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大义论文-虞万里

论语大义论文-虞万里

导读:本文包含了论语大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唐文治,修己安人,《论语大义》

论语大义论文文献综述

虞万里[1](2018)在《唐文治《论语大义》序》一文中研究指出夫《论语》之为书也,悬诸九霄堪与日月并存而丽天,推极五洲可导人类相谐而共存,传之万代足称世界文明之典谟。曷以言其然哉?夫世界者,人类之世界也;人类者,天地之灵长也;灵长者,蜕演于禽兽而异于禽兽者也。禽兽之求生,攫啮搏击,掳掠追杀,尠能他顾。人类之图存,非时不猎,和合共生,仁义为本。西哲有言,若伦理人道,不发自人心,则众生世界,将无可救药。此警世之通言,醒世之恒言也。警醒救治之方,唯我东方圣哲之《论语》而莫属。(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8年01期)

张卫红[2](2018)在《明善诚身——《论语》论孝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同学们下午好!今天的讲座我想围绕《论语》如何论孝这个主题跟大家分享,因为"孝"这个话题对于每个同学都有切身体会,而且与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人格修养、修身处世有直接的关系,很有意义。那什么是"孝"呢?首先,我们先看"孝"的基本内涵和孝道的重要意义。先从文字学上来探讨一下"孝"的含义。先看古代文字中金文和小篆"孝"字的写法: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创造的当时秦国统一通行的文字。在中国第一部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孝"字的(本文来源于《城市国学讲坛》期刊2018年00期)

唐文治,虞万里[3](2016)在《唐文治《论语大义》之“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七十子后学所纂《论语》流传至今二千馀年,为其作注者难以确计其数,即以今所存者论,亦无虑成百上千种。太仓唐蔚芝先生《论语大义》一书,于每篇注释之后,总括各章内涵,用古文撰成旨要一篇。先生认为,《论语》每篇章节内容之类聚及前后安排,皆有纂辑者寓意在,与孔门师弟子间之认识评品及当时历史皆有一定关系,此在众多注本中确实别开生面,独树一帜。~①尤其是其中《雍也》、《乡党》、《微子》、《子张》诸篇,以古文辞文法衡(本文来源于《经学文献研究集刊》期刊2016年01期)

朱海波[4](2015)在《微言大义 引领思想——以《聊城日报》“微论语”栏目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评论是党报的旗帜和方向,是宣传党委政府中心工作、解疑释惑、回应群众重大关切的重要方式。在媒体融合的大趋势下,加强党报评论不仅是增强舆论引导能力、提高话语权的需要,也是提升党报竞争力、打造主流媒体的需要。聊城日报社一贯重视评论的重大作用,在新形势下又与时俱进,于2015年3月份创办了一档全新的评论栏目——"微论语"。"全新"二字有着不同的解读:一是特点新,"微论语"的"微"字不光指篇幅短小,更指微言大义,"主题大、角度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市报人》期刊2015年11期)

邓国光[5](2015)在《唐文治先生《论语大义》义理体统探要》一文中研究指出唐文治先生(1865—1954),是近代中国的经学大师与教育家,提出"读经救国",身体力行,信守不渝,其编纂的《十叁经大义》,是经典教育的典范。自从退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主持无锡国专之后,亲自讲授《论语大义》,叁易其稿而成定本。其中发挥"救民命、正人心"的两大主题,以义理贯通全书,反本开新,意义无比重大,为向来注家所未有。对于深入研究与理解《论语》与孔门义理,实在能够起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遗憾的是,这部极为重要的20世纪《论语》学着作,连同唐先生其他着作,俱面临同样的冷遇,至今绵绵若存,行将湮灭!令人痛心。继絶起废,乃学术的神圣责任。本文介绍及探讨的《论语大义》,属于唐先生具备真实见地与承先启后的重要成果,却长期未得应有的重视,这一现象透露了当代经学盲点之巨大。因此尽量徵引文本,期望有裨于唐先生着述的流传与经学的开拓。(本文来源于《岭南学报》期刊2015年03期)

张刚[6](2014)在《六艺之旨,散在《论语》——马一浮《论语大义》概述》一文中研究指出六艺(亦称六经)是中国文化的源头活水。作为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切实表达了六艺的旨趣,对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奠基起到了纲领性的作用。孔子好古敏求,有着深切的文化与历史传承意识,可以说六艺是其理论思想的来源,而他在发挥六经大义的过程中,将其提升到了"仁"的高度,为六经树立了坚实的心性本体基础。而六艺之为教,其中自有本末、先后之次第,马先生在对《论语》旨趣的阐释中,不仅本儒家经典以立言,又融入了佛教之思想,凸显了中国传统学术之一贯性与包容性。(本文来源于《乐山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1期)

杨柳岸[7](2009)在《“严夷夏大防”抑或“重君臣大义”?——《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解》一文中研究指出《论语·八佾篇》的"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历来有两种解释:一为,文化落后国家虽然有个君主,还不如中国没有君主;一为,夷狄还有贤明之君,不像中原诸国却没有。解决这种疑难从句法结构入手,是正确的办法。先秦与此相关的句子,有叁种结构:前两种是,"NP+不如+NP"结构和它的变式"(VP+)不如+VP"结构,前者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后者如: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第叁种是,"NP+不如+NP+之+VP"结构,如:纣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我们认为,"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特殊的"NP+不如+NP"结构,它与"NP+不如+NP+之+VP"结构似同而实异:"夷狄之有君"对应的是整个"诸夏之亡(君)",而"纣之不善"对应的是"是";即,前者对应的包括"之+VP"(之亡)而后者不包括它(之甚)。先秦两汉典籍中存在的诸如"星之昭昭,不如月之噎噎"一类句子也能证成此说。(本文来源于《中国哲学史》期刊2009年04期)

张勃[8](2007)在《朴素之中现大义——浅析《论语》中蕴涵的教育心理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肖川先生在一篇题为《与经典为友》的文章中说,现在有些人动辄就用"根本变革""全新概念""截然不同"来描述一种新的教育思想或举措,十分的眩人耳目。其实这些教育的"大道理"早已存在于经典之中,语言十分朴素,都是些家常话,却比时尚的提法更智慧、更真实可靠。《论语》正是这样一部经典。(本文来源于《山东教育》期刊2007年Z5期)

江怡[9](2007)在《如何解读《论语》的“微言大义”——谈伍晓明《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一文中研究指出江怡和伍晓明先生的对话是针对伍着《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而起的,对话的大背景是中西两种文明传统的比较,关键词是《论语》中的“微言大义”和西方基督教传统引发出的“他者”。我以为将大背景和关键词合在一起,可以用中国文化中的“天人合一”和西方文化中的“神人二分”作为核心议题标而出之。以孔子的名义产生经久影响的《论语》可以放在“天人合一”的参照系中来解读,一如作为西方文化经典的《圣经》可以放在“神人二分”的参照系中来理解。孔子的“吾道一以贯之”中的那个“一”是一种“宇宙精神性的博爱”,它化生万物、长养万物.自然也包括人在其中,这样将其贯彻于古今中外、家庭社会及人伦自然,无处不见其和谐的统一性。而西方的神就是上帝,他创造了宇宙万物,为自然、社会和道德立法.他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创造者——“绝对他者”.宇宙万物既然是由上帝造的,那么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他者”之性.所以对待“他者”的态度既显示出自己的神性也显示出对待神性的态度,这种“显示”表达了西方人对神的创世奇迹的敬畏和末日审判时期待被救赎的恐惧。所以西方人对于“他者”具有复杂的情结,一般人取名多以“使徒”命之,如“保罗”、“约翰”、“彼得”等,就是那些我们耳熟而未详的哲学家如康德和列堆纳斯等.也都取名“依曼努尔”(上帝保佑之意)。更有趣的是,近代以来,西方出了哥白尼、达尔文和弗洛伊德,他们的科学发现“颠覆”了“神人二分”中的叁个核心概念:日心说颠覆了上帝于无中制造宇宙的概念,生物进化论颠覆了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制造人类的概念,心理分析颠覆了神赋灵魂以善性和理性的概念。这“叁大致命性打击”将《圣经》从西方人哲学和科学的殿堂中请了出去,把它安放到教堂的经坛上,这样就区分开了知识与信仰、理性和情感之间的关系。《论语》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却没有遭受《圣经》那样大的“磨难”,原因在于它不是从“绝对他者”的地位出发的,而是在知识(主要是社会伦理)和信仰、情感和理性之间保持了很好的平衡。《论语》的价值不是靠神迹和恐惧来体现的,而是启发人直接参与其中,是人替天行道的过程,所以中国百姓的名字中有许多是表达自己言行价值的.而不是模仿圣贤之名,如“贵仁”、“怀德”、“中行”、“宏道”之属。所以,解读《论语》可以找一个反差巨大的参照系,如西方的《圣经》,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夫子的“川上之叹”和宋儒的“民胞物与”。单纯(本文来源于《中国图书评论》期刊2007年04期)

周逸[10](1937)在《论语大义》一文中研究指出总论按总论。即论语要略。曾已刊行。因今年暑期在本社经学讲习会。逸为讲师。故将此稿略加修改。增编论语教授法。提纲揭领。以六艺为一贯。俾自修者问津有路。尚编有孟子大义。大学大义。中庸大义叁篇。预刊此篇。余俟登入第十五期学报。编者识汉书蓻文志曰。论语者。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手相与语而接闻于夫子之语也。郑康成以为仲弓子游子夏等撰定。柳子厚曰。孔子弟子。曾参最少。又老而死。是书记曾子之死。则去孔子也远。当时弟子略无存者矣。黄鹤意谓曾子之弟子为之也。亦说有子与曾子之弟子为之。程子谓亦成(本文来源于《船山学报》期刊1937年02期)

论语大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的讲座我想围绕《论语》如何论孝这个主题跟大家分享,因为"孝"这个话题对于每个同学都有切身体会,而且与我们跟父母的关系、人格修养、修身处世有直接的关系,很有意义。那什么是"孝"呢?首先,我们先看"孝"的基本内涵和孝道的重要意义。先从文字学上来探讨一下"孝"的含义。先看古代文字中金文和小篆"孝"字的写法:金文是指殷周时期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小篆是秦统一六国后,李斯创造的当时秦国统一通行的文字。在中国第一部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孝"字的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论语大义论文参考文献

[1].虞万里.唐文治《论语大义》序[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8

[2].张卫红.明善诚身——《论语》论孝大义[J].城市国学讲坛.2018

[3].唐文治,虞万里.唐文治《论语大义》之“大义”[J].经学文献研究集刊.2016

[4].朱海波.微言大义引领思想——以《聊城日报》“微论语”栏目为例[J].中国地市报人.2015

[5].邓国光.唐文治先生《论语大义》义理体统探要[J].岭南学报.2015

[6].张刚.六艺之旨,散在《论语》——马一浮《论语大义》概述[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4

[7].杨柳岸.“严夷夏大防”抑或“重君臣大义”?——《论语》“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解[J].中国哲学史.2009

[8].张勃.朴素之中现大义——浅析《论语》中蕴涵的教育心理学思想[J].山东教育.2007

[9].江怡.如何解读《论语》的“微言大义”——谈伍晓明《吾道一以贯之:重读孔子》[J].中国图书评论.2007

[10].周逸.论语大义[J].船山学报.1937

标签:;  ;  ;  

论语大义论文-虞万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