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独蒜兰论文-江鸣涛,张艺祎,李云霞,黄继芬,吴沙沙

云南独蒜兰论文-江鸣涛,张艺祎,李云霞,黄继芬,吴沙沙

导读:本文包含了云南独蒜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云南独蒜兰×,陈氏独蒜兰,无菌萌发,原球茎诱导,假鳞茎膨大

云南独蒜兰论文文献综述

江鸣涛,张艺祎,李云霞,黄继芬,吴沙沙[1](2018)在《云南独蒜兰×陈氏独蒜兰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陈氏独蒜兰(P.chunii)授粉120 d成熟未开裂蒴果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浓度6-BA、NAA和花宝2号对其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种子萌发的适宜培养基为3 g/L花宝2号+0.5 mg/L 6-BA+1 mg/L NAA+20 g/L蔗糖+50 g/L马铃薯+50 g/L香蕉+2 g/L蛋白胨+2 g/L活性炭+7 g/L琼脂,萌发率(94.45%)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组,且萌发后植株生长速度最快;NAA对该杂交种无菌萌发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细胞分裂素6-BA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其萌发。针对假鳞茎膨大和植株高度2个指标,幼苗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1 g/L花宝2号+0.5 mg/L 6-BA+1.0 mg/L NAA+25 g/L蔗糖+1 g/L蛋白胨+1 g/L活性炭+7 g/L琼脂,在所研究的3个因素中花宝2号对该杂交种假鳞茎膨大作用最大,NAA对植株高度促进作用最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李蕾[2](2018)在《云南独蒜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独蒜兰种子萌发、小苗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建立一套独蒜兰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独蒜兰种子为外植体,研究激素(6-benzylaminopurine和1-naphthlcetic acid)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云南独蒜兰小苗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云南独蒜兰小苗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1.5mg/L+6-BA0.5mg/L,壮苗与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2.0mg/L+6-BA0.3mg/L。结论:建立了一套云南独蒜兰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大规模生产云南独蒜兰组培苗。(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8年01期)

刘有菊,杨庆辞,杨增刚,姚雄[3](2015)在《保山市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索保山市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在生药学上的不同,利用FT-IR光谱仪检测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样品,得到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的红外光谱和二阶导数谱,然后对光谱进行比较,得出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的差异。结论,利用红外光谱的特征峰形、峰位和峰数可鉴别野生白及的真伪,为中药材市场的鉴别提供了一种快速科学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03期)

王晓娟[4](2014)在《云南独蒜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为兰科(Orchidaceae)独蒜兰属(Pleione)植物,分布于我国贵州、四川、云南等省,其假鳞茎入药,为中药山慈菇的主要来源之一,山慈菇多以复方入药,临床可用来治疗乳腺癌、食道癌等多种肿瘤疾病。本论文对云南独蒜兰95%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利用现代色谱分离方法和波谱学鉴定技术,分离并鉴定了30个化合物,其中新化合物3个(1-3)。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包括11个菲类化合物,分别为:二氢菲1个: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苄基取代的菲类化合物2个:7-羟基-2,4-二甲氧基-1-(p-羟苄基)菲(1),2,7-二羟基-4-甲氧基-1-(p-羟苄基)菲(5),苄基取代的二氢菲类化合物2个:4,7-二羟基-2-甲氧基-1-(p-羟苄基)-9,10-二氢菲(6),2,7-二羟基-4-甲氧基-1-(p-羟苄基)-9,10-二氢菲(7),二氢菲的二聚体1个blestriarene A (8),二氢菲与木脂素的二聚体5个:pleionesin D (2), pleionesin E (3), pleionesin B (9), shanciol H (10)(7',8'-反式)-7-羟基-10-甲氧基-7'-(4'-羟基-3'-甲氧基-苯基)-8'-羟甲基-9,10,7',8'-四氢菲-[2,1-b]呋喃(11);5个联苄类类化合物,分别为:山药素Ⅲ(12),3,3'-二羟基-5-甲氧基-2-(p-羟苄基)联苄(13),3',5-二羟基-3-甲氧基-2-(p-羟苄基)联苄(14),3,3'-二羟基-5-甲氧基-4-(p-羟苄基)联苄(15),3,3'-二羟基-5-甲氧基-2,6-二(p-羟苄基)联苄(16);2个叁萜类化合物,分别为:triphyllol (17), pholidotin (18);4个苯丙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反式桂皮酸(19),反式阿魏酸(20),反式阿魏酸二十六烷基酯(21),顺式阿魏酸二十六烷基酯(22);3个酚酸类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苯甲醛(23),对羟基苯甲酸(24),没食子酸(25);1个脂肪醇类化合物:二十四醇(26);2个甘油脂类化合物,分别为:1-棕榈酸单甘油酯(27),二十二酸甘油酯(28);2个甾醇类化合物:β-谷甾醇(29),β-胡萝卜苷(30)。化合物8、11、17~22、25~28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此外,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了抗肿瘤细胞毒、抗炎、抗氧化、神经保护等药理模型的活性筛选。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均无细胞毒和抗HIV病毒活性;化合物3,4,10表现出神经毒活性。以上研究结果丰富了云南独蒜兰化学成分的研究内容,为其质量标准和活性成分的深入研究奠定了物质基础。(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4-05-01)

王晓娟,崔保松,王超,李帅[5](2014)在《云南独蒜兰的化学成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薄层制备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方法,对中药山慈菇来源之一——云南独蒜兰假鳞茎的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其中二氢菲类5个,联苄类4个,叁萜类2个,苯丙酸类3个;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与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4,7-二羟基-1-(p-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2),(2,3-trans)-2-(4-hydroxy-3-methoxyphenyl)-3-hydroxymethyl-10-methoxy-2,3,4,5-tetrahydro-phenanthro[2,1-b]furan-7-ol(3),pleionesin B(4),blestriarene A(5),山药素Ⅲ(6),3,3'-二羟基-2-(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7),3',5-二羟基-2-(p-羟苄基)-3-甲氧基联苄(8),3,3'-二羟基-2,6-二(p-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9),triphyllol(10),pholidotin(11),对羟基反式桂皮酸(12),反式阿魏酸(13),反式阿魏酸二十六烷基酯(14)。化合物5,10~14为首次从独蒜兰属分离得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4年05期)

王俊[6](2012)在《云南独蒜兰的生药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独蒜兰Pleione yunnanensis Rolfe为兰科独蒜兰属植物,别名滇独蒜兰、糯白芨、独叶白芨、蒜白芨,药用其假鳞茎,广泛分布于云南省大部分地区,具有平喘止咳、消炎、镇痛、止血的功效,在云南大部分地区,被广泛用于百日咳、热性哮喘、咳血、外伤出血、跌打损伤、烫火伤等,在民间多代白及使用。201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将云南独蒜兰与独蒜兰二者合为冰球子收入山慈菇药材项下,载有冰球子药材性状描述和显微特征描述。但是,仅凭药典记载的内容,判定云南独蒜兰的真伪、优劣和安全性,还显得依据不足,这就制约了云南独蒜兰的进一步开发。本课题选取云南广泛分布和使用的药材云南独蒜兰,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对云南独蒜兰进行生药学研究,并与白及进行对比;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叁个不同产地的云南独蒜兰多糖含量;并对云南独蒜兰进行了急性毒性试验、抗炎及镇咳作用试验、质量标准研究,为云南独蒜兰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扩大新药源、保证临床用药安全以及云南独蒜兰质量标准的提高提供了详细资料,也为云南独蒜兰同科属植物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本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一、云南独蒜兰的生药学研究,采用原植物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方法进行研究。云南独蒜兰在云南民间常作为白及应用,因此作云南独蒜兰的生药学研究同时,对白及作了对应的研究。二、云南独蒜兰的浸出物、水分、灰分、重金属的测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方法,用70%乙醇作溶剂,热浸法,测得平均含量为12.32%;含水量为13.23%;总灰分为3.55%,酸不溶性灰分为0.85%;重金属检查结果为铅(Pb)0.468、镉(Cd)0.526、汞(Hg)0.159、铜(Cu)4.645、砷(As)0.423mg·kg1,其中,团结乡和大理产地含Cd较高,分别为0.765、0.631mg·kg-1,大理产地含Hg较高,为0.413mg·kg-1叁、云南独蒜兰的多糖含量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取D(+)-无水葡萄糖为对照品,检测波长为488nm,测得嵩明产地的云南独蒜兰多糖含量为40.59%,团结乡产地的云南独蒜兰多糖含量为44.17%,大理产地的云南独蒜兰多糖含量为50.93%,该检测方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可作为云南独蒜兰药材及相关制剂质量控制的一个有效方法。四、云南独蒜兰的急性毒性实验及抗炎、镇咳实验研究:用云南独蒜兰浸膏混悬液,小鼠单次灌胃给药,最大给药量为8.0g/kg,折合成生药为14.16g/kg,是人常用量的106倍,无毒性反应。通过对其抗炎、镇咳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剂量下,云南独蒜兰能够显示出明显的抗炎、镇咳作用。(本文来源于《云南中医学院》期刊2012-05-01)

黄永会,朱国胜,毛堂芬,刘作易,杨友联[7](2009)在《云南独蒜兰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组织培养快速繁殖云南独蒜兰,对其进行了种子无菌萌发的基本培养基、添加物与激素以及原球茎增殖激素配比的优化筛选。结果表明:在KC、1/2MS、B5这3种基本培养基中,B5较适于种子萌发;添加蛋白胨5 g/L、马铃薯泥50 g/L或活性炭粉1 g/L均有利于种子萌发形成原球茎;生长激素NAA、2,4-D对种子无菌萌发具有促进作用,而细胞分裂素6-BA则抑制了种子萌发。在以B5附加AC(活性炭)1 g/L的基础培养基中,激素组合6-BA 1.5 mg/L+NAA 0.5 mg/L更有利于原球茎的增殖与生长。(本文来源于《贵州农业科学》期刊2009年07期)

朱国胜,桂阳,刘作易[8](2008)在《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要报道了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的种类,在根中的分布及其动态变化特点,根据其特点提出了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的应用思路,并对兰科植物菌根菌单菌丝团分离方法提出了改进措施。(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08年10期)

李树发,陈伟,熊丽,蹇红英,李进昆[9](2005)在《野生云南独蒜兰的冬季促成开花研究简报》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野生云南独蒜兰进行4种温度、光照环境处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温度,可促成云南独蒜兰提早开花,在23~25℃的恒温条件下,开花需要61 d,比对照提早38 d;在18℃恒温条件下,开花需要69 d,比对照提早30 d;自然室温需要99 d;昆明冬季室内温度、光照基本满足已开花云南独蒜兰的正常生长。(本文来源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5年06期)

黄家林,胡虹,李树云[10](2005)在《云南独蒜兰的种子无菌萌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云南独蒜兰〔Pleioneyunnanensis(Rolfe)Rolfe〕极具观赏价值和市场前景,种子无菌萌发是目前其快繁的主要途径。作者采用成熟未开裂的云南独蒜兰蒴果进行表面消毒,无菌条件下将种子分别播种于无激素的MS、1/2MS、改良Harvars((本文来源于《园艺学报》期刊2005年02期)

云南独蒜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研究云南独蒜兰种子萌发、小苗增殖和生根的适宜培养基,建立一套独蒜兰组织培养的快速繁殖体系。方法:以独蒜兰种子为外植体,研究激素(6-benzylaminopurine和1-naphthlcetic acid)不同质量浓度配比对云南独蒜兰小苗增殖和壮苗生根的影响。结果:云南独蒜兰小苗增殖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1.5mg/L+6-BA0.5mg/L,壮苗与生根最适培养基为1/2MS+NAA2.0mg/L+6-BA0.3mg/L。结论:建立了一套云南独蒜兰组培快繁体系,可用于大规模生产云南独蒜兰组培苗。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云南独蒜兰论文参考文献

[1].江鸣涛,张艺祎,李云霞,黄继芬,吴沙沙.云南独蒜兰×陈氏独蒜兰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8

[2].李蕾.云南独蒜兰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8

[3].刘有菊,杨庆辞,杨增刚,姚雄.保山市野生白及和云南独蒜兰的红外光谱对比分析[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4].王晓娟.云南独蒜兰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研究[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4

[5].王晓娟,崔保松,王超,李帅.云南独蒜兰的化学成分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14

[6].王俊.云南独蒜兰的生药学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2

[7].黄永会,朱国胜,毛堂芬,刘作易,杨友联.云南独蒜兰原球茎诱导与增殖的研究[J].贵州农业科学.2009

[8].朱国胜,桂阳,刘作易.云南独蒜兰菌根菌研究[J].种子.2008

[9].李树发,陈伟,熊丽,蹇红英,李进昆.野生云南独蒜兰的冬季促成开花研究简报[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

[10].黄家林,胡虹,李树云.云南独蒜兰的种子无菌萌发研究[J].园艺学报.2005

标签:;  ;  ;  ;  ;  

云南独蒜兰论文-江鸣涛,张艺祎,李云霞,黄继芬,吴沙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