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频次论文-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

利用频次论文-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

导读:本文包含了利用频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燕麦,箭筈豌豆,混播,定量灌溉频次

利用频次论文文献综述

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1](2019)在《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明确高寒荒漠区饲草混播的适宜灌溉次数,提高该地区饲草混播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以燕麦和箭筈豌豆为试验材料,在微喷带灌溉模式下,设置全生育期不灌水、拔节灌一水、拔节+开花灌两水3个水分处理,采用刈割方法测定饲草产量、土壤墒情仪测定土壤水分,研究了定量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土壤水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饲草产量最高为21 909. 38 kg/hm~2;(2)耗水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随着灌溉频次的增加而增加,灌两水处理水分利用效率最高为4. 58 kg/m~3;(3)不同灌溉频次之间土壤水分变化趋势一致,变化幅度却有所不同。0~20 cm和20~40 cm土壤含水量受降水和灌溉的影响变化幅度较大,40~60 cm土壤含水量变化幅度较小。因此,在自然降雨偏多的年份,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在拔节期和开花期灌水可以获得较高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文来源于《青海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郭仁松,陈平,程强,林涛,王亮[2](2019)在《深松条件下灌溉频次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深松条件下灌溉频次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在深松后相同灌溉量下,设置3个灌溉周期为4、7、10 d,对应灌溉次数为17、10、7次,分别以D4、D7、D10表示,研究了灌溉期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深松条件下,适中的灌溉频次(D7)显着增加了0~20 cm土壤含水率,促进棉花干物质向蕾铃器官分配,提高WUE,2016年和2017年D7处理比D4、D10处理分别提高15.5%、16.5%和10.5%、9.2%。而过高(D4)或过低(D10)的灌溉频次降低了土壤含水率,高频灌溉促进了棉花营养生长,但向蕾铃器官分配比例降低,而低频灌溉干物质积累总量显着降低,土壤贮水减少量和总耗水量显着增加。过高或过低的灌溉频次均导致产量降低,D7处理的籽棉产量比D4、D10处理在2016年提高13.8%、17.3%,2017年提高7.0%、6.1%,而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增加。【结论】深松后灌溉频次应以1次/7 d,可有效促进棉花营养与生殖器官干物质协调增长,提高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有利于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9年07期)

范兵华,马乐乐,任瑞丹,何佳星,哈米提·阿不都米吉提[3](2019)在《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和灌水量对设施甜瓜产量、品质及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高产优质甜瓜的有机管理模式,以甜瓜为试材,采用基质盆栽方式,设3种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施用8次,每次每株750 mL, F_1;施用12次,每次每株500 mL, F_2;施用16次,每次每株375 mL, F_3)与2种单株灌水量(果实膨大前按120%日蒸腾蒸发量(ET)灌溉,之后按140%ET灌溉, W_1;果实膨大前按140%ET灌溉,之后按160%ET灌溉, W_2),共6个试验处理,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处理对设施甜瓜光合特性、产量、品质及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少量多次施用有机营养液可以显着提高甜瓜叶片光合速率,低灌水量显着提高果实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高灌水量和中等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可使肥料利用率达到最高;少量多次有机营养液施用且相对适宜的水分供给提高了果实品质.回归分析发现,甜瓜果实维生素C含量与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呈指数函数y=0.214e~(0.18x)(R~2=0.851)相关.综合考虑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等因素,F_3W_1处理可在保证产量的前提下,提高果实品质,且水分利用效率最大,可以实现设施有机甜瓜肥水高效管理.(本文来源于《应用生态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王萌,郑伟,刘诚[4](2017)在《利用Himawari-8高频次监测太湖蓝藻水华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一代静止气象卫星Himawari-8以其10 min/次的高观测频次,为连续动态监测蓝藻水华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基于太湖实地光谱测量资料,提出Himawari-8卫星资料太湖蓝藻水华动态监测方法.以2015年10月2日蓝藻水华发生过程为例,利用连续、多时次Himawari-8资料,动态监测了太湖蓝藻水华的发展变化,分析蓝藻水华的出现、发展和消失,计算蓝藻水华强度的动态变化,认识蓝藻水华程度及变化特征,估算蓝藻水华的动态变化速度.上述分析为研究蓝藻水华的生长消亡过程提供了支持.进一步探讨蓝藻水华动态变化与气象要素的关系,发现在相同的温湿条件下,风场对蓝藻水华的形成、运动和消失有直接的驱动作用.(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7年05期)

卞城月[5](2016)在《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经济资源,是生态环境的控制性要素。我国的基本水情特殊、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水生态环境容量有限。长期积累的水资源水环境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作为冬小麦的主产区,黄淮海平原如何在有限的水资源状况下保障甚至增加粮食产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试验分别于2013-2014年和2014-2015年冬小麦生长季,在山东农业大学农学试验站完成。主要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下,相同灌溉总额下灌溉频次对冬小麦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设计叁种灌溉处理: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 mm。两种种植模式:宽幅种植(W)和常规种植(C)。主要结果如下:(1)减少灌溉频次对冬小麦麦田的耗水量具有显着的影响在两种种植模式下,各处理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均随着灌溉频次的减少而减少;两个生育期内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相比于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 mm处理有显着的降低;而同种灌溉条件下,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冬小麦麦田的土壤水消耗量没有显着差异。由于各处理的灌溉总额和降水量相同,所以各处理的冬小麦麦田总耗水量的差异与土壤水消耗量差异有相似的规律。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模式下,冬小麦麦田的近地面温度和湿度没有显着差异,但是随着灌溉频次的减少,宽幅种植麦田生育后期的冠层温度升高,降低了与大气的温度差,从而减少了土壤水的无效蒸发,且在冬小麦生育后期,减少灌溉频次有效的提高了宽幅种植冬小麦旗叶的蒸腾速率,进而有效的提高了有效耗水,使得减少灌溉频次下宽幅种植麦田更有利于实现对水分的有效利用,从而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减少灌溉频次和宽幅种植模式对提高冬小麦产量具有显着影响宽幅种植模式相比于常规种植,冬小麦产量有显着的提高。减少灌溉频次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因素中的穗数和千粒重有显着的影响,灌溉频次越低,冬小麦穗数越多,而千粒重越小。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有效减少冬小麦拔节期的分蘖消亡,从而提高麦田的单茎数,最终引起产量构成因素中穗数的增加。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叶面积指数,从而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冬小麦光合面积,并且减少灌溉频次可以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生育后期的叶绿素含量和PAR截获率,从而提高冬小麦旗叶的光合速率,进而提高冬小麦干物质积累量,最终提高宽幅种植麦田的籽粒产量。(3)减少灌溉频次和宽幅种植模式对提高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显着影响在同种灌溉条件下,宽幅种植模式的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比常规种植有显着的提高。在同种种植模式下,减少灌溉频次对宽幅种植和常规种植两种种植模式下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的提高均有显着影响。在灌溉量均为120mm的条件下,降低灌溉频次能有效提高冬小麦的水分利用效率,其中宽幅种植模式下,拔节期灌溉120 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显着高于其他处理。统筹考虑冬小麦的产量、耗水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由于宽幅种植模式下拔节期灌溉120 mm与拔节期、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间的产量、耗水量和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没有显着差异,且拔节期、抽穗期各灌溉60 mm处理显着提高了冬小麦产量。因此,在总灌溉量为120 mm条件下,宽幅精播种植模式下于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 mm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节水高产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16-05-06)

卞城月,马长健,刘馨惠,刘泉汝,李全起[6](2016)在《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黄淮海地区冬小麦高产与节水的矛盾,需寻求一种兼顾产量与节水的种植模式。试验设置了宽幅精播和常规种植2种种植模式,每种种植模式设拔节期1次灌溉120mm,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以及拔节期、抽穗期和灌浆期各灌溉40mm叁种灌溉处理,研究了种植模式和灌溉频次对冬小麦群体动态变化、产量以及水分利用效率(WUE)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和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宽幅精播种植模式的分蘖消亡显着减少。宽幅精播较常规种植的产量显着提高。减少灌溉频次显着降低了土壤水消耗量和耗水量。和常规种植模式相比,宽幅精播种植模式下拔节期1次灌溉120mm处理和拔节期与抽穗期各灌溉60mm处理的WUE均显着提高。统筹考虑冬小麦的籽粒产量和WUE,在总灌溉量为120mm条件下,宽幅精播种植模式下拔节期和抽穗期各灌溉60mm是一种适宜在黄淮海地区推广的节水种植模式。(本文来源于《灌溉排水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方红玲[7](2014)在《关于利用被引频次支付期刊论文部分稿酬的尝试》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国内期刊社关于论文作者稿酬的支付没有统一的标准,有的期刊社不支付稿酬,有的期刊社稿酬支付仍然沿用1999年发布的《出版文字作品报酬规定》,还有些期刊社采取优稿优酬制度,导致作者意见较多。为了更加公平合理地给期刊论文作者支付稿酬,建议国内期刊社可采用基本稿酬+被引频次支付部分稿酬的办法,并就其依据、实施方法、统计被引频次时间范围、不同期刊引用区别对待及其应用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总结。(本文来源于《编辑学报》期刊2014年05期)

和晋飞,吕锋昌,房俊民[8](2014)在《利用Google Scholar自动统计引文年度被引频次的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首先阐述在数字科研时代,在学术交流渠道多元化、网络化的环境下,谷歌学术搜索(Google Scholar)可作为计算机科学领域引文分析的数据源的原因。然后,对目前自动化地采集Google Scholar的引文数据的现状进行概述;进而以统计图灵奖获得者所发表论文的年度引文频次为例,着重阐述如何利用Google Scholar引擎的引文搜索功能设计相关程序,实现对论文各年度被引频次的自动统计;最后,将该方法与Web of Science进行比较,并对实现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总结。(本文来源于《图书情报工作》期刊2014年07期)

刘晶[9](2012)在《语法学习中的频次效应与注意力资源的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频次作用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学习和提高各种技能的有效途径,人类的语言学习活动也不例外。着名语言学家Ellis曾指出,频次是语言学习的决定性因素,语言知识的熟练运用并不依靠抽象的语法规则,而是基于大脑对以往接触过大量语言范例的记忆。着名语言学家Gass认为重复任务可以帮助学习者转换注意力,从单纯注重内容到注意语言形式的这种转变有利于语言学习获得最终的成功。而练习频次对有效利用注意力资源具有积极的作用,可以促进注意力从内容到语言形式的转变,实现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达到语言发展的最终目标。因此,很多学者对频次和注意力做了很多的研究,国内外的研究中,对口语,写作以及听力方面做了相关的研究比较多,但是涉及语法学习的却比较少。语法是语言构式的基础,是英语学习的根本与基础,因此本文对频次对语法学习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以及在频次的影响下注意力的改变。通过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前测和后测,在前后两次测试的时间间隔中分别采用不同的讲解方法,在实验班利用频次效应来习得语法规则共练习六次,而不通过系统的讲解语法规则。相反,在控制班进行两次系统的语法知识讲解。两个班在重复次数上有差别来体现频次。意在验证在学习语法过程中,教学者不必在教授枯燥的语法规则,而是利用练习频次来达到学习语法的目的。同时,在频次的作用下,学生们的注意力资源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平衡发展,使在频次的作用下,在注意力资源里形成自己的语言构式模型。研究结果揭示了练习频次对合理利用注意力资源的积极作用,实现内容和语言形式的完美统一,达到语言发展的最终目标。(本文来源于《山西师范大学》期刊2012-04-09)

周丹丹[10](2010)在《口语练习频次效应与注意力资源的利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心理学研究成果,人类注意力资源相当有限。在二语学习过程中,同时注意语言内容和形式非常困难。本文报告的研究以英语专业20名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让他们对故事复述任务进行重复练习。我们发现,研究对象的注意力逐渐从内容转移到语言形式上,实现了口语表达内容和形式的平衡发展。同时,语言形式的各个方面如流利性、准确性和复杂性也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研究结果揭示了练习频次效应对合理利用注意力资源的积极作用,探讨了语言内容和形式以及形式的各个方面平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外语研究》期刊2010年06期)

利用频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深松条件下灌溉频次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方法】2016—2017年,在深松后相同灌溉量下,设置3个灌溉周期为4、7、10 d,对应灌溉次数为17、10、7次,分别以D4、D7、D10表示,研究了灌溉期土壤水分、干物质积累、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WUE)及产量的变化特征。【结果】深松条件下,适中的灌溉频次(D7)显着增加了0~20 cm土壤含水率,促进棉花干物质向蕾铃器官分配,提高WUE,2016年和2017年D7处理比D4、D10处理分别提高15.5%、16.5%和10.5%、9.2%。而过高(D4)或过低(D10)的灌溉频次降低了土壤含水率,高频灌溉促进了棉花营养生长,但向蕾铃器官分配比例降低,而低频灌溉干物质积累总量显着降低,土壤贮水减少量和总耗水量显着增加。过高或过低的灌溉频次均导致产量降低,D7处理的籽棉产量比D4、D10处理在2016年提高13.8%、17.3%,2017年提高7.0%、6.1%,而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是单株铃数和单铃质量的增加。【结论】深松后灌溉频次应以1次/7 d,可有效促进棉花营养与生殖器官干物质协调增长,提高生殖器官干物质分配比例,有利于棉花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协同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利用频次论文参考文献

[1].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灌溉频次对燕麦和箭筈豌豆混播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青海大学学报.2019

[2].郭仁松,陈平,程强,林涛,王亮.深松条件下灌溉频次对棉花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9

[3].范兵华,马乐乐,任瑞丹,何佳星,哈米提·阿不都米吉提.有机营养液灌溉频次和灌水量对设施甜瓜产量、品质及肥水利用效率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9

[4].王萌,郑伟,刘诚.利用Himawari-8高频次监测太湖蓝藻水华动态[J].湖泊科学.2017

[5].卞城月.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D].山东农业大学.2016

[6].卞城月,马长健,刘馨惠,刘泉汝,李全起.灌溉频次与种植模式对冬小麦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J].灌溉排水学报.2016

[7].方红玲.关于利用被引频次支付期刊论文部分稿酬的尝试[J].编辑学报.2014

[8].和晋飞,吕锋昌,房俊民.利用GoogleScholar自动统计引文年度被引频次的方法[J].图书情报工作.2014

[9].刘晶.语法学习中的频次效应与注意力资源的利用[D].山西师范大学.2012

[10].周丹丹.口语练习频次效应与注意力资源的利用[J].外语研究.2010

标签:;  ;  ;  ;  

利用频次论文-马利利,李正鹏,汪文成,韩梅,严清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