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贫困强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土地利用冲突,生态安全视角,冲突强度,影响因素
贫困强度论文文献综述
孙丕苓,许月卿,刘庆果,黄安[1](2019)在《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地利用冲突研究可为国土空间规划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基于生态安全视角,以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重要性与生态敏感性评价结果提取生态源地,运用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CR)构建生态安全格局,结合综合指数模型,对环京津贫困带土地1985-2015年土地利用冲突进行强度测度,并运用空间热点探测、空间回归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时空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环京津贫困带土地利用冲突强度具有空间相关性,空间集群分布特征显着。1985-2015年耕地冲突强度空间格局变化显着,耕地重度冲突分布区向张家口西部、北部集聚,高度、中度冲突分布区向坝上西部地区、承德东部地区集聚。建设用地冲突强度空间格局整体变化不大,局部地区略有变化,建设用地重度、高度冲突分布区向张家口、承德市区周边集聚,张家口中部重度冲突集聚区扩展明显,太行山区重度冲突集聚区持续收缩。(2)1985-2015年环京津贫困带耕地、建设用地冲突强度地形梯度格局基本一致。随着地形梯度的升高,冲突强度变化显着;中高地形梯度区土地利用冲突变化以耕地冲突为主,冲突强度先增强后减弱,总体变化不大。(3)地形条件和地理区位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土地利用冲突的空间格局。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通过影响人类需求影响土地利用冲突的发展变化,社会经济因素和政策因素影响土地利用冲突时空演变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期刊2019-06-29)
靳素芳[2](2015)在《甘肃省城镇化发展中水贫困约束强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贫困问题一直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屏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甘肃省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贫困问题愈发突出。本文在总结学习国内外水贫困、水资源与城镇化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近十多年来甘肃省市域水贫困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水贫困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为今后甘肃省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论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水贫困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对2000-2012年甘肃省市域水贫困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因素;然后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2年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在以上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水贫困系统与城镇化系统的作用机制,探寻水贫困约束力随城镇化发展的变化规律,继而采用约束强度模型,测度各地区水贫困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强度,并分析其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甘肃省整体水贫困程度较严重,水贫困在空间上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加重的分布格局,嘉峪关市的水贫困程度最轻,其次是酒泉市,天水市的水贫困情况最严重。金昌市、武威市、庆阳市和甘南州等地区的水贫困状况在逐渐改善,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和兰州市的水贫困程度有加剧的态势。根据主要驱动因素的数目把全省分为叁种类型:叁因素驱动类型,包括酒泉、嘉峪关和金昌市,资源禀赋、使用效率和环境影响是该区水贫困的主要驱动因素;四因素驱动类型,括张掖市、武威市和甘南州;五因素驱动类型,包括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和陇南8个地区。(2)甘肃省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河西和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陇东地区和甘肃南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酒泉市、武威市和兰州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所下降;嘉峪关市、张掖市和白银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变化不大;金昌市、临夏州、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甘南州和陇南市等8个地区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3)水贫困系统与城镇化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约束的作用关系。水贫困系统为城镇化系统提供发展的动力资源,城镇化系统的发展为水贫困系统优化提供经济技术支撑;城镇化水平较低时会抑制水贫困系统的优化提升,当城镇化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后给水贫困系统带来较大压力,水贫困系统开始约束城镇化系统的发展。水贫困约束力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水贫困约束力由弱约束型逐渐转变为极强约束型,后又由极强约束型变回弱约束型。(4)甘肃省整体水贫困对城镇化的约束力较强,在空间上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强。酒泉、嘉峪关和金昌3个地区水贫困程度较轻,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水贫困约束强度稳定在较强约束或强约束阶段;张掖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水贫困程度一般,水贫困约束力由强约束类型向极强约束类型过渡;兰州市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水贫困程度较重,约束强度由强约束类型向极强约束类型过渡;武威市、白银市、平凉市和庆阳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水贫困程度较严重,水贫困约束力极强,但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定西市、天水市、临夏州和陇南市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水贫困程度极重,水贫困约束力一直处于极强约束阶段;甘南州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水贫困程度较轻,由强约束类型向较强约束类型过渡。(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15-05-01)
王增文,Antoinette,Hetzler[3](2014)在《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抑或是持久性贫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趋弱的致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消费需求不足和消费动机偏弱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瓶颈",按照农村地区消费支出识别贫困家庭的标准进而确定贫困家庭是何种类型——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抑或是持久性贫困。结合贫困理论与消费理论对农村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衰弱趋势的致因进行研究,并从HF假说的视角切入,利用1989—2009年CHNS农村微观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进行经验分析。结果显示,由于HF假说而形成的丰裕中贫困和选择性贫困会显着影响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持久性贫困并非是其主要影响因素。而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缺位是加剧这一格局显着性的致因。因此,应尽快实施和完善农村地区社会保障制度。(本文来源于《财贸研究》期刊2014年05期)
李金叶,冯振华,贾士杰,水洲[4](2013)在《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基尼思想的一种新贫困强度率指数(G_p)的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首先总结了以往具有代表性的贫困指数的发展历程及特点,指出对非均衡度的计算是贫困程度考量的核心问题,进而基于既有对贫困强度衡量的方法,将贫困与收入不平等两大重要问题相结合,重点关注农村贫困强度的科学合理测度,尝试提出一种新的测算思想与方法,从结构和数量两方面对其进行模型数量化,构造出具体的指数形式,以此对我国2008年~2010年农村实际贫困强度进行度量,实证分析其变化趋势及特征。计算结果与POVCAL方法吻合,表明我国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已初步呈现两极分化趋势。基于这一结论,笔者提出合理化的政策建议。(本文来源于《经济经纬》期刊2013年06期)
郑娜[5](2007)在《中国资助贫困生强度明显加大》一文中研究指出●总金额:今年后半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154亿元左右,2008年全年投入308亿元●覆盖面:占高校在校生总数23%和占中职在校生总数90%的贫困生可获得资助●年人均:国家励志奖学金5000元,高校国家助学金2000元,中职国家(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07-05-21)
贫困强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水贫困问题一直是甘肃省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屏障,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经济规模快速增长,甘肃省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水贫困问题愈发突出。本文在总结学习国内外水贫困、水资源与城镇化关系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对近十多年来甘肃省市域水贫困程度、城镇化发展水平以及水贫困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进行了研究探讨,以期为今后甘肃省水资源的管理优化和城镇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指导。论文以水贫困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水贫困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采用WPI模型,对2000-2012年甘肃省市域水贫困程度进行测度,分析其时空分异规律及驱动因素;然后通过构建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12年各地区城镇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在以上两部分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水贫困系统与城镇化系统的作用机制,探寻水贫困约束力随城镇化发展的变化规律,继而采用约束强度模型,测度各地区水贫困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强度,并分析其变化过程及空间分布格局;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甘肃省城镇化发展的对策。论文得到的主要结论为:(1)甘肃省整体水贫困程度较严重,水贫困在空间上呈现出从西北到东南逐渐加重的分布格局,嘉峪关市的水贫困程度最轻,其次是酒泉市,天水市的水贫困情况最严重。金昌市、武威市、庆阳市和甘南州等地区的水贫困状况在逐渐改善,酒泉市、嘉峪关市、张掖市和兰州市的水贫困程度有加剧的态势。根据主要驱动因素的数目把全省分为叁种类型:叁因素驱动类型,包括酒泉、嘉峪关和金昌市,资源禀赋、使用效率和环境影响是该区水贫困的主要驱动因素;四因素驱动类型,括张掖市、武威市和甘南州;五因素驱动类型,包括兰州、白银、临夏、定西、天水、平凉、庆阳和陇南8个地区。(2)甘肃省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河西和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陇东地区和甘肃南部地区城镇化水平较低。酒泉市、武威市和兰州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有所下降;嘉峪关市、张掖市和白银市的城镇化综合水平变化不大;金昌市、临夏州、定西市、天水市、平凉市、庆阳市、甘南州和陇南市等8个地区的城镇化综合水平明显提升。(3)水贫困系统与城镇化系统之间是相互促进又相互约束的作用关系。水贫困系统为城镇化系统提供发展的动力资源,城镇化系统的发展为水贫困系统优化提供经济技术支撑;城镇化水平较低时会抑制水贫困系统的优化提升,当城镇化系统得到快速发展后给水贫困系统带来较大压力,水贫困系统开始约束城镇化系统的发展。水贫困约束力随着城镇化发展的呈现出倒U型曲线的变化规律,即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发展,水贫困约束力由弱约束型逐渐转变为极强约束型,后又由极强约束型变回弱约束型。(4)甘肃省整体水贫困对城镇化的约束力较强,在空间上表现出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加强。酒泉、嘉峪关和金昌3个地区水贫困程度较轻,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水贫困约束强度稳定在较强约束或强约束阶段;张掖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水贫困程度一般,水贫困约束力由强约束类型向极强约束类型过渡;兰州市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阶段,水贫困程度较重,约束强度由强约束类型向极强约束类型过渡;武威市、白银市、平凉市和庆阳市城镇化发展水平不高,水贫困程度较严重,水贫困约束力极强,但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定西市、天水市、临夏州和陇南市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水贫困程度极重,水贫困约束力一直处于极强约束阶段;甘南州处于城镇化发展初期阶段,水贫困程度较轻,由强约束类型向较强约束类型过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贫困强度论文参考文献
[1].孙丕苓,许月卿,刘庆果,黄安.基于生态安全视角的土地利用冲突强度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环京津贫困带为例[C].2019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摘要集.2019
[2].靳素芳.甘肃省城镇化发展中水贫困约束强度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王增文,Antoinette,Hetzler.丰裕中贫困、选择性贫困抑或是持久性贫困——农村地区消费动机强度日渐趋弱的致因分析[J].财贸研究.2014
[4].李金叶,冯振华,贾士杰,水洲.我国农村贫困程度的测算与分析:基于基尼思想的一种新贫困强度率指数(G_p)的构建[J].经济经纬.2013
[5].郑娜.中国资助贫困生强度明显加大[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