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规约性论文-张治

非规约性论文-张治

导读:本文包含了非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非规约,间接否定,言语行为

非规约性论文文献综述

张治[1](2019)在《国内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研究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梳理了国内语言学界现有的与"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的研究,从"间接言语行为"到"间接否定",从"规约性间接否定"到"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着重介绍了非规约性间接否定在实际对话中的表现手段、语用功能、理解机制以及文化因素研究,并指出未来将该论题应用到对外汉语教学中可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本文来源于《世界华文教学》期刊2019年00期)

李伟[2](2018)在《英语名词非规约性句法语义的认知研究——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本文来源于《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张建华[3](2017)在《语言水平对EFL学习者识别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研究语言水平对EFL学习者识别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讲,在识别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时,英语本族语者、EFL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叁者的表现存在显着性差异,且EFL高水平组的表现比EFL低水平组稍好。同时,在具体言语行为上,本族语者、EFL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也都存在显着性差异。对特定语用线索的运用上,EFL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之间不存在显着差异。但是,在对含有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话语的理解上,EFL高水平组的表现都要优于EFL低水平组。这种差异是语言水平的差异导致的。但是,语言水平的提高并未带来在识别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时表现出的元语用意识的提高。因此,提高EFL学习者的元语用意识需要借助课堂教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外语教育》期刊2017年02期)

王月花[4](2015)在《称谓语在《雷雨》中的规约性及非规约性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称谓语,能够体现交际者的身份、地位、情感等信息。本文试通过对曹禺的《雷雨》中称谓语规约性及非规约性的使用进行分析,便于对人物之间的身份地位、错综复杂的关系有更直接、更清楚的认识。(本文来源于《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5年01期)

刘慧颖[5](2014)在《框架理论视域下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语言不仅能向人们讲述事情,而且能够做事,换言之,语言和行为紧密相连,说话即做事。奥斯汀为了研究此种语言现象,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然而,交际双方通常并不直接表达,他们总是用间接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真实意图。交际双方所传达话语的字面意思与话语意义并不一致。据此,语言学家赛尔进一步完善了奥斯汀的理论,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理论。他还将间接言语行为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其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因其复杂性﹑不稳定性﹑和独特的推理模式,成为了本研究的研究重点。在实际交际当中,间接言语是一种非常普遍的语言现象。因此,吸引了许多语言学家对它进行研究。论文首先对间接言语行为作了简要的文献综述,包括间接言语行为的发展,前人分析它所运用的理论与方法。论文指出了这些研究的不足和局限性:它的内部认知运作机制以及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与此同时,对一种认知理论,即框架转换理论也作了文献综述。紧接着,论文对选择间接表达他们话语的人们的动机进行了探究。如:为了避免尴尬,或是出于礼貌等其他原因。对库尔森的框架转换理论的详细阐述也为论文后半部分对语料的分析奠定了理论基础。通过将框架转换理论运用于间接言语行为语料的分析,论文探究了以下一些重要概念:连接成分、分离成分、缺损值、典型情景,目标预设以及非规约意义,并以此展开了研究。通过研究,作者得出结论:交际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为了理解间接话语,就必须转换人们头脑中的认知框架。否则,人们将无法理解说话者要传递的隐含意义,交际也就无法成功。交际当中人们头脑中框架转换的过程要持续很久,直到交际行为的结束。论文是作者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应用于间接言语行为分析的一个初步尝试。从前人的研究可知,框架转换理论在语义建构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且,先前用它对笑话、脑筋急转弯等语言现象进行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帮助和指导,使本文的研究具有学术上的可行性。因此,从框架转换理论视角对非规约间接言语行为的分析,一方面使我们更好地理解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另一方面丰富了框架转换理论的解释力。(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4-06-01)

王强[6](2014)在《构式与词汇双向压制下的非规约性语言现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构式压制一直以来被视为对非规约性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由于词汇也具有一定意义,会对构式产生影响,近年来有研究者开始关注词汇压制。本文提出构式与词汇双向压制的分析模式,对非规约性语言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构式与词汇双向压制能够对非规约性语言现象作出更充分的解释。(本文来源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王志英[7](2014)在《非规约性间接否定》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和语用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的来源、特征、生成动因和理解机制进行了分析。分析得出其来源是说话人对合作原则的故意违反,而这又是在人类元认知能力的调节和监控下进行的,对非规约性间接否定言语行为的理解是一个概念整合过程。(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家》期刊2014年02期)

白云,许凤才[8](2013)在《语境对非规约性隐性否定的阐释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语言学中所阐述的语境与认知语用学中所阐述的认知语境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在非规约性隐性否定意义推导方面所起的作用是统一连贯的。本文结合传统语境观和认知语境观对语境在言语交际中的作用做出新的解释,并对其在非规约性隐性否定意义推导方面的作用进行说明。(本文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2期)

丁永红[9](2011)在《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交际者经常有话不直说,而是通过拐弯抹角的方式间接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是美国哲学家塞尔所提出的间接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一经提出就引起了语言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兴趣。本文着重从关联理论的视角阐释这一语言现象存在的原因以及要如何正确理解它。塞尔将间接言语行为细分为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和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其中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因其不确定性,复杂性和更强的推理性,而更值得我们去分析和研究。本文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去分析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研究表明,在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中,说话者的明示包含信息意图和交际意图,听话者就是要通过信息意图(字面意义)来了解说话者的交际意图(隐含意义)。间接言语行为的理解过程为:听话者先理解话语的字面意义(信息意图),获得话语的次要言语行为,产生最大关联,而当听话者发现这样的理解与所处的认知环境没有产生充分的关联时,便会结合自己的知识,以最少的努力扩充认知语境,完善语句的意义。当听话者认为对话语的理解符合自己的关联性期待时,便会停止推理,产生最佳关联,话语的主要言外之力(交际意图)便被识别。间接言语行为的使用在英语听力理解中普遍存在,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学会正确理解和分析间接言语行为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能力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1-04-10)

杜莹,贾欣岚[10](2011)在《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境阐释》一文中研究指出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是表达层面上不具备否定的形式,但却具有否定内容的语言现象。本文从语言语境、常规关系语境及社交语境角度对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进行分析,并用具体实例说明语境信息对理解和表达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有效作用。(本文来源于《兵团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非规约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语言非范畴化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英语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句法语义表现,主要体现在英语名词可数性的转化、形容词化和副词化。英语名词在非范畴化后,其在语义、句法等范畴属性上发生改变,呈现新的语法功能。作为非范畴化的工作机制,转喻认知促成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认知处理和语义构建。非范畴化作为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和认知过程,是名词非规约性使用的内在认知动因,而追求语言表达的经济性则是其外在的语用动机。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非规约性论文参考文献

[1].张治.国内非规约性间接否定相关研究综述[J].世界华文教学.2019

[2].李伟.英语名词非规约性句法语义的认知研究——基于非范畴化理论的阐释[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3].张建华.语言水平对EFL学习者识别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影响[J].中国外语教育.2017

[4].王月花.称谓语在《雷雨》中的规约性及非规约性的体现[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

[5].刘慧颖.框架理论视域下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6].王强.构式与词汇双向压制下的非规约性语言现象研究[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14

[7].王志英.非规约性间接否定[J].社会科学家.2014

[8].白云,许凤才.语境对非规约性隐性否定的阐释作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9].丁永红.关联理论视角下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杜莹,贾欣岚.隐含否定的非规约性间接言语行为的语境阐释[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1

标签:;  ;  ;  

非规约性论文-张治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