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卫芬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黑色电影,色彩,光影,《七宗罪》
大卫芬奇论文文献综述
韦戚萍[1](2019)在《黑色电影的色彩分析——以大卫·芬奇代表作《七宗罪》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黑色电影作为好莱坞一种重要的影片类别,具有强烈的黑色风格,早期黑色电影由于技术的限制在色彩上呈现黑白两色,而色彩被引入到黑色电影后,借助色彩以及色彩和光影的结合,黑色电影在构图、表意和叙事功能等多方面具有了新的可能,电影整体风格的呈现也更加明朗、突出。文章将以着名黑色电影导演大卫·芬奇的代表作《七宗罪》例,探究黑色电影中的色彩使用,以及色彩在黑色电影中的突出作用。(本文来源于《大观(论坛)》期刊2019年10期)
张丽[2](2019)在《大卫·芬奇电视剧变态美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芬奇是一位擅长拍摄黑色暴力、变态、悬疑题材而被影迷所熟知和喜爱的电影导演,学术界对大卫·芬奇电影的研究比较充分,但电视剧风格研究甚少。本文以美国导演大卫·芬奇为研究对象,以其电视剧作品《纸牌屋》和《心理神探》为研究文本,从变态美学角度出发,以其以往电影作品风格为辅助,详细剖析其电视剧所体现出的变态美学元素。本文主要以四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概括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及电视剧作品,阐释何为变态美,以及何为大卫·芬奇变态思维,并简单梳理大卫·芬奇导演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状况,简要阐述本文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二章以大卫·芬奇电视剧作品为研究文本,以剧中角色人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变态人物个性书写、变态阴暗面表达二个角度集中阐释大卫·芬奇电视剧中的变态人物图谱。第叁章从大卫·芬奇镜头语言和大卫·芬奇电视剧的画面质感二个角度阐释大卫·芬奇电视剧影像风格与变态思维之间的关系、特点以及如何呈现。第四章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时空两个角度论述了大卫·芬奇电视剧冷静清晰的叙事风格。本文核心观点认为,变态美学存在于大卫·芬奇电视剧作品中,深入探究其电视剧的变态美学内涵,具有学术开拓创新意义。基于对大卫·芬奇影视作品整体创作风格的研究考量,对其电视剧创作风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从电视剧导演美学研究这一角度出发,肯定了导演职能在电视剧创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丰富学术研究完整性,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研究大卫·芬奇导演变态美学内涵,不仅可以完善美剧导演学术研究领域缺角,而且对电视剧创作领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戏剧学院》期刊2019-05-23)
王召君[3](2019)在《大卫·芬奇电影的男性气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好莱坞影像大师,大卫·芬奇的每部电影都堪称经典。对于影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他始终坚持自己独特的视角,尤其是男性气质的塑造,这是大卫·芬奇电影的重要主题。本文以大卫·芬奇电影的男性气质为研究对象,以康奈尔的男性气质理论为基础,从电影专业的角度出发,探讨黑色风格中男性气质的影像特征与文本内涵,并在场域理论下对男性气质生产的权力关系进行反思。论文分叁章展开论述。第一章概括男性气质是大卫·芬奇电影的重要主题。一方面男性构成了影片人物群像的主体,电影里的演员主要是男性,并且男性多以主角的身份在影片叙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男性实践构成了影片的主要内容,电影中男性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展演各自男性气质,围绕这些实践经历展开的事件构成了影片故事的母体。女性在电影中主要以他者的形象被展现,她们身份的符号性和地位的从属性呼应着美国社会的主流性别秩序,也从另一角度印证了男性在电影中的主体地位。第二章分析大卫·芬奇电影的影像风格及其对男性气质内涵的表征。大卫·芬奇惯用黑色风格来展现男性气质形构的复杂背景,在他的电影中可以看到各式各样游走在黑暗阴影中的男性角色。昏暗的影调、快节奏的剪辑、有张力的声音和超常规的运动镜头是大卫·芬奇黑色电影的典型特征,也是表征男性气质的影像风格。黑暗阴影中的边缘型男性气质、暴力冲突下的支配性男性气质、自我迷失里的共谋型男性气质和压迫抑制下的从属性男性气质从不同侧面呈现了男性气质面临的危机和挑战。第叁章探讨大卫·芬奇电影中男性气质型构的权力场域。从微观层面看,身体、性别、阶级和种族构成了男性气质生产的内部场域,不同男性气质之间的争夺是文化霸权的协商和斗争过程,男性气质的多元化是各种力量在男性气质建构的环境场域交汇的结果。从宏观层面看,大卫·芬奇电影中男性气质的形塑呼应了美国国家政治经济的新变化,参与消费社会话语的生产,表征文化现代性,在与国家、社会、文化的相互影响、相互建构中,男性气质参与大众文化的实践,建构新的自我认同。(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9-05-01)
胡戈[4](2019)在《浅析大卫·芬奇黑色电影的艺术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逐一对大卫·芬奇的黑色电影的深层次哲理性、叙事手法以及视听特色进行探索和研究,介绍了黑色电影的一般特点以及大卫·芬奇黑色电影的风格特质和艺术特色,重点从黑色电影的视听语言运用和主题内涵着手,总结出其电影的艺术特色、黑色风格以及风格转变和突破,以体现其艺术特色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力图为其作品背后的哲理性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9年05期)
王盛梅[5](2018)在《后现代视域下大卫·芬奇悬疑电影中的角色风格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卫·芬奇的电影,以悬疑与惊悚为主要表现风格,而其电影作品中的角色塑造,则以迥异与神秘为其主要表象化特质,在大卫·芬奇借由人性表象化建构与人性抽象化解构,最终完成的人性意象化重构的时空光影映现的角色塑造与角色表达之上,观众更加清晰地看到了一个正在庖解着人性且游刃有余的大卫·芬奇。电影艺术作为对生活的虚拟与仿真,更能够反映出既丰富又复杂的社会化生活本质,电影艺术创(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8年23期)
王银平[6](2018)在《大卫·芬奇电影的戏剧手法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电影的造梦能力登峰造极,导演们几乎能够随心所欲地构建异类时空,或是能用各种镜头语言来为自己打造标签的今天,大卫·芬奇却保持了一种克制、冷静的态度,在拍摄中选择"做减法",不以简单的视觉效果来刺激观众的眼球,让观众于不自觉间回归戏剧欣赏的状态,这是十分难得的。大卫·芬奇的这种对于舞台戏剧表现手法的套用,让观众尽可能地不注意到摄影机的存在,也是值得有意在惊悚题材上开拓的中国导演借鉴的。(本文来源于《电影文学》期刊2018年21期)
阚晓华[7](2018)在《大卫·芬奇:电影与人性的实验家》一文中研究指出提起大卫·芬奇,人们的脑海中能够马上浮现出他的电影中的一幕经典场景或者一组行云流水的运镜,在感性世界里,大卫·芬奇牢牢地劫持着观者的记忆。而无论是其颇具特色的电影制作工艺,还是他对现代形而上学世界的影像呈现,也都像是一枚黑色的标签,醒目地标记出大卫·芬奇在这个好莱坞文化工厂中无冕之王的地位。自1992年首次导演《异形3》到2014年最后一部执导的电影《消失的爱人》,大卫·芬奇在22年间共(本文来源于《电影评介》期刊2018年14期)
曹妮娜[8](2018)在《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大卫·芬奇电影》一文中研究指出存在主义哲学是发源于十九世纪,兴盛于二十世纪的一个哲学流派。存在主义哲学不囿于哲学领域,而是和文学、戏剧、演讲等形式相结合,进而融入大众,由一种哲学思潮,最终演变为一场社会运动。与把物质世界作为研究对象的西方传统哲学不同,存在主义从人出发,以人为主体,关注人的存在处境,探索人的存在价值。存在主义兴起之后,迅速在哲学、文学、戏剧等诸多领域掀起了人本主义思潮,成为二十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思潮之一。大卫·芬奇是一位将商业与艺术完美结合的好莱坞导演,他无视投资方的喜好与好莱坞系列电影的捆绑,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大卫·芬奇并不以高产而闻名,1992年至2018年,他仅仅导演了 10部电影,但他的电影风格独特,意蕴深刻,充满哲理,和好莱坞主流导演以产出美国价值观的拍摄思路不同,大卫·芬奇更善于反映美国社会问题、挖掘人性内核,进而引发观众思考。本文试图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对大卫·芬奇的电影进行深入分析。全文一共五章,包括叁章主要内容以及绪论、结语。第一章绪论主要对文章的研究背景进行了阐述,梳理了国内外的研究概况,并根据大卫·芬奇的电影划定了本文的研究范畴,进一步明确了研究方法,重点论证了本文的研究价值。第二章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存在主义哲学简述,主要考察存在主义哲学的先驱克尔凯郭尔以及德、法两国存在主义的代表人物及观点,梳理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流变,兼论存在主义对电影的影响。第二部分首先介绍了大卫·芬奇的电影生涯、其次在大卫·芬奇对黑色电影的继承与发展方面进行阐述。第叁章主要从存在主义美学的角度对大卫·芬奇的电影进行剖析。首先,通过对布光、色调、以及城市形象等外在美学形式方面探索大卫·芬奇电影影像特征。其次,从电影中的叙事、运镜、电影意义方面总结出电影的存在主义的美学特征。第四章着重对大卫·芬奇电影的角色进行剖析。以萨特的存在个体理论为基础,通过对角色的选择、角色的生存状态、角色的反抗叁个方面来分析大卫·芬奇电影中的角色。又在注视、爱情、集团等理论视角下深入论述了研究对象中主体与他人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大卫·芬奇电影中积极反抗的因素。第五章通过对大卫·芬奇电影中存在主义式的反思特质、批判意识的分析,揭示其在社会意义上的深刻性。本文以存在主义为手段,主要从哲学内涵方面挖掘大卫·芬奇电影的价值与意义,论证其特殊性和重要性,为中外电影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陕西师范大学》期刊2018-06-01)
周玉琳[9](2018)在《黑色肌理下的个性标识——论大卫·芬奇电影的气息》一文中研究指出美国导演大卫·芬奇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好莱坞具有代表性的导演之一。电影中处处渗透的"黑色"元素与悬疑惊悚情节是其最主要的特征,超出类型片的传统界定,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更是在好莱坞成为了个性化标杆。对于电影情节与结构的多重且非线性阐释、镜头拍摄与画面的精准呈现、人物角色表演行动与心理的多样化表达,都使得大卫·芬奇的电影兼具更深层的思想性与社会性。(本文来源于《戏剧之家》期刊2018年13期)
郑艺璇[10](2018)在《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大卫·芬奇电影艺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精神分析学,最早由奥地利心理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20世纪20年代中期,他的“人格结构”、“性本能”、“梦的运作”、“心理防御机制”、“无意识领域”等理论,多被用于论证电影的特征在于情感的自我形式表达,在于将现实中被压抑的欲望转为幻想中的形象。而60年代中后期,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以结构主义语言学为依据,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进一步对整个精神分析体系作出了重要的修改和补充。他所提出的“象征、想象和真实”,“父之名”,尤其是“镜像理论”,都成为西方现代理论研究电影的重要理论根据。好莱坞导演大卫·芬奇被视为“电影鬼才”,其作品时常充斥着暴力、惊悚、怪诞的元素,在表现电影本身的同时,也将社会中的现实与人性弱点剖开给观众,给人以持续的精神创伤之感。大卫·芬奇试图通过揭示人性的深层黑暗面来表现社会的扭曲,感叹个体生命的悲哀。与其他传统故事片导演不同的是,他不仅追求演员的精湛演技以及故事的吸引力,还更加注重在熟悉运用镜头拍摄、场面调度的同时,表现电影的深层哲学意义与心理学意义。本论文从精神分析角度出发,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和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为理论基础,研究大卫·芬奇作品中更加深刻的哲学内涵及其独特的影像表达,从中探讨大卫·芬奇电影的精神分析美学意蕴。论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进行梳理,同时对大卫·芬奇的电影作品与表达内涵作出整体概括与分析;第二部分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对大卫·芬奇电影的文本进行阐释分析;第叁部分则主要从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出发,解析大卫·芬奇的影像表达;第四部分阐述了大卫·芬奇作品给观影主体带来的观影快感及其所蕴含的审美内涵。(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8-04-01)
大卫芬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卫·芬奇是一位擅长拍摄黑色暴力、变态、悬疑题材而被影迷所熟知和喜爱的电影导演,学术界对大卫·芬奇电影的研究比较充分,但电视剧风格研究甚少。本文以美国导演大卫·芬奇为研究对象,以其电视剧作品《纸牌屋》和《心理神探》为研究文本,从变态美学角度出发,以其以往电影作品风格为辅助,详细剖析其电视剧所体现出的变态美学元素。本文主要以四部分展开。第一章绪论部分,概括大卫·芬奇导演的电影及电视剧作品,阐释何为变态美,以及何为大卫·芬奇变态思维,并简单梳理大卫·芬奇导演及其作品的学术研究状况,简要阐述本文研究方法及意义。第二章以大卫·芬奇电视剧作品为研究文本,以剧中角色人物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变态人物个性书写、变态阴暗面表达二个角度集中阐释大卫·芬奇电视剧中的变态人物图谱。第叁章从大卫·芬奇镜头语言和大卫·芬奇电视剧的画面质感二个角度阐释大卫·芬奇电视剧影像风格与变态思维之间的关系、特点以及如何呈现。第四章从叙事结构和叙事时空两个角度论述了大卫·芬奇电视剧冷静清晰的叙事风格。本文核心观点认为,变态美学存在于大卫·芬奇电视剧作品中,深入探究其电视剧的变态美学内涵,具有学术开拓创新意义。基于对大卫·芬奇影视作品整体创作风格的研究考量,对其电视剧创作风格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另外,从电视剧导演美学研究这一角度出发,肯定了导演职能在电视剧创作中的重要性,有助于丰富学术研究完整性,起到查漏补缺的作用。研究大卫·芬奇导演变态美学内涵,不仅可以完善美剧导演学术研究领域缺角,而且对电视剧创作领域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卫芬奇论文参考文献
[1].韦戚萍.黑色电影的色彩分析——以大卫·芬奇代表作《七宗罪》为例[J].大观(论坛).2019
[2].张丽.大卫·芬奇电视剧变态美学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19
[3].王召君.大卫·芬奇电影的男性气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9
[4].胡戈.浅析大卫·芬奇黑色电影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9
[5].王盛梅.后现代视域下大卫·芬奇悬疑电影中的角色风格解析[J].电影评介.2018
[6].王银平.大卫·芬奇电影的戏剧手法论[J].电影文学.2018
[7].阚晓华.大卫·芬奇:电影与人性的实验家[J].电影评介.2018
[8].曹妮娜.存在主义视域下的大卫·芬奇电影[D].陕西师范大学.2018
[9].周玉琳.黑色肌理下的个性标识——论大卫·芬奇电影的气息[J].戏剧之家.2018
[10].郑艺璇.精神分析视域下的大卫·芬奇电影艺术研究[D].吉林大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