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论文文献综述
任昌杰[1](2019)在《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对比实验,探索夹胫推肘牵膝法治疗原发性膝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将200例门诊原发性膝关节炎的患者按照随机原则分为治疗组(100例)和对照组(100例)。治疗组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对照组服用尼美舒利胶囊,两组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相比于对照组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更佳。结论:夹胫推肘牵膝法对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夹胫推肘牵膝法不仅具有非甾体类药物镇痛之效,而且能疏通经络、松解粘连、滑利关节,解除膝关节滑膜嵌顿,改善膝关节僵硬及运动功能。(本文来源于《人人健康》期刊2019年19期)
薛世勇,王春艳,李涛,刘世敏,施茵[2](2019)在《不同储存时间艾绒灸治中重度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不同储存时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的3年艾绒和1年艾绒)的艾绒灸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WOMAC、VAS评分和热痛温度差异,客观评价不同储存时间艾绒灸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1组和艾2组,每组各30例。艾1组采用储存3年的艾绒灸治,艾2组采用储存时间1年的艾绒灸治,两组均取犊鼻穴、内膝眼穴和鹤顶穴,每次治疗20 min,每周3次,治疗6次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即刻疗效及4周后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及4周后随访两组WOMAC量表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艾1组对改善WOMAC僵硬项目评分改善优于艾2组;WOMAC疼痛、活动功能和VAS疼痛评分以及热痛温度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艾1组和艾2组治疗结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0%,4周后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6.7%,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储存时间(储存3年和储存1年)的艾绒灸治均能显着改善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和活动功能;但储存3年的艾绒灸治改善膝关节僵硬疗效优于1年艾绒灸治疗效。本研究提示不同储存时间的艾绒灸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本文来源于《新时代 新思维 新跨越 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期刊2019-08-17)
王欢,孙贺,张耀南,王飞,薛庆云[3](2019)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状况调查》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骨关节炎是引起中、老年膝关节疼痛、慢性运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膝关节在解剖结构上,可再细分为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及外侧胫股关节。目前,国内对于膝各间室骨关节炎患病率缺乏全国多中心、大样本的流行病调查资料。目的:分析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状况。方法:选择全国六大行政区6家医疗机构作为流调中心:石家庄市、哈尔滨市、上海市、成都市、广州市以及西安市。调查对象为中国汉族人,年龄在40岁及以上,一般常住居民。严格遵循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原则进行调查。样本数均为1000人,城乡比1:1;男女比1:1。原发性膝骨关节炎采用美国风湿病协会1995年修订的诊断标准,调查部位是双膝关节的髌股关节、内侧胫股关节及外侧胫股关节。结果:实际完成调查共6205人。其中右膝内侧胫股关节炎的患病率最高,为8.2%(507/6205)。各流调中心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城市人群双膝髌股患病率均大于农村人群,而农村人群双膝内侧胫股关节炎患病率均大于城市人群,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而城市与农村人群双膝外侧胫股关节炎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均大于男性,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无论男性还是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膝骨关节各间室患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P均<0.05)。其中,双膝髌股关节炎患病率均与年龄的相关性最强。且女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率较男性更易受到年龄影响。结论:在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膝骨关节炎内侧间室患病率最高。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患病率呈现地区、城乡、性别、年龄差异。(本文来源于《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苏苇,赵宏,康利平[4](2019)在《不同产地艾灸治疗中重度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不同产地艾灸治疗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8月~2017年11月北京市第一中西医结合医院针灸科门诊收治的膝骨关节炎患者85例,通过登录中国中医科学院临床研究中央随机系统获得随机分组号,将患者分为治疗1组(34例)、治疗2组(34例)和对照组(17例)。治疗1组采用蕲春艾条,治疗2组采用南阳艾条,对照组采用茵陈灸条治疗,连续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治疗后2周、随访时,观察比较叁组治疗膝骨关节疼痛及临床症状的有效性。结果治疗前,叁组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的疼痛、僵硬、功能活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周,叁组VAS评分差值(与治疗前比较,下同)、WOMAC功能活动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叁组WOMAC疼痛评分差值、僵硬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结束后1个月随访,叁组VAS评分差值、WOMAC疼痛评分差值、WOMAC功能活动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 <0.01),而叁组WOMAC僵硬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叁组治疗均能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活动功能,其中治疗1组疼痛效果最优,治疗2组其次,对照组效果最差。(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04期)
刘振峰,梁治权,艾力江·阿斯拉,方锐,邓迎杰[5](2018)在《IL-1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PKOA)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从2015年9月到2017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新疆维吾尔族PKOA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记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新疆维吾尔族正常健康志愿者30例记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两组血清IL-1β水平、IL-1β基因型频率的分布以及单体型的相关频率分布。结果:观察组的血清IL-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中,以IL-1β+3954CT的血清IL-1β水平最高,为(173.28±65.19)pg/mL,其次为IL-1β-511CT,水平为(172.17±54.98)pg/mL,二者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IL-1β-511C/T的CT、IL-1β+3954C/T的CT、等位基因T的基因型频率均分别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3954C/T的CC、等位基因C的基因型频率均分别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根据SNPstats法分析单体型后发现,IL-1β共有6类单体型,其中以TCC最为常见,但TCT及CCC型同PKOA的发病率具有明显相关性(OR=3.214、6.074,均P <0.05)。结论:IL-1β的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PKOA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IL-1β-511C/T和IL-1β+3954C/T的CT基因型,且TCT及CCC单体型同PKOA的发病率联系紧密,通过监测IL-1β基因型,有助于更好地指导PKOA患者的治疗。(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8年17期)
邢秋娟,吴佶,葛京化,黄春水,赵芸[6](2018)在《叁色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叁色膏外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比较叁色膏外敷与美洛昔康口服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36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叁色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评定患者的WOMAC(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量表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5次坐-立试验时间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5次坐-立试验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试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21%、90.91%、80.30%、74.24%,对照组分别为61.76%、76.47%、72.06%、64.71%;各时间点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叁色膏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KOA均有效,叁色膏既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又可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在恢复膝关节的力学平衡方面疗效优于美洛昔康。(本文来源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黄新民,曾惠琼,叶志中[7](2018)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4、IL-6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KO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表达情况,探讨其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36例,年龄42~78岁,平均51.42±7.60岁。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7~68岁,平均(44.77±15.22)岁,为同期本院健康志愿者。两组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ELASA方法测定外周血IL-6、IL-4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KOA组CD3+、CD3+CD4+、CD4+/CD8+、IL-6表达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CD3+CD8+较对照组下降(P<0.05),IL-4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KOA组CD3+总T淋巴细胞水平为(72.32±9.16)%,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47.81±7.09)%,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为(32.18±5.69)%,CD4+/CD8+比值为(1.52±0.32),IL-6水平为(0.321±0.084)ng/L,IL-4水平为(146±35)pg/L,对照组CD3+总T淋巴细胞水平为(57.25±7.13)%,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34.81±5.7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为(24.18±4.62)%,CD4+/CD8+比值为(1.38±0.29),IL-6水平为(0.262±0.064)ng/L,IL-4水平为(101±27)pg/L;结论:KOA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表明CD4+/CD8+失衡在OA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IL-6、IL-4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助于OA的早诊断,对判断其病情活动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观察OA病情及治疗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助于进一步明确OA发病机制。可为OA免疫、基因及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本文来源于《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8-03-30)
邢秋娟,吴佶,戴薇薇,葛京化,陆巍[8](2018)在《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比较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12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9例。治疗组采用益气化瘀补肾方汤剂每日1剂分2次口服;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片7.5 mg,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周、治疗6周结束后、12周和24周随访,评定西安大略麦克马斯特大学骨性关节炎指数(The 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y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量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 g Scale for Pain,VAS)、5次坐立试验、生存质量SF-36量表及有效率。结果: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WOMAC量表各项积分均下降(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1);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较治疗前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均显着降低(均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两组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后5次坐立试验所用时间较治疗前均缩短(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更明显(P<0.05);两组治疗后生存质量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提高更明显(P<0.01);治疗6周后治疗组有效率为95.65%,对照组有效率为89.71%。结论:益气化瘀补肾方与美洛昔康片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均有效,益气化瘀补肾方既可以明显的缓解患者疼痛又可以一定程度的改善膝关节活动度;益气化瘀补肾方在缓解疼痛、改善功能及恢复膝关节内部力学平衡方面疗效明显优于口服美洛昔康片。(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期刊2018年03期)
黄新民[9](2017)在《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4、IL-6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原发性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病因尚不清楚,目前尚无明显有效的治疗方法,其中又以膝关节最常累及。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原发性OA病人在淋巴细胞、细胞因子等诸方面存在异常。T淋巴细胞是淋巴细胞的主要组分,CD3+被认为是所有T淋巴细胞均表达的共同标志性抗原,参与T细胞的信号转导,CD3+CD4+T淋巴细胞是T淋巴细胞中重要的亚群,激活后分化成特定的免疫辅助性T细胞,CD3+CD8+T淋巴细胞是免疫系统主要的效应细胞,能够发挥细胞毒性效应。通过检测KOA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介素-6(IL-6)、白介素-4(IL-4)表达情况,探讨其功能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3例我院住院患者,均符合2010年中华医学会膝骨关节炎诊断标准,其中男17例,女36例,年龄42~78岁,平均51.42±7.60岁。健康对照组30例,其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27~68岁,平均(44.77±15.22)岁,为同期本院健康志愿者。两组均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和慢性炎症性疾病。两组研究对象在年龄、性别构成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及ELASA方法测定外周血IL-6、IL-4表达水平,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KOA组CD3+、CD3+CD4+、CD4+/CD8+、IL-6表达率较对照组升高(P<0.05),CD3+CD8+较对照组下降(P<0.05),IL-4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KOA组CD3+总T淋巴细胞水平为(72.32±9.16)%,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47.81±7.09)%,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为(32.18±5.69)%,CD4+/CD8+比值为(1.52±0.32),IL-6水平为(0.321±0.084)ng/L,IL-4水平为(146±35)pg/L,对照组CD3+总T淋巴细胞水平为(57.25±7.13)%,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为(34.81±5.74)%,CD3+CD8+T淋巴细胞水平为(24.18±4.62)%,CD4+/CD8+比值为(1.38±0.29),IL-6水平为(0.262±0.064)ng/L,IL-4水平为(101±27)pg/L。结论:KOA患者外周血CD3+、CD4+T淋巴细胞水平和CD4+/CD8+比值升高,CD8+T淋巴细胞水平下降。表明CD4+/CD8+失衡在OA的发病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联合检测IL-6、IL-4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助于OA的早诊断,对判断其病情活动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观察OA病情及治疗疗效的重要参考指标,有助于进一步明确OA发病机制。可为OA免疫、基因及药物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新思路。(本文来源于《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期刊2017-12-06)
刘锋卫[10](2017)在《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力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课题是在总结整理既往临床资料及文献报道的基础上,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依据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形成的“胫骨杠杆”力学研究,利用中医针灸穴位理论,观察实验细钢针穿刺事先确定的穴位,对应用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分析。选取特定的5个治疗膝痛穴位,依照下肢力线矫正方向,进行钢针的持续刺激,观察Ilizarov牵伸矫形术后,对膝关节炎疼痛症状减轻,以及促进截骨端愈合的作用。为临床探索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治疗方案提供临床支持。并获得各组完整数据,行两组统计学分析,探讨各治疗组疗效。方法:1.入选患者76名,均需行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术,症状以膝关节内侧疼痛为主,膝关节屈伸活动可,保守治疗2年以上。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38例(穴位穿针外固定组),对照组38例(解剖穿针外固定组)。行术前常规检查,与患者充分沟通,让患者理解并认识到本次手术目的、术后必要的带架生活以及术后复查和锻炼需要经历的过程。2.术前两组行膝关节KSS评分,测定TFA、TPA、膝关节活动度等。选取常用治疗膝骨关节炎“膝痛”的穴位5个:足叁里、阳陵泉、阴陵泉、叁阴交,阿是穴(一般选取胫骨平台内侧压痛明显处)。3.患者在全麻状态下进行手术。实验组,按照针刺穴位的方向进针,透过穴位区,并穿透骨质,将钢针固定于环形外固定器预先设定好的位置上(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无法判断针感,只能按穴位穿针的方向给予穿针并留针);对照组,避开所选穴位区行钢针穿刺,并固定于外固定环上。成功安装骨外固定器后,行胫骨结节下微创截骨,确认截骨成功后。回调外固定器,放置于原畸形位置上,便于术后行缓慢矫形治疗。4.两组术后调整外固定器,完成牵伸矫正时间一般为10-15天。5.通过观察两组,术后第1、3、6、10个月复查,并行膝关节KSS评分,评价膝痛症状缓解、矫形截骨端的骨愈合(拆除外固定器时间)、以及两组下肢畸形的调整(TPA TFA)等情况。6.数据整理,经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同一性、均一性,外固定器结构、布针方法和安装针的数量、以及牵伸矫正的力线方向相同,均选择单侧下肢截骨矫形。相关穴位的气血调节作用,实验组在术后1-3个月内患膝关节疼痛症状缓解快,且稳定;膝功能在术后3个月内得到及时康复;同时,矫形截骨端的骨愈合时间明显提高,有效减少患者佩戴外固定器治疗的不方便与痛苦感。结论:两组在利用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治疗的最终结果无差异,证明两组利用外固定器牵伸矫正下肢力线方向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效。只是在安装外固定器时,把两组穿针的区域做了相应的调整:实验组按体表穴位区穿针;对照组避开穴位区,按解剖部位穿针。实验组在术后调整下肢力线过程中,通过ilizarov环形外固定器上的钢针持续拉紧,在穴位区形成一个潜在的针刺治疗作用。根据膝关节KSS评分,术后1-3个月内,实验组膝骨关节炎膝痛症状缓解、关节功能康复、以及截骨端愈合等方面,与对照组有差异。实验组患者缩短了佩戴外固定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增加了患者对ilizarov技术牵伸矫形的信心,便于ilizarov技术牵伸手术矫形的进一步推广。(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7-10-01)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通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观察不同储存时间(湖北省黄冈市蕲春的3年艾绒和1年艾绒)的艾绒灸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的WOMAC、VAS评分和热痛温度差异,客观评价不同储存时间艾绒灸治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艾1组和艾2组,每组各30例。艾1组采用储存3年的艾绒灸治,艾2组采用储存时间1年的艾绒灸治,两组均取犊鼻穴、内膝眼穴和鹤顶穴,每次治疗20 min,每周3次,治疗6次后观察并比较两组即刻疗效及4周后随访疗效。结果:治疗结束及4周后随访两组WOMAC量表评分、VAS量表评分均有明显下降(P均<0.01);艾1组对改善WOMAC僵硬项目评分改善优于艾2组;WOMAC疼痛、活动功能和VAS疼痛评分以及热痛温度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艾1组和艾2组治疗结束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和60.0%,4周后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0%和66.7%,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不同储存时间(储存3年和储存1年)的艾绒灸治均能显着改善中重度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僵硬和活动功能;但储存3年的艾绒灸治改善膝关节僵硬疗效优于1年艾绒灸治疗效。本研究提示不同储存时间的艾绒灸治中重度膝骨关节炎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原发性膝骨关节炎论文参考文献
[1].任昌杰.应用夹胫推肘牵膝推拿法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人人健康.2019
[2].薛世勇,王春艳,李涛,刘世敏,施茵.不同储存时间艾绒灸治中重度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疗效观察[C].新时代新思维新跨越新发展——2019中国针灸学会年会暨40周年回顾论文集.2019
[3].王欢,孙贺,张耀南,王飞,薛庆云.中国40岁以上人群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各间室患病状况调查[J].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2019
[4].苏苇,赵宏,康利平.不同产地艾灸治疗中重度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效果比较[J].中国医药导报.2019
[5].刘振峰,梁治权,艾力江·阿斯拉,方锐,邓迎杰.IL-1β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原发性膝骨关节炎发病的关系研究[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8
[6].邢秋娟,吴佶,葛京化,黄春水,赵芸.叁色膏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研究[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7].黄新民,曾惠琼,叶志中.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4、IL-6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C].第十六届中国中西医结合风湿病学术年会论文集.2018
[8].邢秋娟,吴佶,戴薇薇,葛京化,陆巍.益气化瘀补肾方治疗早中期原发性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J].河南中医.2018
[9].黄新民.原发性膝骨关节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IL-4、IL-6水平及临床意义分析[C].2017年第五次世界中西医结合大会论文摘要集(中册).2017
[10].刘锋卫.穴位穿针联合Ilizarov技术治疗原发性膝骨关节炎的临床与力学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