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身高标准体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身高标准体重指数,体育锻炼时间,对策
身高标准体重论文文献综述
杨莉娅[1](2019)在《2018年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及分析研究报告——从身高标准体重指数看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性》一文中研究指出身高标准体重是指身高与体重两者的比例应在正常的范围。它通过身高与体重一定的比例关系,反映人体的围度、宽度和厚度以及人体的密度,是评价人体形态发育水平和营养状况及身体匀称度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数理统计法对2018年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以及我校的实际做法、学生自身锻炼习惯等进行调查、行动研究,提出行之有效的方法,以降低我校学生肥胖率。(本文来源于《小学教学研究》期刊2019年24期)
徐唯[2](2016)在《不同等级身高标准体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等级身高标准体重的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由分析可知:男大学生在逃避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退缩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女大学生在转移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组,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组,逃避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低于于正常体重组,压抑、退缩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最后得出结论:应加强对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类别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而营养不良类别女大学生是干预的重点。(本文来源于《林区教学》期刊2016年02期)
白玉梅[3](2015)在《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分析兴安盟右前旗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状况,以及变化趋势。方法将兴安盟科右前旗2013-2014学生总数5595名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分析对象,把中小学生肥胖、超重、较低体重、营养不良等状况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标准参考1985年所制定出的全国学生身高标准体重进行评价。结果本次研究中,营养不良、消瘦、超重、肥胖等状况人数远远高于非正常人数。结论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不太理想,因此,控制中小学生肥胖率和超重状况是今后工作领域中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5年58期)
张玉秀[4](2015)在《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力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及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常州1005名大学生体质健康和身高标准体重数据进行人口学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的评价结果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设定不匹配,男生总体身高标准体重偏向肥胖和超重一侧,女生总体偏向较低体重和营养不良一侧。建议对特殊身体形态大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进行结构性分析,为学生体质健康研究积累经验,促进大学生体质健康测量与评价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本文来源于《搏击(体育论坛)》期刊2015年01期)
裴永杰,黄霞[5](2014)在《对陕西省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2010年陕西省身高标准体重异常与正常体重大学生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超重和肥胖对学生的生理功能水平和呼吸机能水平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营养不良和较低体重制约肺部摄氧量功能的发展;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学生的身体素质大多数指标均低于正常体重学生,反映体重异常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有一定负面影响。(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4年26期)
郑明霞,郑连斌,杨茜,周好乐,张叁润[6](2014)在《用瘦体质量、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汉族肥胖标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用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地区汉族肥胖的标准,于2010年在安徽滁州和江苏淮安调查了1 426例(城市男性309例,乡村男性414例,城市女性312例,乡村女性391例)江淮汉族成年人的身高、体重,通过身高、体重来计算身体质量指数(BMI).用BMI、体脂率、身高标准体重分别评价江淮汉族成年人肥胖率.结果表明:(1)江淮汉族男性BMI值为(24.1±3.6)kg/m2,女性BMI值为(23.8±3.6)kg/m2.(2)随年龄增长,BMI增大,身高下降.(3)用BMI法判断,江淮汉族超重率男性为34.7%,女性为30.7%;肥胖率男性为14.4%,女性为13.2%.(4)男性以体脂率大于26,女性以大于37作为用瘦块体重法判断中国汉族人肥胖标准为宜.(5)用身高标准体重公式测定成人肥胖率,以往体重≥标准体重的120%为肥胖的标准不适合于成年人.本文研究结果提示男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28%~132%为宜,女性标准在标准体重的132%~136%为宜.WHO标准也不适合我国族群肥胖的判定.(本文来源于《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02期)
史德平[7](2012)在《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与BMI指数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分别采用身高标准体重和BMI指数对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10年在校大学生的身体形态进行评价,用描述性统计和频数统计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现有的身高标准体重和BMI指数分级过于笼统,容易导致临界值极端化分值情况发生。身高标准体重评价较为繁琐,对低体重的判别标准过宽。而BMI指数较身高标准体重容易记忆,作为一种使用简便、粗略评价群体性身体形态的指标值得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运动》期刊2012年18期)
汪宏莉,韩延柏,赵泽霖[8](2012)在《《国民体质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与代谢综合征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身高标准体重与代谢综合征(MS)关系。方法对东北大学1 280名30~69岁职工进行体格检查,按《国民体质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分为过瘦、偏轻、正常、偏重及超重组。结果 MS患病率为31.8%(407/1 280),男性患病率为36.2%(297/821),高于女性的24.0%(110/459)(χ2=20.24,P<0.01);超重组、肥胖组MS患病率分别为48.1%(77/160)、60.2%(133/221),高于正常组的23.5%(193/82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0.94、109.40,P<0.01);正常组MS患病率随年龄增大而升高,50岁~组MS患病率均处于较高水平;正常组腹部肥胖率、高血压、高血糖及高甘油叁酯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分别为42.3%(348/823)、56.0%(461/823)、30.0%(247/823)、29.9%(246/823);身高标准体重正常而腹部肥胖组MS危险度是两者均正常组的12.58倍(95%CI=8.14~19.42,P<0.01)。结论身高标准体重正常者MS患病率较高,应将其与腰围结合以早期鉴别MS。(本文来源于《中国公共卫生》期刊2012年07期)
汪宏莉[9](2011)在《《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与常见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评价《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等级分组与BMI及腰围异常判定的一致程度,描述不同身高标准体重组慢性疾病危险因素流行及代谢综合征(MS)的患病状况,探讨不同身高标准体重及腰围分组MS患病危险度,揭示身高标准体重在鉴别与肥胖相关慢性疾病方面的不足。(本文来源于《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期刊2011-12-07)
邓春菊,殷宏亮,黄邓军[10](2011)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的分型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文献资料、频数分析、方差分析等方法,对湖南省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成绩进行了分析,对身高标准体重各等级学生机能、素质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省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在总体上集中分布在较低体重组和正常体重组;身体形态对肺活量、肺活量体重指数、立定跳远和握力、握力体重指数产生了非常显着的影响,而对台阶试验和坐位体前屈的影响不具有显着意义。(本文来源于《辽宁体育科技》期刊2011年06期)
身高标准体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不同等级身高标准体重的大学生应对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由分析可知:男大学生在逃避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退缩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女大学生在转移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组,求助、问题解决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高于正常体重组,逃避纬度中,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组得分低于于正常体重组,压抑、退缩纬度中,营养不良组得分低于正常体重组。最后得出结论:应加强对营养不良与较低体重类别大学生应对方式的干预,而营养不良类别女大学生是干预的重点。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身高标准体重论文参考文献
[1].杨莉娅.2018年我校《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情况及分析研究报告——从身高标准体重指数看保证学生体育锻炼时间的重要性[J].小学教学研究.2019
[2].徐唯.不同等级身高标准体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比较研究[J].林区教学.2016
[3].白玉梅.兴安盟科右前旗中小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分布及变化趋势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
[4].张玉秀.常州高校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对体质健康的影响力研究[J].搏击(体育论坛).2015
[5].裴永杰,黄霞.对陕西省身高标准体重异常大学生体质健康指标的分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4
[6].郑明霞,郑连斌,杨茜,周好乐,张叁润.用瘦体质量、身高标准体重法评价江淮汉族肥胖标准的研究[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7].史德平.大学生身高标准体重与BMI指数的对比研究[J].运动.2012
[8].汪宏莉,韩延柏,赵泽霖.《国民体质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与代谢综合征关系[J].中国公共卫生.2012
[9].汪宏莉.《国民体质测定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与常见慢性疾病危险因素关系[C].第九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2011
[10].邓春菊,殷宏亮,黄邓军.《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身高标准体重的分型与身体机能和素质指标的比较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