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侧向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加速度矢量控制,乘坐舒适性,开环规划,动力学仿真
侧向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秦少东[1](2019)在《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汽车在生活中的不断普及,汽车的安全性与舒适性是消费者尤为看重的指标,也是汽车厂商竞争的标准,在这其中,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尤为突出,即根据由驾驶员的转向输入所引起的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来自动控制纵向加速度的控制系统,转弯工况下,入弯减速,载荷前移,增大前轮抓地力,更易转弯,出弯加速,载荷后移,更易出弯,目的是提高乘员的舒适性,本文主要是研究提高汽车转向舒适性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本文主要是围绕转弯工况下,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系统在转弯过程中对于乘坐的舒适性的积极作用来展开。首先,针对汽车转向过程中舒适性的评价问题,本文介绍了ISO2631标准中舒适性的评价方法。本文给出加速度均方根的不同取值范围对应的不同程度的乘坐舒适性,并且分别从理论方面以及软件仿真方面分析纵侧向加速度的耦合性。其次,在了解了舒适性的评价方法以及纵侧向加速度耦合性的基础之上,基于汽车动力学特性和加速度矢量控制目标,开环规划汽车转向时的纵向加速度。通过开环纵向加速度规划公式,得到纵向加速度期望值,与实际值对比,再经过PID控制器输出驱动扭矩。仿真中,调整开环增益值,比较不同增益值对应的舒适型曲线,得到最佳开环增益值0.5。最后,在汽车动力学基础上,建立汽车侧向运动的动力学模型。为了降低转向工况的横向加速度,设计横向加速度变化率控制器。构建了横向加速度变化率PID控制器,规划纵向加速度,纵向加速度经控制器输出驱动扭矩。仿真中,不断调整PID的叁个参数,观察舒适型曲线,得到一组控制效果较好一组PID参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6-01)
王建涛[2](2019)在《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车辆侧向运动研究与对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主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系统,对于保证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研究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系统,最终归于对转向系统的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前轮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车辆的侧向运动控制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驾驶员特性的新型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编号:51575223)的支持下,对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及路径跟踪性能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以汽车转向时的横向预瞄偏差和汽车质心侧偏角为被控参数,设计耦合与非耦合的滑模控制器以提高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针对车辆状态参数变化或者存在扰动时车辆抵抗干扰的鲁棒性保守的问题,设计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及横向预瞄偏差模型。首先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进行研究,然后建立“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并分析轮胎特性,再然后分别建立前轮转向车辆与四轮转向车辆二自由度模型,根据道路中心线的切线与车辆纵轴线间的夹角、预瞄偏差、车辆质心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偏差等参数建立横向预瞄偏差模型。并对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可靠性的验证。2.车辆转向控制策略研究。对前轮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传统转向系统在前轮转角反馈控制策略、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横摆角速度和前轮转角综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试验仿真,对比分析叁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线控四轮转向系统进行前轮转角前馈、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的仿真;对传统转向系统的叁种控制策略和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驾驶模拟器试验,在此基础上,并分别对比两系统的侧向运动控制的轨迹跟踪性能及操纵稳定性。3.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在对传统转向系统及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同时保证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的稳定性、路径跟踪能力,以横向预瞄偏差和质心侧偏角为被控目标,设计耦合与非耦合滑模控制器;因为上述的控制策略并没有考虑到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车辆状态参数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被控车辆抵抗干扰的鲁棒性保守问题,设计滑模自适应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理论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4.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对滑模控制、滑模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进行多工况的仿真对比分析;为了验证控制方法的稳定鲁棒性与性能鲁棒性,进行了基于不同纵向车速变化的参数摄动和不同附着系数的外部扰动的道路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被控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能力,并且对纵向车速及外界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期刊2019-06-01)
解克,沈清,王强[3](2018)在《飞行器跨声速横侧向运动试验预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FD-12风洞中建立了自由滚转和连续侧滑角扫掠试验模拟装置,可实现对跨声速非指令横侧向运动的模拟;为了研究跨声速非指令横侧向运动问题,利用该模拟装置,得到了标准动态模型在跨声速下非指令横侧向运动的完整过程;其中,连续侧滑角扫掠试验装置捕捉到了气动力出现非线性的区域,自由滚转试验装置实现了对非指令横侧向运动的模拟;分析表明:标准动态模型跨声速非指令横侧向运动分别为双周期、极限环和混沌运动。(本文来源于《兵器装备工程学报》期刊2018年12期)
李杰,李道春[4](2018)在《扑翼及扑动参数对扑旋翼飞行器横侧向运动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采用多体动力学建模方法,建立扑旋翼飞行器飞行动力学模型,仿真研究了不同质心位置和扑动频率对飞行器横侧向运动的影响。结果表明,质心位置越靠近扑翼前缘、扑动频率越低,横侧向运动的振荡幅度越小、振荡越平缓。(本文来源于《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期刊2018-01-21)
杜晓旭,崔航[5](2017)在《自主水下航行器载荷侧向分离叁维运动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对自主水下航行器(AUV)载荷侧向分离安全性进行研究,建立了AUV载荷侧向分离叁维运动模型.基于多刚体系统笛卡尔动力学理论,考虑了侧向分离过程中载荷与运载器之间的耦合运动关系,采用带拉格朗日乘子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方程,建立载荷侧向分离叁维运动模型;基于刚体动力学理论,采用牛顿-欧拉方法,建立AUV载荷侧向分离后载荷与运载器的单刚体运动模型.为避免求解过程中出现约束违约现象,采用约束违约稳定法对AUV载荷侧向分离多体系统运动方程进行处理,采用四阶龙格库塔积分算法对一定工况下载荷侧向分离运动进行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AUV载荷侧向分离叁维运动模型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12期)
槐创锋,舒迎将,王小良[6](2016)在《侧向冲击作用下四足机器人运动仿真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四足哺乳动物的身体构造及运动特点,利用Pro/E设计出了腿部拥有3个自由度的四足机器人简化模型,并通过ADAMS进行仿真验证其结构的合理性和运动的稳定性。在机器人行走中给予其侧向冲击,分析对运动的影响,从而为机器人的结构优化和姿态控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与自动化》期刊2016年06期)
何昕[7](2016)在《基于纵/侧向运动解耦的双足机器人侧向步态轨迹规划》一文中研究指出双足机器人的运动方式类似于人类,依靠两腿交替接触地面,获得支撑,完成行走。因此,其对地面状况的适应能力优于轮式或其他移动机器人。但是,其行走步态轨迹的规划也较这些机器人复杂很多。针对双足机器人复杂的多连杆机构,研究了其运动学模型,依据双足机器人行走稳定性条件,对其纵/侧向运动进行解耦。对机器人重心的侧向运动步态轨迹按正弦规律进行了规划,使其满足行走稳定性条件。为双足机器人的步态轨迹工程化规划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电子世界》期刊2016年12期)
唐友刚,张少洋,王臻魁,刘成义,刘旭平[8](2016)在《裸置海底管道侧向往复运动土抗力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侧向屈曲是铺设在海床上的海底管道结构失效的主要形式之一,管道在侧向屈曲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土抗力是控制管道侧向屈曲幅值的关键因素。针对管道在侧向屈曲过程中受到的侧向土抗力,实施了一系列管道在大位移往复运动过程中的管道土壤相互作用模型试验,研究了不同管道直径和不同初始沉陷深度对侧向土抗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侧向土抗力与管道直径、初始沉陷深度有关;侧向土抗力随土壤隆起高度增加呈几何增长;管道在往复运动位移幅值处的侧向土抗力显着增强。(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胡蔷,高立娥,刘卫东[9](2015)在《鱼雷侧向运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鱼雷是海战中使用最多,杀伤力最大的水中兵器,由于其隐蔽性强、爆炸威力大,以及能自主追踪、攻击目标等特点,始终是各国海战的主要武器。该文采用Matlab/Simulink语言,使用滑模变结构控制方法,并对比传统PID控制方法对鱼雷侧向运动进行仿真研究。在滑模变结构控制中使用饱和切换函数和等效控制方法,从控制的稳态精度、调节时间等方面出发,设计出一种精度高、响应快的控制方法,从而提高鱼雷控制系统的动态品质。(本文来源于《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5-08-16)
闫亮,赵玉杰,赵艳辉,张公平[10](2015)在《空空导弹越肩发射侧向运动控制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空空导弹越肩发射过程,设计了偏航及横滚运动的控制系统。首先分析了越肩发射过程中大攻角阶段的气动特性,提出了控制设计的目标,然后建立了包含未建模特性的偏航/横滚运动方程,在此基础上,利用滑模变结构理论设计了两通道的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导航定位与授时》期刊2015年01期)
侧向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汽车“智能化”与“电动化”的发展,对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系统作为主动安全系统中的重要系统,对于保证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及安全性至关重要,研究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系统,最终归于对转向系统的控制研究,因此,本文对前轮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车辆的侧向运动控制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本文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驾驶员特性的新型线控转向系统控制机理和评价方法研究”(编号:51575223)的支持下,对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及路径跟踪性能进行研究与对比分析,以汽车转向时的横向预瞄偏差和汽车质心侧偏角为被控参数,设计耦合与非耦合的滑模控制器以提高车辆的路径跟踪能力和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针对车辆状态参数变化或者存在扰动时车辆抵抗干扰的鲁棒性保守的问题,设计滑模自适应控制器进行控制。通过CarSim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试验对控制策略进行验证。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基于MATLAB/Simulink建立汽车动力学模型及横向预瞄偏差模型。首先对车辆动力学模型和轮胎模型进行研究,然后建立“魔术公式”轮胎模型并分析轮胎特性,再然后分别建立前轮转向车辆与四轮转向车辆二自由度模型,根据道路中心线的切线与车辆纵轴线间的夹角、预瞄偏差、车辆质心至道路中心线的距离偏差等参数建立横向预瞄偏差模型。并对建立的车辆动力学模型进行可靠性的验证。2.车辆转向控制策略研究。对前轮转向系统和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研究。首先对传统转向系统在前轮转角反馈控制策略、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策略、横摆角速度和前轮转角综合控制策略下进行试验仿真,对比分析叁种控制策略的控制效果,在此基础上对线控四轮转向系统进行前轮转角前馈、横摆角速度反馈控制的仿真;对传统转向系统的叁种控制策略和线控四轮转向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驾驶模拟器试验,在此基础上,并分别对比两系统的侧向运动控制的轨迹跟踪性能及操纵稳定性。3.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算法研究。在对传统转向系统及四轮转向系统进行了仿真对比分析的基础上,为了同时保证车辆侧向运动控制的稳定性、路径跟踪能力,以横向预瞄偏差和质心侧偏角为被控目标,设计耦合与非耦合滑模控制器;因为上述的控制策略并没有考虑到车辆实际行驶过程中车辆状态参数或者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因此为了改善被控车辆抵抗干扰的鲁棒性保守问题,设计滑模自适应控制器,利用李雅普诺夫稳定性分析理论对设计的控制器进行稳定性分析。4.通过MATLAB/Simulink和CarSim联合仿真平台,对滑模控制、滑模自适应控制方法设计的控制器进行多工况的仿真对比分析;为了验证控制方法的稳定鲁棒性与性能鲁棒性,进行了基于不同纵向车速变化的参数摄动和不同附着系数的外部扰动的道路仿真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被控车辆的侧向运动稳定性,具有较好的路径跟踪能力,并且对纵向车速及外界扰动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侧向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秦少东.汽车侧向运动的加速度矢量控制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2].王建涛.前轮转向和四轮转向车辆侧向运动研究与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9
[3].解克,沈清,王强.飞行器跨声速横侧向运动试验预测方法[J].兵器装备工程学报.2018
[4].李杰,李道春.扑翼及扑动参数对扑旋翼飞行器横侧向运动的影响[C].北京力学会第二十四届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18
[5].杜晓旭,崔航.自主水下航行器载荷侧向分离叁维运动仿真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17
[6].槐创锋,舒迎将,王小良.侧向冲击作用下四足机器人运动仿真分析[J].机械工程与自动化.2016
[7].何昕.基于纵/侧向运动解耦的双足机器人侧向步态轨迹规划[J].电子世界.2016
[8].唐友刚,张少洋,王臻魁,刘成义,刘旭平.裸置海底管道侧向往复运动土抗力试验研究[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6
[9].胡蔷,高立娥,刘卫东.鱼雷侧向运动的滑模变结构控制仿真研究[C].2015’中国西部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5
[10].闫亮,赵玉杰,赵艳辉,张公平.空空导弹越肩发射侧向运动控制器设计[J].导航定位与授时.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