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道意识论文-翟秀娟

孝道意识论文-翟秀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孝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孝道教育,责任意识,重要性

孝道意识论文文献综述

翟秀娟[1](2019)在《浅谈学生孝道教育与责任意识的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是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质。近些年来,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等方面的原因,在中小学生中出现了孝道缺失现象,因此加强对中小学生孝道教育,正确引导中小学生树立责任意识,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应从"责任意识、生活小事、精神慰藉、学校德育、营造氛围"和做好家教等方面,深入进行孝道教育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提高教育效果。(本文来源于《文学教育(上)》期刊2019年05期)

戚艳娜[2](2018)在《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引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历经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早己植根于国人之骨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外文化的大潮涌入国内,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意识形态的安全造成威胁,孝文化的发展面临危机,因此,加强孝道意识的研究与培育迫在眉睫。当前学术界围绕“孝文化”所做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围绕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差异所做的专门论述却寥寥无几,故在当前我国孝道意识缺失的现状下,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刻不容缓。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之一,城乡发展差距显着,以省内部分城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为有效。本文立足于自身专业素养和孝道意识传承发展的现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其孝道意识差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学生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学生自身、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家庭和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中学生孝道教育带来的巨大作用。第二部分,对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详细介绍了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及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总体的现状分析。第叁部分,详细介绍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差异,主要包括城乡中学生对传统孝道的认知和认同方面的差异、践行孝道的差异、孝道教育方式的差异、城乡周边孝道氛围的差异以及城乡中学生对学校孝教育的态度差异;最后深入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学校教育引导、城乡中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同辈效应影响的不同去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首先针对提升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存在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转化、榜样示范、同时坚持知、情、行、意的孝道教育实践流程、以及启迪学生自身去感悟,促进自我觉醒。希望通过这七个对策,能够缩小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之间的差异,全方位、大幅度地促进中学生孝道意识的提升。(本文来源于《华中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王晓焘[3](2018)在《小组工作介入中学生孝道意识提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孝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思想源远流长,以儒家为代表的孝道思想,在维护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孝道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典型的特征,在现代社会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社会工作视角出发,首先从孝道的定义入手,界定出中学生的孝道主要包含五个方面的具体内容:一是要树立对家长的感恩意识,这是孝道的基础;二是要会关爱父母,中学生要力所能及地作一些家务活;叁是学会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学会正确处理家庭关系;四是深化孝道范畴,从孝敬父母到孝敬长辈;五是拓展孝道内涵,从对父母长辈的孝道上升到热爱社会和报效祖国。在此基础上,第二部分依照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社会调查方法,对安定区公园路中学的287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索各方面正处于全面发展中的中学生孝道观,从而为下一步的小组实务开展,为家庭和学校培养中学生的孝道思想、促进中学生家庭和谐提供了依据。第叁部分通过招募小组、设定小组目标、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小组实务,经过叁个阶段的小组工作,逐步提高小组孝道意识。第四部分,通过设计完备的评估方案,对小组各阶段目标完成情况和组员的表现,与最初设定的小组目标进行比较,对活动过程和效果进行了评估。通过小组实务,总结出提高中学生孝道意识的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营造幸福的家庭环境;二是加大孝文化的宣传力度;叁是建立学校社工体系;四是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本文来源于《西北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袁书杰[4](2018)在《青少年孝道自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以皖南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以皖南地区490名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自编的孝道自我意识问卷进行调查,发现青少年对传统孝道仍比较认同、对孝敬父母长辈的自我评价偏高、对将来子女的孝道期待与父母长辈相趋同等特点。在分析有关差异的基础上,就构建青少年合理孝道观进行了思考。(本文来源于《黄山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1期)

房秀丽,朱祥龙[5](2018)在《论儒家孝道里的终极关怀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与其他文化传统不同,儒家独特的终极关怀意识是围绕孝道进行的,在孝道观念里,孝养父母、祭祖敬天是对自己及万物生命之源的追溯,体现了深厚的历史意识与超越精神;爱惜自己的身体与品德并关爱他人及世间万物,体现了对当下生命的敬畏护养及天人一体的情怀;重视婚育进而重视文化生命的传承,是对生命之流的延续,体现出面向未来的开放精神及人文关怀。孝道就在这种纵向上过去、现在、未来的打通,横向上个体、家庭、社会、宇宙的拓展、层次上肉体生命到精神生命的升华中,将个体的有限生命汇聚、拓展、升华成一个超越而无限的大生命,从而完成了对个体生命的终极关怀。研究儒家孝道里的终极关怀意识,对于重塑现代中国人的信仰世界从而满足中国人的生命深层次需要,有着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价值。(本文来源于《孔子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蒙艳春[6](2017)在《中学生孝道意识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孝道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之一,应以中国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孝道意识为研究对象,揭示中国中学生群体在孝道意识和孝道践行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中学生本身、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分析中学生群体存在孝道意识缺失的原因,以此为基础提出了解决中学生孝道意识缺失问题的相应对策。(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27期)

蒙艳春[7](2017)在《中学生孝道意识培养的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公民孝道意识逐渐淡漠,特别是中学生,他们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其孝道现状却不容乐观,应加强中学生自身孝道意识的培养,巩固家庭孝道教育的基础地位,发挥学校孝道教育引导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增强浓厚的社会孝道氛围。(本文来源于《中学教学参考》期刊2017年15期)

杨庆中[8](2015)在《论传统孝道中的生命本体意识》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中,"追孝"、"不朽"、与"继后"等观念,具有鲜明的生命本体意识。从时间的维度说,它落实了人们对生命本源的追寻;从逻辑的结构看,它解决了个体生命存在的根据与个体生命的本质等问题。由于在这些观念中始终隐含着"生命的永恒"这一话题,所以其宗教性色彩又非常浓烈。(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期刊2015年02期)

雷扬[9](2014)在《乡土社会的孝道旌表与国家意识形态控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以乾隆十一年《沈丘县志》记载为中心,来观察作为国家权力象征的《县志》在记述孝道行为当中,如何的塑造地方典型从而达到意识形态控制的。基层县志把国家认同的孝道观念渗透到基层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政治意识形态和道德伦理观念通过对孝道的旌表实现了世俗化和制度化,同时也由之进入了民众的实际生活。(本文来源于《上饶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魏伟[10](2012)在《论《弟子规》对培养大学生“孝道”意识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传统美德,尤其注重提倡孝道。然而,经历了几次劫难之后,中华传统伦理道德遭受巨大冲击,传统孝道几乎消解殆尽,这给民族兴旺、社会和谐及国家进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在当今中国,加强培养大学生的孝道意识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其意义事关重大。《弟子规》一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结晶,对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孝道意识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6期)

孝道意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孝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之核心,历经五千年的传承与发展,早己植根于国人之骨髓。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到来,国外文化的大潮涌入国内,在丰富中华文化的同时,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意识形态的安全造成威胁,孝文化的发展面临危机,因此,加强孝道意识的研究与培育迫在眉睫。当前学术界围绕“孝文化”所做的研究成果颇丰,但围绕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差异所做的专门论述却寥寥无几,故在当前我国孝道意识缺失的现状下,对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刻不容缓。河南省作为人口大省之一,城乡发展差距显着,以省内部分城乡中学生为研究对象,实为有效。本文立足于自身专业素养和孝道意识传承发展的现状,查阅大量相关文献,并在导师的指导帮助下,对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其孝道意识差异。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将研究成果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分析中学生孝道教育的重要性,从中学生自身、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效果、家庭和社会四个层面分析中学生孝道教育带来的巨大作用。第二部分,对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主要详细介绍了问卷设计的主要内容、调查对象的主要特征、以及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总体的现状分析。第叁部分,详细介绍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差异,主要包括城乡中学生对传统孝道的认知和认同方面的差异、践行孝道的差异、孝道教育方式的差异、城乡周边孝道氛围的差异以及城乡中学生对学校孝教育的态度差异;最后深入探究产生差异的原因,主要从家庭收入、家庭结构、居住环境、学校教育引导、城乡中学生自身性格、以及同辈效应影响的不同去分析。第四部分,是本文的落脚点,首先针对提升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存在的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实践转化、榜样示范、同时坚持知、情、行、意的孝道教育实践流程、以及启迪学生自身去感悟,促进自我觉醒。希望通过这七个对策,能够缩小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之间的差异,全方位、大幅度地促进中学生孝道意识的提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孝道意识论文参考文献

[1].翟秀娟.浅谈学生孝道教育与责任意识的培养[J].文学教育(上).2019

[2].戚艳娜.城乡中学生孝道意识的差异分析及教育引导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8

[3].王晓焘.小组工作介入中学生孝道意识提升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4].袁书杰.青少年孝道自我意识的调查与思考——以皖南地区为例[J].黄山学院学报.2018

[5].房秀丽,朱祥龙.论儒家孝道里的终极关怀意识[J].孔子研究.2018

[6].蒙艳春.中学生孝道意识探讨[J].中学教学参考.2017

[7].蒙艳春.中学生孝道意识培养的对策[J].中学教学参考.2017

[8].杨庆中.论传统孝道中的生命本体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15

[9].雷扬.乡土社会的孝道旌表与国家意识形态控制[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4

[10].魏伟.论《弟子规》对培养大学生“孝道”意识之价值[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

标签:;  ;  ;  

孝道意识论文-翟秀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