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

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

导读:本文包含了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一新生,入学适应,焦虑,心理素质

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文献综述

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1](2019)在《高中新生心理素质与其入学适应期焦虑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入学时,由于环境的变迁,容易产生适应不良的问题,诱发焦虑情绪。因此为探究入学适应期内,高一新生自身焦虑情绪的动态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了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成都市某中学的326名高一新生,对其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共计四次的问卷追踪测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高中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内,新生焦虑情绪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中新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内,(1)其焦虑情绪呈线性增长(截距=18.01,p <0.01,斜率=0.36,p <0.01);(2)其焦虑情绪,在入学第一周时测得的初始水平上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γ_α=0.07, p=0.31),但在随后的四个月里女生焦虑情绪的增长显着快于男生(γβ1=-0.28, p <0.05);(3)而且其心理素质能显着地预测新生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β_(截距)=-0.18,p <0.001)及其增长速度(β_(斜率)=-0.02,p <0.01),即表现为:心理素质水平越高的新生,其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越低且增长速度越慢。以上结果首次表明,高中新生在入学适应期的焦虑情绪显示出具有线性增长的变化轨迹,而且会受到自身心理素质的显着影响,这些发现为预测及干预高中新生的焦虑情绪提供了实证基础,同时深化了人们对心理素质在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中的作用及功能的认知。(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肖兴学,张文,阮明成,黄云,程刚[2](2019)在《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对其焦虑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在其焦虑变化轨迹上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成都市某中学的306名高一新生(Mage=15.55,SD=0.47),使用焦虑量表对其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共计5次的问卷追踪测试,并在第一次测试时对其宜人性进行了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建模,考察了新生入学过渡期内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并就宜人性对其焦虑情绪变化轨迹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其焦虑情绪呈线性增长(截距=18.01,p <0.01,斜率=0.29,p <0.05);(2)其其焦虑情绪,在入学第一周时测得的初始水平上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γ_α=0.21, p=0.57),但是在随后四次的测试中女生的增长速度显着高于男生;(3)宜人性能显着地预测新生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β_(截距)=-0.33,p <0.01)及其增长速度(β_(斜率)=-0.09,p <0.01),具体来说:在宜人性上得分较高的新生,其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越低且后期的增长速度也越慢。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在入学过渡期其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呈显着的线性增长,并且还会受到个体宜人性人格的影响。该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于高一新生宜人性与其焦虑变化轨迹间的认识,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深化了人们对于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高中生形成焦虑性情绪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黄佳佳,肖兴学,张文,林楠,张成秀[3](2019)在《高中新生心理韧性与其抑郁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采用了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贵阳市几所中学的639名高一新生,对新生进行了为期五个月(每月1次,共5次)的数据追踪采集。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高中新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内,新生抑郁情绪的变化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高中新生在入学的第一个学期内,(1)其抑郁情绪呈二次方曲线增长态势,且递增速度略有下降,同时抑郁起始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存在显着的个体差异(截距=18.72,p <0.01,斜率1=0.82,p <0.01,斜率2=-0.13,p<0. 05);(2)其抑郁情绪,在入学一周内的初始均值上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γα=2.27, p <0.01),且在随后四个月里高一新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在两个发展阶段均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β斜率1=0.13,p> 0.05;β斜率2=-0.12,p> 0.05);(3)心理韧性显着地预测新生抑郁情绪的截距(?截距=-0.36,p <0.001),表明新生心理韧性水平越高,其起始抑郁水平越低;(4)心理韧性对抑郁第一、二阶段斜率也具有显着预测作用(?斜率1=0.07,p <0.01,?斜率2=-0.01,p <0.01),表明高心理韧性的中学生,其抑郁上升速度较快,并且上升速度会有所放缓。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已成为当今社会逐渐重视的问题,探索有效解决其抑郁情绪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而心理韧性则是青少年适应发展过程中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全发展、维护其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邹燕,林楠,张文,余玮,程刚[4](2019)在《高中新生人格五因素对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主观社会地位(Subjectivesocial status,SSS)指个体对自己所处社会阶层的主观认知,大量研究证实SSS身心健康紧密相关。为了探讨人格五因素对高中新生主观社会地位(SSS)变化轨迹的影响,研究采用纵向追踪的方法对高中新生进行调查。本研究主要采用大五人格简式量表(NEO-FFI)中文翻译版、中学生主观社会地位问卷纵向考察高中新生人格五因素对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的影响。此次研究样本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在内蒙和贵州两地随机选取了四所普通高中进行取样。研究历时4个月,对2018级新生进行了4次测试。其中第1次测试安排在新生入学后的第一周内。经过校方及家长同意,家长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后开始施测,最后同意参加测试的人数为600人,发放问卷600份,收回问卷567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546份,有效率为96%。其中男生252人(46%),女生294人(54%),平均年龄15.9周岁(SD=0.66)。以第一次作为基线,随后3次测试分别采用间隔4周集中测试1次的方式进行。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首先,主观社会地位呈阶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及其后的变化速度存在显着个体间差异;其次,大五人格各维度对SSS变化轨迹的影响分别是:(1)新生的神经质得分对新生入学时SSS得分没有显着的影响,但是神经质得分高的个体,其后期SSS下降得慢;(2)外倾性越高的个体,其入学时的SSS水平较高且后期下降的越快;(3)开放性得分越高的个体,其入学时的SSS水平越高,但对其后期SSS的变化没有预测作用;(4)新生宜人性得分越高,其入学时SSS水平较低且后期下降得越慢;(5)责任心得分越高,其入学时的SSS水平越高,但对SSS后期变化没有预测作用。(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喻嘉宏[5](2019)在《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慢乙肝队列医疗费用的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该疾病给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医疗费用多年来持续增加。临床患者病程长、疾病特征差异大、治疗方式和医疗费用均存在较大的异质性。本研究基于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费用数据构建潜变量增长曲线模型(Latent Growth Mixture Modeling,LGMM),揭示广州市慢性乙型肝炎初治患者在长期诊疗过程中直接医疗费用的发展变化轨迹的异质性及其来源,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和相关部门政策的制定提供合理建议。方法:本研究数据来源于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信息系统,该队列研究的患者为2008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期间,在广州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就诊并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的初治患者。数据库中包含一般人口学特征指标、就诊信息、用药情况、医疗费用及明细费用和实验室检测指标。构建适用于队列数据的LGMM模型探讨不同患者群体的医疗成本及变化轨迹,比较不同亚类人群直接医疗费用增长变化趋势及明细费用构成、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和HBVDNA、ALT、HBeAg和HBeAb等实验室指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疾病进展与医疗费用增长轨迹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918名慢乙肝初治患者,其中男性占比较高(占73.06%),平均年龄为(34.29±10.72)岁,自费患者最多(占50.41%),其次是医保患者(占42.19%),公费患者占比最低(7.40%)。随着治疗时间增加,慢乙肝初治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男性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高于女性(Z=32.05,P<0.001);随着年龄增加,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呈现增长趋势(Z=42.66,P<0.001);医保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高于自费和公费患者(Z=278.72,P<0.001)。基于LGMM模型识别出3个直接医疗费用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费用平稳波动组”(占31.80%)、“费用逐渐上升组”(占50.31%)和“费用缓慢下降组”(占17.89%)。“费用平稳波动组”男性占比高但年龄分布多处于低年龄段,疾病发生进展的患者占比为10.34%,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在起始点水平上下波动,最终处于中等费用水平;“费用逐渐上升组”中男性比例较高且年龄分布主要在高年龄段,疾病发生进展的患者最多(19.28%),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从起始点水平逐渐上升,最终处于高费用水平;“费用缓慢下降组”女性比例较高且年龄分布主要处于低年龄段,疾病发生进展的患者最少(占4.98%),整个治疗期间患者年直接医疗费用从起始点水平缓慢下降,最终处于低费用水平。比较叁个亚类患者抗病毒药物使用情况,“费用逐渐上升组”患者年抗病毒使用率最高,该亚类患者在ETV、LAM和LDT叁种抗病毒药物年使用率最高(60.76%、31.61%和33.11%),且使用抗病毒药物种类多,“费用平稳波动组”患者各抗病毒药物年使用率均处于两个亚类间,而“费用缓慢下降组”患者IFN年使用率最高(21.65%),其他种类的抗病毒药物年使用率均低于其他两个亚类,且使用单类抗病毒药物患者占比最高(67.05%)。比较叁个亚类患者实验室指标情况,“费用逐渐上升组”患者基线HBV DNA检测主要分布在较高水平,“费用平稳波动组”基线HBV DNA检测结果处于中等水平患者较多,而“费用缓慢下降组”基线HBVDNA检测在<1.0×104copies/ml范围患者占比最高(21.84%)。叁个亚类患者基线ALT、HBeAg和HBeAb叁个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患者治疗第一年使用抗病毒药物会降低疾病进展的危险(P=0.098,OR=0.816);患者治疗第一年使用干扰素会降低疾病进展的危险(P=0.006,OR=0.350);相比于第一亚类,第二亚类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危险程度更高,而第叁亚类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危险更低(P=0.006,OR=0.350;P=0.006,OR=0.525)。结论:LGMM模型能够识别慢乙肝初治患者治疗队列中不可观测亚类的医疗费用变化轨迹,反映慢乙肝初治患者真实治疗医疗费用。模型识别出叁个不同直接医疗费用增长轨迹亚类,各亚类直接医疗费用及各项明细费用、抗病毒药物使用和实验室指标均存在差异。慢乙肝初治患者中只有50%的群体医疗费用呈多年增长趋势,且疾病进展较为严重;基线HBV DNA 水平的严重程度和早期是否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是影响直接医疗费用增加和疾病发生进展的最主要决定因素。约20%的慢乙肝初治患者多年的医疗费用呈缓慢下降趋势,疾病进展率较低;这类患者中女性占比较其他类别高,早期干扰素使用率也较高。因此,疾病早期使用干扰素可能延缓疾病进展,而进一步降低后期医疗费用。(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9-05-20)

喻嘉宏,陈小娜,郜艳晖,张岩波,陈柏楠[6](2018)在《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介绍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理论,并将该模型应用于医学研究实践。方法以453名接受治疗的抑郁患者的随访研究为例,采用Mplus7.4软件构建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结果识别出2个增长趋势不同的亚类"一般抑郁组"和"严重抑郁组",每个亚类人数分别为380人(83.89%)和73人(16.11%),年龄较小患者属于"一般抑郁组"可能性高(t=-0.051,P<0.05)。结论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纵向数据分析中能够识别不可观测亚群的不同增长轨迹,可以很好的弥补传统的增长模型在探讨群体异质性方面的不足,是纵向数据分析的有力工具。(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期刊2018年04期)

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刘文俐,周先进[7](2018)在《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的群体异质性及其性别效应。方法:采用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对340名大学生在一年内追踪测量了4次,并采用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根据相关指标可以分为抑郁缓解组、抑郁低风险组、抑郁高风险组、抑郁恶化组。抑郁低风险组和抑郁高风险组的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相对稳定,抑郁缓解组和抑郁恶化组的大学生抑郁发展轨迹有显着的时间效应,抑郁缓解组的抑郁水平随时间变化显着下降,而抑郁恶化组的抑郁水平随时间变化显着升高。同时,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有显着的性别效应,抑郁高风险组和抑郁缓解组的女生比例更高,而抑郁恶化组的男生偏多。结论: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有显着的群体异质性和性别效应。(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4期)

侯桂云,黎光明,谢晋艳,杨栋[8](2018)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完成四次跟踪调查的1816名老年被试,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探讨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老年人认知功能呈非线性的下降趋势;(2)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受教育水平对老年人的认知功能具有积极的影响;(3)吸烟、饮酒以及性别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不同。吸烟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没有达到显着性水平;在且仅在初始测查中,饮酒者的认知功能高于不饮酒者;女性的初始认知功能低于男性,但在变化速度上不存在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心理科学》期刊2018年04期)

杨满云,郭成,周仁会,李振兴[9](2017)在《人际冒犯受害者宽恕的变化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考察人际冒犯受害者的宽恕变化轨迹,以及沉思对宽恕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318名10天内遭遇人际冒犯的大学生进行历时五周的五次追踪调查,采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对宽恕变化轨迹进行分析。结果: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发现,(1)人际冒犯受害者宽恕线性增长模型优于二次方增长模型,其起始水平和变化速度均存在显着个体间差异;(2)在五个时间点上,时间变化协变量人际冒犯受害者的沉思均对其宽恕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结论:人际冒犯受害者宽恕呈线性增长趋势,状态沉思会阻碍人际冒犯受害者的宽恕。(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程刚,张大均,肖友琴,关雨生,陈艳红[10](2016)在《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的变化轨迹:一项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整群取样的方法在全国按东部、中部和西部共抽取了7所高校的1983名新生,进行了历时四个月的四次追踪测试。使用潜变量增长模型建模,分别考察了新生主观社会地位和抑郁的变化轨迹,并就两者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主观社会地位呈阶段化线性增长,其起始水平和第一阶段的增长速度存在显着个体间差异;(2)抑郁呈二次方增长,其起始水平和增长速度存在显着个体间差异;(3)入学后主观社会地位的下滑速度能有效预测新生抑郁水平的上升速度。研究基于情绪压制理论,对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间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心理发展与教育》期刊2016年06期)

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探讨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在其焦虑变化轨迹上所起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成都市某中学的306名高一新生(Mage=15.55,SD=0.47),使用焦虑量表对其进行了历时一个学期,共计5次的问卷追踪测试,并在第一次测试时对其宜人性进行了调查,使用潜变量增长建模,考察了新生入学过渡期内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并就宜人性对其焦虑情绪变化轨迹的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新生入学后四个月内:(1)其焦虑情绪呈线性增长(截距=18.01,p <0.01,斜率=0.29,p <0.05);(2)其其焦虑情绪,在入学第一周时测得的初始水平上不存在显着的性别差异(γ_α=0.21, p=0.57),但是在随后四次的测试中女生的增长速度显着高于男生;(3)宜人性能显着地预测新生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β_(截距)=-0.33,p <0.01)及其增长速度(β_(斜率)=-0.09,p <0.01),具体来说:在宜人性上得分较高的新生,其焦虑情绪的初始水平越低且后期的增长速度也越慢。通过研究结果表明,高一新生在入学过渡期其焦虑情绪的变化轨迹呈显着的线性增长,并且还会受到个体宜人性人格的影响。该研究的发现有助于推进学界对于高一新生宜人性与其焦虑变化轨迹间的认识,并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深化了人们对于焦虑情绪产生的影响因素及其变化特点,为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预防高中生形成焦虑性情绪障碍,,促进其身心健康成长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参考文献

[1].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高中新生心理素质与其入学适应期焦虑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肖兴学,张文,阮明成,黄云,程刚.高一新生入学过渡期宜人性对其焦虑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3].黄佳佳,肖兴学,张文,林楠,张成秀.高中新生心理韧性与其抑郁变化轨迹的关系: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4].邹燕,林楠,张文,余玮,程刚.高中新生人格五因素对主观社会地位变化轨迹的影响: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5].喻嘉宏.基于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的慢乙肝队列医疗费用的异质性研究[D].广东药科大学.2019

[6].喻嘉宏,陈小娜,郜艳晖,张岩波,陈柏楠.潜变量增长混合模型在医学研究中的应用[J].中国卫生统计.2018

[7].黎志华,谢玮玉,尹霞云,刘文俐,周先进.大学生抑郁的发展轨迹:基于潜变量混合增长模型的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8

[8].侯桂云,黎光明,谢晋艳,杨栋.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变化轨迹:基于潜变量增长模型的分析[J].心理科学.2018

[9].杨满云,郭成,周仁会,李振兴.人际冒犯受害者宽恕的变化轨迹:一项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7

[10].程刚,张大均,肖友琴,关雨生,陈艳红.大学新生主观社会地位与抑郁的变化轨迹:一项多元潜变量增长模型分析[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6

标签:;  ;  ;  ;  

潜变量增长模型论文-林楠,张文,阮明成,赵高明,张成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