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地震论文-常海林,薛素铎,沈银澜

双向地震论文-常海林,薛素铎,沈银澜

导读:本文包含了双向地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木制模型,摩擦阻尼器,振动台试验,抗震性能

双向地震论文文献综述

常海林,薛素铎,沈银澜[1](2019)在《木质框架模型双向地震数值分析及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抗震杯-地震工程模型制作国际竞赛命题要求设计一设置摩擦阻尼器的六层缩尺木质房屋框架结构模型,采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对模型进行计算分析并对摩擦阻尼器屈服力进行参数分析。通过振动台试验测试其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结果表明,通过布置摩擦阻尼器,能有效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并且在一定范围内摩擦阻尼器屈服力增加,各层位移响应减小,但对结构加速度响应没有明显影响。由于阻尼器的非对称布置,阻尼器屈服力的增加,会造成楼层最大转角增大。(本文来源于《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9-21)

诸葛翰卿,谢旭,唐站站[2](2019)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桥墩损伤区域长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钢板局部失稳是典型的钢桥墩地震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钢板局部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钢桥墩结构的地震损伤特征并为建立合理的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提供依据,以矩形截面钢桥墩为对象,采用板壳有限元模型和修正双曲面滞回本构模型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双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讨论了加载路径对桥墩承载力、延性以及极限状态下局部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拟合了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通过全板壳单元模型和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的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钢桥墩在单方向上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性与荷载作用路径有关,沿正方形加载时结构的延性最小,沿斜方向加载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小;荷载作用路径对钢桥墩极限状态下的损伤区域长度影响不明显;矩形截面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主要与截面宽度及横隔板间距有关,根据这2个参数建立的钢桥墩地震损伤域区域长度预测公式能够正确反映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失稳的范围。该公式可为钢桥墩地震损伤范围预测以及合理混合单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但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本文来源于《中国公路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陈红娟,李小军,闫维明,陈适才,张学明[3](2019)在《双向地震作用下锯末混合土场地动力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北京工业大学振动台台阵系统上开展了一系列锯末混合土地基自由场振动台模型试验,试验中模型箱采用装配式连续体刚性模型箱,试验中输入地震动时程采用El Centro地震动记录、Taft地震动记录和天津地震动记录,地震动输入方向分为水平单向和水平双向。文中,重点考察了双向地震动输入下锯末混合土模型场地的动力特性及其变化规律,主要指标包括模型场地地震动反应的峰值加速度及其动力放大系数、加速度时程及其傅氏谱。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输入地震动强度的增大,同一测点反应的峰值加速度总体上在增大,而其加速度动力放大系数总体上呈现减小的趋势,反应的频谱组成从较高频率向较低频率移动;双向地震作用下锯末混合土模型场地的动力变化规律与单向地震作用下较为一致。(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张会,曾鹏,王春林[4](2019)在《双向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双向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SCBRB)框架的性能,依据屈曲约束支撑(BRB)框架振动台试验数据建立并验证了BRB框架数值模型,在此基础上依据"等强原则"建立了SCBRB框架的数值模型,并通过输入双向地震作用分析了不同构件参数对SCBRB框架抗震性能的影响。数值结果表明:由于自复位系统的刚度贡献,SCBRB框架的变形能力能够满足变形需求,SCBRB框架相比BRB框架更能减小结构在地震中的最大位移响应,将结构的残余变形控制在很小的范围内;相比BRB框架,SCBRB框架的楼层加速度和剪力均增大,但增加的剪力主要由支撑承担,框架主体承担的水平作用反而减小。(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19年06期)

吴竞,楼梦麟[5](2019)在《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建模问题》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一双塔式直流电压发生器为例,通过4条地震波水平单向、水平和竖直双向激励下双塔结构地震反应峰值计算结果的对比分析,研究双向地震激励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合理建模方式。研究结果表明:当结构的自振基频远低于输入地震波主要分量的激励频率时,在建立Rayleigh阻尼矩阵过程中应考虑输入地震的频谱特性的影响。在仅有水平单向地震激励时,可选用地震激励水平方向的本体塔架振动第1阶自振频率和水平地震波反应谱的峰值频率作为参数频率用于计算Rayleigh阻尼矩阵中的2个比例系数;当水平和竖直双向地震激励时,2个参数频率的选择涉及因数更为复杂,应综合考虑双塔结构的自振频率和输入地震动的特征频率的不同影响。(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期刊2019年03期)

袁文厅[6](2019)在《双向地震作用下非均匀腐蚀近海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长期服役的近海桥梁,由于所处环境氯离子浓度高以及湿度大等原因,其抗震性能持续性退化。其中,近海桥墩作为主要的受力构件,腐蚀引起的性能退化相较于上部桥面结构更为严重,且呈现出立面分布不均匀的特性。对于地处地震区的近海桥梁结构,腐蚀和地震的多灾害作用,将更为严重威胁桥梁的安全。目前,国内外学者对于单方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近海桥梁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相关研究,但对腐蚀桥墩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鲜有研究。揭示非均匀腐蚀桥墩在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损伤破坏模式,了解不同加载路径对其力学行为的影响,对桥墩乃至整个桥梁体系的全寿命风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腐蚀桥墩的双向拟静力试验、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对上述问题开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方法及结果如下:(1)开展了考虑浪溅潮差区影响的非均匀腐蚀桥墩双向拟静力试验。设计并制作了7个相同几何尺寸及材料性能的矩形截面悬臂桥墩,采用电化学加速腐蚀方法实现高度500 mm浪溅潮差区的不同腐蚀损伤状态,开展了单向、矩形及十字形路径加载的低周往复拟静力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加载路径相同的双向加载,桥墩试件的强度、变形和耗能等随着腐蚀率的增加而降低;对于腐蚀程度相近的试件,其在单向地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优于双向地震作用。矩形加载方式具有较强的耦合作用,随着试件的变形等级增加,试件的双向耦合作用加大。(2)基于纤维单元提出了非均匀腐蚀桥墩在单、双向地震作用下的截面承载力计算方法。首先给出了不同服役期钢筋和混凝土的材料性能和几何尺寸退化的模拟方法;然后将整个桥墩截面划分成钢筋纤维和混凝土纤维,利用内力平衡方法,建立了腐蚀桥墩截面抗弯承载力M-N曲线、M_x-M_y-N曲面及截面的抗剪承载力公式;随后利用两组试验对截面单双向承载力计算方法进行了验证并进行了近海桥墩算例分析。(3)改进了考虑腐蚀钢筋黏结性能退化的近海桥墩抗震性能数值模拟方法。基于简化的未腐蚀和腐蚀钢筋黏结应力-滑移本构模型,通过钢筋微单元内力平衡的方法,建立了钢筋沿长度方向滑移场二阶常系数微分方程,利用边界条件求得滑移场分布,并建立了钢筋轴拉应力-滑移关系曲线。基于此,进一步推导得出钢筋弹性模量折减系数,以此间接表征黏结滑移的影响。通过试验验证了该数值模拟方法并进行了参数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局部腐蚀情况,考虑黏结滑移的数值模拟更好地反映腐蚀桥墩试件的真实抗震性能;随着试件腐蚀区长度、塑性铰长度的增大,黏结滑移对试件耗能、初始刚度和卸载刚度等抗震性能参数的影响增大。(4)基于非均匀腐蚀桥墩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加载路径对抗震性能的影响。针对单向、矩形、十字形、斜向及椭圆形5种常用加载路径,模拟了不同加载路径和腐蚀程度试件的滞回曲线,分析了试件的强度、变形、刚度和耗能等抗震性能参数,并给出了基于Park-Ang模型的双向损伤指标计算方法。结果表明:双向加载会引起桥墩的承载力和变形能力的降低,但会增加试件的耗能以及损伤指标,特别是对于矩形及斜向加载方式;在双向加载作用下,非线性变形引起了位移路径和荷载向量不同程度的差异性,反映出了其耦合效应。(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陶源,徐略勤,姚凯,李静文[7](2019)在《考虑双向碰撞效应的连续斜交桥地震响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双向碰撞效应对连续斜交桥地震响应的影响,采用Kelvin-Voigt模型模拟桥台伸缩缝处的纵向碰撞现象,采用简化滞回模型模拟挡块与主梁的横向碰撞过程,针对某叁跨连续斜交桥进行参数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双向碰撞对主梁横向位移的影响远比纵向位移大,其中桥台间隙对主梁平面转角的影响最大,且平面转角随桥台间隙的增大而减小;横向碰撞对墩柱曲率变形的影响远比纵向碰撞大,其中挡块强度的影响特别大,当挡块强度由0%增至50%时,墩柱纵、横向曲率均值分别增大13.43倍、7.21倍。随着斜交角的增大,梁端纵向位移不断增大,横向位移和平面转角则先增后减;墩底纵向曲率不断增大,横向曲率经历先增后减,再增的过程;纵向碰撞效应先减弱后增强,而横向碰撞效应则先增强后减弱。由于横向碰撞对墩柱的影响远大于纵向碰撞,因此在斜交角为15°~45°时,宜设法降低横向碰撞效应。(本文来源于《地震工程学报》期刊2019年02期)

王肖巍,李英民,张凡[8](2018)在《双向地震动下带偏心的底框结构地震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底层存在偏心的底框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下抗震响应进行研究,分析其不同偏心结构在双向地震动下结构层间位移、内力以及损伤耗能等动力响应并与单向地震动输入作出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双向地震动输入对有偏心的底框结构各方面抗震响应均有明显增加,故双向地震动的作用在底框结构的设计中不可忽略。(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S2期)

杨利国,柴红,曹磊[9](2018)在《基础组合隔震结构双向随机地震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某5层框架结构商城模型,输入水平双向的实际地震波和人工波,通过时程分析,对比了传统抗震结构、全铅芯橡胶隔震结构和组合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结果表明:由铅芯橡胶支座和摩擦滑板支座组成的组合隔震结构在增加自振周期、减小基底反力幅值、减小结构层地震动加速度等方面均较全铅芯橡胶隔震结构更好,具有良好的隔震性能;考虑造价等因素,组合隔震结构比全铅芯橡胶隔震结构有更广阔的应用空间。(本文来源于《市政技术》期刊2018年06期)

李声文,周鑫强[10](2018)在《高桩码头双向水平地震反应谱分析及桩基布置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对建于高地震烈度区的某高桩码头进行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结构响应分析。根据上部结构的重心及结构型式,建立了简化的有限元计算模型,通过对比计算确定了上部结构的较为不利位臵。此外,对地震区几种常见的高桩码头桩基布臵设计与本工程桩基布臵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了优化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8年05期)

双向地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钢板局部失稳是典型的钢桥墩地震破坏形式之一,因此在进行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时需要考虑钢板局部变形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为了研究钢桥墩结构的地震损伤特征并为建立合理的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提供依据,以矩形截面钢桥墩为对象,采用板壳有限元模型和修正双曲面滞回本构模型分析了结构在水平双向反复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过程,讨论了加载路径对桥墩承载力、延性以及极限状态下局部变形特性的影响;通过结构参数分析拟合了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通过全板壳单元模型和杆系-板壳混合单元模型的桥墩弹塑性地震反应分析结果对比,验证了损伤区域长度预测公式的适用性。结果表明:钢桥墩在单方向上的承载能力和延性特性与荷载作用路径有关,沿正方形加载时结构的延性最小,沿斜方向加载时结构的承载力最小;荷载作用路径对钢桥墩极限状态下的损伤区域长度影响不明显;矩形截面钢桥墩地震损伤区域长度主要与截面宽度及横隔板间距有关,根据这2个参数建立的钢桥墩地震损伤域区域长度预测公式能够正确反映结构在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发生局部失稳的范围。该公式可为钢桥墩地震损伤范围预测以及合理混合单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依据,但预测结果偏于保守,精度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向地震论文参考文献

[1].常海林,薛素铎,沈银澜.木质框架模型双向地震数值分析及测试[C].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2].诸葛翰卿,谢旭,唐站站.水平双向地震作用下钢桥墩损伤区域长度研究[J].中国公路学报.2019

[3].陈红娟,李小军,闫维明,陈适才,张学明.双向地震作用下锯末混合土场地动力特性分析[J].地震工程学报.2019

[4].张会,曾鹏,王春林.双向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屈曲约束支撑框架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9

[5].吴竞,楼梦麟.双向地震作用下弱连接双塔结构Rayleigh阻尼矩阵的建模问题[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9

[6].袁文厅.双向地震作用下非均匀腐蚀近海桥墩的抗震性能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7].陶源,徐略勤,姚凯,李静文.考虑双向碰撞效应的连续斜交桥地震响应研究[J].地震工程学报.2019

[8].王肖巍,李英民,张凡.双向地震动下带偏心的底框结构地震响应分析[J].建筑结构.2018

[9].杨利国,柴红,曹磊.基础组合隔震结构双向随机地震反应分析[J].市政技术.2018

[10].李声文,周鑫强.高桩码头双向水平地震反应谱分析及桩基布置优化[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8

标签:;  ;  ;  ;  

双向地震论文-常海林,薛素铎,沈银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