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表面肌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希尔伯特相位同步,相位同步指数,肌电信号,肌肉
同步表面肌电论文文献综述
杜育乘,张婷婷,王晓云[1](2018)在《基于表面肌电相位同步分析的跌倒辨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体有意识的活动是由大脑皮层和运动神经肌肉组织两大体系内部及相互之间信息的同步化震荡实现的,本文通过分析各通道肌电信号相位同步性来区别有意识的日常活动和无意识的跌倒。实验肌电数据从5名健康受试者身上采集,在5名受试者完成4个不同动作(走路、跌倒、坐下、坐下站起)时,采集其胫骨前肌、腓肠肌、股直肌、半腱肌4路肌电信号。运用希尔伯特相位同步分析方法,计算相位同步指数。先用原始肌电信号对不同动作下各肌肉组间的同步性情况进行比较分析;再将肌电信号进行小波包分解,研究不同频段下肌肉间肌电信号同步性情况。实验表明,摔倒动作中胫骨前肌和股直肌以及股直肌和半腱肌肌电信号间的同步性情况与其他有意识动作中的情况有着明显差异。利用这一特征,用普通的fisher线性分类器对日常活动动作与跌倒进行判别,用全频段信号和所选频段信号对跌倒的识别率分别达到85.5%和91.0%,表明肌肉间相位同步性情况可以反映肌肉间的协同工作情况,可用于跌倒辩识。(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期刊2018年03期)
李望[2](2018)在《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的同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近些年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逐渐走入健康医疗康复领域,该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表面肌电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技术可以使被测试者摆脱采集线和空间的束缚,较传统测量手段具有较好应用场景,然而就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无线同步测量技术来说,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论文自主研发了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和基于IEEE802.11的无线通讯模块的小型化、低功耗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其次,在MATLAB平台上,对无线通讯应用层和物理层,建立了传统多节点无线测量网络时钟同步方法和消息传递时延的模型,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向广播、线性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的时钟同步模型;最后,通过本系统的实测,验证了上述多通道无线通讯同步测量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系统同步指标,应用层上,同步精度小于100us,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小于一个采样周期500us,物理层上<4us(仅在sniffer模式下),相比目前市面同类产品达到了较好的水平(250-667us);2)尺寸与功耗,整机尺寸为24.5×34.5 ×9mm,重12.5g;整机连续工作时间>2.5h,相比目前市面同类产品达到了中等的水平(工作时间1.5-7 h)。该技术对于多通道传感节点无线通讯时钟同步技术问题的解决具有普遍意义。(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01-05)
陈亮,蒋越[3](2017)在《速度滑冰运动入弯技术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同步特征研究——以优秀青年速滑运动员韩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本研究运用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同步技术对运动员韩梅的入弯技术进行测量,针对运动员韩梅的入弯技术进行科学的分析,对运动员韩梅入弯技术动作提出可行性建议,对其运动成绩的提升提供新的突破口,助力我国在速度滑冰中长距离项目有新的突破。同时也帮助教练员更加清晰的了解入弯技术,充分认识入弯技术的重要性,为青年速度滑冰运动入弯技术和教学训练提供参考性意见,使青少年更好的掌握速度滑冰运动技术,对完善我国速度滑冰运动后备人才培养系统更具有现实意义。为我国冬季运动项研究目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对我国冬季运动的普及,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文来源于《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7-10-13)
周树亮,王慧,葛运建,朱旻[4](2017)在《一种同步检测刺激力与表面肌电信号的新型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一种蓝牙表面肌电采集装置和力传感器相融合的系统,并成功的将该系统应用于人表面肌电相关功能的研究。系统装置包括压力刺激装置、超声波传感器、肌电处理电路、蓝牙传输模块,该系统采用无创伤方式实时采集与存储各类传感器信号。(本文来源于《仪表技术》期刊2017年06期)
王万弟,何仲义,孙涛,牛建国[5](2017)在《视频脑电图、表面肌电图和心电图同步监测对诊断小儿癫痫运动性发作类型及鉴别发作性疾病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视频脑电图(VEEG)、表面肌电图(SEMG)和心电图(ECG)同步监测在小儿癫痫运动性发作类型及鉴别发作性疾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小儿神经内科癫痫门诊2014年7月至2015年12月反复性运动性发作的拟诊癫痫患者124例进行多导生理检测,根据其临床发作特点个性化选择表面肌电安装部位,于心前区放置两个盘状电极常规采集ECG,给予常规诱发及特殊诱发和刺激(肢体运动及姿势诱发、触摸、声响、双臂伸直试验等),监测患者发作情况。结果多导生理共监测到发作567次(89例),包括癫痫发作478次(65例),其中癫痫性肌阵挛(EMS)277次(26例)、强直发作96次(19例)、痉挛发作138次(18例)、失张力发作13次(2例),SEMG平均时程分别是:(0.16±0.04)s、(2.9±2.4)s、(1.3±0.8)s,(0.2±10.3)s,其发作期EEG、SEMG及ECG表现各不相同;非癫痫性发作包括非癫痫性肌阵挛(NEMS)37次(2例)、抽动秽语综合(TS)发作102次(22例)。癫痫性运动发作主要与非癫痫性肌阵挛(NEMS)及抽动秽语综合(TS)鉴别。结论 VEEG、SEMG、ECG是诊断癫痫发作类型及鉴别发作性疾病的可靠工具。(本文来源于《宁夏医科大学学报》期刊2017年03期)
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焦睿[6](2016)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同步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同步组(A组)、分离组(B组)和减重平板组(C组),每组各30例患者。A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进行治疗,B组采用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分离进行治疗,C组仅单纯采用减重平板治疗,共治疗3周,观察对比3组治疗前后患侧胫骨前肌和腓肠肌外侧头的积分肌电值(iEMG)及协同收缩率(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AROM)、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下肢部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功能性步行分级(FAC)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 EMG值、踝背伸及跖屈CR、步速、左右步幅差、踝关节活动度、FMA评分、MBI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均<0.05),治疗后A、B组前述各项指标均优于C组(P均<0.05),A组胫骨前肌iEMG、踝关节背伸CR及AROM优于B组(P均<0.05)。结论诱发功能性电刺激与减重平板训练同步治疗可以调节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下肢表面肌电信号,两者同步治疗改善表面肌电信号的作用明显优于两者分离治疗及单用减重平板训练治疗。(本文来源于《新医学》期刊2016年10期)
董宝宇[7](2016)在《不同步速负重行走背部表面肌电信号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经常会负重行走,但是过度负重行走会给人体带来一系列的损伤问题。表面肌电作为一种无创,安全的,并且能实时反应肌肉活动状态的测量手段,被广泛应用于肌肉生物电信号的检测。本文研究人体在不同步速下负重行走的表面肌电信号,旨在通过数据为较长时间负重行走的人群提供更科学的建议,从而避免肌肉的损伤。本研究采用JE-TB0810肌电采集系统测试正常人在不同步速下负重行走的背部主要肌肉的表面肌电信号研究。实验步速为3km/h,4km/h,5km/h;负重为自身体重的0%,5%,10%,15%;测试肌肉分别为颈伸肌左右,斜方肌左右,背阔肌左右,竖脊肌左右;要求受试者在相同步速,相同负重下在跑步机上行走30min,每5min采集一次肌电信号,每10min受试者结合自己主观感受进行一次主观评价。基于采集到的数据提取肌电信号的平均肌电值(AEMG)和平均功率频率(MPF)特征值,利用MATLAB对得到的特征值的标准化处理。通过特征值进行男女差异性和左右对称性分析。对肌肉的功能状态,发力大小及疲劳状态进行分析。通过回归分析拟合出主要肌肉随时间的变化的最优曲线,用MATLAB建立主要肌肉的疲劳模型。通过对不同步速下负重行走背部肌肉的肌电信号的采集分析,得出男性和女性在完成不同步速下负重行走背部肌肉男女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左右存在一定的对称性。分析得出男性和女性在3km/h,4km/h,5km/h时负重的上限值,为需要负重行走的人群提供合理化建议,避免其产生肌肉损伤等一系列健康问题。也为人体康复治疗,肌肉方面的诊疗提供参考依据,为背包设计,是否符合人体工效学提供了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天津科技大学》期刊2016-03-01)
林上耀,金文光,张赛赛[8](2016)在《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无线数据采集同步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研究需要获取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高质量的肌电信号,同时也对采集系统的便捷性、响应性、续航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本文在考虑可穿戴性、实时性、高通量等基础上,对s EMG采集系统架构和传输网络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设计了基于模块化分层架构、有线USB结合无线WIFI传输模式、异步采集和同步聚合方法、双缓存和时隙切换的高精度同步机制的实时肌电采集通信系统。为验证系统功能和算法机制,本文还构建了实验平台装置,实现了128通道1 k Hz采样率16 bit精度s EMG信号的实时采集、处理和传输。通过测试,在采用通信周期为50 ms下,通道间同步误差小于320μs,刷新率可达20 Hz,系统的平均延时小于80 ms。(本文来源于《传感技术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弓太生,刘淼,万蓬勃[9](2015)在《表面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技术的应用——改善鞋靴穿着舒适性方面》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述了鞋靴舒适性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对提高鞋靴穿着舒适性的主要研究方法 -足底压力测量技术进行了简述并指出此研究的不足。表面肌电(s EMG)是研究运动过程中肌肉电信号变化的有效手段,近年来也逐步应用于鞋靴性能检测。建立s EMG与足底压力测量技术的同步模型能够将两种技术的优势相结合,可为提高鞋靴穿着舒适性的研究提供客观、准确的数据支持。(本文来源于《皮革科学与工程》期刊2015年01期)
苏杨,钱竞光,宋雅伟[10](2013)在《鞍马全旋运动的同步表面肌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体操作为我国传统优势项目担负着为我国争金夺银的重任,而从生物力学的角度对体操鞍马全旋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很少有人问津。本研究对鞍马全旋动作进行同步表面肌电记录,旨在探究肌电的变化规律,判断该运动过程中相应肌群的同步发力情况,从而更好的掌握发力时机,为科学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3-10-17)
同步表面肌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近些年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设备逐渐走入健康医疗康复领域,该技术进一步推动了表面肌电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技术可以使被测试者摆脱采集线和空间的束缚,较传统测量手段具有较好应用场景,然而就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关键核心技术之一-无线同步测量技术来说,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针对上述状况,本文开展了如下研究:首先,论文自主研发了表面肌电信号采集电路和基于IEEE802.11的无线通讯模块的小型化、低功耗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系统;其次,在MATLAB平台上,对无线通讯应用层和物理层,建立了传统多节点无线测量网络时钟同步方法和消息传递时延的模型,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并提出了一种利用单向广播、线性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的时钟同步模型;最后,通过本系统的实测,验证了上述多通道无线通讯同步测量技术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1)系统同步指标,应用层上,同步精度小于100us,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小于一个采样周期500us,物理层上<4us(仅在sniffer模式下),相比目前市面同类产品达到了较好的水平(250-667us);2)尺寸与功耗,整机尺寸为24.5×34.5 ×9mm,重12.5g;整机连续工作时间>2.5h,相比目前市面同类产品达到了中等的水平(工作时间1.5-7 h)。该技术对于多通道传感节点无线通讯时钟同步技术问题的解决具有普遍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表面肌电论文参考文献
[1].杜育乘,张婷婷,王晓云.基于表面肌电相位同步分析的跌倒辨识研究[J].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8
[2].李望.多通道无线表面肌电采集的同步技术研究[D].浙江大学.2018
[3].陈亮,蒋越.速度滑冰运动入弯技术运动学与表面肌电同步特征研究——以优秀青年速滑运动员韩梅为例[C].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2017
[4].周树亮,王慧,葛运建,朱旻.一种同步检测刺激力与表面肌电信号的新型装置[J].仪表技术.2017
[5].王万弟,何仲义,孙涛,牛建国.视频脑电图、表面肌电图和心电图同步监测对诊断小儿癫痫运动性发作类型及鉴别发作性疾病的价值[J].宁夏医科大学学报.2017
[6].程华军,陈尚杰,许琼瑜,朱芬,焦睿.步态诱发功能性电刺激同步减重平板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表面肌电信号的影响[J].新医学.2016
[7].董宝宇.不同步速负重行走背部表面肌电信号特性研究[D].天津科技大学.2016
[8].林上耀,金文光,张赛赛.高密度表面肌电信号无线数据采集同步机制研究[J].传感技术学报.2016
[9].弓太生,刘淼,万蓬勃.表面肌电与足底压力同步测量技术的应用——改善鞋靴穿着舒适性方面[J].皮革科学与工程.2015
[10].苏杨,钱竞光,宋雅伟.鞍马全旋运动的同步表面肌电分析[C].2013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