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王红梅山东省利津县陈庄镇中心学校257447

摘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将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

关键词:科学教学习惯成自然良好学习习惯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习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直接的影响,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逐步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习惯,要着重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思考的习惯,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科学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要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情感,真正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与方法。良好科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对小学生至关重要,它将为后继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生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培养主动探究的学习习惯

儿童天性好奇、好动、好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强调主动探究能力,培养主动探究能力,是青岛版小学科学教材的特色。教材有大量清晰的图片及简洁明了的文字说明,教师应指导学生对问题加以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要激发学生的表现欲,通过教师贴近学生生活的、多方位的、具有代表性的引导,使学生轻松地进入知识的“海洋”,在“遨游”中,使学生从产生问题开始,以产生问题结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

1.营造氛围,主动探究。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因此,教师首先要与学生角色平等,变“一言堂”为师生互动,在课堂上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教师的厚爱和关注,真正体会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从而缩短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角色距离,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生关系。要留给学生一片自主探究的空间,保证思考、探讨问题的时间,让他们经历知识的发现、问题的思考、规律的寻找、结论的概括、疑难的质问乃至知识结构的建构过程。在丰富多样的自主探究活动中,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就会获得充分释放。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空间,让他们去自行探究,这样才能激发他们的创造潜力。

2.创设问题情境,引发探究欲望。学生学习时,往往接触的不是现实的条件,而是一种情境,这是学生学习与科学家研究的主要区别。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单纯的知识往往比较枯燥乏味,学生会没有兴趣和激情。因此要从现实生活实际出发,给出一些新鲜的、生动的、有趣的、真实的问题让学生解答,利用对问题的探究,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创设的情境,提出一些供学生讨论的问题,让学生互相交流,激发他们参与实践,培养能力。

3.调动情感因素,唤发探究激情。兴趣是动力的源泉,要获得持久不衰的学习科学的动力,就要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列宁说过:“一个人的思想只有被浓烈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的注意、记忆、思考。”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学习的本身除了认知因素之外,情感因素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一丝亲切的微笑、每一个鼓励的眼神、每一句温和的话语、每一个明确的手势……都会触及学生学习的情绪,都可以促使学生放开胆子、亮开嗓子,都会诱发学生情感的积极投入。这一切又能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民主和谐,使大家无拘无束,尽情发挥主动作用,激起学习热情。

二、培养善于观察的习惯

观察是智慧的门径,求知应当先学会观察,不会观察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善于观察不单要喜欢观察,而且要会观察。孩子观察事物往往受情绪影响,而且观察得不全面,时间也不会太久,因此,教师不仅要保护、激发孩子的观察兴趣,还要注意逐步引导他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观察。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开始,是外界信息输入的窗口。观察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学生良好的观察品质需要有意识地进行培养。“看见了”不等于“观察到了”,科学史上的重大发明往往归功于科学家细致的观察结果,如牛顿就是从大家熟视无睹的苹果落地现象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傅科由简单的单摆现象得出了地球是自转的。所以,良好的观察品质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发展十分重要。良好的观察品质主要包括:

1.要提高孩子的观察兴趣。兴趣是孩子参与学习活动的原动力,能够吸引孩子观察事物和现象,这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教师要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切记不可强迫孩子观察,尊重他的选择,可以征询他的意见:“你喜欢什么?”“你想看什么?”依兴趣选择观察对象,或教师与孩子共同选择,确定观察对象,这样才能使学生保持较长的观察时间。注意力集中,观察得准确,观察力就越强。

2.要培养实验观察能力。做科学实验时,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在与学生探讨器材、装置、结构的基础上,有意让学生明白观察什么、如何观察。如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要问学生:为什么烛焰、光屏、凸透镜的中心要在同一高度上?否则,可能有什么结果?学生通过认真的观察、实验,会发现上述三者不在同一高度上时,烛焰的像有时不能成在光屏上。这样,带着问题做实验,不仅达到了预期目的,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提高了观察能力,养成了认真、严谨的观察习惯。

良好观察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艰苦的过程,也是磨炼学生意志、性格、品质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精心地去关注、训练孩子的观察习惯。实践证明,良好的观察习惯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会使孩子终生受益。

三、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

我们知道,有意注意是要靠意志努力的,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疲劳感,容易开小差,从而影响接下来的学习。所以我们要很好地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使之与有意注意相结合,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牢固。新课程中小学科学教育倡导“做中学”,通过科学学习养成“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在“做”中发现,在“做”中体验,在“做”中感悟。“动手”只是一种手段,科学教育要养成学生动手与动脑结合的学习习惯,引领学生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动手之前要明确动手操作的目的,弄清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可能获得的结果,制定实验方案,即动手之前先动脑。活动中要提醒学生手、脑、眼、鼻、耳多种器官并用,要及时捕捉事物的细微变化,善于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从直观形象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质。

如:在探究《有趣的磁铁》时,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他们对于磁铁感兴趣的问题,诸如:磁铁能吸哪些物品?磁铁的磁性强弱与什么有关?磁铁有没有南北极?若有,极性与什么有关?然后,让每个研究小组对本组感兴趣的问题先提出预测,再根据多种实验材料提出实验方案,最后动手实验寻求问题的答案。同时在活动中,要使学生养成勤于做科学笔记的习惯,要及时记录下自己瞬间闪现的智慧火花,把观察的现象、发现的问题、预测的结果、对现象的分析以及对活动的感悟都要及时记录下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养成动手又动脑的学习习惯。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探究,才能切实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科技素养。

四、养成总结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教学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3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30次重复”。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反思”中要总结教学的得失与成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分析和审视,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不断丰富自我素养,进一步充实自己,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教学,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有效的补充。科学教学中,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常常得不到预期的结论,甚至得到的结论是偏谬的,对此,教师既不要指责学生,使之失去进一步探究的兴趣和信心,也不要急于否定和纠错,因为得出了与众不同的结论是给探究者提供反思认识的好机会,学生在探究中经历失败未必是坏事。如果老师能用赏识的眼光积极评价学生的探究精神,并耐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查反思,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反复实验,回顾教学过程,体会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总有得意之处:或启发得当,或例证精辟,或情境创设成功,或过渡语言生动,或“灵感”顿悟……不论是哪方面的收获,经过不断的积累和归类整理,势必对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大有益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总结成功的经验。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有助于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能力。因此,课堂教学中有所得也必定会有所失,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如教法的运用、知识的讲解、板书的设计、学生的反应等方面,课后都会觉得有不尽人意之处。对于教学工作的不足,要反复思考,仔细琢磨,采取措施,及时补救。如课堂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学活动是否进行了“沟通”和“合作?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自主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有没有关注身边的边缘生?学生学习的兴趣是否浓厚?教学行为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是否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教学过程是否存在“伪探究”和做秀现象?通过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才是解决问题的真正办法和对策。

总之,一个人的习惯会影响他的一生,教师要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多一个好习惯,心中就将多一份自信;多一个好习惯,人生中就将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和机遇;多一个好习惯,我们生命里就多了一份享受美好生活的能力。作为小学教师,我们面对的是活泼好动的孩子,只能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有位哲学家说得好: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确实,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标签:;  ;  ;  

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