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环素分离论文-魏影,郭妍,柏柳,陈艳丽,黄嵘赫

四环素分离论文-魏影,郭妍,柏柳,陈艳丽,黄嵘赫

导读:本文包含了四环素分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屎肠球菌,四环素耐药基因,Eravacycline,抗感染药物敏感性

四环素分离论文文献综述

魏影,郭妍,柏柳,陈艳丽,黄嵘赫[1](2019)在《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Eravacycline体外活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新型四环素药物Eravacycline对我国屎肠球菌药物敏感性及分子分型特点。方法:收集深圳市南山区人民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屎肠球菌共235株。经BD phonixtm100公司全自动药敏鉴定系统检测其常规药物药敏,琼脂稀释法测定Eravacycline药物敏感性,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四环素抗性基因(tetM、tetL、tetU、tetK、tetS和tetO)。分析Eravacycline药敏与四环素耐药基因之间关系。结果:Eravacycline对屎肠球菌的MIC值≤0.5μg/mL;四环素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提示屎肠球菌tetM+tetL+tetU为18.30%(43/235),tetM+tetL为27.23%(64/235),所有含有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屎肠球菌的MIC≤0.5μg/mL。结论:Eravacycline对我国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具有较好的敏感性,四环素耐药基因对Eravacycline无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创新》期刊2019年18期)

吴学玲,吴晓燕,李交昆,申丽,余润兰[2](2018)在《一株四环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引起药物残留,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从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养猪厂底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环素的细菌XY-1,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确定该菌株属于拉乌尔菌属,命名为Raoultella sp.XY-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菌株XY-1对四环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0,在此最佳条件下,XY-1在第8天时生长量最大且四环素降解率最高达到70.68%。对XY-1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探究,首次在该菌株中检测到两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D)和tet(E)。(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8年05期)

徐媛,高瑞霞[3](2017)在《新型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用于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直接分离与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药物是一类用作治疗感染性疾病的抗生素,由于其具有广谱的抗菌性和较低的成本,也常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然而,人类食品中相对较高的抗生素残留物不仅可能会在某些过敏个体中引起过敏反应,更重要的是可能会导致人体产生耐药性。食品中四环素类药物残留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欧盟和中国农业部已经确定了牛奶中四环素类药物的最大残留限量为0.1mg/kg[1]。目前,检测牛奶中四环素类药物常用的方法存在样品前处理过程复杂、耗时长、分析速度慢、选择性差等缺点。由于牛奶样品的蛋白含量高、复杂性高,以往的以分子印迹聚合物为固相萃取剂选择性萃取牛奶中的四环素类(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6-24)

徐先林,欧刚卫[4](2016)在《儿童粪便中四环素抗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离、鉴定无四环素使用史儿童粪便中四环素抗性菌株。方法采用含150μg/m L四环素营养琼脂培养基分区划线法从儿童粪便样本中分离、纯化四环素抗性细菌;通过观察菌落外观形态特征、16S rRNA基因测序法、生理生化试验、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细菌。结果从儿童粪便样本中随机分离出20例细菌,鉴定结果显示均为大肠杆菌。结论在未接触四环素儿童粪便中大肠杆菌是携带四环素抗性的细菌之一。(本文来源于《遵义医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马平[5](2016)在《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水中四环素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抗生素(TC)是一种应用广泛的高效广谱类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业和畜牧业中大量用作饲料添加剂,导致水体中残留含量严重超标,并通过食物链系统进入人体,促进细菌耐药性的传播,危害公众健康。因此高效分离水环境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吸附法由于成本低,操作性强,且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已经成为去除水环境中残留四环素类抗生素的最常用方法。然而,目前常用吸附剂的吸附量较低而且吸附速率缓慢,不能满足实际需求。多孔碳材料因其高比表面积,可调的孔道结构,丰富的表面官能团以及较高的化学稳定性等优点被认为在吸附分离四环素类抗生素方面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但是高昂的制备成本限制了多孔碳材料的使用。因此,开发一种经济环保的制备方法,利用可再生资源制备性能优异的多孔碳材料非常重要。本文以价格低廉,来源丰富的造纸工业副产品木质素磺酸钠(SLS)作为碳源,通过不同方法制备一系列低成本高性能的多孔碳材料作为吸附剂并研究其对水环境中四环素的吸附分离行为。详细工作如下:(1)以SLS作为碳源,通过预碳化与KOH活化等步骤制备得到含有大量微孔结构且对水环境中的TC具有超高吸附性能的多孔碳材料。本实验研究了实验条件包括碳化物与KOH的物料比和活化温度(T)对产物性能的影响,进而确定最优吸附性能产物的制备实验条件。结果显示,在活化温度为850 oC,物料比为1:4的实验条件下合成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2805.8 m~2/g和1.45 cm3/g的多孔碳材料LCA-850-4对TC的平衡吸附量最大,在298 K时,吸附量高达1172.7 mg/g,远高于其他报道中的吸附量,同时也说明SLS预碳化产物与KOH物料比为4和活化温度为850 oC的实验条件是最佳实验条件。另外,溶液pH值对LCA-850-4的吸附量影响较小,在较宽的pH范围内,LCA-850-4对TC始终保持优秀的吸附性能,说明LCA-850-4的吸附性能稳定可以适用于复杂的吸附环境。根据静态吸附实验结果,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型可以很好地分别对动力学和等温线数据进行拟合,而且温度升高有利于吸附进行。另外,再生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叁次吸附-解析附循环实验后,LCA-850-4对TC的吸附量仍然保持较高水平,移除率仅下降12.6%,说明LCA-850-4可以多次循环使用。热力学参数研究则表明吸附过程为自发吸热过程。在LCA-850-4对TC的强吸附作用中主要涉及到范德华力,π-πEDA作用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由此可看出,展现出快速吸附动力学、超高平衡吸附量以及优异再生性能的LCA-850-4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很大应用价值。(2)以价格低廉的天然矿物埃洛石(HNTs)为硬模板剂,SLS为碳源,通过硬模板法和KOH活化法,制备得到结构新颖的木质素基多级孔碳材料(LTCA)。表征结果显示,HNTs的加入使得介孔含量增加,是形成多级孔道结构的关键并且很大程度上提高了LTCA的比表面积(2320 m~2/g)和孔体积(1.342 mL/g),从而提升了对TC的吸附性能。静态吸附研究结果说明在298 K时,LTCA对TC的平衡吸附量高达1297.0 mg/g,温度升高,平衡吸附量增加;吸附过程属于Langmuir均匀吸附;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LTCA吸附TC的动力学行为。根据颗粒内扩散模型的拟合结果,吸附过程中粒子扩散并不是唯一的限速步骤。热力学分析认为整个吸附过程是自发且吸热的。另外,根据再生性能实验结果可知,LTCA作为吸附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再生性能,可以满足实际需求。(3)以成本低,易去除的无机盐氯化钠(NaCl)作为硬模板,SLS作为碳源,通过硬模板法与KOH活化法成功制备出含有大量微孔结构的碳纳米片(LTCA-NaCl)。实验结果显示,由于硬模板NaCl的作用使得大量碳纳米片结构形成进而导致具有超高比表面积(3504.8 m~2/g)和总孔体积(1.997 mL/g)的LTCA-NaCl显示出了对TC的非凡吸附性能,具体表现在高平衡吸附量,快速的吸附动力学以及良好的再生性能。静态吸附结果显示,在298 K时,LTCA-NaCl对TC的平衡吸附量高达1613.63 mg/g,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可以很好地描述吸附行为。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LTCA-NaCl对TC的吸附过程是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综上所述,LTCA-NaCl对水中四环素分离吸附性能远远优于其他吸附剂,可用于高效吸附水中的抗生素残留。(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6-06-01)

任可馨,逯郡铭,杨朕,杨维本[6](2016)在《亲/疏水性可转换的絮凝剂脱除并分离水中的铜(Ⅱ)和四环素》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畜禽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畜禽养殖粪污的随意排放己造成新的环境污染问题。其中,重金属和抗生素复合污染的治理是一个重要课题。絮凝工艺因高效、操作简便且性价比高,应用最为广泛。而研究高效、低成本低、低二次污染风险的新型絮凝剂是当前的热点。近年来,由于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来源广泛、可再生、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天然高分子材料存(本文来源于《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1物理化学法》期刊2016-04-22)

崔耀明,宋笑颜,王玲飞,刘保光,田亚凯[7](2015)在《犬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用微量肉汤倍比稀释法测定四环素类等抗菌药物对53株犬源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用PCR和DNA测序方法检测犬源大肠杆菌中四环素耐药基因(tet基因),了解tet基因的流行情况、分析试验菌对四环素类药物的耐药机制。结果表明:25%的分离菌呈多重耐药现象,最多对8种药物耐药。分离菌对四环素类中的土霉素、四环素、多西环素耐药率高,耐药率介于69.8%~86.1%。基因检测结果显示,犬源大肠杆菌中共检测到5种tet基因,分别为tet A、tet B、tet C、tet G、tet L基因,都属于外排泵基因,未检测到核糖体保护基因。其中tet G基因的检出率最高,共检出39株(检出率达70%),有40个菌株同时检出2种或2种以上tet基因,有3株同时检测到4种tet基因,仅有4株未检测到任何tet基因。研究表明:犬源大肠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十分严重,tet基因的携带率高,主动外排是犬源大肠杆菌对四环素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本文来源于《江西农业学报》期刊2015年10期)

王珊珊[8](2014)在《厦门某屠宰场猪肉中四环素耐药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的分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人类医疗领域所使用的多种抗生素已被广泛应用于农业和畜牧业中。用于食品性动物中作为饲料添加剂的抗生素占全球每年消耗抗生素总量的90%。抗菌药物作为促生长剂的长期及过度使用造成耐药菌大量产生及扩散,使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受到了严重威胁。四环素作为一种广谱抗菌药物,由于其高效、低毒、价廉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动物及人类临床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用药。同时,四环素作为抗生素通常用在生猪产业,可以治疗疾病、促进猪的生长。这种抗生素选择性压力直接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产生。由耐药质粒传递产生的耐药性在自然界发生的细菌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临床上耐药性迅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由耐药性质粒介导的耐药菌在世界范围内急剧增加,而且还在朝着介导多重耐药的方向发展。动物源食品中的耐药基因可以通过食物链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向人类传播。目前针对食物链中耐药基因的分布研究较少。本研究以厦门某屠宰场猪肉中分离到的耐药菌为研究对象,探究其对9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以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和耐药机制,以期对食物链中四环素耐药基因的分布和扩散提供理论依据。本实验从厦门某屠宰场采集了50份猪肉样品,对猪肉中的耐抗生素细菌进行了分离和16S rRNA基因分子生物学鉴定。共分离到129株菌,属于15个不同的种属,其中革兰氏阴性菌118株(91.5%),革兰氏阳性菌11株(8.5%)。沙雷氏菌、气单胞菌、柠檬酸杆菌、大肠杆菌、不动杆菌的分离率较高,为23.26%-10.85%;其次为香味菌、乳球菌,分离率分别是5.43%、6.20%;而普罗威登斯菌、拉乌尔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克雷伯菌、假单胞菌、溶酪大球菌、乳杆菌每种菌的分离率最低,不超过3株。采用K-B法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耐药性检测。耐3种以上抗生素的菌株有116株,占89.92%,其中耐3种、4种抗生素的相对较多分别有33、53株,其次为耐5种、6种抗生素分别有13、13株,耐7种、8种抗生素的有3株和1株。分离菌株对9种抗生素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耐青霉素和万古霉素的菌株相对较多,分别占97.67%和89.92%;其次是耐红霉素、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细菌,分别占到72.93%、68.22%和27.91%;耐庆大霉素、氯霉素、头孢噻肟和环丙沙星的菌株最少,不超过20%。利用PCR扩增技术对耐四环素的菌株进行了15种四环素耐药基因的检测,包括7个外排泵基因(tetA, tetC, tetE, tetG, tetK, tetL, tetA/P),7个核糖体保护基因(tetM, tetO, tetQ, tetS, tetW, tetT, tetB/P),1个钝化酶基因(tetX)。结果表明,外排泵基因多于核糖体保护基因,且外排泵基因多存在于革兰氏阴性菌中,而核糖体保护基因多存在于革兰氏阳性菌中,外排泵机制在四环素耐药中起更大的作用。采用SDS-高温高浓度双重处理交替培养法来对5株大肠杆菌的质粒进行消除,通过药敏实验观察耐药谱的变化、PCR扩增耐药基因、消除前后质粒图谱对比发现,一株大肠杆菌的tet耐药基因存在于质粒上,有菌株间传播的可能。(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4-12-22)

彭超,王萍,楼玥,檀华蓉[9](2014)在《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四环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胶束毛细管电泳(MEKC),建立了四环素(TCs)和青霉素(PENs)两类7种药物同时分离的方法。考察了MEKC中缓冲液类型、离子浓度和pH值,以及表面活性剂(SDS)浓度、分离电压、温度等参数的影响。利用L16(45)正交试验,确立了最佳的电泳条件:缓冲液为40 mmol/L磷酸二氢钾-20 mmol/L硼砂,添加65 mmol/L SDS,pH 7.9,分离电压28 kV,分离温度28℃,紫外检测波长分别为350 nm和200nm。结果表明:7种药物在25 min内得到完全分离。在1.56~50 m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7 9~0.999 9,峰面积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4.1%~7.3%;迁移时间的相对标准偏差(n=6)为0.33%~0.67%。在2.0,5.0,10.0 mg/kg的加标水平下,7种药物的回收率为83.6%~93.3%,相对标准偏差(n=6)为4.7%~7.6%。该法快速、简便、准确,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已应用于合肥市及周边地区水塘和湖水中7种药物的快速分离检测。(本文来源于《分析测试学报》期刊2014年10期)

张欣阳,蔡婷静,许旭萍[10](2015)在《一株高效四环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四环素类抗生素在畜牧养殖业中广泛使用,但其结构复杂,难降解,容易在水环境中积蓄,进而对生态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许多国家已将抗生素污染列为重要的环境问题展开了相关的基础研究。近年来利用微生物降解环境中的抗生素污染物成为研究热点。采用选择性培养基,从某制药厂排污口的水样中分离筛选到1株具有较高降解四环素能力的菌株4002,经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和16S r DNA序列分析,将该菌初步鉴定为Advenella sp.。从p H、溶氧量、无机盐等方面对菌株降解四环素的性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降解四环素的适宜p H为7.0,在有氧条件下,30℃,150 r/min振荡培养6 d,可使初始浓度为50μg/m L四环素降解率达57.8%。无机盐对降解率有显着影响,添加Fe SO4和Mn SO4对四环素降解有促进作用,Mg SO4影响不大,Ca SO4则有抑制作用。在培养至第8天时,培养液经HPLC检测显示6.022 min处出现新的吸收峰,推测为降解产物。(本文来源于《生物技术通报》期刊2015年01期)

四环素分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四环素类抗生素在养殖业中广泛使用引起药物残留,给环境及人类健康带来了深远影响。从利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剂的养猪厂底泥中,筛选获得一株能够高效降解四环素的细菌XY-1,经革兰氏染色、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及16S rDNA序列分析等,确定该菌株属于拉乌尔菌属,命名为Raoultella sp.XY-1。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测定了菌株XY-1对四环素的降解能力,结果表明,该菌株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25℃,初始pH值为7.0,在此最佳条件下,XY-1在第8天时生长量最大且四环素降解率最高达到70.68%。对XY-1的四环素耐药基因进行了初步探究,首次在该菌株中检测到两种四环素耐药基因tet(D)和tet(E)。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四环素分离论文参考文献

[1].魏影,郭妍,柏柳,陈艳丽,黄嵘赫.屎肠球菌临床分离株Eravacycline体外活性及四环素耐药基因特征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9

[2].吴学玲,吴晓燕,李交昆,申丽,余润兰.一株四环素高效降解菌的分离及降解特性[J].生物技术通报.2018

[3].徐媛,高瑞霞.新型磁性分子印迹纳米材料用于牛奶样品中四环素类药物的直接分离与检测[C].中国化学会第九届全国仪器分析及样品预处理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徐先林,欧刚卫.儿童粪便中四环素抗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J].遵义医学院学报.2016

[5].马平.木质素基多孔碳材料的制备及其吸附分离水中四环素的应用研究[D].江苏大学.2016

[6].任可馨,逯郡铭,杨朕,杨维本.亲/疏水性可转换的絮凝剂脱除并分离水中的铜(Ⅱ)和四环素[C].第十叁届全国水处理化学大会暨海峡两岸水处理化学研讨会摘要集-S1物理化学法.2016

[7].崔耀明,宋笑颜,王玲飞,刘保光,田亚凯.犬源大肠杆菌分离株对四环素类药物耐药性的检测[J].江西农业学报.2015

[8].王珊珊.厦门某屠宰场猪肉中四环素耐药菌的分离鉴定及耐药基因的分布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4

[9].彭超,王萍,楼玥,檀华蓉.胶束毛细管电泳法同时分离四环素与青霉素类药物的研究[J].分析测试学报.2014

[10].张欣阳,蔡婷静,许旭萍.一株高效四环素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其降解性能研究[J].生物技术通报.2015

标签:;  ;  ;  ;  

四环素分离论文-魏影,郭妍,柏柳,陈艳丽,黄嵘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