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刘斯荣,陈志鹏

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刘斯荣,陈志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

景观动态格局论文文献综述

刘斯荣,陈志鹏[1](2019)在《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方法存在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CA-Markov模型的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方法。以2017年城市园林景观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选择土地利用幅度、景观格局变化程度、转移矩阵、转入/转出贡献率等多个指标分析了研究区2017年的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确定出所研究区2017年间土地利用类型转移矩阵,采用该矩阵来表征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将元胞自动机与隐马尔可夫模型相融合构建CA-Markov模型,采用CA-Markov模型对研究区园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进行定量预测。实验数据表明,所提预测方法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差异较小,吻合度较高。所提方法可用于动态模拟预测城市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趋势。(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9年10期)

徐梦林,李冠衡,鞠鲤懋[2](2019)在《基于ENVI技术下的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评估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风景区景观结构随人类活动不断发生变化,过多人为干扰及不合理用地布局将影响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梳理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指导风景区合理规划及促进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东省蒙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ENVI技术支持下解译其2003、2008、2013、2015年遥感影像并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基于2003—2015年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合景观现状评估显示:(1)研究期间林地、耕地类型缩减与建筑用地扩张是该时期风景区发展的典型特征,林地向耕地转化、耕地向林地转化、耕地向建筑用地转化是风景区景观类型转移最主要的3种方式,转换面积分别为1 760.49、1 197.27和1 497.15 hm~2,依次集中于边缘区、边缘区、外围区。(2)风景区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现波动性变化,其中2008年为风景区破碎度最低的一年,同时也是林地类型破碎度最低的一年。(3)典型空间结构上,风景区各个分区破碎程度排序为边缘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破碎化程度高,生态较为脆弱。(4)景观各类型均呈波动式变化,其中建筑用地破碎化加剧最为显着。【结论】风景区研究始末对比破碎度加剧,林地、建筑用地是影响景观格局稳定的关键因子,特别是边缘区林地、建筑用地布局应引起重点关注,同时破碎化程度不是判定景区发展的唯一因子,应结合景观品质的判定综合考量。(本文来源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周延,靖磊,贾亦飞,雷刚,姚毅[3](2019)在《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近30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东洞庭湖是4种濒危鹤类:白头鹤(Grus monacha)、白枕鹤(G. vipio)、白鹤(G. leucogeranus)和灰鹤(G. grus)的越冬地,但尚无东洞庭湖越冬鹤类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变化的系统研究.本研究调查收集了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鹤类的种群状况,并选取相应越冬季的东洞庭湖卫星图片,提取不同时期东洞庭湖湿地景观格局数据,分析鹤类种群动态与湿地景观格局之间的关联.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种群数量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目前4种鹤类集中分布于采桑湖、丁字堤一带,灰鹤种群数量尚维持有二百余只,而白头鹤、白枕鹤和白鹤仅有不足10只的零星分布.1999—2000年后东洞庭湖水域及泥滩面积迅速下降并快速破碎化是导致鹤类种群下降的重要原因.未来应从保护及恢复东洞庭湖鹤类栖息地入手,加大鹤类保护,逐渐恢复东洞庭湖鹤类种群.(本文来源于《湖泊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郭继强,潘洁[4](2019)在《南京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的动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2000年Landsat5 TM和2017年Landsat8 OLI_TIRS数据,利用辐射传输方程法反演南京市地表温度,结合景观格局指数进行热力景观格局演变分析,并使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了南京城市景观格局与热环境的关系。结果表明:2017年南京市热岛效应比2000年明显加剧,高温区范围大幅扩张,六合区、江宁区、浦口区热岛区域增长速度较快;热岛高温区斑块面积及连通性增加、破碎程度降低,其在热力景观格局中的优势度明显升高。南京市热力景观格局总体上破碎程度下降、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聚集度升高、连通性增加。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可以通过合理规划城市布局,适当增加城市绿地面积以缓解热岛效应。(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其格乐很,何秉宇,黄玲[5](2019)在《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选取乌鲁木齐市中心城区(天山区、沙依巴克区、水磨沟区、高新区)为研究靶区,以2008、2013、2017年的Landsat遥感影像为数据源,运用Envi、ArcGIS以及Fragstats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对2008—2017年研究区生态类型格局面积变化及转移矩阵进行分析,并选取7个景观特征指标,即绿地斑块面积、斑块个数、斑块密度、平均斑块面积、斑块形状指数、斑块类型占景观面积比例、斑块聚集度,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城市绿地景观转入量主要来自裸地及农田,绿地面积从2008年的90.38 km~2增加至113.34 km~2,2017年绿地面积相较2013年增加了22.96 km~2,面积所占比例增加了2百分点。研究区绿地景观破碎化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高新区绿地面积较小,斑块个数最多,斑块密度最大,破碎化程度最高,绿地生态功能较弱。绿地斑块形状及绿地景观结构的复杂性总体呈现增加的趋势,城市绿地景观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其中因水磨沟区部分山区绿地景观连通性较强、破碎度小,城市绿地聚集度最大。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绿地优化建议,为研究区城市绿地景观优化及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参考,同时为乌鲁木齐市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提供一定理论依据与决策支持。(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15期)

崔岩,田曜榛,姜玲玲,许中旗[6](2019)在《燕山低山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究河北省燕山山地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特征,以宽城县苇子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8年和2018年的Google earth影像,选择斑块面积、斑块密度、景观形状指数、景观多样性指数等指标,对流域的景观格局及其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苇子沟流域以分布于中、上坡位的天然次生林和油松林斑块所占比重最大,为该流域景观本底,其次为位于下坡位的经济林;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主要的景观格局变化为天然次生林向油松林的转化,其他斑块的规模相对稳定,没有明显变化;同时,从2008年到2018年,流域内斑块数量、斑块密度、边界总长度和边界密度都有所减少,景观多样性指数则由于均匀度的升高而有所增加,流域景观破碎度有所下降。总体上,在2008-2018年期间,苇子沟流域的景观格局特征有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是自然植被、人工植被的总体格局没有明显变化,保持了相对稳定,这对于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及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林业与生态科学》期刊2019年03期)

陈文术,王胜男,杨波[7](2019)在《2007—2017年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2007—2017年期间4个时间点的遥感影像数据,选取典型景观格局指数,对叁亚市的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进行分析,探求其驱动因素。研究表明:近十年来,叁亚市内同种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聚集程度降低,空间分布逐渐趋向于分散,不同类型的土地之间相互融合度较高,形状趋于复杂化,景观类型分布趋势呈均衡化,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加强,景观复杂程度增高,土地利用的丰富程度逐渐加强。通过驱动因素分析,国家政策的导向、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及自然环境的变化是影响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本文来源于《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期刊2019年03期)

田雨,周宝同,付伟,王蓉[8](2019)在《2000~2015年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和遥感手段,利用Landsat TM遥感数据和DEM数据,采用景观指数分析、地形位指数和分布指数等计算方法,对渝北区2000、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着重探讨了不同地形、坡度下各种景观类型变化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期为在相似条件下的城市最佳土地利用模式选择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结果表明:(1)渝北区土地资源以中、高级地形位为主,海拔200 m以下,坡度6°以下的土地资源比较匮乏;(2)渝北区主要的景观类型是耕地和林地,但耕地景观总的趋势是不断减少,林地不断增加,建设用地增长较快,总体上景观破碎化程度在增加,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3)研究期内,中低级地形位区间内大量耕地转变为建设用地,林地、草地景观面积的分布趋势随着地形位指数成正相关关系,其优势地形位主要集中于高级别地形位区间。(本文来源于《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期刊2019年06期)

薛春燕[9](2019)在《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上海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城市森林景观格局既反映了城市化对城市森林的影响,也决定其在城市生态系统服务中的功能,掌握城市整体森林景观格局有利于全面了解一个城市的森林特征。本文基于上海市森林资源调查数据,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利用景观指数法对2004年和2014年上海市城市森林的景观格局进行城乡梯度及其森林类型的动态分析。实验结果显示:上海市森林景观空间分布与城市地貌格局吻合,在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下,不管从景观构成还是景观指数方面看,森林景观生态质量均低下。在景观尺度上,虽然十年间城市森林面积显着增长,但城市森林从2004年到2014年呈现景观破碎化程度高、景观连接度较差、景观斑块边界整齐单一、斑块间生态过程联系较弱等问题。在森林类型景观尺度上,阔叶林占上海市森林类型的大部分且其面积有增长趋势,果树林呈减少趋势;相比其他类型,阔叶林空间聚集分布范围集中在近郊,且聚集效应相对明显。通过城乡梯度划分和分析,上海市城市森林景观呈现明显的梯度变化特征,且区域差异有进一步增大的趋势。研究结果从宏观水平上分析城市森林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以期为城市景观格局优化和管理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陕西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林增学[10](2019)在《1985-2014年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漓江流域为研究对象,应用1985年、2000年和2014年3期遥感影像,提取土地利用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转移矩阵等方法,分析1985-2014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的演变趋势;结合Fragstats4.2景观分析工具,识别了该流域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5-2014年,漓江流域土地利用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主要表现为林地、耕地和草地面积减小,湿地、居民及城乡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面积增加,且变化集中发生在2000-2014年。同时景观水平上破碎化和复杂化程度加剧,聚集程度和斑块连续程度有待提高;类型水平上林地景观破碎化层度增加,耕地和草地斑块面积增加,湿地和居民及城乡建设用地的聚集度较高,分布集中。(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9年03期)

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风景区景观结构随人类活动不断发生变化,过多人为干扰及不合理用地布局将影响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梳理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对于指导风景区合理规划及促进生态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以山东省蒙山风景区为研究对象,在ENVI技术支持下解译其2003、2008、2013、2015年遥感影像并借助景观格局指数分析软件Fragstats栅格版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基于2003—2015年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指数分析结合景观现状评估显示:(1)研究期间林地、耕地类型缩减与建筑用地扩张是该时期风景区发展的典型特征,林地向耕地转化、耕地向林地转化、耕地向建筑用地转化是风景区景观类型转移最主要的3种方式,转换面积分别为1 760.49、1 197.27和1 497.15 hm~2,依次集中于边缘区、边缘区、外围区。(2)风景区整体破碎化程度呈现波动性变化,其中2008年为风景区破碎度最低的一年,同时也是林地类型破碎度最低的一年。(3)典型空间结构上,风景区各个分区破碎程度排序为边缘区>外围区>核心区,边缘区破碎化程度高,生态较为脆弱。(4)景观各类型均呈波动式变化,其中建筑用地破碎化加剧最为显着。【结论】风景区研究始末对比破碎度加剧,林地、建筑用地是影响景观格局稳定的关键因子,特别是边缘区林地、建筑用地布局应引起重点关注,同时破碎化程度不是判定景区发展的唯一因子,应结合景观品质的判定综合考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参考文献

[1].刘斯荣,陈志鹏.城市园林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动态预测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9

[2].徐梦林,李冠衡,鞠鲤懋.基于ENVI技术下的蒙山风景区景观格局动态评估与分析[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9

[3].周延,靖磊,贾亦飞,雷刚,姚毅.东洞庭湖4种濒危鹤类近30年种群动态及栖息地景观格局变化[J].湖泊科学.2019

[4].郭继强,潘洁.南京市热岛效应与景观格局的动态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9

[5].其格乐很,何秉宇,黄玲.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城市绿地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以新疆乌鲁木齐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9

[6].崔岩,田曜榛,姜玲玲,许中旗.燕山低山丘陵区景观格局及其动态[J].林业与生态科学.2019

[7].陈文术,王胜男,杨波.2007—2017年叁亚城市景观空间格局动态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9

[8].田雨,周宝同,付伟,王蓉.2000~2015年山地城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演变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9].薛春燕.基于森林资源调查数据的上海城市森林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陕西林业科技.2019

[10].林增学.1985-2014年漓江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岩溶.2019

标签:;  ;  ;  ;  

景观动态格局论文-刘斯荣,陈志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