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模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软区模具,模面优化,汽车B柱,热冲压成形
模面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马治军,陈伟业,唐鼎,李大永,彭颖红[1](2019)在《汽车B柱零件热冲压软区模具模面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B柱软区模具处于高温工况条件下,由于热膨胀作用模具模面会产生较大热变形,因此,需要进行模面优化补偿。建立了B柱软区模具传热有限元仿真模型,基于Isight软件并应用MMFD优化算法,以模面温度为优化目标,调整了3组加热棒功率,使模具模面温度达到生产标准。应用加热棒功率参数,建立了模具热应力有限元模型,模拟发现模具模面产生较大热膨胀变形。以B柱零件的膨胀量为基准,设计模具模面优化流程,经过两次模面补偿,模具模面达到精度要求。按照设计的模具模面制作模具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模具传热仿真结果准确,生产的零件达到精度要求。(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4期)
王博,张涛,周林,张玉成[2](2019)在《基于PD模面设计的拉延模拟分析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车型前围板为例,应用AutoForm-ProcessDesigner模块(以下简称"PD")进行精确模面设计,并通过CAE分析软件AutoForm R7(以下简称"AF")进行拉延模拟分析,能有效、快速、准确预判零件开裂、起皱风险点。该方法可用于车型数据设计阶段的冲压同步工程分析(以下简称"SE"),能有效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本文来源于《轻工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刘莉,江波,王淑俊[3](2019)在《基于Autoform的某车型后围外板拉延模面优化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Autoform对某车型后围外板拉延模面进行优化设计,结合实物优化拉延模面,消除拉延模面设计不合理导致的起皱问题。(本文来源于《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期刊2019年01期)
沈现青,黄昭明,陈森林,崔霞[4](2019)在《基于CAE技术的轿车前围板全工序模面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构建高质量轿车覆盖件模面,以轿车前围板为研究对象,应用CAE技术全程驱动制件模面的设计方法,依次完成制件的翻边、切边冲孔和拉延工序的模面设计,探讨各工序模面设计过程中的关键点.针对数值模拟结果,分析制件全工序模面的成形性情况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应用CAE技术的全工序模面设计方法,能够有效、快速地获得制件的成形工艺模面,实现全工序模面设计与多步冲压成形仿真与优化设计的无缝对接.(本文来源于《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徐丁旺,陈炜,彭卫华,方世民,岳陆游[5](2019)在《后侧围内板模面精细化造型设计及模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某车型后侧围内板为研究对象,分析其成形工艺,利用Autoform对其拉延模面进行快速造型和模拟仿真,预测了拉延过程中的开裂、过度减薄和起皱缺陷,之后结合成形结果和相关经验在NX内对模面进行精细化造型设计,然后对优化后的模面进行全工序模拟和回弹补偿。结果显示:经过精细化造型设计后的模面成功解决了拉延时开裂、过度减薄和起皱缺陷,回弹也由补偿得到了控制,其中最大减薄率由之前的0. 405降至0. 22,最大起皱系数由之前的0. 11降至0. 008,最大回弹值由之前的1. 936 mm降至0. 315 mm。最后进行了实冲试验,所得零件经检验合格,证明了模面精细化造型设计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陈学健,黄昭明,王利,胡李勇[6](2018)在《CAE驱动的轿车横梁拉延工艺模面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生成曲面质量较高,并方便输出与CAD系统协同的曲面构建,以轿车横梁结构件为研究对象,应用CAE软件AutoForm,采用CAE全程驱动制件模面设计的方法,设计了制件的拉延模面,探讨了模面设计过程中的关键设计要点,研究了对应模面的拉延成形情况,针对成形数值模拟结果提出了合理的优化方法。结果表明:CAE全程介入的轿车横梁模面设计,能够快速、有效地获得拉延成形工艺模面,进而提高了模具的开发效率,缩短了模具的开发周期。(本文来源于《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8年01期)
聂昕,毛定山,王辉[7](2016)在《基于网格映射的车身覆盖件精细模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机台和模具变形、制件减薄等因素的影响,造成合模时模面间隙与板料成形零件厚度不一致而导致模具研合率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模具模面精细化补偿方法,针对该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网格变量映射新算法来实现不同网格变量之间的精确映射.该设计补偿方法在工艺设计阶段即可对模具型面进行相应的变形补偿,以抵消实际模具结构变形对成形件质量的影响.应用实例表明,该映射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有较大的提高,该补偿方法能够解决模具调试阶段研合率低的问题,大大提高了首次合模率.(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6年08期)
袁宏亮,杨忠炯,周立强,李洪宾,鲁耀中[8](2015)在《复杂空间曲面薄板成形模面快速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减少复杂空间曲面薄板成形模具研制周期,提高设计成功率,提出一种基于体变形法的复杂空间曲面薄板冲压模面的快速设计方法。首先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以理想产品曲面为模面的板料冲压成形过程,得到冲压板料节点的位移向量和内力。然后用前向回弹法迭代求解得到补偿模面,其中每个迭代步都涉及到点到面的重构过程,引进体变形算法加快模面重构速度和提高模面重构质量。最后通过混凝土搅拌车螺旋叶片实验验证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分析试验结果得到:使用体变形算法后叁块叶片的平均计算时间减少26.1%,表明体变形算法加快了计算速度;回弹补偿后叁块叶片的平均回弹偏差减少85.1%,表明本文算法回弹补偿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5年05期)
毛定山[9](2015)在《车身覆盖件模具精细模面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车身大型覆盖件模具的设计制造是制约我国汽车自主品牌发展的一个瓶颈环节。在传统的模具设计中,由于未进行模面不等间隙处理,理论上讲数控加工而成的汽车模面应该有较高的贴合度,然而实际合模到底时模具间隙与板料厚度不一致,导致合模率低,尤其是大型车身覆盖件存在“挖心”现象,即模具合模到底时四周圈间隙很小,导致模具只有四周圈研合到位,越靠近模具中心,凹凸模之间的间隙越大,这主要是模具及压机的弹性变形所导致,后期主要依靠钳工不断修模来尽量消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导致模具设计周期长,钳工修模工作量大。本文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讨论了导致合模间隙与冲压后零件厚度分布不一致的叁大主要因素:模具本身变形、机台平面的挠度变形、制件的减薄,并提出了一种新的精细模面设计补偿方法,针对该补偿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网格变量映射新算法来实现不同网格变量之间的精确映射。首先,论文总结了网格变量映射方法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法的网格变量映射算法,建立了冲压制件与模具型面之间力的传递。该算法主要有二大优势:一是搜索速度的提高,采用了化叁维为一维与二分法相结合的办法,大大提高了搜索效率;二是映射精度的提高,为了避开搜索半径对精度的影响,采取不同的搜索方向即以冲压网格的节点去搜索模具网格的节点,避开了冲压节点力同时赋予不同网格的可能。其次,将本文所开发的网格映射算法用于模具结构耦合分析中,计算模具变形量,指导模面精细设计时对模具型面的补偿。该模具结构耦合分析方法是将冲压仿真后输出的载荷力映射到模具上进行结构分析,并以前门外板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并与基于Ls-dyna的动态模具结构分析方法进行了对比。最后,针对合模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精细模面设计补偿方法。该补偿方法不仅主要考虑了模具变形对合模间隙的影响,而且结合压机变形、制件减薄等影响因素在设计阶段即对模具型面进行补偿。并将该方法用于某乘用车前门外板模具型面前期设计上,很大程度上解决研合率低的问题,验证了该方法的工程实用性,并讨论导致合模间隙与冲压后零件厚度不一致的叁大因素各所占权值。研究结果表明:该设计补偿方法在设计阶段即可对模具型面进行相应的变形补偿,以抵消实际变形带来的影响。工程应用实例证明,该映射算法在精度和速度上有较大的提高,该补偿方法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合模间隙与冲压后零件厚度分布不一致的问题,对模具模面精细化设计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15-05-07)
张智霞[10](2015)在《基于CATIA平台的稳健模板模面关联结构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模板的模具参数化设计方法具有快速响应、标准化管理等优点,可使设计人员集中精力实现模具结构的功能,而非内部结构的具体细节,可缩短模具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现已广泛应用于汽车覆盖件模具设计。但是现有模板的模面建模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导致模面关联结构更新不稳定,需要大量时间进行手工调试。另外,汽车覆盖件模具结构复杂、数据庞大,在模板更新过程中,部分结构可能更新失败。因此,研究模板模面关联结构稳健设计方法对模具参数化设计十分必要。论文获得国家数控重大专项项目“C级轿车覆盖件整体侧围、翼子板和新型环保材料内饰件冲压成形模具”(No.2009ZX04013-031)资助。论文结合利用模板进行模具快速设计过程中的需求,研究了模板化设计方法的应用现状,利用CATIA-CAA技术开发了基于模面关联结构稳健模板方法的模面关联结构设计模块,在模板基础上实现新产品模面元素的自动替换及模面关联结构的有效更新、稳健重构,为后续模具详细设计提供良好的结构基础。论文通过总结参数化模板设计应用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了模面关联结构生成质量低及不稳定的现状,重点研究了新产品元素自动替换和模面关联结构稳健更新的难点及现有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模面关联结构稳健模板方法。该方法基于已有模板和CATIA发布技术,在模具详细设计之前创建稳定的模面关联结构,避免了由于模面关联结构更新失效导致参数驱动建模失败。为了减少模面关联结构设计过程中的手工调整,实现自动、准确、高效的新产品元素替换及关联结构更新,采用论文提出的模面关联结构稳健模板方法开发了模面关联结构设计模块。为了克服无人工参与的自动化替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模面关联结构更新失效或生成非理想结构的问题,提出了工艺曲面法向、曲线方向的自动识别算法,并结合拉延模具设计特点,提出了基于工艺元素特征方向的模面关联结构更新优化方法,提高了自动更新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论文最后将模面关联结构设计模块集成在汽车覆盖件“交互式模具快速设计”系统中,利用该模块设计了前盖外板等8种典型汽车覆盖件产品模具,验证了该模块的稳定性和普遍适用性,并通过与传统模具设计方法的对比,验证了该系统在提高模具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5-05-01)
模面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某车型前围板为例,应用AutoForm-ProcessDesigner模块(以下简称"PD")进行精确模面设计,并通过CAE分析软件AutoForm R7(以下简称"AF")进行拉延模拟分析,能有效、快速、准确预判零件开裂、起皱风险点。该方法可用于车型数据设计阶段的冲压同步工程分析(以下简称"SE"),能有效提升数据分析效率和分析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模面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马治军,陈伟业,唐鼎,李大永,彭颖红.汽车B柱零件热冲压软区模具模面优化设计[J].锻压技术.2019
[2].王博,张涛,周林,张玉成.基于PD模面设计的拉延模拟分析及其应用[J].轻工科技.2019
[3].刘莉,江波,王淑俊.基于Autoform的某车型后围外板拉延模面优化设计[J].锻压装备与制造技术.2019
[4].沈现青,黄昭明,陈森林,崔霞.基于CAE技术的轿车前围板全工序模面设计方法[J].南京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5].徐丁旺,陈炜,彭卫华,方世民,岳陆游.后侧围内板模面精细化造型设计及模拟仿真[J].锻压技术.2019
[6].陈学健,黄昭明,王利,胡李勇.CAE驱动的轿车横梁拉延工艺模面设计[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
[7].聂昕,毛定山,王辉.基于网格映射的车身覆盖件精细模面设计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8].袁宏亮,杨忠炯,周立强,李洪宾,鲁耀中.复杂空间曲面薄板成形模面快速设计方法[J].锻压技术.2015
[9].毛定山.车身覆盖件模具精细模面设计研究[D].湖南大学.2015
[10].张智霞.基于CATIA平台的稳健模板模面关联结构设计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