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第一中学261300
《非攻》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寻觅文言津梁”单元“融会贯通”专题的一篇文章,从教材编排的角度来看,属于选教课文或自学内容。在现实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将其视为一般的文言文来处理,或者将其当作一训练题目,采用自学检测的形式来处理,课堂体现出文言文教学重视知识性和技能性以及学生自主性的特点。同时,课堂上,我们能听到学生的朗朗书声,可以说这也是体现了对语言学习的一种反复朗读、反复巩固的强化意识,这些都是好的,符合文言文教学的规律。
一、尊重文本的独特性
但是,对《非攻》来说,它不仅仅是一般的文言文,更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作家墨子的代表作,包含了深厚的人文情怀和理性思维光辉。因此,本文的教学更应该体现先秦诸子散文的独特性,即更应该重视课堂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设计和达成。应让孩子们从文本中吸取更多的精神营养,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本身。
先秦诸子散文诞生于春秋战国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时代,体现了先贤对社会人生的思考,议论精辟,智慧隽永。教材的选文仅是学生们通往先秦诸子论著的一扇窗户,它应该启迪并引导学生领略先贤智慧,陶冶身心,涵养德行,提高对我国文化传统和思想传统的认识,加深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热爱,发展阅读古文的基本功;同时,也让学生用思想点燃思想,拓宽文化视野和思维空间,思考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培养科学精神,提高文化素养,努力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
二、尊重学生的独特性
高中时期是一个人身心成长和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称作区间里,他们需要摄取多方面的精神营养。从目前的高中生来看,学生们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知甚少,尤其是先秦时代。在那个思想大爆炸的年代里,国人的生产生活,士人的精神状态,思想者的思考呼喊,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当下的宝贵财富。学生们往往只知孔子老子之名,而对于其真正的伟大之处,尤其是他们对社会人生的思考感悟,往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或者一无所知。孤陋寡闻、内容浮浅、精神疲软等心灵疾患时有发生,展现了新一代青年人文精神的缺失。
先秦散文最重要最精彩的地方就是他们百花齐放的思想,这也是“文心”所在。文心即人心,文学即人学。语文课堂教学应更多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他们的思想,进而引导这些内容与孩子的思想碰撞。这些文字展现了中华民族思想的精华,足以让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有一个开端性的认识,这些传统文化观念中的精髓都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成长的精神根基。甚至,教学过程中有必要引导孩子们用先贤的眼来看待当下中国社会诸多现象,乃至世界问题。
三、尊重教师的独特性
从目前来看,高中语文教材选取了《论语》、《孟子》、《荀子》、《庄子》、《墨子》、《韩非子》等经典著作的篇章,为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教材之上仅仅是一篇文章,但是教材的背后却是一片灿烂的星空。这就为高中语文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语文教师要担当起提高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良好思维习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塑造学生高尚灵魂的重任。在这片思想的海洋和文学的海洋里,高中语文教师应该担负起这样一个任重道远的教学责任,让学生在先秦诸子学习中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传统经典的魅力,陶冶性情,在精神层面赋予学生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的义务和责任。
其次,先秦诸子的作品,时隔久远,语言文字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演变,于今人而言非常陌生。这对于一个古文字积累并不丰富的学生来说,无疑是最大的难题,再加上学生生活的时代和先贤们的社会环境相差迥异,要使学生做到对作品心领神会,进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更非易事。更大的挑战是,学生们更多的注意力被当下一些无关紧要琐碎之事吸引和占用着,根本没有兴趣,也没有精力关注一些让他们觉得劳脑伤神的东西。这是目前教育最大的不幸。作为一名教师如何让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浓厚的兴趣,并且去认真领会、体悟其中的文化内涵和精髓所在呢?这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师的一大挑战,让先秦诸子散文教学回归当代学生生活应该是一个紧迫性问题。
四、尊重教学规律的独特性
在文字与思想之间,教学过程要有个度的把握。不能把语文课上成思想政治课,单独强调其思想性,也不能把语文课上成知识积累课,只关注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先秦诸子文章具有语言丰富、表现手法多样、艺术特点鲜明、思想性强等特征,教学中需要教师的讲解点拨;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先秦散文是文言文,就把它等同于纯粹的史传类或抒情类古文去教学,而忽视了文字背后的思维,尤其是其语言艺术,这背后有许多古人驾驭思想的逻辑经验和思想火花,而他们都是学生们生活中看待分析问题,表达观点的宝贵经验。
教学中我们有必要做到:眼中有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择重而学,适时补充;精研文本,紧跟社会。对于学生必须要知道的文言知识一定要关注到,在此基础上对代表人物的思想进行“由点到面”的梳理探究,因为,我们没法带着学生读所有的经典,我们要把重点放在“读”和“研”上,提高学生自己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将来可以读更多古文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