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丽
(商丘市第二人民医院二病区河南商丘476000)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符合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干预后心理需求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满意度为96.7%,远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对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有积极影响,可增进患护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心理护理;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心理需求
【中图分类号】R3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5)24-0017-02
Influenceofpsychologicalnursingonpsychologicalneedsoffemalepatientswithchronicmentalillnessduringrehabilitationperiod
HuChunli.ShangqiuSecondPeople'sHospital,HenanShangqiu47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analyzetheeffectofpsychologicalnursingonpsychologicalneedsoffemalepatientswithchronicmentaldisorderduringrehabilitationperiod.MethodsInourhospitalin60patientsmetthediagnosticcriteriaofchronicpsychiatricrehabilitationperiodoffemalepatients,allpatientswererandomlypidedintotwogroups,with30casesineach,givingthecontrolgroupweregivenroutinenursingcare,observationgroupinthecontrolofpsychologicalnursinggrouponthebasisofanalysi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ofpatientswithnursingeffect.ResultsObservationgroupreceivednursinginterventionpsychologicaldemandhigherthanthatofthecontrolgroup,thedifferenceh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observationgroupsatisfactionwas96.7%,muchhigherthanthatofcontrolgroup,thesatisfactionwas80.0%,and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intheaftertreatmentinpatientswithrecurrenceratecomparedto,theobservationgroupwaslowerthanthatincontrolgroup,andthedifferenceis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Qsychologicalnursinghaspositiveeffectonthepsychologicalneedsofwomenwithchronicmentalillnessinrehabilitationperiod,whichcanpromotetherelationshipbetweennursesandpatients,anditisworthpopularizinginclinicalapplication.
【Keywords】Qsychologicalnursing;Rehabilitationperiodwomen;Chronicmentalpatients;Psychologicalneeds
精神病是指患者在生物学、心理学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大脑功能失调,临床初期表现为性格突变、情感紊乱、敏感多疑、睡眠障碍等,患者常见的症状主要是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产生障碍[1]。目前对于精神疾病的患者的治疗大多采用用药、调整生活方式、心理辅导及其他缓解性措施[2]。为此,本研究选取我院符合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诊断标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探究患者的心理需求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符合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患者入院时均接受全身检查,排除严重身体疾病及智力障碍患者,所有患者均可表达自己的意愿,意识清晰。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32.4±2.6)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4.4±1.5)年;对照组30例,年龄24~65岁,平均年龄(35.3±2.5)岁,病程3~14年,平均病程(6.2±1.4)年。统计学比较两组患者病程、年龄等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对比性。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日常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由院方派出专业心理护理护士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积极主动与患者进行沟通,观察患者情绪,若发现患者存在不良情绪应及时进行干预并疏导,引导患者主动表达心中意愿及情绪。由于患者均为女性,且患者大多存在敏感多疑、性格内向等性格,对此,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进行深入沟通,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友好的医患关系。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积极与患者讲解病情,告知患者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纠正患者对慢性精神疾病的错误认知,保持积极乐观的生活状态,使患者尽快融入社会。
1.3观察指标
在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发放满意度调查表,患者及家属填写结束后进行统计分析,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及不满意[3];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复发率进行统计;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需求变化,分别从患者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三个方面进行统计对比分析。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学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需求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对比可知,观察组经过护理干预后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三方面均有所提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见表1。
表1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需求对比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发放护理人员自制满意度调查表,观察组30例中,非常满意22例(73.3%)、满意7例(23.3%)、不满意1例(3.3%),满意率为96.7%;对照组30例中,非常满意16例(53.3%)、满意8例(26.7%)、不满意6例(20.0%),满意率为80.0%。由此可见,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后复发率比较
对两组患者出院后进行为期3个月的随访,随访中观察组复发2例,复发率为6.7%;对照组复发7例,复发率为23.3%。由此可见,观察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女性慢性精神疾病患者易产生多疑、自卑等不良情绪,对于该病的护理,护理人员不仅护理患者的生理,同时也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护理[4]。康复期是患者经过系统治疗后回归社会、回归家庭的过渡时期,在此期间,精神病患者依旧存在心理问题,影响他们对社会的各项需求,因此,护理人员应及时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干预,为患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降低患者心理压力,积极鼓励患者融入社会生活。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还应鼓励患者及家属进行亲密互动,加强患者与家属间的沟通,以减少隔阂,提高患者对家庭的归属感[5]。
本研究通过对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需求比较可以看出,采用心理护理的观察组在生理需求、安全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三方面较对照组均有所提高;在护理结束后满意度调查中,观察组满意度为96.7%,远高于对照组满意度80.0%;在对患者治疗结束后复发率比较中,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与李旭光[6]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干预对康复期女性精神病患者护理效果显著,可降低复发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对康复期女性慢性精神病患者的心理需求有积极影响,可增进患护关系,在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育全,刘薇薇,刘移民等.心理干预对慢性铅中毒住院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职业卫生与应急救援,2015,33(03):181-182,184.
[2]林晨,韩笑乐.晚发性精神分裂症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14,14(05):531-533.
[3]蒋受文.脑CT在脑器质性精神病中的应用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5,3(12):193,195.
[4]孙宏斌.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患者超声下肝胆改变探究[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15,25(01):45-47.
[5]颜学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与高尿酸血症的检验诊断[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34):28-30.
[6]李旭光.精神分裂症患者述情障碍与共情缺陷之间的关系与护理[J].河南医学研究,2014,23(04):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