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屏蔽论文-申耀武

壳体屏蔽论文-申耀武

导读:本文包含了壳体屏蔽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热处理温度,固溶温度,电磁屏蔽性能,Mg-8Al-1Zn-0.2Ti镁合金

壳体屏蔽论文文献综述

申耀武[1](2018)在《热处理温度对镁基机械壳体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热处理温度对Mg-8Al-1Zn-0.2Ti镁基机械壳体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优化出固溶热处理温度和时效热处理温度,采用不同的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对该壳体试样进行了热处理,并进行了试样电磁屏蔽性能测试与分析。结果表明:当测试频率为50 MHz时,随固溶热处理温度从380℃增大到440℃,或随时效热处理温度从180℃增大到240℃,试样的电磁屏蔽效能均先增大后基本保持不变;当测试频率为800 MHz或1500 MHz时,随固溶热处理温度从380℃增大到440℃,或随时效热处理温度从180℃增大到240℃,试样的电磁屏蔽效能均先增大后减小。该壳体的固溶温度和时效温度分别优选为430℃、220℃。(本文来源于《热加工工艺》期刊2018年12期)

于颖[2](2018)在《电路屏蔽壳体的电磁兼容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以及高速化要求,电路板向高速、高密度的方向发展。传输速度提升意味着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将尽可能短,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电路板电磁兼容的设计问题。而若在最初的电路板设计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电磁兼容问题,可能会导致整套电子设备的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分析电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特性,进行PCB与其屏蔽壳体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和优化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一个电场测量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采用CST仿真软件,研究测量电路中电路板自身的辐射特性以及增加屏蔽壳体后的电磁辐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探讨减小电磁辐射的修正方法,提出电场测量电路设计中的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方案,实现电场测量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测量电路的辐射模型,并对电路的电磁辐射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设计的电场测量电路,分析了电路原理并给出了其辐射源;依据辐射源在电路板中的分布,采用CST软件建立各个辐射电路模块的辐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电路板开关电源、ADC和CPU晶体振荡器电路电场辐射分布特性,实现了对测量电路的辐射特性评估。2.建立电路屏蔽壳体的屏蔽特性仿真模型,分析了测量设备屏蔽壳体孔缝处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依据叁种辐射源,分别讨论了各辐射源与屏蔽壳体模型共存时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重点仿真分析了电路板屏蔽壳体的屏蔽效果,从而得到该电场测量装置实际的电磁辐射状况。3.基于上述测量电路和测量装置屏蔽壳体孔缝处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将电路板的辐射情况以及其屏蔽壳体的屏蔽效果反馈到电路板的设计中,对电路板进行修正与优化;重点对屏蔽壳体上孔缝形状与位置进行仿真分析优化,以减小设备电磁辐射;对优化前后的电场测量设备进行了电磁辐射测量,验证了该建模仿真优化方法的可行性。(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5-01)

周文霞,夏迪,钟云[3](2017)在《屏蔽主泵电机壳体断裂韧性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屏蔽主泵是第叁代非能动核电厂中的关键动设备,其电机壳体采用了易发生低温脆化的SA 508,Grade 1材料,需要开展断裂韧性评估,本文从试验和计算分析角度对该材料进行断裂韧性评估,对比国内外制造厂试验得出的参考无延性转变温度。结果表明,国内制造厂还需进一步进行制造工艺的技术攻关,同时,对国内制造厂研制的材料按照ASME附录G进行断裂韧性评估。分析结果表明,其断裂韧性满足要求,采用该方法进行评估,在保证安全评价可靠的前提下,促进了材料的国产化。(本文来源于《中国设备工程》期刊2017年22期)

黄晓,刘东升[4](2016)在《提高弹上设备含孔缝壳体屏蔽效能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出于通风散热、线缆进出的考虑,弹上很多设备的壳体表面都有孔洞,严重降低了壳体的电磁屏蔽效能,是造成电磁干扰的重要原因。弹上空间有限,负重对飞行成本的提高很大,且导弹飞行过程中过载很大,因此采取提高含孔缝壳体屏蔽效能的措施需同时考虑到所占空间、增加的重量和对设备结构强度的影响叁个要素。提出了一种提高含孔缝腔体电磁屏蔽效能的新方法——加装屏蔽立柱,这种方法结构简单,基本不占用屏蔽壳体内的有限空间,也不会明显增加飞行重量,而且不影响线缆进出、通风散热、结构强度和电气连续性。理论计算和实验测试结果都验证了理论的正确性。(本文来源于《微波学报》期刊2016年02期)

熊冉,李孝玉,魏晗[5](2015)在《破片冲击引爆带金属壳体屏蔽炸药临界条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研究破片对带金属壳体屏蔽炸药的起爆,基于Held的v~2d=const的裸装炸药的起爆判据,依据能量密度的理论和破片撞击带壳B炸药的实验数据推导出与破片、壳体和炸药以及角度有关的破片对带金属壳体屏蔽炸药的临界起爆判据,并采用了有限元软件LS-DYNA对破片起爆带壳炸药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理论判据、数值模拟和实验值叁者之间误差较小(10%以内),证明了该判据的合理性,可以很好的描述破片对带壳炸药的起爆特性,为后续冲击起爆实验研究和毁伤研究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来源于《爆破》期刊2015年04期)

罗剑辉,周海生,马戈,黑东炜,魏福利[6](2014)在《封闭壳体X射线屏蔽效能测量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X射线辐照环境中抗辐射加固技术研究的需求,建立了一种适用于电子系统封闭外壳的X射线屏蔽效能测量方法。以X射线机的轫致辐射输出为基础,通过滤波和多个连续谱的组合,实现了接近考核能谱的辐照X射线输出;利用Li F热释光探测器的优势,研究了X射线能量响应标定和屏蔽效能测量的应用方法。重点开展了20–100 ke V硬X射线辐照下封闭腔体屏蔽效能测量的实验研究,测量结果显示,除照射方向上的穿透X射线外,散射X射线对腔体内部剂量场具有显着的贡献。通过实验方法的建立和测量结果的分析,能为X射线抗辐射加固的结构设计和有效性评估提供实验参考。(本文来源于《核技术》期刊2014年12期)

王廷永,金云平,上官林宏,潘征[7](2014)在《结构模板与屏蔽壳体一体化屏蔽室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结构模板与屏蔽壳体一体化屏蔽室模型的研制,研究了采用结构模板与屏蔽壳体一体化技术建设屏蔽室的技术要求,试验了一体化屏蔽室的屏蔽效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结构模板与屏蔽壳体一体化技术在防护工程内建设的屏蔽室的屏蔽效能,可以满足有关技术规范要求,且其关键技术指标高于常规屏蔽室的。(本文来源于《防护工程》期刊2014年05期)

解连鑫,李邓化,庞美飒,郝翠[8](2013)在《壳体开孔位置方式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屏蔽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壳体需要开孔穿过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等,当存在电磁脉冲干扰时,电磁脉冲会通过孔进入加速度计内部,导致加速度计失效。为此,应设计合理的开孔壳体使加速度计具有高抗电磁干扰性,使用CST软件利用有限积分(FIT)算法对具有不同位置和排列方式的孔的壳体进行屏蔽效能仿真。通过仿真分析,针对论文中仿真的圆柱形壳体,提出应将孔安置在壳体内壁上、下1/4处并采取开3个尽量小的孔呈叁角形排列方式的方案。实现增强加速度计壳体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的目标,大大减少电磁脉冲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期刊2013-08-24)

解连鑫,李邓化,庞美飒,郝翠[9](2013)在《壳体开孔位置方式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屏蔽效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壳体需要开孔穿过电源线和信号传输线等,当存在电磁脉冲干扰时,电磁脉冲会通过孔进入加速度计内部,导致加速度计失效。为此,应设计合理的开孔壳体使加速度计具有高抗电磁干扰性,使用CST软件利用有限积分(FIT)算法对具有不同位置和排列方式的孔的壳体进行屏蔽效能仿真。通过仿真分析,针对论文中仿真的圆柱形壳体,提出应将孔安置在壳体内壁上、下1/4处并采取开3个尽量小的孔呈叁角形排列方式的方案。实现增强加速度计壳体抗电磁脉冲干扰能力的目标,大大减少电磁脉冲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S1期)

罗先南,方向,高振儒,刘君,方鲲[10](2013)在《复合材料地雷壳体超宽带脉冲屏蔽效能计算与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不锈钢纤维作为聚酰胺的导电填料,通过注塑工艺制备复合材料地雷壳体。在壳体内部放置电子引信并连接电点火头,于微波暗室中进行峰值功率为1GW的超宽带电磁脉冲辐射下的毁伤效应实验。超宽带脉冲能量主要分布在10MHz~2GHz范围内,当壳体放置天线前的距离>0.5m时,内部的电子引信能正常工作;数值计算表明完整壳体的屏蔽效能>25dB,与实验结果相一致。当壳体存在单个直径<4.5mm圆孔时,实验结果与数值计算均表明其对屏蔽效能影响微小。复合材料壳体有助于提高电子引信地雷在战场高功率电磁环境下的生存能力。(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3年15期)

壳体屏蔽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由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以及高速化要求,电路板向高速、高密度的方向发展。传输速度提升意味着信号的上升和下降时间将尽可能短,随之带来了一系列电路板电磁兼容的设计问题。而若在最初的电路板设计中出现了难以解决的电磁兼容问题,可能会导致整套电子设备的无法正常工作。因此分析电路PCB(Printed Circuit Board)的EMC(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特性,进行PCB与其屏蔽壳体的电磁兼容仿真分析和优化改进具有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本文针对一个电场测量电路设计中的电磁兼容问题,采用CST仿真软件,研究测量电路中电路板自身的辐射特性以及增加屏蔽壳体后的电磁辐射特性,基于这些特性,探讨减小电磁辐射的修正方法,提出电场测量电路设计中的解决电磁兼容问题方案,实现电场测量电路的电磁兼容设计。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测量电路的辐射模型,并对电路的电磁辐射产生的原因进行理论分析。针对设计的电场测量电路,分析了电路原理并给出了其辐射源;依据辐射源在电路板中的分布,采用CST软件建立各个辐射电路模块的辐射分析模型;通过仿真分析,获得了电路板开关电源、ADC和CPU晶体振荡器电路电场辐射分布特性,实现了对测量电路的辐射特性评估。2.建立电路屏蔽壳体的屏蔽特性仿真模型,分析了测量设备屏蔽壳体孔缝处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依据叁种辐射源,分别讨论了各辐射源与屏蔽壳体模型共存时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重点仿真分析了电路板屏蔽壳体的屏蔽效果,从而得到该电场测量装置实际的电磁辐射状况。3.基于上述测量电路和测量装置屏蔽壳体孔缝处的电磁辐射与泄漏特性,将电路板的辐射情况以及其屏蔽壳体的屏蔽效果反馈到电路板的设计中,对电路板进行修正与优化;重点对屏蔽壳体上孔缝形状与位置进行仿真分析优化,以减小设备电磁辐射;对优化前后的电场测量设备进行了电磁辐射测量,验证了该建模仿真优化方法的可行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壳体屏蔽论文参考文献

[1].申耀武.热处理温度对镁基机械壳体电磁屏蔽性能的影响[J].热加工工艺.2018

[2].于颖.电路屏蔽壳体的电磁兼容特性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8

[3].周文霞,夏迪,钟云.屏蔽主泵电机壳体断裂韧性评估[J].中国设备工程.2017

[4].黄晓,刘东升.提高弹上设备含孔缝壳体屏蔽效能方法研究[J].微波学报.2016

[5].熊冉,李孝玉,魏晗.破片冲击引爆带金属壳体屏蔽炸药临界条件研究[J].爆破.2015

[6].罗剑辉,周海生,马戈,黑东炜,魏福利.封闭壳体X射线屏蔽效能测量方法[J].核技术.2014

[7].王廷永,金云平,上官林宏,潘征.结构模板与屏蔽壳体一体化屏蔽室技术研究[J].防护工程.2014

[8].解连鑫,李邓化,庞美飒,郝翠.壳体开孔位置方式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屏蔽效能的影响[C].2013年中国智能自动化学术会议论文集(第四分册).2013

[9].解连鑫,李邓化,庞美飒,郝翠.壳体开孔位置方式对压电振动加速度计屏蔽效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10].罗先南,方向,高振儒,刘君,方鲲.复合材料地雷壳体超宽带脉冲屏蔽效能计算与实验[J].功能材料.2013

标签:;  ;  ;  ;  

壳体屏蔽论文-申耀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