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丽亚娜 5 号火箭恢复发射

阿丽亚娜 5 号火箭恢复发射

一、阿丽亚娜5型火箭将恢复发射(论文文献综述)

李杨[1](2018)在《外空安全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外空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高地,国家权力在外空的延伸使外空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外空安全可以定义为“外空人造设施和人员不受有意、无意的攻击和威胁”,可以划分为军事安全和自然安全两类。外空安全机制是外空行为体在外空安全问题上汇聚共识而形成的原则、规范、规则和具体程序的集合,根据对应问题不同可以分为外空军事安全机制和外空自然安全机制,按照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冷战时期”和“新时期”。复合的国际机制理论可应用于外空安全机制的研究,该理论包含两个理论逻辑:国际机制由国际政治的权力对比、利益分配、行为体认知决定,建立后将对权力、利益、认知产生反馈影响;国际机制滞后于权力变化的特征使得其作为独立变量影响国际政治中的行为。美国和苏联两极外空权力格局、军事安全威胁突出是冷战时期外空安全机制产生的主要背景,这决定了冷战时期外空安全机制的核心目标是维护美苏之间的战略平衡。冷战时期形成的《外层空间条约》确立了外空行为活动的基本原则,然而《外层空间条约》的部分规定无法有效应对新形势下的外空安全威胁。冷战结束后外空安全秩序进入新时期,主要特征是“一超多强”的外空权力结构以及严峻的外空安全形势:美国成为外空超级大国,中国外空科技水平有了显着提高,俄罗斯外空实力在逐渐恢复,欧洲的外空力量分散、机构分立;美国的单边主义外空政策使得新时期外空军事安全威胁依然突出;外空行为体数量和外空活动的增加使得外空碎片、外空资源紧张等新时期外空自然安全问题愈发严重,同时缺乏相对应的治理机制;国际外空合作呈现多元化,但不对称的、有选择的以及以经济利益为先导的合作阻碍了外空安全治理的进程。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同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分别提出了外空安全机制的建议。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国际外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和《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是新时期外空军事安全和自然安全机制的主要建议。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源自传统的国际军控手段,旨在以灵活的、动态的形式增进外空行为体双边、多边的战略互信与行为透明度,但由于其缺乏强制约束力且难以转化为普遍适用的国际法律文本,因此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的最优选项是作为外空军事安全机制的补充。与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相比,带有“预防安全”机制特征的《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是更为实质性的外空军事安全机制建议,体现了中国和俄罗斯作为外空大国维护外空和平稳定的决心,但由于美国等国家的反对,这一建议尚未进入实质性的协商缔约阶段,未来该草案可以在陆基反卫星武器的限制、外空“自卫权”的阐释等方面继续完善,以争取最大范围的国际支持。欧盟主导推动的《国际外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着眼于规范外空行为体的行为,采用利益攸关方协商的模式,体现了欧盟“集体认同”的国际法治观和注重外空自然安全的外空安全观,但脱离联合国平台的协商模式导致该准则难以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国际外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未来需要回归联合国平台,明确作为外空自然安全机制的定位,增强包容性,更多的兼顾外空后发国家的利益诉求。《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是新时期以联合国为平台的外空自然安全机制建构最为实质性的成果,具有历史性、系统性、前瞻性,未来可以在促进外空科技和利益共享、加强对非国家行为体的外空行为监管等方面进一步完善。建构主体多元化、机制构成碎片化、机制效力软法化是新时期外空安全机制建构的三大特点,建构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外空安全机制构成碎片化,机制构成的碎片化的表现是外空安全治理机构分立、机制建议分散,导致外空安全机制出现“软法化”趋势。新时期外空安全机制建构面临权力博弈、利益分歧、认知差异、科技滞后的矛盾:“一超多强”的权力结构存在不稳定因素,美国与中俄的外空军事“硬权力”竞争以及欧盟与中俄在外空安全机制建构的“软权力”竞争引起了外空主要力量的外空安全认知差异;外空主要力量与外空后发国家之间的利益分配不平衡,外空后发国家将自身的发展利益置于人类的外空共同利益之上,造成了外空公域治理集体行动失效、个体责任缺失的安全认知差异;外空科技与外空军事安全、自然安全存在固有矛盾。各方在外空安全的认知差异以及外空科技的滞后共同导致了外空安全治理的国际共识无法广泛汇聚,外空安全机制建构进程滞缓。稳定的外空权力结构下维护自身安全取代了利益最大化成为外空行为体的行为目标,合理的外空利益分配确保了人类共享外空公域的开发红利、维护了代际之间对外空平等的使用权利,共同的安全认知为汇聚机制建构的共识提供了主观动力。权力角力和利益分配是客观的、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在无法改变权力结构和利益分配的前提下,塑造以共同体主义为核心的安全认知是促进外空安全机制建构的核心途径。以外空集体安全意识为基础,以“预防安全”机制为核心、“预期安全”机制作为补充,设立专门针对外空军事安全事务的国际组织,是外空军事安全机制的建构范式;以外空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基础,以“软法”为路径,明确“权利与责任并存”、“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危险预防”三个原则,促进外空民用合作、完善外空科技分享规则、加强外空态势感知信息分享建设,是外空自然安全机制的建构范式。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角色可以定位为外空军事安全的维护者、外空公平秩序的建设者和外空安全机制的引领者。首先,中国要保持作为外空科技强国的战略定力,坚决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与安全。其次,中国要与美国、俄罗斯、欧盟等外空主要力量保持良性互动,协调各方立场。再次,中国要积极支持外空后发国家能力建设,推进外空利益分配格局变革。最后,中国要以构筑外空军事安全集体意识、树立外空命运共同体观念为努力方向,推动国际共识汇聚,同时加强外空安全机制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促进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理念宣示和引领作用,为外空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谢丰奕[2](2014)在《2013年全球发射1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3年全球个卫星公司及机构共进行了16次发射,将1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运上太空。与2012年发射2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相比,2013年发射的卫星大幅度减少,而且是自2005年以来全球发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最少的一年,分析家称,这主要是基于运载火箭和卫星的技术原因,致使来自俄罗斯、印度、土耳其、泰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西班牙和卢森堡等国家十多颗通信卫星被推迟到2014年发射。

谢丰奕[3](2013)在《亚太九号等多项通信卫星合同签订》文中认为2013年11月下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中国长城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原中国长城工业总公司)与香港亚太通信卫星有限公司正式签署了亚太九号(Apstar9)通信卫星项目合同,Apstar9将是亚太卫星舰队中首颗基于中国东方红四号(DFH-4)卫星平台建造的通信卫星,预计2015年10月由中国长征三号乙增强型(LM-3B/E)运载火箭发射

刘逻[4](2013)在《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文中提出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致使武器装备系统和自动化指挥系统等军用系统对软件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软件在武器装备、航天航海等要求高可靠性的系统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军用软件可靠性就成为确保军事系统质量的瓶颈和关键。软件可靠性是软件质量中最为重要的一项属性,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是确保和提高软件质量的重要手段。因此,本文以工程项目的软件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开展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依据软件研制周期,先从可靠性设计的三个方面入手,软件可靠性设计要求、软件可靠性详细设计、确定代码编写规范;然后通过收集故障数据开展可靠性增长预计模型的研究。论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成果如下:第一,深入研究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及软件可靠性设计的重要准则。在软件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提出针对项目软件的可靠性设计要求。第二,在故障模式、影响和危害度分析(Failure Mode, Effects and CriticalityAnalysis, FMECA)和质量功能展开(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 QFD)的基础上,提出了系统级软件可靠性屋(House of Software Reliablity, HoSR)模型。在详细设计阶段,建立通用性的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库并不断扩充故障模式及故障原因库。基于该库再利用HoSR模型对软件单元模块进行可靠性分析,找出潜在故障模式及引发该故障的原因,并可直观得到共模故障、共因故障,也可得到故障模式之间的关联性以及故障原因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控制模块自身缺陷,控制模块之间的故障传递以及控制传递过来的缺陷和模块自身缺陷的共同作用导致的缺陷。最后根据故障原因提出故障改进措施。通过该分析结果指导可靠性设计,以提高软件可靠性。第三,采用智能优化算法结合动态模糊神经网络(Dynamic Fuzzy NeuralNetwork, DFNN)的方法,使用仿预测手段得到DFNN自身参数的最优值,建立了软件可靠性增长预测模型(Software Reliability Growth Prediction Model,SRGPM)。在软件验收前期,使用DFNN建立软件可靠性预测模型,使用软件缺陷数据对DFNN训练并进行仿预测,在仿预测过程中使用智能优化算法求取DFNN自身参数的最优值。然后再用训练好的DFNN对软件可靠性进行预测,与G-O模型、BP神经网络、模糊神经网络(Fuzzy Neural Network, FNN)建立的SRGPM相比,预测误差小并且稳定性高。

谢丰奕[5](2013)在《2012年全球发射2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文中提出2012年是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十分频繁的一年,特别是下半年,全球进行了14次发射,将18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送上太空,其中,8月和11月分别发射了5颗卫星。据统计,2012年全球各卫星公司及机构共进行了22次发射,全年发射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分别比2011年和2010年多3颗及4颗,达到27颗,是自2002年以来全球发射商用同步通信卫星最多的一年。

谢丰奕[6](2011)在《中法美阿四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文中指出基于多颗卫星建造完工日期推迟以及运载火箭等方面的原因,2011年全球商用同步通信卫星的发射出现了前松后紧的态势。据统计,上半年商用同步通信卫星只有4次发射,卫星数量才6颗。但进入下半年以来,全球相关的发射服务商纷纷加大了发射卫星的密度,力争使更多的商用通信卫星在今年内按照合同完成发射任务。继今年7、8月分别安排了2次和3次发射共将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送上太空之后,9月截至26日,中国"长征三号乙"火箭(LM-3B)、欧洲Ariane5型火箭及海上发射公司Zenit3SL火箭相继发射,又将中星1A(Chinasat 1A)、SES2、Arabsat C5和AtlanticBird7四颗通信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洛文[7](2011)在《2011年世界航天计划》文中认为新年开始,新一轮的航天活动如火如荼。今年是人类进入太空50周年,空间站40周年,航天飞机首飞30周年。我们期待航天飞机的落幕之旅,期待国际空间站完成最后组装,也期待"火星500"试验的完美结束。在这值得纪念的一年里,各国的航天计划也是各有特色。

谢丰奕[8](2007)在《阿丽亚娜火箭将发射JCSAT12卫星》文中提出2007年9月19日,日本最大的卫星运营商JSAT公司宣布,已经与欧洲阿丽亚娜空间公司(Arianespace)在曼谷签订了新一代通信卫星JCSAT 12的发射

陆宝生[9](2005)在《飞天梦从这里起步——世界着名航天发射中心纵览》文中研究指明1968年圣诞节前夕,一批身着厚重太空服的宇航员飞离地球。他们说,在太空中回眸地球,恰似一颗镶嵌在茫茫黑幕上的蓝宝石。“发现地球”本身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发现之一,自此也开启了人类进军太空、开发宇宙的崭新时代。目前,世界上有美国、俄罗斯、法国、中国、英国、日本、印度7个国家先后研制出近百种运载火箭、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等航天运输系统,修建了10多个大型航天器发射场,进行了6000多次航天发射。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的航天发射中心如今已成为航天实力的象征之一。本刊遴选、介绍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的着名航天中心,以飨读者。

卢苏燕[10](2003)在《阿丽亚娜:再次顺利升空》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新华社巴黎6月11日电(记者卢苏燕)格林尼治时间 11日晚 22时 38分,一枚普通型阿丽亚娜 5型火箭自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发射中心顺利升空,并按计划分别将澳大利亚的一颗商业及国防通信两用卫星和日本的BSAT-2c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这是阿

二、阿丽亚娜5型火箭将恢复发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阿丽亚娜5型火箭将恢复发射(论文提纲范文)

(1)外空安全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的背景
    二、选题的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论文的创新点与不足
第一章 外空安全机制:概念与理论
    第一节 外空安全
        一、外空安全的定义
        二、外空安全的特征
    第二节 国际机制
        一、国际机制的定义
        二、国际机制的理论
        三、国际安全机制
    第三节 外空安全机制
        一、外空安全机制的定义
        二、外空安全机制的基本框架
    小结
第二章 冷战时期外空安全机制建构
    第一节 外空安全机制建构的背景
        一、美苏两极外空争霸
        二、外空军事安全威胁突出
    第二节 外空安全机制初步形成
        一、《外层空间条约》的签订
        二、《外层空间条约》的意义
        三、《外层空间条约》的不足
    第三节 外空安全机制的特点
        一、机制建构以联合国为平台
        二、机制效力具有强制约束力
        三、机制以维持两极格局为目标
    第四节 两极格局对外空安全机制的影响
        一、外空权力博弈推动机制形成
        二、外空自然安全机制建构滞后
    小结
第三章 新时期外空格局
    第一节 “一超多强”的外空权力结构
        一、美国超级大国地位稳固
        二、中国的增量优势明显
        三、俄罗斯的实力缓慢恢复
        四、欧洲各力量有待整合
    第二节 严峻的外空安全情势
        一、单边主义思维始终存在
        二、军事安全威胁依然突出
        三、自然安全威胁日趋严重
        四、行为体合作呈现多元化
    小结
第四章 新时期外空安全机制建构
    第一节 机制建构的平台
        一、外空相关的政府间国际组织
        二、外空相关的国际非政府组织
    第二节 军事安全机制
        一、外空透明与建立信任措施
        二、《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对外空物体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条约》草案
        三、其他外空军事安全机制建议
    第三节 自然安全机制
        一、《国际外空活动行为准则》草案
        二、《外空活动长期可持续性准则》
        三、其他外空自然安全机制建议
    小结
第五章 新时期外空安全机制建构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 机制的特点
        一、建构主体多元化
        二、机制构成碎片化
        三、机制效力软法化
    第二节 机制面临的挑战
        一、“囚徒困境”:无政府状态外空行为体的博弈
        二、“公域困境”:外空公域共同治理的内在矛盾
        三、“科技困境”:外空科技与外空安全的不平衡
    小结
第六章 外空安全机制的展望
    第一节 机制形成的基础
        一、稳定的权力结构
        二、合理的利益分配
        三、共同的安全认知
    第二节 军事安全机制
        一、认知:构筑集体安全意识
        二、路径:“预防安全”与“预期安全”相结合
        三、措施:设立针对性的国际组织
    第三节 自然安全机制
        一、认知:树立外空命运共同体观念
        二、路径:以“软法”为主要形式
        三、措施:促进外空利益共享
    第四节 机制的预期影响
        一、安全利益趋同化
        二、外空行为规范化
        三、安全议程民主化
    小结
第七章 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角色
    第一节 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历史角色
        一、冷战时期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角色
        二、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角色
    第二节 中国在外空安全机制中的角色预期
        一、外空军事安全的维护者
        二、外空公平秩序的建设者
        三、外空安全机制的引领者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在校期间发表的研究成果

(2)2013年全球发射1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论文提纲范文)

2013年商业发射回顾
Proton-M火箭
Ariane 5型火箭
LM-3B火箭
Zenit 3SL/3SLB火箭
Falcon9火箭
2013年新卫星的特色
    ·六吨级重型卫星多达8颗
    ·大容量卫星多达9颗
    ·高功率卫星多达10颗
    携带Ka波段有效载荷的卫星多达9颗
2014年商业发射展望

(3)亚太九号等多项通信卫星合同签订(论文提纲范文)

亚太九号通信卫星项目合同正式签署
Ariane 5型火箭将发射两颗印度通信卫星GSAT 15/16

(4)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2 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1.3.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本文的结构安排
第2章 软件可靠性研究基础
    2.1 软件可靠性理论基础
        2.1.1 错误和失效
        2.1.2 时间
        2.1.3 失效数据采集
        2.1.4 评价与预测
    2.2 软件可靠性设计准则
        2.2.1 简化设计
        2.2.2 标准化设计
        2.2.3 模块化设计
        2.2.4 可达性设计
    2.3 软件可靠性设计方法
        2.3.1 避错设计
        2.3.2 查错设计
        2.3.3 纠错设计
        2.3.4 容错设计
        2.3.5 余量设计
    2.4 小结
第3章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及分析技术
    3.1 需求分析和概要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3.2 概要设计阶段的进一步细化
    3.3 故障模式、影响、危害性分析
        3.3.1 系统 FMEA
        3.3.2 设计 FMEA
        3.3.3 CA 的类型
        3.3.4 危害性分析
        3.3.5 风险优先数方法
    3.4 小结
第4章 详细设计和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及分析技术
    4.1 详细设计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4.1.1 系统级 HoSR
        4.1.2 系统级 HoSR 在数据库管理模块上的应用
        4.1.3 系统级 HoSR 在 RTI 管理管理模块上的应用
    4.2 代码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
    4.3 小结
第5章 基于智能算法和 DFNN 的 SRGPM
    5.1 基于数学模型的 SRGPM
    5.2 基于神经网络的 SRGPM
        5.2.1 动态模糊神经网络
        5.2.2 SAA-DFNN 对测试平台可靠性的预测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创新点
    6.3 论文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学术成果情况
指导教师及作者简介
致谢

(5)2012年全球发射2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论文提纲范文)

2012年商业发射回顾
Proton-M火箭
Ariane 5型火箭
Zenit 3SL火箭
LM-3B火箭
2012年新卫星几个特色
六吨级重型卫星多达9颗
Ka波段宽带通信卫星多达3颗
配置Ku波段移动波束的卫星多达8颗
2013年商业发射展望

(6)中法美阿四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论文提纲范文)

中国LM-3B火箭成功发射Chinasat 1A通信广播卫星
欧洲Ariane 5ECA火箭成功发射SES 2和Arabsat 5C通信卫星
海上发射公司Zenit 3SL火箭成功发射AtlanticBird 7卫星

四、阿丽亚娜5型火箭将恢复发射(论文参考文献)

  • [1]外空安全机制研究[D]. 李杨. 中共中央党校, 2018(02)
  • [2]2013年全球发射1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J]. 谢丰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4(04)
  • [3]亚太九号等多项通信卫星合同签订[J]. 谢丰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3(24)
  • [4]软件可靠性设计技术应用研究[D]. 刘逻.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2013(10)
  • [5]2012年全球发射27颗商用同步通信卫星[J]. 谢丰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3(03)
  • [6]中法美阿四颗通信卫星发射升空[J]. 谢丰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11(19)
  • [7]2011年世界航天计划[J]. 洛文. 航天员, 2011(01)
  • [8]阿丽亚娜火箭将发射JCSAT12卫星[J]. 谢丰奕.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07(19)
  • [9]飞天梦从这里起步——世界着名航天发射中心纵览[J]. 陆宝生. 环球军事, 2005(20)
  • [10]阿丽亚娜:再次顺利升空[N]. 卢苏燕. 新华每日电讯, 2003

标签:;  ;  ;  ;  ;  

阿丽亚娜 5 号火箭恢复发射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