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劳工神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劳工神圣,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共产主义
劳工神圣论文文献综述
熊秋良[1](2019)在《五四知识分子对“劳工神圣”的认知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工神圣"思潮的风行,引起了五四知识分子对劳工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聚焦。他们在理论与现实的强烈反差中探求解决之道,号召"与劳工为伍"义璋:《讨论怎样过我们的暑假生活》,《民国日报·觉悟》1920年6月17日。,开展深入的社会调查,开始做教育工人、引导工人、组织工人的实际工作。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将从马克思主义经典着作中接受的观点、学说和核心概念转化为自己的思考,尝试对劳动者两种悖反的状态进行解读和中国化话语的诠释,并以劳工问题的解决为突破,紧紧把握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从而在工人阶级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搭建起桥梁,既为中国现代社会革命造就了先进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也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实践有了现实的本源和阶级载体。(本文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研究》期刊2019年04期)
陈秀秀[2](2018)在《黄炎培“劳工神圣”的职教思想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劳工神圣"的思想主张是黄炎培博大精深的职教思想的核心理念和精髓。为职业院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将"劳工神圣"的价值观念融入到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纳入到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将"敬业乐群"纳入到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具有"中国精神"的劳动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切实提高底层劳动者的社会地位。(本文来源于《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王兰顺[3](2017)在《劳工神圣 走向光明》一文中研究指出源头 "五一"国际劳动节的由来1866年,第一国际日内瓦会议提出劳动者实行8小时工作制的口号。1886年5月1日,美国芝加哥的21.6万余名工人为争取实行8小时工作制而举行大罢工。4日,警察进行镇压向人群开(本文来源于《中国档案报》期刊2017-04-28)
陈惠[4](2013)在《“劳工神圣”,永不消逝的文学回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转眼又将迎来五一劳动节,这是劳动者的节日,工人的节日,"劳工神圣"的理念在中国提出已有近一个世纪,在文学上也引起持久的回响,直到今天,这一理念仍然可以成为指引打工作家创作的一盏明灯、一面旗帜。(本文来源于《黄金时代》期刊2013年04期)
张曙光[5](2010)在《重提“劳工神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连续发生在世界知名企业富士康的不幸事件令全国人民心痛不已,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如此轻易地飘然逝去,促使社会各界必须进行认真反思。这究竟是一家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群体的心理问题?抑或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本文来源于《共产党员》期刊2010年14期)
安立志[6](2010)在《还“劳工”以“神圣”》一文中研究指出GDP的增长并不能说明一切。在这一进程中,创造了大量社会财富的劳动者发现他们的地位和境遇,竟然与其理想与目标拉开了越来越大的距离。 “《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圣经”。正是《资本论》揭示了资本剥削劳动的秘密,中国工人也正是在“劳工神圣”的启蒙中登上(本文来源于《南方日报》期刊2010-06-09)
张曙光[7](2010)在《重提“劳工神圣”》一文中研究指出近来连续发生在世界知名企业富士康的不幸事件令全国人民心痛不已,一个个年轻的生命如此轻易地飘然逝去,促使社会各界必须进行认真反思。这究竟是一家企业内部管理问题?还是一个群体的心理问题?抑或是教育的问题?还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 如果此类事件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经营报》期刊2010-05-31)
李步前[8](2010)在《劳工神圣 掀起怒涛》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共产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成立之初就集中力量从事工人运动,谋求工人阶级的解放。从1 922年1月至1 923年2月的1 3个月中,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形成第一次高潮,爆发的罢工斗争100多次,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30万人。(本文来源于《军队党的生活》期刊2010年04期)
冯志阳[9](2009)在《从“民贵说”到“劳工神圣”——从蔡元培的民本思想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蔡元培富有争议的"劳工"一词出发,对五四时期曾经轰动一时的着名口号"劳工神圣"进行了不同以往的解读,认为"劳工神圣"的思想渊源并不是来自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和给中国带来一战"战胜国"荣誉的旅欧华工,而是来自于中国"民贵君轻"的传统民本思想。当俄国的十月革命将"劳农"大众的政治潜能无限释放,当赴欧的华工为不发一兵的中国赢得"战胜国"的荣誉之际,"民"之可"贵"的传统意识迅速被激活,成为蔡元培口中的"劳工神圣"。"神圣"一词被用来形容"劳工",足见蔡元培眼中的"劳工"之可贵,而"劳工"的"神圣"之处正在于其"定天命"的政治潜能。(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09年06期)
张丽军[10](2009)在《“劳工神圣”、歌谣运动与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一文中研究指出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既有着中国传统悯农诗的文化背景和思维渊源,又有着新的五四时代文化思潮的强大影响。五四时期蔡元培等人提出"劳工神圣"思想和其主政北大时倡导的歌谣运动,对"新悯农诗"产生具有直接的巨大影响。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成立把歌谣运动导向深入,不仅提高了俗字俗语在语言中的地位,而且为白话新诗提供了直接艺术资源,推动了"一种新的‘民族的诗’"的产生和发展。五四"新悯农诗"具有一种新的语言艺术风貌,不仅具有新颖的现代语言形态,而且具有一种现代人文关怀意识。刘半农是五四"新悯农诗"的重要创作者。(本文来源于《德州学院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劳工神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劳工神圣"的思想主张是黄炎培博大精深的职教思想的核心理念和精髓。为职业院校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培育工作提供了重要启示:将"劳工神圣"的价值观念融入到职业院校的办学理念,纳入到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将"敬业乐群"纳入到高职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育具有"中国精神"的劳动者;关注弱势群体的发展,切实提高底层劳动者的社会地位。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劳工神圣论文参考文献
[1].熊秋良.五四知识分子对“劳工神圣”的认知与实践[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
[2].陈秀秀.黄炎培“劳工神圣”的职教思想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8
[3].王兰顺.劳工神圣走向光明[N].中国档案报.2017
[4].陈惠.“劳工神圣”,永不消逝的文学回响[J].黄金时代.2013
[5].张曙光.重提“劳工神圣”[J].共产党员.2010
[6].安立志.还“劳工”以“神圣”[N].南方日报.2010
[7].张曙光.重提“劳工神圣”[N].中国经营报.2010
[8].李步前.劳工神圣掀起怒涛[J].军队党的生活.2010
[9].冯志阳.从“民贵说”到“劳工神圣”——从蔡元培的民本思想谈起[J].史林.2009
[10].张丽军.“劳工神圣”、歌谣运动与五四“新悯农诗”的产生[J].德州学院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