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区教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客户关系管理理论,慢性病,健康教育,模式
社区教育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黄靖,陈宪泽,林自吉[1](2019)在《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老龄化进程加剧,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居民身心健康的重要疾病,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疾病负担。文章以客户关系管理理论为基础,从对象、供给者、内容、方式等四个要素构建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的新模式,并提出完善健康信息系统、整合社区卫生健康资源、建立反馈和效果评价机制等实施路径。(本文来源于《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6期)
任涛,谢建芳[2](2019)在《不同教育模式对社区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认知水平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教育模式对社区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CKD)认知的影响,为社区医生再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在2016年10月将上海市青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25名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与乡村医生分成3组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干预,第一组采用讲座加科普教育模式,第二组采用讲座教育模式,第叁组采用科普教育模式,为期10个月。评价3组医务人员教育前后CKD的认知水平。结果 :教育前,3组医务人员的CKD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教育后,第一组CKD知识认知得分高于第二组(P <0.01),也高于第叁组(P <0.01),第叁组的得分高于第二组(P <0.05);且3组医务人员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前(P <0.01)。结论 :3种不同教育模式均能显着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CKD认知水平,但讲座加科普的效果更为显着,提示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KD防治知识的讲座和科普教育,可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对CKD的认知水平。(本文来源于《上海医药》期刊2019年22期)
郭海燕[3](2019)在《儿童之家——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省钱的、平民的早期教育,满足大众化的需求,本研究选取苏中地区T市某社区为研究对象,试点以"儿童之家"探索普惠性的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公共服务模式。文章阐述了儿童之家组织机构的建立、儿童之家的师资培养及线上线下"儿童之家"的差异性服务。(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9年84期)
章建时[4](2019)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方法将抽取的200名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研究组采用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结果研究组的总知晓率及干预后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开展落实个性化健康教育模式,有重要作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指南》期刊2019年28期)
宋瑛琦,王瑞,李璐[5](2019)在《PBL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社区老年人普遍存在多种慢性病,生活习惯也有待改善,因而加强健康教育非常必要。本研究探讨社区老年人接受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 2016-01-10-2017-01-10,选取长春市某社区200名社区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接受PBL健康教育。对比两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健康行为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健康知识得分为(20.3±1.0)分,对照组健康知识得分为(11.2±1.8)分,t=12.869,P<0.001。观察组生活质量总分为(78.2±5.8)分,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为(61.0±3.3)分,t=4.193,P=0.015。结论 PBL健康教育模式对改善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与行为的作用显着,能有效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社区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周甫英[6](2019)在《社区糖尿病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讨论社区糖尿病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方法本次实验选择塘南社区糖尿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讨论,把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都为6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入院管理,实验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比较两组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以及对糖尿病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我管理情况。结果实验组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血糖的控制情况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比较,P<0.05。对照组的关于糖尿病的知识水平以及自我管理的情况小于实验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采取全程健康教育模式进行管理,可以帮助患者提高对糖尿病的认知水平,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内,同时还可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效果显着,值得在今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期刊2019年53期)
杭成,高洪波,戴苏南[7](2019)在《基于学习动机视角下的社区教育模式探索——以南通社区大学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互联网+教育的普及,社区教育的便利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为适应居民的差异化需求,有必要探究个体学习的动机。本文从学习动机的视角出发,以南通社区大学的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对南通的社区教育模式提出了一些改进的对策,希望引发大家的思考和关注。(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9年25期)
刘妮[8](2019)在《“互联网+”背景下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的医院-社区-家庭痛风叁级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患者中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方法:(1)组建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小组,确定不同层级间的组织分工、功能定位和管理方法等,结合《2016年中国痛风诊疗指南》及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ropean League Against Rheumatism,EULAR)关于痛风治疗的建议制定痛风叁级健康教育内容,构建“互联网+”背景下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模式。(2)选择2018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山西某叁级甲等医院风湿科就诊及在医联体社区太原市平阳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建档管理的痛风患者。将依据纳入排除标准纳入的120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互联网+”背景下的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时间为3个月。(3)采用《痛风患者一般资料调查表》、《痛风患者自我管理依从性量表》及患者尿酸水平及尿酸理想化水平作为评测指标,在患者干预前后进行资料收集。(4)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运用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痛风患者一般资料:参加本次研究的120名痛风患者中,男性96名(80%),女性24名(20%),平均年龄为(44.32±11.41岁;平均病程为(3.88±1.87)年。实验组痛风患者60名,男性47人,女性13人。平均年龄(43.40±11.27)岁,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64岁;病程平均(3.80±1.59)年;对照组中痛风患者60名,其中男性49人,女性11人。平均年龄(45.23±11.57)岁,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73岁;病程平均(3.97±2.12)年;经过分析,两组患者的性别构成、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2)痛风患者尿酸水平及尿酸理想化水平状况:干预前,实验组患者在尿酸水平(504.16±101.82)μmol/L,尿酸水平理想化的有6人(10%),;对照组患者的尿酸水平(476.99±86.28)μmol/L,尿酸水平理想化的有5人(8.3%),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尿酸水平及尿酸理想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在尿酸水平下降至(334.78±58.59)μmol/L,干预后尿酸水平理想化的有49人(81.7%);对照组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下降至(424.71±72.48)μmol/L,患者尿酸水平理想化的有10人(17.5%)。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及尿酸理想化水平有显着性差异(P<0.01)。3个月后,两组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痛风患者的尿酸理想化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痛风患者的尿酸理想化水平在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患者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状况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总分、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遵医用药、尿酸自测、主动就医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总分、合理饮食、规律运动、遵医用药、尿酸自测、主动就医上在干预前后均有显着性差异(P<0.01)。叁个月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痛风患者在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总分、规律运动、遵医用药、尿酸自测上在有显着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在合理饮食、主动就医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联网+”背景下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痛风患者,可以降低痛风患者的尿酸水平,促使尿酸控制水平理想化,增强痛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依从性,进而增强患者自我疾病管理的能力与信心。(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6-19)
王凌宇[9](2019)在《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的健康素养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服务范围内的140例社区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器随机法将其分为参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70例,其中参照组对居民进行常规教育;实验组在对居民进行常规教育基础上进行互动式健康教育,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在不同教育方式下对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效果。结果:实验组健康知识认知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的数据分别为87.14%和85.71%,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1.42%和68.5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居民实施互动式健康教育,能够提升居民的健康素养,效果优于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值得深入研究。(本文来源于《家庭生活指南》期刊2019年06期)
彭文亮[10](2019)在《少数民族社区护理临终关怀生命教育模式初探——以黔东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迅猛发展,医疗水平与质量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老龄化社会的进程加快,医疗成本不断攀升,加剧了社会医疗问题和矛盾的发生。在实施临终关怀以来,国内外有相关研究表明,临终关怀能够更好地提高临终患者的生命质量,同时降低医疗消耗,但也反映出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临终关怀的接受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临终关怀的实施现状也存在不同。立足少数民族文化,通过与同源文化相融合的生命教育活动,反向推动地区临终关怀和社区护理相关工作,从而提高临终关怀在实际护理工作中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来源于《现代职业教育》期刊2019年15期)
社区教育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不同教育模式对社区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CKD)认知的影响,为社区医生再教育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在2016年10月将上海市青浦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625名全科医生、公卫医生、护士与乡村医生分成3组进行不同方式教育干预,第一组采用讲座加科普教育模式,第二组采用讲座教育模式,第叁组采用科普教育模式,为期10个月。评价3组医务人员教育前后CKD的认知水平。结果 :教育前,3组医务人员的CKD知识认知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教育后,第一组CKD知识认知得分高于第二组(P <0.01),也高于第叁组(P <0.01),第叁组的得分高于第二组(P <0.05);且3组医务人员的得分均高于教育前(P <0.01)。结论 :3种不同教育模式均能显着提高社区医务人员对CKD认知水平,但讲座加科普的效果更为显着,提示对社区医务人员进行CKD防治知识的讲座和科普教育,可更好地提高医务人员对CKD的认知水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区教育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黄靖,陈宪泽,林自吉.基于客户关系管理理论的社区慢性病健康教育模式研究[J].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任涛,谢建芳.不同教育模式对社区医务人员慢性肾脏病认知水平的影响[J].上海医药.2019
[3].郭海燕.儿童之家——0-3岁婴幼儿社区早期教育模式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9
[4].章建时.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9
[5].宋瑛琦,王瑞,李璐.PBL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老年人健康知识与行为干预效果[J].社区医学杂志.2019
[6].周甫英.社区糖尿病患者全程健康教育模式与效果[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
[7].杭成,高洪波,戴苏南.基于学习动机视角下的社区教育模式探索——以南通社区大学为例[J].课程教育研究.2019
[8].刘妮.“互联网+”背景下医院-社区-家庭叁级健康教育模式在痛风患者中的应用[D].山西医科大学.2019
[9].王凌宇.分析不同健康教育模式对社区居民健康素养的影响[J].家庭生活指南.2019
[10].彭文亮.少数民族社区护理临终关怀生命教育模式初探——以黔东南地区为例[J].现代职业教育.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