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3种羊血清Na~+、K~+、Ca~(++)的测定与分析

南疆3种羊血清Na~+、K~+、Ca~(++)的测定与分析

一、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Na~+、K~+和Ca~(++)的测定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陈洋[1](2021)在《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喀斯特石漠化是中国南方生态建设中需要面临最突出的地域问题,治理成效是判断该地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依据之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要求科学推进石漠化综合治理,而草地畜牧业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探讨石漠化治理模式及其衍生产业发展理论与技术,改善生态环境和发展地区经济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自然地理学、反刍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学科有关人地协调发展、营养物质消化代谢机理、相对饲用价值评价以及动物补偿性生长等理论,针对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植被饲料化开发利用的可行性、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方式粗放等科学问题与科技需求,在代表中国南方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环境类型总体结构的贵州高原山区选择毕节撒拉溪、关岭-贞丰花江和施秉喀斯特作为研究示范区。2018-2021年通过野外调查采样、饲用植物营养成分测定以及牛羊增重饲喂试验,运用室内实验分析、综合分析、相关性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研究方法,围绕石漠化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应用示范与产业化推广进行全链条设计、一体化部署、分模块推进进行系统研究。对选取的具有代表性的5种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开展牛羊健康养殖舍饲饲喂试验进行验证分析。从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等方面,重点阐明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影响机理,揭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提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关键技术并进行应用示范验证,为国家石漠化治理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提供科技参考。1喀斯特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主要受到饲草的栽培管理、饲料化加工方式、牛羊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等因素的制约,了解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掌握牛羊对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成分消化代谢规律,有助于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栽培管理主要是通过施肥和刈割等对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产生影响,氮、磷、钾肥的配施效果优于单一施肥,刈割频次和留茬高度关系到饲草正常生长和产量,一定范围内,饲草产量及营养品质随施肥量和刈割频率的增加而增大;加工方式的不同主要影响饲草的保质时间、营养品质、适口性及牲畜的消化吸收利用效率,采取干草调制、干燥制粉、青贮发酵、制粉等加工方式,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饲草营养品质,改善适口性,延长保质时间,促进牲畜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瘤胃是牛羊消化代谢饲料的主要场所,日常饲喂时要根据牛羊瘤胃对粗蛋白、脂肪等营养物质的消化代谢规律科学的配比饲料,保证其营养均衡,从而促进牛羊的健康养殖。2金丝桃(Hypericum kouytchense L.)、火棘(Pyracantha fortuneana(Maxim.)L.)、狼尾草(Pennisetum alopecuroides(L.)Spreng.)、皇竹草(Pennisetum sinese Roxb)和芒(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5种饲用植物从整体来看其粗蛋白(CP)含量较低,粗脂肪(EE)含量较高,粗纤维(CF)及磷(P)、钾(K)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中,各营养成分之间无明显的耦合关系,狼尾草的综合营养品质和饲用价值相对较高,火棘相对较低。5种饲用植物的CP含量在6.12%~12.76%之间,EE含量在2.87%~12.25%,CF含量在5.19%~20.97%,粗灰分(Ash)含量在1.68%~6.93%,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在27.49%~31.48%,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在51.07%~59.35%,P含量在0.11%~0.32%,K含量在0.68%~2.23%,CP、EE、P、K含量差异较为显着(P(27)0.05),而CF、Ash、ADF、NDF含量差异则不明显(P(29)0.05)。应用隶数函数法对5种饲用植物营养品质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29)金丝桃;按照总能(GE)、可消化能(DE)、代谢能(ME)等能值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金丝桃(29)狼尾草(29)皇竹草(29)火棘(29)芒;按照可消化养分(TDN)、干物质采食率(DDM)、干物质采食量(DMI)、相对饲用价值(RFV)、粗饲料相对质量(RFQ)等饲用价值评价指标进行综合排序为:狼尾草(29)皇竹草(29)芒(29)金丝桃(29)火棘。因此,从营养能量供给水平来看,石漠化地区野生草灌饲料化开发具有可行性。3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羊,整体来看都具有较好的增重效果,但是不同替代比例条件下增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与对照组相比狼尾草的增重效果最为显着(P(27)0.05),而金丝桃和火棘的增重效果则不明显(P(29)0.05)。用上述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作为粗饲料饲喂牛羊时发现,牛羊的采食量显着增加,增重效果较为明显,基本满足了牛羊健康养殖的需要。综合考虑EE、CP、CF等营养物质的供给能力并结合牛羊舍饲饲喂实验的增重效果来看,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饲用植物替代玉米秸秆饲喂牛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分别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30%,芒20%;饲喂羊时最适宜的添加比例为:金丝桃20%,火棘20%,狼尾草40%,皇竹草40%,芒30%。4石漠化地区对金丝桃、火棘、狼尾草、皇竹草和芒5种植物进行饲料化开发利用,能够有效扩大饲草料的来源范围,逐步转变“玉米秸秆+精饲料”的传统模式,有利于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牛羊养殖的经济效益。5种饲用植物如果都按其最大增重的替代比例进行投喂,养殖2个月每头牛可节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180 kg(成本46.8元),火棘180 kg(成本46.8元),狼尾草360 kg(成本93.6元),皇竹草270 kg(成本70.2元),芒180 kg(成本46.8元);每只羊节可省草料及其成本分别为金丝桃30 kg(成本7.8元),火棘30 kg(成本7.8元),狼尾草为60 kg(成本15.6元),皇竹草60 kg(成本15.6元),芒45 kg(成本11.7元)。目前,活畜牛的市场价格一般为38元/kg,活畜羊的市场价格为70元/kg,每头牛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2289.5元,火棘为2203.62元,狼尾草为3109.16元,皇竹草为2858.36元,芒为2805.92元;每只羊2个月的增重毛收益金丝桃为1015元,火棘为924.7元,狼尾草为1199.8元,皇竹草为1137.5元,芒为1080.1元。5在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已有成熟技术的基础上,针对现有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良和创新技术,并对研究成果进行了推广,取得了较好的应用示范效果。根据三个示范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现有及共性技术,在借鉴其他地区相关技术的基础之上,针对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角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高度可调牛羊食槽装置、新型羊圈结构、牛羊项圈、灭虫装置等关键创新技术,构建了适用于石漠化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技术体系。试验研究从2018年10月份开展以来在毕节撒拉溪示范区、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和施秉示范区分别建成供饲用资源开发的草灌地面积分别为23.45 hm2、14.23hm2、6.5 hm2。经过试验示范,当地农户“种草养畜”的意识得到了增强,部分地区饲草料短缺的局面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养殖成本降低,养殖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另外由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水土流失严重,土壤养分含量较低,饲用植物无论是其产量还是营养品质都相对较低,适口性也相对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对其饲料化开发利用。因此,如何进一步改善饲用植物的营养品质并提高其产量就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张新宇[2](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6旗县舍饲羊矿质营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内蒙古绵羊数量和羊肉总产量位居我国肉羊养殖地区首位。血清矿质元素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等均为羊品质评价的重要指标。目前内蒙古舍饲肉羊矿质营养和生理生化指标现状未知,严重制约了舍饲肉羊科学补饲体系的建立。本研究在内蒙古扎赉特旗、扎鲁特旗、巴林右旗、托克托县、四子王旗、乌审旗6个旗县7家养殖企业采集1890只空腹且未受孕舍饲肉羊的血液,检测和分析了血清中22种矿质元素及13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如下:(1)不同养殖企业舍饲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含量不同。7家养殖企业肉羊血清中Ca含量低,比参考值低了约10%;嘎鲁图种羊场肉羊血清中Cu含量低,比参考值低了约18%;芒哈吐合作社和嘎鲁图种羊场肉羊血清中Se含量在参考范围内,杜泊种羊场肉羊血清中Se含量未检出,其他养殖企业处于临界缺乏范围;杜泊羊种羊场和嘎鲁图种羊场肉羊血清中Mn含量未检出,杜美牧业、芒哈吐合作社、牧兴牧业和赛诺羊业肉羊血清中Mn含量低,比参考值低了约21%。7家养殖企业肉羊血清中Fe含量均高于参考值,Zn含量在参考值内。(2)舍饲+放牧模式与舍饲模式下肉羊血清中元素含量差异显着。舍饲+放牧模式肉羊血清中Ca、I、Zn、Cu、Mn、Pb、V、Ni、Sm、Gd、Yb、Dy、Er、Tm、Tb含量显着高于舍饲模式,其中Pb、Gd、Yb、Er、Tm、Tb高了40%以上。舍饲模式肉羊血清中P、K、Fe、Se、Tl、Ho含量显着高于舍饲+放牧模式,其中P高了35%。(3)不同养殖企业舍饲肉羊血清中生理生化指标不同。杜美牧业舍饲肉羊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总抗氧化能力较高;牧兴牧业舍饲肉羊血清中生长激素和雌二醇含量较高;芒哈吐合作社舍饲肉羊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含量较低。这表明杜美牧业肉羊的抗氧化能力可能更强,牧兴牧业肉的生长和繁殖性能可能更好,芒哈吐合作社肉羊的肝功能可能更强,但是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为今后建立地区性舍饲肉羊血清矿质元素标准提供基础数据,同时也为舍饲肉羊科学补饲矿质元素提供数据支持。

刘洋[3](2021)在《内蒙古自治区5个畜牧旗放牧蒙古羊血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研究》文中认为内蒙古地域辽阔,具有丰富的畜种资源。蒙古羊作为区内宝贵品种资源,具抗寒、抗旱、生活力强、适放牧等特点,带动内蒙古畜牧业蓬勃发展。矿质元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维持动物正常生命活动,矿质元素缺乏会影响动物生长繁殖。近年来,随牧民饲养方式及市场上饲料添加剂的多元发展,家畜体内的矿质元素含量变化较大,但是目前内蒙古各地区的放牧羊营养情况尚未有统一报道。为了解内蒙古各地区放牧蒙古羊的矿质营养现状及健康状况,为制定因地制宜的补饲方案提供数据支持,我们采集锡林郭勒盟(阿巴嘎旗、东乌旗、西乌旗)、呼伦贝尔市(新巴尔虎左旗)、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的17家牧户的放牧蒙古羊血液样本1081份,进行22种矿质元素含量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结果如下:(1)不同旗县放牧蒙古羊血清的微量元素Cu、Mn和Se含量不同,与已报道的绵羊血清正常水平比较,阿巴嘎旗和乌审旗放牧蒙古羊血清处于低Cu状态;阿巴嘎旗、东乌旗、西乌旗三旗的放牧蒙古羊血清处于低Mn状态;阿巴嘎旗、东乌旗、西乌旗、新左旗四旗的放牧蒙古羊血清Se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2)同一地区的不同牧户放牧蒙古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不同,多个牧户Se元素低于正常水平甚至达到缺乏水平。阿巴嘎旗牧户一、三、四的放牧蒙古羊血清Cu和Se含量低于正常水平,其中牧户三的Cu含量处于缺乏水平,比参考值低了60%,而牧户一、四处于低Cu水平,比参考值低了11%和27%,这三家牧户的Se含量缺乏程度高,都比参考值低了50%以上;东乌旗牧户二处于低Mn、低Zn、低Cu和缺Se状态;西乌旗七家牧户Se含量均低于正常水平;新左旗牧户一放牧蒙古羊血清处于低Mn状态,牧户三的Se含量处于缺乏水平,比参考值低了78%。(3)不同牧户放牧蒙古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不同。乌审旗牧户放牧蒙古羊血清总抗氧化能力、过氧化氢酶活性、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和甘油三酯含量都显着高于其余旗县牧户;新巴尔虎左旗牧户二放牧蒙古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最高,牧户一放牧蒙古羊血清丙二醛含量最高。这表明乌审旗及新巴尔虎左旗放牧蒙古羊的抗氧化能力和免疫能力较强。

辉芳[4](2021)在《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乳成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驴乳具有高乳糖、低乳脂的特点,营养价值与人乳接近,并具有丰富的活性成分,因此逐渐引起消费者的重视。本论文主要探讨了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乳糖、乳脂肪、乳蛋白和乳总固形物及非脂固形物含量的影响,研究了血浆和乳中氨基酸与矿物质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规律,为妊娠母驴日粮能量水平的合理确定、驴乳的优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采用二因素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择年龄、体重及预产天数相近的德州驴24头,因素一为产前日粮能量水平(DEL),分为高能量(HE)、中能量(ME)和低能量(LE)三个水平,每水平组8头,每头1个重复;产前60d分别饲喂能量水平为10.95%(HE)、10.53%(ME)和9.98%(LE)MJ/Kg日粮至母驴分娩,产驹后30d统一饲喂相同的泌乳日粮,试验期共90 d。因素二为产后时间(PT),设0h、6h、12h、24h、48h、3d、5d、7d、14d、21d和28d共11个时间点进行血样与乳样的采集。试验分为三个部分。试验一探究了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清生化指标与乳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发现,LE组和ME组的产后乳蛋白、乳糖、乳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含量显着高于HE组(P<0.05)。HE组的乳脂肪含量显着高于LE组和ME组(P<0.05)。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和产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乳成分具有显着的影响(P<0.05),其影响主要体现在初乳,即妊娠后期饲喂低、中能量水平的日粮,可提高产后初乳中乳蛋白、乳糖、总固形物和非脂固形物的浓度,尤以低能量水平的提高作用更大。母驴产后7d内的初乳中蛋白、脂肪、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含量高于产后14d~28d的常乳,产后6h内更高,尤以产后0h最高,之后均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显着降低;乳糖含量呈相反变化,0h最低;各种乳成分于产后14d~21d趋于稳定。本论文得出,产后6h内初乳中蛋白质、脂肪、乳糖、总固形物及非脂固形物的含量范围分别为7.64%~12.54%、1.64%~2.03%、3.01%~5.62%、15.02%~19.70%、13.17%~17.79%;产后14~28 d的常乳分别为2.0%~2.43%、0.19%~0.31%、6.36%~7.02%、9.25%~9.88%、8.94%~9.99%。与HE组相比,ME组、LE组的母驴产后血清ALT、AST、ALP、CRE、CHO、TG、LDL-C、BHBA、GN、INS、PRG及NEFA含量降低,TP、ALB、GLU、LEP、FSH和PRL含量升高。与ME组相比,LE组的母驴血清CRE含量降低,ALT、AST、ALP活性和UREA、HDL-C、GN及INS含量升高。随产后时间延长,血清蛋白质、脂类、糖类代谢和繁殖性能有关的激素浓度以产后0h的较高,之后均随着产后时间的延长降低。试验二主要探究了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浆和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LE组和ME组中血浆和乳中多数单一AA以及BCAA、LAA、DAA、FAA和TAA含量显着高于HE组(P<0.05)。HE组中血浆和乳中EAA/TAA和EAA/NEAA显着高于LE组和ME组(P<0.05)。随泌乳时间延长,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浆和乳中17种单一AA含量呈下降趋势,以产后0h时含量较高,产后6~12h迅速下降,多数以产后21d趋于稳定。血浆和乳中EAA/TAA和EAA/NEAA随产后时间的延长呈增加趋势。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与产后时间的交互作用对血浆和乳中AA的含量与组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初乳方面,对产后14d~28d的常乳的影响较小。试验三主要探究了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浆和乳中矿物质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HE组驴乳Ca、Mg、Fe和Zn含量显着高于LE组(P<0.05);ME组驴乳P和Zn含量显着高于LE组(P<0.05);HE组和ME组的驴乳Se含量显着低于LE组(P<0.05)。ME组的驴血浆Ca、Mg和Se含量显着高于LE组(P<0.05);LE组的血浆K、Mg和Mn含量显着高于HE组(P<0.05);HE组血浆Se、Mo含量显着高于LE组(P<0.05)。产后7d内血浆与乳中Ca、K、Mg、P、Fe、Cu、Mn、Co、Se、Zn和Mo浓度高于产后14d~28d。综上,妊娠后期饲喂中、低日粮能量水平的日粮对产后乳成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初乳方面,可以提高驴初乳中总固形物、非脂固形物、乳蛋白、乳糖和多数AA的含量,提高初乳中Ca、K、Mg、P、Fe、Cu、Mn、Co、Se、Zn和Mo含量;饲喂高能量水平的日粮,可以改善驴初乳蛋白的氨基酸平衡性。初乳中的乳脂肪、乳蛋白、AA和矿物元素含量均高于常乳,尤以产后6h内的含量更高,产后12~24h快速降低;乳糖含量的变化正好相反。

梁玫岩[5](2021)在《新疆南部地方品种绵羊KAP13.3和KRT17基因的表达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对KAP13.3和KRT17基因在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进行初步的探究,为后续开展基因调控蛋白,改善南疆地方品种绵羊羊毛品质打下基础。【方法】本试验提取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的总RNA,反转录获得模板c DNA;(1)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对KAP13.3和KRT17基因在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表达量的差异进行分析;(2)设计KAP13.3和KRT17基因的原核引物进行PCR,胶回收产物连接p MD19-T载体,构建重组克隆质粒p MD19-T-KAP13.3和p MD19-T-KRT17,与pET-28a载体连接构建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KAP13.3和pET-28a-KRT17,在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中通过IPTG诱导表达蛋白,对蛋白进行Western Blot的检测;(3)设计KAP13.3和KRT17基因的真核引物,PCR克隆目的基因,与表达载体pEGFP-N1连接构建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将其转染哺乳动物HEK293细胞,观察荧光,Western Blot对蛋白进行检测分析。【结果】(1)KAP13.3基因在平原型和田羊和山区型和田羊之间表达差异显着(P<0.05),在平原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在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表达差异显着(P<0.05)。KRT17基因在平原型和田羊和山区型和田羊之间表达差异显着(P<0.05),在平原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表达差异显着(P<0.05),在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之间表达差异不显着(P>0.05);(2)KAP13.3基因原核表达蛋白约为17.27 KDa;KRT17基因原核表达蛋白约为48.62 KDa;(3)KAP13.3基因真核表达蛋白约为46.09 KDa;KRT17基因真核表达蛋白约为77.76 KDa。【结论】(1)KAP13.3基因在山区型和田羊中表达量最多,平原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表达量相差不大。KRT17基因在山区型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表达量相差不大,在平原型和田羊中表达量最少;(2)KAP13.3和KRT17基因在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构建的原核表达系统能够表达出目的蛋白;(3)KAP13.3和KRT17基因构建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转染HEK293细胞观察到绿色荧光,并且在和田羊和卡拉库尔羊中构建的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出蛋白。

张杰[6](2021)在《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演化及其形成机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地下水作为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影响,内陆干旱地区出现各种不良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地下水调查、评价及管理工作备受关注。本文在对新疆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水文地质条件等进行调查分析的基础上,依据地下水水化学检测数据,综合运用基于熵权的水质指数法(WQI)、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多元统计分析法、地统计、遥感、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地下水水质的演变特征及其与土地利用变化的关系,揭示水质演化机制,为实现该地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地表水pH范围为7.40~8.33,均值为7.92,整体呈弱碱性。河水、渠水和水库水的溶解性总固体(TDS)均值呈现依次递增的趋势,其中河水的TDS均值为429.24 mg·L-1,高于世界河流的平均值(115 mg·L-1)。河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a·Na和SO4·HCO3·Cl-Ca·Na·Mg型,渠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HCO3·SO4·Cl-Ca·Na型,水库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Ca型。叶尔羌河沿程河水TDS呈连续增加趋势,提孜那甫河沿程河水TDS呈连续波动变化,而主要离子的变化趋势较为复杂。(2)1980~2018年地下水pH整体呈中性或弱碱性。TDS和TH均值呈现增加的趋势,其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主要离子浓度空间分布呈现南低北高的趋势,pH则呈现北低南高的空间分布特征。1980~2018年NO2-和NH4+检出率均较低,浓度均值较低,而NO3-检出率均较高,浓度均值较高。据2014年和2018年研究区地下水中F-、I-、As和重金属的检测数据,F-、Fe和Mn浓度检出率高;2014年As的检出率较高;2018年Ni的检出率较低,其余指标检出率均较低。(3)地下水水质单因子评价结果表明1980、2010、2014和2018年地下水水质超标率分别为75.00%、88.46%、95.83%和91.51%,其中SO42-、TH、TDS、Cl-、Na+指标超标比例较大。基于熵权的水质指数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980年地下水WQI均值为140.02,水质优良、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8.33%、41.67%、29.17%、12.50%和8.33%。2010年WQI均值为153.81,水质优良、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3.85%、46.15%、26.92%、11.54%和11.54%。2014年WQI平均为234.20,水质优良、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12.50%、25.00%、22.22%、8.33%和31.95%。2018年WQI均值为173.63,水质优良、较好、中等、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分别为7.55%、34.91%、22.64%、19.81%和15.09%。(4)基于地统计来分析WQI的空间相关性,以决定系数和最小残差平方和判断最佳拟合模型及精度。2014年潜水和浅层承压水WQI均采用高斯模型拟合效果最好,2018年潜水和浅层承压水WQI分别采用球状模型和指数模型拟合效果最佳;2014年潜水和浅层承压水以及2018年浅层承压水的WQI具有较强的空间相关性,2018年潜水WQI具有中等强度的空间相关性。2014和2018年潜水WQI均呈现南低北高的趋势,2014和2018年浅层承压水WQI总体均呈现南低北高的分布特征。(5)1980~2018年地下水的WQI均值呈现“增→增→减”的变化趋势,单一结构潜水的WQI均值整体呈现“增→减→减”的变化趋势,但变化幅度较小;承压水区潜水的WQI均值呈现“减→增→减”的变化趋势,浅层承压水的WQI均值呈现“增→减→减”的变化趋势。(6)对地下水水化学成分进行分析,表明地下水水化学主要受岩石溶滤,蒸发浓缩作用影响。地下水水化学离子主要受蒸发盐岩的溶解和硅酸盐矿物风化水解。岩盐、石膏和硬石膏等蒸发岩矿物的溶解是地下水水化学离子浓度的主要来源。除了矿物溶解外,阳离子交换作用也较为显着,人类活动对其具有一定的影响。(7)1980~2018年地下水水化学因子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水质主要受水文地质条件(F1)、水化学环境(F2)和人类活动因子(F3)3个主要因子控制。F1的贡献率最大,有减弱的趋势;F2和F3的贡献率虽较小,但总体呈现增加趋势。(8)耕地、建设用地和水域面积的变化与地下水水质关系较大。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增加,水域面积大幅减少时,地下水WQI升高,水质恶化;耕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加幅度较小,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时,WQI降低,水质恶化趋势减缓。

张云峰[7](2021)在《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文中提出绵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家养动物,利用基因修饰手段来改良或育种是一个方向。目前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分子育种,存在较难控制外源基因与效率较低等问题。基于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基因打靶技术能进行精确有效的敲入或敲出。由于绵羊ESC很难分离获得,利用同样具有多能性的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代替ESC进行精确遗传工程操作成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目前绵羊的iPSC存在诱导效率低,难以获得完全重编程的iPSC的问题。microRNA是基因表达转录后的调节器,研究证明ESC特异性的miRNAs能促进体细胞重编程。因此,筛选能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RNAs,并探讨其重编程机制,有望建立一种高效获得绵羊iPSC的体系,对优质绵羊培育具有应用价值,也为获得绵羊ESC奠定基础。生殖细胞是唯一将基因组和表观遗传信息传递给下一代的细胞谱系,但在体外重建生殖细胞发育一直是生物学研究的挑战。随着小鼠多能干细胞在体外可以分化为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进而发育为卵母细胞并能进行生殖系传代,为绵羊多能干细胞在体外生产PGC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研究绵羊iPSC定向分化为雌性PGCLC,为绵羊PGC的发育研究可以提供一种细胞模型,为后期分化为功能卵子奠定了基础,对提高绵羊优质配子利用,加快畜群的改良速度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目的:(1)筛选出能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croRNA;(2)初步探索microRNA在绵羊体细胞重编程过程中的机制;(3)建立一种利用绵羊iPSC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样细胞的方法。方法:(1)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妊娠45d左右的绵羊胎儿肾细胞(SKC),作为重编程的起始细胞;胰酶消化法分离CF-1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MEF),丝裂霉素C处理后,作为诱导绵羊iPSC的饲养层细胞。(2)结合文献报道和数据库综合分析在小鼠和人干细胞中高表达或可促进重编程的miRNAs,筛选出可能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miR302/367簇、miR200b-200a-429簇、miR200c-141簇,并包装慢病毒;同时将Oct4、Klf4、Sox2、c-Myc、Nanog、Lin28、SV40T、h TERT等八种人源转录因子包装慢病毒;利用不同慢病毒感染SKC进行诱导重编程,通过碱性磷酸酶(AP)染色统计诱导效率,筛选出可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的最优miRNA;并对获得的绵羊iPSC从AP染色、实时定量PCR、细胞免疫荧光、核型分析、甲基化测序分析、拟胚体分化这几个方面进行鉴定。(3)利用miRbase和Target Scan等生物信息平台预测miR-200c靶基因,并送公司合成oar-miR-200c模拟物、抑制物和阴性对照;设计引物,克隆靶基因结合位点的3’UTR区及突变3’UTR,构建ZEB1和TWISTNB靶基因的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载体。(4)通过oar-miR-200c mimics转染细胞,利用荧光素酶报告载体分析与靶基因的作用;利用qRT-PCR检测靶基因的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检测靶基因的蛋白水平;探讨oar-miR-200c在绵羊体细胞重编程过程的作用机制。(5)设计引物,扩增克隆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BOULE,并构建慢病毒载体PLVX-Dazl和PLVX-Boule,并进行包装慢病毒。(6)组织块法分离培养原代绵羊卵巢细胞;DAZL和BOULE慢病毒感染绵羊iPSC,建立转基因绵羊iPSC;通过摸索培养体系和条件,利用绵羊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利用qRT-PCR检测绵羊生殖细胞特异因子的转录水平,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生殖细胞特异因子的蛋白水平。结果:(1)成功分离绵羊体细胞SKC,其表达角蛋白CK18;成功分离小鼠CF-1MEF细胞,并制备饲养层细胞,能很好的支持siPSC生长。(2)筛选的三个miRNA簇,成功包装miRNA慢病毒;成功包装8种转录因子的慢病毒;慢病毒感染绵羊SKC后,通过诱导效率比较分析,筛选出miR-200c-141簇可将重编程效率提高到0.95%;获得的绵羊iPSC经鉴定呈阳性;(3)成功构建miR-200c靶基因ZEB1和TWISTNB的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4)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oar-miR-200c靶向ZEB1和TWISTNB的3’UTR;q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oar-miR-200c可显着降低ZEB1和TWISTNB基因的表达,但可增加E-cadherin的表达;oar-miR-200c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提高MET转化,从而提高绵羊体细胞重编程效率;(5)成功构建绵羊生殖相关基因慢病毒载体LVX-Dazl-F2A-mcherry-IRES-NEO和PLVX-Boule-F2A-mcherry-IRES-NEO,并成功包装慢病毒;(6)成功建立稳转Dazl和Boule基因的绵羊iPSC,在培养液中添加Activin A、bFGF、BMP4、LIF、EGF等因子及卵巢细胞培养上清,可使绵羊iPSC分化为PGC样细胞,分化第八天可表达生殖相关标记蛋白PRDM1、PRDM14和VASA,其基因Dazl、Boule、Prdm14和Vasa的mRNA转录呈高水平状态。结论:(1)成功筛选出miR-200c-141可以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为iPSC;(2)oar-miR-200c靶向Zeb1和Twist NB基因的3’UTR,显着降低Zeb1和Twist NB表达水平,增加E-cadherin的表达;oar-miR-200c通过对TGF-β信号通路的影响,提高MET转化,从而提高绵羊体细胞重编程效率。(3)利用生殖系相关基因DAZL和BOULE的慢病毒感染绵羊iPSC,在添加activin A、b FGF、BMP4、LIF、EGF等因子的条件下,可以将绵羊iPSC诱导分化为原始生殖样细胞。

王军亮[8](2020)在《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天然草地资源非常丰富,总面积达3.93亿hm2,占国土面积的41.41%,居世界第三位。放牧草地面积为3.31亿hm2,占天然草地资源总量的84.27%,是农田面积的2.2倍,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草地资源类型。天然草地集中分布在东北、西北和青藏高原区,是我国干旱、半干旱和高原寒带地区,生态系统脆弱。而深居亚欧大陆腹地的新疆,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植被覆盖率仅为40.4%,其中天然草地面积为5725万hm2,占植被覆盖总面积的85.1%,因而天然草地在维护新疆生态安全中占有主导地位。同时新疆放牧草地4800万hm2,是新疆37个牧业及半牧业县极其重要的物质资源和农牧民增收的主阵地,2019年底存栏食草牲畜4616.9万头(只),出栏4552.3万头(只),新疆的放牧草地是畜牧业持续发展和牧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对保障人类生存环境、食品安全、生态安全和新疆社会安定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全球气候变化、超载过牧和、人为活动等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干扰甚至掠夺式利用,导致我国放牧草地退化、沙化,养分固持作用减弱,涵养水源能力丢失,生物多样性锐减等生态服务功能衰退。甚至绝大部分放牧草地被毒害草、劣质植物滋生蔓延,鼠虫病害等生物灾害频发多发,导致放牧草地生产力下降、利用率降低,严重影响草原生产功能。近年来,放牧草地毒害草对牧民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严重,这直接影响国家实施生态保护工程的效果及牧民的脱贫致富。因此,本文运用实地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法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放牧草地的主要毒害草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危害严重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用传统的植物化学方法,对其生物碱成分进行提取和分析,对后三种毒害草颗粒化替代山羊日粮中粗饲料,进行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试验,目的是为减少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危害、发生,为综合防控和利用进行理论和技术上的技术支撑。1.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及危害调查通过实地调查,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主要分布在伊犁州河谷草原、阿勒泰高山草原、阿克苏荒漠草原、乌鲁木齐市天山北坡草原、博州荒漠草原、巴州塔里木河沿岸荒漠草原、哈密荒漠戈壁草原等70多市县的放牧草地。毒害草种群分布中,主要以醉马芨芨草(Achnatherum inebrians)、乌头(Aconitum)、橐吾(ligularia sibirica)、毒芹(Cicuta virosa)、无叶假木贼(Anabasis aphylla)、小花棘豆(Oxytropisglabra)、变异黄芪(Astragalus variabilis)、骆驼蓬(Peganum harmala)和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等9种毒害草为优势种,其危害面积约占毒害草危害总面积的80%以上。从区域分布来看,新疆东部干旱荒漠草原以醉马芨芨草和变异黄芪分布为主;新疆南部塔里木河、和田河和叶尔羌河流域以小花棘豆危害分布最广,昆仑山北坡高山草甸草原以黄花棘豆分布为主,巴音布鲁克高寒草甸草原以马先蒿、唐松草、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新疆北部伊犁河谷草原和阿勒泰山高山草原以乌头、橐吾分布为主,天山北坡平原冲积带荒漠戈壁以无叶假木贼、苦豆子分布为主。可见,新疆天山东部、南部和北部地理地貌和气候特点的差异性,导致毒害草种群分布呈现明显的区域性特征。尤其是毒害草种群在海拔1500-2500m垂直范围内分布广,且危害严重。调查发现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发生面积为682.06万hm2,其中轻度危害469.93万hm2,中度危害126.73万hm2,重度危害89.4万hm2,危害放牧家畜的主要毒害草约有44种。其中,在全疆分布造成危害的毒害草有9种,占毒害草总数的20.5%;北疆有25种;南疆有27种。每年数十万放牧牲畜中毒死亡,直接经济损失3.56亿元。2.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在南疆选择引起放牧家畜中毒的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五种主要毒害草,分离提取生物碱,并经GC-MS和UPLC-MS/MS联用仪检测分析,共鉴定出18种生物碱(GC-MS鉴定出6种,UPLC-MS/MS鉴定出12种)。骆驼蓬主要含鸭嘴花酮碱、骆驼蓬灵、骆驼蓬碱、6-甲基哈马兰、6-甲基哈尔满、哈尔明碱、促黑激素N-氧化物和野百合碱;白喉乌头主要含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醉马芨芨草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和倒千里光裂碱;黄花棘豆检主要含新乌头碱、天芥菜碱、倒千里光裂碱、次乌头碱、毛果天芥菜碱N氧化物、克氏千里光碱;碎米蕨叶马先蒿主要含3-乙基石松胺、槐果碱、去甲基蝙蝠葛啡碱和9-甲氧基玫瑰碱。表明这些毒害草含有多种生物碱,对动物的毒性作用可能是这些生物碱共同作用的结果。3.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含毒害草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进食量显着高于对照组,但表观消化率差异不显着;与对照相比,添加毒害草制成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可明显提高山羊瘤胃内的乙酸浓度,同时提高山羊的血红蛋白浓度,试验中各处理间山羊血清中的谷氨酰转移酶、葡萄糖、总胆固醇、高密度胆固醇和低密度胆固醇均无显着差异;含10%黄花棘豆的颗粒饲料,饲喂山羊后其血清中的钾、钠、氯、钙、镁和磷均显着低于其他处理,但天冬氨酸转氨酶和丙氨酸转氨酶活性均显着升高。4.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按照地貌对新疆天然草地的生态功能进行划分,有针对性地提出毒害草的防控对策。对重要放牧地,优先保证畜产品的生产与供应,采用化学防控、轮牧和区域生物防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毒害草治理,辅之栽培草地建设;涵养水源地采用栽培草地与生物防控配合的方法实施;有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沙漠化控制和荒漠化控制功能的生态功能区,对毒害草不进行防控,有条件时要进行科学种植与开发,发挥其生态修复功能;对于有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旅游、畜产品加工和水文调蓄生态功能的毒害草防控主要采取人工与机械的物理防控方法、农牧结合、牧民定居、工业反哺农业、发展第三产业的方式来进行综合性防控。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治理的策略要充分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价值,针对不同的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综合防制和开发利用措施。一是要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不能简单采取清除或灭除的方法。二是要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三是要大力建设栽培草地,改良天然草场,实现草畜平衡。四是要科学定位毒害草的利与害,挖掘毒害草的潜在利用价值,提升毒害草资源化利用水平。综上所述,该研究比较系统地调查了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的种类与分布,明确了主要优势毒害草种群的区域分布特点。通过对五种主要毒害草骆驼蓬、白喉乌头、醉马芨芨草、黄花棘豆和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成分的提取与分析,初步阐明其所含生物碱成分的种类;研究了毒害草颗粒化替代日粮中粗饲料对山羊瘤胃发酵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表明按照10%的比例添加制成的草颗粒对山羊的毒性作用较低。提出了新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对策,对指导新疆草地毒害草的科学防控和综合利用提供重要理论依据。

盛兆安[9](2020)在《大片吸虫及其分泌抗原对宿主肠道菌群与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片形吸虫病主要是由片形属的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感染所致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对公共卫生安全造成严重威胁。片形吸虫在感染宿主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可溶性的分子及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调控宿主免疫微环境,在宿主体内建立持续感染。脊椎动物的胃肠道内共生微生物在维持免疫系统的发育和功能的同时,对宿主的营养和能量代谢平衡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经有大量的研究显示寄生虫与宿主肠道菌群具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本研究通过描绘大片形吸虫感染后对宿主肠道菌群与免疫相关分子相互关系,对宿主-寄生虫-肠道菌群的复杂关系深入探讨,为实验室研究转化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通过大片吸虫囊蚴感染水牛、BALB/C小鼠,大片吸虫成虫ESP、15k EVs、100k EVs腹腔注射小鼠;(2)对涉及与寄生虫免疫相关的Th1型和Th2型免疫细胞因子、转录因子和Toll样受体,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等免疫学指标进行检测,初步推测大片吸虫感染所诱导的宿主免疫反应类型;(3)收集实验动物的肠道内容物,经Illumina Hi Seq测序平台进行16S r RNA测序分析,评价大片吸虫感染对肠道菌群构成和功能的影响;(4)使用差速离心的方法,对大片吸虫产生的两种不同形态的胞外囊泡15,000×g(15k EVs)和100,000×g(100k EVs)进行分离鉴定,使用shoutgun技术对100k EVs所含蛋白成分进行分析;(5)将免疫学指标与肠道菌群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推断大片形吸虫感染与宿主肠道菌群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发现宿主对大片吸虫的易感性与Th2型免疫反应密切相关,大片吸虫感染早期诱导Th1/2混合型的免疫反应,慢性感染阶段则转为典型的Th2型免疫反应。血清中特异性的IgG和IgG1的抗体水平随感染进程呈上升趋势。表明大片吸虫感染所诱导的Th2型相关的细胞因子和IgG1可能是其在自然宿主水牛体内成功建立感染的关键。同时小鼠模型发现激活的ERK通路和抑制经典的TLRs-IKB-NF-κB(p65)通路,参与了大片吸虫诱导的Th2型免疫反应。依据不同离心力,成功分离鉴定了两种不同形态的胞外囊泡15k EVs和100k EVs,并经shoutgun技术对100k EVs所含蛋白成分进行鉴定,发现其中含有多种与免疫调控、诊断、疫苗候选分子相关的蛋白;体内实验发现ESP、15k EVs、100k EVs均可诱导小鼠Th2/Treg型免疫反应,并通过上调T细胞共抑制分子CLAT-4和PD-1,限制Th1型免疫的发展。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可显着降低水牛肠道菌群的α-多样性,肠道菌群的构成在不同胃肠道部位的结果差异较大。RDA/CCA分析在科水平上Peptostreptococcaceae和Family_XIII与高水平的IgG1和IL4相关。F.gigantica感染显着减少水牛结肠中产短链脂肪酸(short-chain fatty acid,SCFAs)菌群Lachnospiraceae_NK3A20_group、Alistipes的丰度,降低结肠SCFAs浓度,大片吸虫感染小鼠同样观察到可减少结肠中产SCFAs的uncultured_bacterium_Lachnospiraceae丰度,提示Th2型免疫反应与下调菌群产生SCFAs相关。大片吸虫感染与成虫ESP、15k EVs、100k EVs注射均可降低小鼠结肠内容物菌群的α-多样性的,RDA/CCA分析Bacteroidetes和Proteobacteria与Th2和Treg型细胞因子具较强的相关性,而Bacteroidaceae和Cyanobacteria可能参与了大片吸虫感染引起的宿主纤维化的进程。结论:大片吸虫感染可通过调控宿主的肠道菌群的结构与菌群代谢产物影响宿主的免疫应答,促进其在宿主体内存活。对大片吸虫-宿主-肠道菌群作用关系的深入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防控片形吸虫病提供参考。

杜奕州[10](2020)在《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文中研究指明为初步了解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及该地区流行的优势菌株,20182019年间,于新疆南疆库车县、英吉沙县、巴楚县的5个规模化羊场随机采集健康以及具有呼吸道症状的绵羊鼻拭子132份,病死羔羊的肺组织样品6份。采用PCR技术对样品进行初步鉴定,选取部分代表株对其16S rRNA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使用DNAStar、MAGE、DNAMAN软件分析其分子特征,使用邻接法构建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进化树;利用支原体液体培养基MTB及固体培养基MTA对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培养,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其菌落形态,进一步采用PCR方法从分子水平确定其种属。从巴楚县、库车县和英吉沙县采集的132份绵羊鼻拭子和6份肺脏组织标本中检测出绵羊肺炎支原体阳性样本20份、精氨酸支原体阳性样本16份、结膜支原体阳性样本4份,3个地区的阳性率分别为10.0%、50.0%、15.4%,总阳性率为29.0%。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实验菌株分别与相关株同属一个大分枝,绵羊肺炎支原体与2017-318-25株亲缘关系较近、精氨酸支原体与E3.5、G230株亲缘关系较近、结膜支原体与Goat655株亲缘关系较近,绵羊肺炎支原体与精氨酸支原体均与国内分离株不属于同一分支。从40份PCR阳性样本中分离得到绵羊肺炎支原体12株,精氨酸支原体9株,未分离到结膜支原体,并扩增出与预期相符的绵羊肺炎支原体16S rRNA基因片段和支原体属特异性片段,序列分析表明绵羊肺炎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绵羊肺炎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精氨酸支原体与GenBank中公布的精氨酸支原体基因序列同源性达100%。

二、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Na~+、K~+和Ca~(++)的测定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Na~+、K~+和Ca~(++)的测定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 研究现状
    (一)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
    (二)喀斯特地区饲用资源与牛羊健康养殖的特点
    (三)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进展与展望
二 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标与内容
    (二)技术路线与方法
    (三)研究区选择与代表性
    (四)数据资料获取与可信度分析
三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影响机理
    (一)特色饲用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影响机理
        1 栽培管理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2 加工方式对于饲用资源高效利用的影响
    (二)牛羊采食粗饲料消化代谢的机理
        1 牛羊消化代谢器官功能性特点
        2 牛羊对于营养物质消化代谢的规律
四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的耦合机制
    (一)特色饲用资源营养品质分析与饲用价值评价
        1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
        2 能值的评定
        3 饲用价值评价
    (二)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
        1 饲用资源开发对于牛增重的影响
        2 饲用资源开发对羊增重的影响
        3 饲用资源开发对牛羊养殖经济效益的影响
五 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验证
    (一)喀斯特地区现有成熟技术
        1 种植管理技术
        2 饲料化加工技术
        3 牛羊舍饲技术
    (二)喀斯特地区共性关键技术研发
        1 牛羊食槽改良技术
        2 牛羊圈舍优化技术
        3 牛羊健康养殖技术
    (三)技术应用示范与验证
        1 示范点的选择与代表性论证
        2 示范点建设目标与建设内容
        3 示范点现状评价与措施布设
        4 示范点规划设计与技术应用示范过程
        5 示范点技术应用示范成效与验证分析
六 结论与讨论
    1 主要结论
    2 主要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及获奖情况
致谢

(2)内蒙古自治区6旗县舍饲羊矿质营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1.1 我国肉羊养殖概况及存在的问题
        1.1.1 肉羊舍饲和规模化养殖的必要性
        1.1.2 我国肉羊养殖存在的问题
    1.2 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1.2.1 必需常量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2 必需微量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3 舍饲肉羊矿质营养需要量
    1.4 矿质元素测定方法
        1.4.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OES)
        1.4.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
        1.4.3 分光光度法
        1.4.4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
        1.4.5 全反射-X射线荧光光谱法(TXRF)
    1.5 研究目的意义及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二、材料和方法
    2.1 样品采集
    2.2 实验仪器和试剂
        2.2.1 实验仪器
        2.2.2 实验试剂及耗材
    2.3 样品处理及相关溶液配制
    2.4 实验方法
        2.4.1 检测方法
        2.4.2 统计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 舍饲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总体规律
    3.2 舍饲肉羊血清中常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2.1 常量元素P
        3.2.2 常量元素K
        3.2.3 常量元素Ca
    3.3 舍饲肉羊血清中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3.1 微量元素Fe
        3.3.2 微量元素I
        3.3.3 微量元素Zn
        3.3.4 微量元素Cu
        3.3.5 微量元素Se
        3.3.6 微量元素Mn
    3.4 舍饲肉羊血清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4.1 重金属元素Tl
        3.4.2 重金属元素Pb
        3.4.3 重金属元素Cr
        3.4.4 重金属元素V
        3.4.5 重金属元素Ni
    3.5 舍饲肉羊血清中稀土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5.1 稀土元素Yb
        3.5.2 稀土元素Ho
        3.5.3 稀土元素Dy
        3.5.4 稀土元素Er
        3.5.5 稀土元素Tm
        3.5.6 稀土元素Tb
        3.5.7 稀土元素Gd
        3.5.8 稀土元素Sm
    3.6 各养殖企业舍饲肉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
        3.6.1 氧化与抗氧化生理生化指标
        3.6.2 生长激素和雌二醇
        3.6.3 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
        3.6.4 其它生理生化指标
四、讨论
    4.1 年龄差异对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4.2 品种差异对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4.3 饲养方式差异对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4.4 养殖企业差异对肉羊血清中矿质元素含量的影响
    4.5 各养殖企业肉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3)内蒙古自治区5个畜牧旗放牧蒙古羊血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文献综述
    1.1 我国放牧饲养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1.1 我国各地区放牧羊矿质营养盈缺现状
        1.1.2 内蒙古放牧羊矿质营养盈缺现状
        1.1.3 蒙古羊的介绍
    1.2 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1.2.1 必需常量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2 必需微量矿质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3 稀土元素在动物体内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1.2.4 重金属元素在动物体内的影响及研究进展
    1.3 生理生化指标在动物体的生理功能及研究进展
        1.3.1 抗氧化及相关指标在动物体的作用
        1.3.2 其他生理生化指标在动物体的作用
    1.4 研究的目的意义
二、材料与方法
    2.1 技术路线
    2.2 样品采集
    2.3 放牧蒙古羊血清中22 种矿质元素测定
    2.4 放牧蒙古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的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3.1 放牧蒙古羊血清矿质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总体规律
    3.2 放牧蒙古羊血清常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2.1 常量元素-K
        3.2.2 常量元素-P
        3.2.3 常量元素-Ca
    3.3 放牧蒙古羊血清微量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3.1 微量元素-I
        3.3.2 微量元素-Fe
        3.3.3 微量元素-Zn
        3.3.4 微量元素-Cu
        3.3.5 微量元素-Mn
        3.3.6 微量元素-Se
    3.4 放牧蒙古羊血清重金属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4.1 重金属元素-Tl
        3.4.2 重金属元素-Pb
        3.4.3 重金属元素-V
        3.4.4 重金属元素-Cr
        3.4.5 重金属元素-Ni
    3.5 放牧蒙古羊血清稀土元素含量比较分析
        3.5.1 稀土元素-Yb
        3.5.2 稀土元素-Ho
        3.5.3 稀土元素-Dy
        3.5.4 稀土元素-Tm
        3.5.5 稀土元素-Er
        3.5.6 稀土元素-Tb
        3.5.7 稀土元素-Gd
        3.5.8 稀土元素-Sm
    3.6 放牧蒙古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比较结果
        3.6.1 放牧蒙古羊血清抗氧化性指标的比较结果
        3.6.2 放牧蒙古羊血清四种酶活的比较结果
        3.6.3 放牧蒙古羊其他生理生化指标的比较结果
四、讨论
    4.1 放牧蒙古羊血清矿质元素盈缺分析
    4.2 放牧蒙古羊血清生理生化指标分析
    4.3 研究展望
五、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乳成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驴产业概况
        1.1.1 驴的品种
        1.1.2 驴的存栏量
        1.1.3 驴的经济价值
    1.2 驴乳的营养价值与生物学活性
        1.2.1 驴乳的常规营养成分
        1.2.2 驴乳氨基酸
        1.2.3 驴乳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1.2.4 驴乳的生物学活性
    1.3 初乳与常乳营养成分的比较
    1.4 妊娠后期日粮营养水平对乳畜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1.5 日粮营养与泌乳阶段对乳畜产奶性能和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1.6 日粮营养与泌乳阶段对乳畜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1.6.1 日粮营养对乳畜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1.6.2 泌乳阶段对乳畜抗氧化与免疫指标的影响
    1.7 立题依据与技术路线
        1.7.1 论文整体思路
        1.7.2 技术路线
2 试验研究
    2.1 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清生化指标与乳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2.1.1 引言
        2.1.2 材料与方法
        2.1.3 结果
        2.1.4 讨论
        2.1.5 小结
    2.2 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浆和乳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2.1 引言
        2.2.2 材料与方法
        2.2.3 结果
        2.2.4 讨论
        2.2.5 小结
    2.3 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血浆和乳中矿物质含量的影响
        2.3.1 引言
        2.3.2 材料与方法
        2.3.3 结果
        2.3.4 讨论
        2.3.5 小结
3 论文总体讨论与结论
    3.1 总体讨论
        3.1.1 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初乳成分的影响大于对常乳的影响
        3.1.2 母驴初乳与常乳营养成分的比较
    3.2 总体结论
    3.3 研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研究领域
    3.4 本论文的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新疆南部地方品种绵羊KAP13.3和KRT17基因的表达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绵羊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的研究进展
        1.1.1 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的结构
        1.1.2 角蛋白和角蛋白相关蛋白国内外研究现状
    1.2 绵羊角蛋白和角蛋白关联蛋白基因的表达
        1.2.1 原核表达
        1.2.2 真核表达
    1.3 实验技术
        1.3.1 实时荧光定量技术
        1.3.2 Western Blot技术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2章 绵羊KAP13.3和KRT17 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材料
        2.1.2 主要仪器
        2.1.3 实验试剂
        2.1.4 引物设计
        2.1.5 毛囊总RNA提取
        2.1.6 提取毛囊总RNA反转录成cDNA
        2.1.7 18S扩增验证cDNA
        2.1.8 使用梯度PCR选择最适合的退火温度
        2.1.9 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程序
        2.1.10 数据分析
    2.2 结果分析
        2.2.1 毛囊总RNA的提取
        2.2.2 18S扩增验证cDNA
        2.2.3 使用梯度PCR选择最适合的退火温度
        2.2.4 实时荧光定量扩增曲线和熔解曲线
        2.2.5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2.3 讨论
    2.4 小结
第3章 绵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原核表达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主要仪器
        3.1.3 实验试剂
        3.1.4 实验试剂配制
        3.1.5 引物设计
        3.1.6 毛囊总RNA提取
        3.1.7 提取毛囊总RNA反转录成cDNA
        3.1.8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PCR扩增
        3.1.9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PCR产物回收
        3.1.10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构建
        3.1.11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提取
        3.1.12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3.1.13 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KAP13.3和pET-28a-KRT17 的构建
        3.1.14 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8a-KAP13.3和pET-28a-KRT17 的双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
        3.1.15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原核表达与检测
    3.2 结果分析
        3.2.1 毛囊总RNA的提取
        3.2.2 18S PCR扩增
        3.2.3 毛囊KAP13.3和KRT17 目的基因的PCR扩增
        3.2.4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3.2.5 重组表达质粒pET-28a-KAP13.3和pET-28a-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3.2.6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原核表达
        3.2.7 基因测序分析
        3.2.8 毛囊KAP13.3和KRT17 肽链一级结构分析
    3.3 讨论
    3.4 小结
第4章 绵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真核表达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主要仪器
        4.1.3 主要试剂
        4.1.4 实验试剂配制
        4.1.5 引物设计
        4.1.6 提取毛囊总RNA反转录成cDNA
        4.1.7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PCR扩增及回收
        4.1.8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构建
        4.1.9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提取
        4.1.10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4.1.11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 的构建
        4.1.12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 的双酶切鉴定与测序分析
        4.1.13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转染HEK293 细胞
        4.1.14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真核表达与Western Blot检测
    4.2 结果分析
        4.2.1 18S PCR扩增
        4.2.2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的PCR扩增
        4.2.3 重组克隆质粒pMD19-T-KAP13.3和pMD19-T-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4.2.4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 的双酶切鉴定
        4.2.5 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EGFP-N1-KAP13.3和pEGFP-N1-KRT17 转染HEK293细胞的检测
        4.2.6 毛囊KAP13.3和KRT17 基因真核表达蛋白的Western Blot检测
    4.3 讨论
    4.4 小结
第5章 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演化及其形成机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
    1.4 技术路线
第2章 研究区概况
    2.1 自然地理概况
    2.2 社会经济概况
    2.3 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
第3章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3.1 样品采集与测试
    3.2 其它数据来源
    3.3 研究方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地表水和地下水水化学特征
    4.1 地表水水化学特征
    4.2 地下水主要组分特征
    4.3 地下水“三氮”特征
    4.4 地下水氟、碘、砷
    4.5 地下水重金属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地下水水质演化规律
    5.1 地下水质量评价
    5.2 地下水水质空间演化特征
    5.3 地下水水质时间演化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地下水水质形成机理分析
    6.1 2018年地下水水质成因
    6.2 1980~2018年地下水水化学因子分析
    6.3 1980~2018年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7)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2.1.1 体细胞重编程的机制
        2.1.2 多能干细胞由不同信号通路调节
        2.1.3 提高体细胞重编程效率的研究
        2.2 家畜诱导多能干细胞的研究现状
        2.2.1 猪诱导多能干细胞
        2.2.2 绵羊和山羊诱导多能干细胞
        2.2.3 牛诱导多能干细胞
        2.3 miRNAs与多能干细胞
        2.3.1 miRNA简介及生物学功能
        2.3.2 miRNA在多能干细胞中的作用
        2.3.3 miRNAs促进体细胞重编程
        2.4 多能干细胞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的研究进展
        2.4.1 形成原始生殖细胞的关键因子和基因
        2.4.2 ESC/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的途径
        2.4.3 ESC/iPSC体外诱导分化为生殖细胞的培养体系
    3 研究内容
    4 技术路线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促进绵羊体细胞重编程miRNAs的筛选研究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动物和细胞
        1.1.2 主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耗材
        1.1.4 质粒
        1.2 方法
        1.2.1 绵羊肾细胞(SKC)分离培养及鉴定
        1.2.2 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分离培养与饲养层细胞制作
        1.2.3 促绵羊体细胞重编程miRNAs的初步筛选
        1.2.4 慢病毒质粒提取与酶切鉴定
        1.2.5 慢病毒包装
        1.2.6 慢病毒收集及病毒滴度测定
        1.2.7 miRNAs促绵羊肾上皮细胞重编程效率比较
        1.2.8 siPSC的鉴定
        1.2.9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体细胞的分离纯化
        2.2 MEF细胞分离培养及饲养层细胞的制备
        2.3 慢病毒质粒提取与酶切鉴定
        2.4 成功包装各类慢病毒
        2.5 促绵羊SKC重编程的miRNAs筛选
        2.5.1 慢病毒成功感染SKC
        2.5.2 比较不同miRNA诱导绵羊SKC的效率
        2.5.3 miR-200c-141+8因子诱导绵羊iPSC
        2.6 由miR-200c-141促进重编程获得的siPSC的多能性鉴定
        2.6.1 AP染色鉴定
        2.6.2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鉴定siPSC中多能性蛋白因子表达
        2.6.3 qPCR鉴定siPSC中多能性因子基因转录
        2.6.4 siPSC中多能基因Nanog启动子甲基化分析
        2.6.5 siPSC核型分析
        2.6.6 siPSC向拟胚体(EB)三胚层分化鉴定
        3 讨论
        3.1 绵羊iPSC的特征及诱导效率
        3.2 miRNA提高干细胞诱导效率
        4 小结
    试验二 miR-200c提高羊体细胞重编程机制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和载体
        1.1.2 重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miR-200c靶蛋白的预测
        1.2.2 合成绵羊miR-200c模拟物、抑制物和阴性对照
        1.2.3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1.2.4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200c靶基因
        1.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miR-200c靶基因的m RNA水平
        1.2.6 Western blot检测miR-200c靶基因的蛋白水平
        1.2.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miR-200c靶基因的预测
        2.2 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的构建
        2.2.1 靶基因ZEB1和TWISTNB3’UTR区扩增测序
        2.2.2 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的构建
        2.3 靶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
        2.4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ZEB1、TWISTNB及 E-cadherin转录水平
        2.5 Western blot检测ZEB1、TWISTNB及 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
        3 讨论
        3.1 TGF-β信号通路与细胞重编程
        3.2 miRNA提高重编程的机制
        4 小结
    试验三 绵羊iPSC定向分化雌性PGC样细胞研究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1.1 细胞和载体
        1.1.2 重要仪器和设备
        1.1.3 主要试剂
        1.2 试验方法
        1.2.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1.2.2 PLVX-Dazl和 PLVX-Boule的慢病毒包装
        1.2.3 慢病毒滴度测定
        1.2.4 绵羊卵巢细胞的分离培养
        1.2.5 绵羊iPSC定向分化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LC)
        1.2.6 绵羊iPSC定向分化雌性PGC样细胞鉴定
        1.2.7 数据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的构建
        2.1.1 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的扩增
        2.1.2 成功构建绵羊生殖相关基因DAZL和 BOULE慢病毒载体
        2.1.3 成功包装慢病毒LV-DAZL和 LV-BOULE
        2.2 绵羊卵巢细胞分离培养
        2.3 稳转DAZL和 BOULE基因siPSC的建立
        2.4 原始生殖细胞样细胞(PGCCL)的鉴定
        2.4.1 绵羊PGC样细胞的分化条件和过程
        2.4.2 细胞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绵羊PGC样细胞
        2.4.3 实时定量RT-PCR验证绵羊PGC样细胞
        3 讨论
        3.1 原始生殖细胞与多能干细胞
        3.2 体外重构原始生殖细胞的方法
        4 小结
全文结论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石河子大学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导师评阅表

(8)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篇 文献综述
    第一章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及生态安全
        1.1 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1.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发展现状
        1.2 天然草地畜牧业的生态安全
        1.2.1 国外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2 我国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发展现状
        1.2.3 新疆天然草地畜牧业生态安全
    第二章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成因分析
        2.1 天然草地资源特征
        2.1.1 水分与热量的组合状况决定草地在地表的分布
        2.1.2 草原植物种群与特征
        2.2 草地退化及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2.1 天然草地退化
        2.2.2 天然草地退化程度评价
        2.3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及退化类型
        2.3.1 我国天然草地退化现状
        2.3.2 我国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及危害
        2.4 天然草地退化成因分析
        2.4.1 自然因素
        2.4.2 人为因素
第二篇 试验研究
    第三章 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调査研究
        3.1 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与危害调查
        3.1.1 北疆片区的基本情况
        3.1.2 材料与方法
        3.1.3 调查结果
        3.2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种类分布及危害调查
        3.2.1 南疆片区的基本概况
        3.2.2 材料与方法
        3.2.3 调查结果
        3.3 讨论
        3.3.1 北疆片区天然草地毒害草因生态环境差异而分布不同
        3.3.2 放牧牲畜中毒有明显的季节性或区域性
        3.3.3 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危害严重,部分地区仍在持续
        3.3.4 要更加重视南疆天然草地毒害草的生态价值
        3.4 小结
    第四章 南疆放牧草地五种主要毒害草生物碱成分分析
        4.1 采样地区基本概况
        4.2 试验材料
        4.2.1 植物来源
        4.2.2 主要仪器及试剂
        4.3 生物碱提取与鉴定
        4.3.1 生物碱提取
        4.3.2 气质联用和液质联用检测
        4.3.3 生物碱成分鉴定
        4.4 结果
        4.4.1 骆驼蓬生物碱检测结果
        4.4.2 白喉乌头生物碱检测结果
        4.4.3 醉马芨芨草生物碱检测结果
        4.4.4 黄花棘豆生物碱检测结果
        4.4.5 碎米蕨叶马先蒿生物碱检测结果
        4.5 讨论
        4.5.1 植物生物碱与毒性形成的关系
        4.5.2 不同种类植物生物碱对动物毒性的种属差异
        4.5.3 毒害草毒性成分检测技术比较
        4.5.4 毒害草资源化利用前景分析
        4.6 小结
    第五章 3种毒害草对山羊瘤胃功能和血液指标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日粮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指标
        5.2.4 数据统计
        5.3 结果
        5.3.1 干物质及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变化
        5.3.2 瘤胃内发酵性状的变化
        5.3.3 血液指标的变化
        5.4 讨论
        5.4.1 毒害草经过适当加工可作为饲料来源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瘤胃发酵性状的影响
        5.4.2 毒害草添加对山羊血液指标的影响
        5.5 小结
    第六章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综合防控技术与治理策略
        6.1 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现有虽技术
        6.1.1 人工防控技术
        6.1.2 机械防控技术
        6.1.3 物理防控技术
        6.1.4 化学防控技术
        6.1.5 生物防控技术
        6.2 天然草地毒害草治理策略
        6.2.1 正确认识毒害草的生态作用
        6.2.2 合理利用天然草地生态功能区
        6.2.3 严格控制载畜量,防止草地超载过牧
        6.2.4 科学定位毒害草利与害,提升资源化利用水平
        6.2.5 加大科技投入,避免草地恶化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名录
    附录2: 新疆天然草地主要草原类型
    附录3: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种类
    附录4: 新疆放牧草地主要毒害草地理分布图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9)大片吸虫及其分泌抗原对宿主肠道菌群与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片形吸虫与片形吸虫病的研究概述
        1.1.1 片形吸虫与片形吸虫病
        1.1.2 片形吸虫病的流行现状
        1.1.3 片形吸虫病的防控现况
    1.2 片形吸虫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机制
        1.2.1 片形吸虫的生活史
        1.2.2 片形吸虫宿主适应性
        1.2.3 宿主抗片形吸虫感染的机制
        1.2.4 宿主的免疫应答与片形吸虫感染的互作关系
        1.2.5 片形吸虫的免疫逃避策略
    1.3 蠕虫感染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研究进展
        1.3.1 蠕虫感染对微生物丰富度和多样性的影响
        1.3.2 蠕虫感染对宿主代谢的影响
        1.3.3 蠕虫与肠道菌群相互作用关系的假设
        1.3.4 蠕虫-微生物相互作用关系的应用
        1.3.5 片形吸虫与肠道菌群的可能机制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第二章 大片吸虫感染对水牛宿主免疫微环境的影响
    2.1 前言
    2.2 材料
        2.2.1 实验动物
        2.2.2 主要试剂、耗材
        2.2.3 主要设备、仪器
        2.2.4 试剂的配制
    2.3 实验方法
        2.3.1 实验动物感染及取材
        2.3.2 RNA的分离及反转录
        2.3.3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RT-q PCR)
        2.3.4 血清抗体检测
        2.3.5 统计学分析
    2.4 结果
        2.4.1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肝门淋巴结免疫学指标变化
        2.4.2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脾脏免疫学指标变化
        2.4.3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血清中抗大片吸虫ESP特异性抗体检测
    2.5 讨论
    2.6 小结
第三章 大片吸虫胞外囊泡的分离鉴定与蛋白质组分析
    3.1 前言
    3.2 材料
        3.2.1 实验动物
        3.2.2 主要的试剂、耗材
        3.2.3 主要的仪器设备
        3.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3.3 .实验方法
        3.3.1 大片吸虫ESP和 EVs的收集
        3.3.2 蛋白浓度定量分析
        3.3.3 电镜观察
        3.3.4 粒径检测
        3.3.5 Western blot鉴定胞外囊泡所含蛋白质
        3.3.6 Shotgun鉴定100k胞外囊泡中蛋白
        3.3.7 小鼠免疫与感染
        3.3.8 统计学分析
    3.4 结果
        3.4.1 大片吸虫成虫ESP、EVs的分泌特征
        3.4.2 大片吸虫成虫15k EVs、100k EVs鉴定
        3.4.3 虫体回收
        3.4.4 肝脏病理损伤评分
        3.4.5 血清中ALT、AST的变化
        3.4.6 血清中特异性抗体的变化
        3.4.7 大片吸虫成虫100k EVS的蛋白组整体分析
        3.4.8 大片吸虫成虫100k EVS鉴定的蛋白分析
    3.5 讨论
    3.6 小结
第四章 大片吸虫感染和成虫抗原对小鼠T细胞分化相关TLR-ERK通路的初探
    4.1 前言
    4.2 材料
        4.2.1 实验动物及材料
        4.2.2 主要的试剂、耗材
        4.2.3 主要的实验仪器、设备
        4.2.4 主要试剂的配制
    4.3 实验方法
        4.3.1 小鼠囊蚴感染分组
        4.3.2 小鼠腹腔注射分组
        4.3.3 样品收集
        4.3.4 RT-q PCR检测
        4.3.5 抗体ELISA检测
        4.3.6 动物病理组织切片的制备
        4.3.7 组织匀浆的制备
        4.3.8 细胞因子ELISA检测
        4.3.9 Western blot检测
        4.3.10 统计学分析
    4.4 结果
        4.4.1 小鼠感染大片吸虫囊蚴结果
        4.4.2 大片吸虫 成虫 ESP、15k EVs和100k EVs腹腔注射小鼠模型
    4.5 讨论
    4.6 小结
第五章 大片吸虫感染对水牛胃肠道菌群的影响
    5.1 前言
    5.2 材料
        5.2.1 实验动物
        5.2.2 主要试剂/耗材
    5.3 实验方法
    5.4 测序数据的分析
    5.5 结果
        5.5.1 肠系膜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脾脏和肝脏TLRs在感染组和对照组的表达情况
        5.5.2 α-多样性分析
        5.5.3 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
        5.5.4 水牛感染大片吸虫对胃肠道菌群各分类水平组成
        5.5.5 LEf Se(Line Discriminant Analysis(LDA)Effect Size,LEf Se)分析
        5.5.6 CCA/RDA分析
        5.5.7 结肠中SCFAs水平检测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大片吸虫感染和成虫抗原对小鼠菌群的影响
    6.1 前言
    6.2 材料
        6.2.1 实验动物及材料
        6.2.2 主要试剂、耗材
        6.2.3 实验设备
    6.3 实验方法
    6.4 结果
        6.4.1 小鼠囊蚴感染对结肠内容肠道菌群构成的影响
        6.4.2 腹腔注射小鼠模型结肠内容物菌群分析结果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全文结论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表1 水牛RT-qPCR使用引物
    附表2 小鼠RT-qPCR使用引物
    附表3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及参加科研项目

(10)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支原体疾病研究进展
        1.1.1 绵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1.1.2 其它支原体疾病
    1.2 支原体生物学特性
    1.3 支原体培养特性
    1.4 支原体疾病流行特征
        1.4.1 传染源与传播途径
        1.4.2 临床症状
        1.4.3 病理变化
        1.4.4 支原体感染的流行情况
    1.5 防治措施
    1.6 疫苗研究进展
    1.7 研究背景及意义
第2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感染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来源
        2.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2.1.3 试剂配制
        2.1.4 样品DNA的提取
        2.1.5 PCR检测
        2.1.6 序列分析及系统进化树的构建
    2.2 结果
        2.2.1 PCR检测结果
        2.2.2 序列及系统进化树分析结果
    2.3 讨论
第3章 新疆南疆部分地区规模化羊场支原体的分离鉴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样品来源
        3.1.2 主要试剂与仪器
        3.1.3 试剂配制
        3.1.4 样品处理及接种纯化
        3.1.5 样品DNA提取
        3.1.6 PCR鉴定
        3.1.7 序列分析及同源性比对
    3.2 结果
        3.2.1 菌落形态学鉴定结果
        3.2.2 PCR鉴定及同源性比较
    3.3 讨论
第4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新疆南部三种绵羊血清Na~+、K~+和Ca~(++)的测定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喀斯特地区特色饲用资源开发与牛羊健康养殖研究[D]. 陈洋. 贵州师范大学, 2021
  • [2]内蒙古自治区6旗县舍饲羊矿质营养研究[D]. 张新宇.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3]内蒙古自治区5个畜牧旗放牧蒙古羊血清矿质元素种类和含量研究[D]. 刘洋. 内蒙古大学, 2021(12)
  • [4]妊娠后期日粮能量水平对母驴产后不同时间乳成分与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D]. 辉芳.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21(02)
  • [5]新疆南部地方品种绵羊KAP13.3和KRT17基因的表达分析[D]. 梁玫岩. 塔里木大学, 2021(08)
  • [6]叶尔羌河流域平原区地下水水质演化及其形成机理研究[D]. 张杰. 新疆农业大学, 2021(02)
  • [7]促绵羊iPSC生成效率的miRNAs筛选与评价及向雌性PGC样细胞定向分化研究[D]. 张云峰. 石河子大学, 2021(01)
  • [8]新疆放牧草地毒害草种属多样性与综合防控措施研究[D]. 王军亮. 扬州大学, 2020(04)
  • [9]大片吸虫及其分泌抗原对宿主肠道菌群与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D]. 盛兆安. 广西大学, 2020
  • [10]新疆南疆部分地区绵羊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及鉴定[D]. 杜奕州. 塔里木大学, 2020(10)

标签:;  ;  ;  ;  ;  

南疆3种羊血清Na~+、K~+、Ca~(++)的测定与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