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外科
【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生在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后对标准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及针刺伤发生情况和所采取的应急处理方式,以进一步探讨有效的职业防护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对2015年7月~2016年3月在厦门市某三甲医院实习的90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实习前开展职业防护教育后,83.33%护生清楚标准预防的具体含义,90.00%护生知道被污染针头刺伤后会感染HIV、HBV等血液疾病;但实习期间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时戴手套的仅占22.22%,75.56%护生曾发生针刺伤,当发生针刺伤后,85.29%护生能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91.18%护生曾向带教老师报告,而带教老师及时上报的仅占11.29%。结论实习前开展职业防护教育,护生职业防护认知提高,但由于安全操作不熟练、不规范,导致护生针刺伤仍高,故除了对护生进行必要的岗前职业防护教育来提高护生的职业防护知识外,还应加强职业防护技能培训,以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关键词】实习护生职业防护职业暴露针刺伤
医护工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伤害是针刺伤,即指由医疗锐器如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穿刺针、手术刀片等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破损和出血,是医院内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重要途径,护士更容易发生针刺伤[1]。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护生在实习前接受职业防护教育后对标准防护知识的认知情况,针刺伤发生情况及自我防护的意识进行调查,以进一步指导医院对护生职业防护的教育,从而减少针刺伤发生率。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3月在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实习的院校护生90人,其中本科10人,大专50人,中专30人,年龄在19~24岁,均为女性。
1.2研究工具
采用自行设计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护生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对职业防护认知情况、针刺伤发生情况及伤后处理情况、自我防护情况4个部分共20题。职业防护认知情况共4题,其中第1-3题为单选题,第4题为多选题;第4题能答出3种或3种以上疾病为回答正确。
1.3研究方法
问卷由研究者在实习后期进行解释后统一发放和回收,要求无记名如实填写。共发放问卷92份,回收90份,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97.83%。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录入,进行频数、百分比描述性分析。
2结果
2.1护生对职业防护认知情况(见表1)
2.3.2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液检查情况
实习前进行乙肝两对半血液检查的实习护生有25人,占27.78%;实习结束时进行血液检查的实习护生有31人,占34.45%;90.00%的实习护生认为应该在实习前接种乙肝疫苗。
3讨论
3.1职业防护教育可强化护生职业防护知识
目前护理专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中尚未开设护理职业防护课程,96%的护生未受过护士职业防护的系统化教育[2]。为强化护生职业防护的知识,由感染管理科专业人员利用多媒体课件对护生进行实习前的职业防护教育讲座,主要内容包括:标准预防知识、血液传播疾病的危害及个人防护,尤其是对锐器伤的防护、处理及上报流程。经学习,83.33%护生清楚标准预防的具体含义,90.00%护生知道被污染针头刺伤后会感染HIV、HBV等血液疾病;76.67%护生清楚发生针刺伤后应向哪个部门上报,85.29%的护生能采取正确的伤口处理方法。
3.2护生职业防护技能需强化
虽然护生对职业防护的知识有认识,但是实习中,护生针刺伤的发生率仍然达到75.56%。针刺伤发生中40.35%发生在回套针帽时,护生针刺伤还发生在污染针头放置不当(28.07%)和为病人拔针(22.81%)时,说明护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也是造成针刺伤的主要原因之一。应按照操作流程,培养护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及时纠正护生的错误,减少针刺伤的发生[3]。学校或教学医院在实习前对护生进行岗前职业防护技能强化也可减少护生针刺伤发生率[4]。
3.3护生职业防护意识薄弱需加强
调查中发现所有病人为潜在感染者的护生占70.00%,知道被污染针头刺伤后会感染HIV、HBV等血液疾病的占90.00%,但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戴手套的护生仅占22.22%,原因主要为操作不方便,说明护生虽然具备有职业防护的知识,职业防护意识相当薄弱。实习前后分别接受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护生仅占27.78%和34.45%,更增加了针刺伤感染的危险性。据美国CDC的研究表明:一次被HIV、HCV或HBV污染的针头刺伤而感染的可能性分别为0.3%~0.6%、4%~10%、6%~30%[5],HBV比HIV的感染的可能性高至少20倍,而我国又是乙肝的高发地区之一,护生若操作时无戴手套进行防护,极易感染乙肝病毒。建议护生实习前进行集体乙肝两对半检查,对HBsAb(-)者应进行乙肝疫苗接种,有效率为96%~99%[4]。在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须戴手套[6]。当含有血液的针头刺破手套时,手套对针表面的血液有一定的擦拭作用。
3.4职业暴露报告制度需完善
本研究中,针刺伤后向带教老师上报的占91.18%,但带教老师及时上报的仅占11.29%,说明临床带教和护生的上报意识薄弱。有研究显示,只有2.04%~17.00%的护士发生针刺伤后能及时上报[7],与护士自我防护意识差,对针刺伤的消极态度,针刺伤的程序繁琐以及管理部门和社会对针刺伤的重视不够有关[8]。应转变临床带教老师对针刺伤上报的态度,使带教老师明确对护生职业暴露的上报是其应有的职责和义务,一旦发生针刺伤应及时指导和帮助护生向护士长报告,并登记锐器伤表格后送交医院感染管理科。
实习护生针刺伤发生率高,职业防护意识薄弱,常规护理操作不够规范,在系统化、规范化的职业安全防护教育教材未使用前,医院应当加强多种形式的职业防护技能培训,使实习护生的职业防护教育效果更显著,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晓娟,陈瑞芳,陈敏.强化实习护生针刺伤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分析[J].当代护士旬刊,2016(4):170-171.
[2]柴玉艳,王方妮.实习前对中职护生进行职业防护教育的效果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9):86-87.
[3]许萍,刘娜娜.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4,11(9):697-699.
[4]张玲华,钱爱群.上海市护理专业学生临床实习职业防护认知水平及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5):1-4.
[5]刘欢,李远珍,张铭.实习前护生职业防护知识掌握现状调查及对策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19):97-99.
[6]周哲,吕静.我校高职实习护生职业危害防护行为研究与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12).
[7]陈冯梅,钟错,毛莉芬,等.护理实习生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J].科学与财富,2014(12):34-35.
[8]袁志平,林碧英.实习护士职业防护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391-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