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文论话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观象取法,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生成机制
文论话语论文文献综述
许劲松,刘汉东[1](2019)在《“观象取法”与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世界文论史上,中国古典文论因烙上鲜明的自然化、生命化特征而自成一格,极富民族特色。古典文论话语的产生、内涵、特性与其生成机制息息相关。"观象取法"是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内在生成机制,"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这一机制的具化。"象"的性质及特性、"观"的模式与方法、"取"的原则、"法"的内涵及效用性都深刻地关联着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及其言说方式、内涵、特性等深层次问题。(本文来源于《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范春玲,吴中胜[2](2019)在《荀子与古代文论的话语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荀子学术奠定了汉代经典家法,自然对古代文论影响深远。作为诸子中人,荀子辨析了一系列命题,其中对学与思、礼与乐、美与善、言与实、情与理、心气与文术等几对命题的辨析对古代文论的影响尤其深远,对古代文论几对重要话语如传承与创新、文学与道德、文学与社会、审美性与功利性、内容与形式、个人情感与社会公理、养心与文气等的建构有根源性的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邯郸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侯敏[3](2019)在《冯雪峰文论中的俄苏话语资源》一文中研究指出冯雪峰的文论与俄苏话语资源紧密关联。俄苏托洛茨基等为代表的"同路人"理论、"拉普"的文学阶级论和工具论,以及列宁的党性论等不同文学理论话语的交织影响,在拓展冯雪峰理论视野的同时,也带来了其阐释的困境。这主要体现在其"革命文学"论争、"第叁种人"论争中的矛盾与悖论,评论鲁迅的两副笔墨,两种现实主义之间的游移等几个方面。探究冯雪峰文论的俄苏话语资源影响,不仅可以透视其理论的驳杂性、话语间的矛盾与张力,内心的隐忧与焦虑,而且可以管窥中国现代学界接受俄苏话语资源的某些侧面与基本样态。(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期刊2019年09期)
查建国,仝薇[4](2019)在《文论话语建设的反思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战略任务,为在新形势下繁荣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指明了方向。深入探讨中国特色文学理论话语体系建设的路径与方法,正是当代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09-09)
魏伯河[5](2019)在《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读戚良德《〈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一文中研究指出《〈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一书代表了戚良德《文心雕龙》研究所达到的最新水平。该书以精粹见长,针对中国文论的"失语"现象,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从最基本的"文学"概念的剖析,到儒学视野下的《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整体还原,都进行了深入探讨。对中国文论的话语重建,为古今文论的对接,为古代文论服务于当今的文化建设做出了贡献。(本文来源于《语文学刊》期刊2019年04期)
阎先宝,潘慧琼,杨化坤[6](2019)在《美国“We-Media”概念下古代文论话语的阐释困境与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媒体概念自引入我国就存在一定翻译偏差,但却迅速为中国媒体人所接受,并在移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使"人人皆可创作,人人皆可评论"成为现实。古代文论话语的抒情性与教化论面临着对网络文学流行性、娱乐性和商品性的阐释困境。面对文学创作权和评论权的无限开放,古代文论研究者应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传播优势,大力输出古代文论中关于语言修辞与审美趣味的理论话语,强化批评与创作的互动,承担起提升大众文学格调、培养理性读者的责任。(本文来源于《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4期)
金永兵[7](2019)在《关键词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关键词研究,为从方法论或元理论的意义上探寻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提供了可能性:通过构建"范畴群"并进行术语革命,将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重新纳入社会总体话语中以助其恢复现实价值。关键词研究这一方法在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构中还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概念化、历史化等方面遭遇到了难题。(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9年04期)
贺根民[8](2019)在《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一文中研究指出一部代际递嬗的现代中国文论书写史,镌刻了现代文人突破古典主义的封闭体系去拥抱世界文化的艰难历程,其间夹杂着他们在接纳西方现代文明之时所产生的无法消解的阵痛,以及对传统文化不可排遣的眷念。晚清以降的西学思潮刷新了国人的认知谱系,传统/现代、本土/域外、体/用等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矛盾,绘制了文论书写由古典形态迈(本文来源于《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期刊2019年01期)
代晓芳,李斌[9](2019)在《文论话语与中国文化特征——中国古代文论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新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易之叁名"与中国文化的生成、发展密切相关。中国古代文论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易简"、"变易"、"不易"等基本特征。面对"失语"窘境,古代文论现代转化之路行不通。重建文论话语,须回归中国文论本身,紧抓"不易"之理,掌握"变易"之方,熟悉"易简"之法,掌握中国文论的话语言说方式,摸清中国文论发展脉络,明确异质性,与西方文论展开平等对话。(本文来源于《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于阿丽[10](2018)在《“以批评家自居”——李长之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转型研究(一)》一文中研究指出李长之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转型有着重要的关系,其中之一就是他明确而清醒的批评家意识,在他有机会从事文艺批评写作的二十多年中,他始终对"批评家"心怀敬意与信仰。也正因为如此,他不仅进行了大量的文艺批评实践,还对文艺批评自身展开了系统而深入的理论思考,比如文艺批评的写作、批评态度、批评精神、文艺批评渊源、研究课题、批评者学识修养等。在现代文学批评史上,李长之较早地从专业化的角度对于文艺批评自身展开了如此全面的理论思考,对现代文论话语的顺利转型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文化与诗学》期刊2018年02期)
文论话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荀子学术奠定了汉代经典家法,自然对古代文论影响深远。作为诸子中人,荀子辨析了一系列命题,其中对学与思、礼与乐、美与善、言与实、情与理、心气与文术等几对命题的辨析对古代文论的影响尤其深远,对古代文论几对重要话语如传承与创新、文学与道德、文学与社会、审美性与功利性、内容与形式、个人情感与社会公理、养心与文气等的建构有根源性的启示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文论话语论文参考文献
[1].许劲松,刘汉东.“观象取法”与中国古典文论话语的生成机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
[2].范春玲,吴中胜.荀子与古代文论的话语建构[J].邯郸学院学报.2019
[3].侯敏.冯雪峰文论中的俄苏话语资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9
[4].查建国,仝薇.文论话语建设的反思与探索[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5].魏伯河.致力于中国文论的话语还原——读戚良德《〈文心雕龙〉与中国文论》[J].语文学刊.2019
[6].阎先宝,潘慧琼,杨化坤.美国“We-Media”概念下古代文论话语的阐释困境与对策[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7].金永兵.关键词研究与马克思主义文论话语体系建设[J].求索.2019
[8].贺根民.文化生态与现代文论的体系话语嬗变[J].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19
[9].代晓芳,李斌.文论话语与中国文化特征——中国古代文论生存现状及未来发展新探[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
[10].于阿丽.“以批评家自居”——李长之与中国现代文论话语的转型研究(一)[J].文化与诗学.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