和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尽管成果不少,但国内以往研究主要服务日语教学,利用词典释义部分的理性义实施汉日词义的对比考察,且多局限在对个别词的举例性分析。本文吸收中日语言学本体研究、语言对比以及语言教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综合利用现有词典资源中的词义、词性信息以及基于语料库统计的语法功能与搭配信息,搭建一个多层、全面的对比和分类框架,试图进行中日同形近义词的系统比较,并为解决对日汉语教学中的词汇问题提供帮助。本研究选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词中的中日同形近义二字词作为考察对象,采用《现代汉语词典》和『スーパー大辞林』作为汉日词语的词条设目、词义及对应关系描述、词性等静态属性的知识源,利用CCL语料库检索系统(网络版)和『现代日本语书き言叶均衡コーパス』作为中日词语的语法功能和搭配分布的统计依据,为中日同形近义二字词的对比和分类体系的建设搭建了一个全面的描写框架。其构建策略是,首先比较中日词典词条设目的数量对应关系,确定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等4大类;针对“一对一”类对应词语,按照意义(理性义、色彩义)、词性、句法功能和搭配关系等特征组配模式划分8个次类;再处理划归不同次类的词语,按照词义的交叉和包孕关系及方向性,具体细化为15个小类。本研究结合从母语语料库统计的词语常用性和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v2.0统计的词语易错性指标,对分类描写框架中不同类别的典型词语实例,采用上述多层分类方法进行了不同层面的详尽刻画。本文主要贡献在于建立“对应关系→意义→词性→句法功能→搭配关系→词义关系”的逐层对比及分类的描写框架。该框架能够对中日同形近义词实施逐层分类、从不同维度对比分析中日同形近义词差异、评估中日同形近义词的差异大小。利用该框架所做的验证性研究表明,不同类别之间有差异,且差异较为显着,这说明此框架是有效的、有意义的。具体来讲,4个大类中一对多的偏误率最高,多对多的偏误率最低;8个次类中差异偏大和偏小的类别更容易产生偏误;15个小类中呈交叉关系的同形词偏误率最高,日包中类的偏误率最低。最后以对日汉语教学工具书编撰为例,提出了基于此框架编写中日同形近义词词典的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期刊2019-05-21)
刘惠,辛儒靖[4](2019)在《语义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掌握丰富的词汇量对于汉语学习者来说一直是一个难题。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为例,分析归纳并拟定出同义义场、反义义场、类属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整体部分义场、固定使用搭配义场等7种语义场,说明对外汉语教学的词汇系统是有规律的,各词语之间是有联系的,同时也表明语义场的构建有利于教学实践的开展。因此,语义场理论应始终贯穿于汉语教学的每个阶段,并从教材的编写和教师的教学两个方面对汉语词汇教学提出建设性意见。(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晴朗(NKRUMAH,BRIGHT)[5](2018)在《基于形义相依理论的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中的《汉字等级大纲》所列汉字为研究对象,以汉字形义相依理论为基础,以西安市五所高校的留学生调查问卷为依据,结合笔者自身学习汉字的经历,分析留学生汉字习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试图寻找能够引导留学生科学、合理地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途径与方法。文章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陈述研究背景和目的、本选题相关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章首先回顾了汉字结构分析的理论,包括传统的“六书”说、清代戴震的“四体二用说”、现代学者唐兰的“叁书说”、当代学者苏培成的“新六书”说,然后综合各种观点及现代汉字构件的特点,将《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汉字分为表意字、形声字、记号字叁类,并进行数量统计。统计结果显示,表意字占总字数的20.77%,形声字占总字数的75.9%,记号字占总字数的3.96%。显然,形声字是现代汉字的主流。第二章对前章各类所列常用汉字的古今形义关系加以梳理,依据罗卫东的观点,从六个层次对汉字的古今形义关系列表分析,这六个层次是:(1)形义联系始终存在;(2)形义联系在汉字发展的某一时期存在过,但在现代汉字中失去了古代意义;(3)形义联系在汉字发展过程中,从古代到现代,出现相符——脱节——回归的现象;(4)汉字创造之初没有形义联系,演变过程中出现联系;(5)形义关系交错;(6)形义始终没有联系。希望在说明古今汉字联系与差别的前提下,为留学生习得汉字找出便于观察的形体和易于把握的理据。第叁章一留学生调查问卷为依据,从留学生调查问卷的客观选项和主观回答所见问题入手,分别分析留学生习得表意字、形声字、记号字遇到的困难以及引发困难的原因,这些原因有总体原因,也有各类型汉字的字形原因。本文还归纳了留学生汉字习得偏误的类型,分析了导致偏误的原因。第四章针对第叁章指出的偏误状况,提出了相关建议和习得汉字的方法。文章建议,留学生应当立足于汉语和汉字的基本关系,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义相依特点学习和掌握汉字,采用以理据为主导的识字法,提高汉字的学习效率。具体的习得方法包括结构分析法、字原推究法、字词关联法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8-06-30)
于雪[6](2018)在《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汉字构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而汉字作为汉语的书写符号系统,在汉语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将以统计和分析《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大纲》为基础,阐述汉字构件的功能及其组合类型。(本文来源于《文化学刊》期刊2018年06期)
杨绪明,阮氏和[7](2018)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可对应汉越词及其教学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有2832个汉语词存在与之对应的汉越词,它们在语音、词义、词性及搭配等方面既有共同点又略有差异。这2832对词语读音相同的占35.15%,语义相同的占97.125%,词性相同的占94.57%,其中95%的及物动词在搭配上也相同。其相同之处对词汇教学能起正迁移作用,但其差异也会引发词汇教学的负迁移。基于迁移理论,辨析二者异同,既有利于对越汉语词汇教学,也会有助于中国的越南语词汇教学。(本文来源于《通化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杨思颖[8](2018)在《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联合式同素逆序词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同素逆序词是汉语里的一种常见构词现象,指构词语素相同、语素位置完全颠倒互逆、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形式为“AB-BA”式。如“欢喜——喜欢”“合适——适合”“达到——到达”等。从根本上说同素逆序词的大量出现是由语言符号的有限性决定的,适应词汇系统发展变化需要的双音化的趋势、词根复合、语义及语体变化、韵律因素的影响都左右着同素逆序构词方式的取舍。汉语中同素逆序词的大量存在及意义和用法上的细微差别不仅是母语学习者词汇习得领域的一大教学重点或难点,更是成为了二语习得领域学习者学习和掌握汉语词汇的重点和难点,是学习者增加词汇量的一种非常重要的途径。我们选取《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14对联合式同素逆序词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中的偏误语料对这些联合式同素逆序词进行偏误分析,总结偏误类型,分析偏误原因,指出纠正偏误的措施与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为同素逆序词这类语言现象的习得教学提供参考。我们从句法、语义、语用叁方面入手对同素逆序词选择中的异同分别进行比较,在前人对同素逆序词辨析研究的基础上从句法分布、语义功能和语用功能上对其进行了规则的描述,从等级、词性、意义等方面对《大纲》中的联合式同素逆序词进行了划分,以此为范围,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检索出学习者习得联合式同素逆序词时出现的499条偏误语料,从句法、语义、语用叁个方面对偏误语料进行分析,指出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主要出现在目的语知识负迁移、母语负迁移以及回避与简化这几个方面,继而针对学习者习得情况提出一些相应的教学建议及对策。(本文来源于《安阳师范学院》期刊2018-05-20)
张博[9](2018)在《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蕴藏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宝贵的思想文化精华,是中国人的精神财富,也是中国“魂”。汉字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好汉语的重要通道,更是了解中国文化的必要途径。汉字教学一直被看作是提高对外汉语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因素。可是目前对外汉语汉字教学却面临着许多困难,如何打破“汉字难学”的瓶颈问题,提高对外汉字教学的效率,让外国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汉字,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任重而道远。本文以与中国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日”部字为例,通过参考《说文解字》《汉语大字典》等文献对《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的“日”部字进行本体研究,并在前人分类标准的基础上,根据字义建立“日”部字字义语义场,将43个“日”部字分成十类,帮助学生通过理解字义来学习汉字、了解中华文化。文章在梳理和讨论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理论方法、学习借鉴小学识字法和小学趣味识字法等教学策略的基础上,确立了以部首为基本字带字的集中识字教学研究,并编写了完整的“日”部字分级教学设计,以满足不同阶段汉语学习者的学习要求,希望本次教学研究和教学设计可以为改变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现状贡献力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8-05-18)
王佩蕴[10](2018)在《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组詈语构成语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调查了《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905个字目中用于构成詈语的语素,并对其中的名词性词尾语素进行个案追踪考察,根据语义类别分为鬼怪妖精类、斥人为物类和地位低贱或品行恶劣叁大类。本文通过定量的分析方法,最终描写出了这些名词性词尾语素的搭配特征和语义类别,并尝试对目前的词汇、文化教学提出参考意见。全文共六章。第一章为绪论,对研究背景、研究综述、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进行说明。第二章是对《大纲》中可以用于构成詈语语素的字目进行统计分析,介绍用于构成詈语语素的提取方法与整体分布。第叁、四、五章是对代表性詈语构成语素进行分类考察。第六章是从词汇教学和教材编写的角度提出参考建议。第七章为结论部分,对前文的各类语素的搭配情况和语义特征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暨南大学》期刊2018-04-20)
汉语词汇等级大纲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常认为词汇只是一个词表清单,而语法才是规则的。汉语缺乏形态变化,所以构词法与语法之间的界线并不明显。现代汉语词汇发展呈现双音节化倾向。在词语的构成当中,复合词的内部构词方式最为能产。对汉语双音节复合词构造规律的深入探索,有助于强化汉语词汇学的本体研究,指导对外汉语词汇习得和教学。本文立足前辈时贤有关汉语构词法理论的论述及分类,借助《现代汉语词典》等语言知识库资源,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表(以下简称大纲词表)中的5828个双音节复合实词作为考察对象,对其词性、语素类别及所处位置等属性信息和语素组合、结构类型等关系信息进行详细标注,并基于已标注的数据,实施语素属性、语素组合以及结构关系等信息的统计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研究结果发现:大纲词表中的双音节复合实词内部语素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能产性和活跃度)。其构词方式具有很强的系统对应性、互推性和与句法结构一致性。具体统计显示:(1)汉语复合实词以名、动、形3类为主,占96.16%。(2)复合实词中的词根语素构词能产性大小不一:只有312个语素具有高能产性,它们构造的复合实词数量约占总数的50%。有5个词根语素的构词次数超过50,有758个词根语素为一次性参与构词。(3)构词时位置固定的语素(仅出现在复合实词首位或末位)占51.49%。动、名、形类语素参与的复合实词占89.68%,它们的构词能力和组合位置各有不同。(4)由动动、名名、动名类语素组合构成的复合实词占68.84%。名词构造的优选语素组合模式是名名、形名、动名;动词是动动、动名、形动;形容词是形形、形名、动名,其比例都超60%。(5)由联合和定中、状中结构类型构造的复合实词占85.06%,其中名词优选定中、联合型;动词优选联合型、动宾型、状中式;形容词优选联合型和状中式、定中式,这些结构类型总和几乎都在90%以上。大纲词表是经专家遴选的,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成绩测试的重要依据,能够反映汉语的基本词汇特征。基于大纲词表的双音节复合实词内部语素构词的定量分析,可以深化对汉语构词方式的认识,服务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更重要的是,可以为对外汉语复合词教学提供参考,帮助留学生建立构词意识,减少使用偏误,提高习得效率,增强对新词的猜测识解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汉语词汇等级大纲论文参考文献
[1].赵雅瑞.《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甲级认知类心理动词的语义研究[D].山西大学.2019
[2].秦莎莎.现代汉语复合实词构词方式的计量分析[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3].张艺臻.基于语料库的中日同形近义词对比分类方法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9
[4].刘惠,辛儒靖.语义场视角下的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以《词汇等级大纲》中的甲级词为例[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晴朗(NKRUMAH,BRIGHT).基于形义相依理论的留学生汉字习得研究[D].西北大学.2018
[6].于雪.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汉字构件研究[J].文化学刊.2018
[7].杨绪明,阮氏和.《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可对应汉越词及其教学策略[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
[8].杨思颖.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联合式同素逆序词偏误研究[D].安阳师范学院.2018
[9].张博.对外汉语中的汉字教学研究[D].东南大学.2018
[10].王佩蕴.基于《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的几组詈语构成语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