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综合预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企业级,信息发布,产品解析,短信及微信推送
综合预报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武文斌[1](2019)在《民航气象预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民航气象产品信息发布的不足之处,并结合中心相关业务设计并实现了基于第叁方企业级短信发布接口以及微信推送的民航气象预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预报员只需在业务网发布一次气象产品,系统就会自动将产品信息解析并通过短信及微信推送方式发送到用户移动终端供其查阅。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可以有效地提高民航气象预报业务的工作效率与质量,更好地为民航气象用户提供服务。(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9年09期)
孔繁鹏,吕祥熙,刘洪博,李国旗,刘博文[2](2019)在《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然灾害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够去做的就是对自然灾害有科学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防灾方法。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人类过度开发会导致不好的情况发生。自然灾害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会对人类构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会一些资源的生产和创造出有利条件。(本文来源于《中国金属通报》期刊2019年08期)
刘宗辉[3](2016)在《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辅助决策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作为隧道信息化施工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保障隧道安全施工方面的作用逐步得到认可。但隧道超前地质预报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其涉及大量隧道地质知识、物探方法解译技术以及现场实际操作方法,要想实现目前业界普遍期望的效果,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文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现场试验、数值计算以及计算机编程等手段研究了隧道瞬变电磁法常见金属干扰规律及消除方法、探地雷达属性特征提取及典型岩溶不良地质目标识别技术、隧道宏观地质预报专家系统开发、基于证据理论的隧道地质预报多源信息融合方法四个方面关键技术,并最终在此基础上开发了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辅助决策系统软件。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理论体系,为实现预报过程“信息化和智能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有:(1)采用室内物理模拟试验与现场探测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隧道空间内开挖台车与钢拱架等金属体对瞬变电磁法探测结果干扰规律。引入电阻极限参数,提出了基于电阻极限的金属干扰消除及低阻地质异常快速近似反演方法。物理模型与现场应用实例反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的剔除金属干扰,提高瞬变电磁法解译精度。(2)将属性分析技术引入到探地雷达隧道地质预报信号解译中,以物理模型试验及大量现场实际探测数据为基础研究探地雷达时域、频域及时频域叁类属性体与典型岩溶不良地质体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提出基于广义S变换及子波谱模拟的雷达波吸收衰减参数计算方法。建立了基于高斯机器学习方法的典型岩溶不良地质目标识别模型,该模型除了能对岩溶不良地质类别进行识别外,还能获得分类结果的具体概率,实现了探地雷达预报结果不确定性的定量化描述。(3)从隧道典型不良地质形成条件出发,运用工程地质力学理论、系统工程、统计分析及专家咨询等方法综合分析隧道宏观地质预报过程中涉及的各种地质因素,建立了断层破碎带、富水情况及岩溶发育情况叁种基本地质条件宏观预测指标体系。设计专家系统知识库和推理机,开发了基于专家系统工具CLIPS的宏观地质预报专家系统,将所开发的专家系统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验证了系统可靠性。(4)根据目前隧道地质综合预报方法特点,引入D-S证据理论,建立了基于证据理论的隧道地质预报多源信息融合模型。该模型按“宏观预报→洞内地质分析→综合物探(长距离、短距离)”逐层逼近,将每一步获得的证据逐层迭加,使得不良地质信息越来越清晰,证据越来越充分,最后缩小到具体位置上,从而实现隧道洞身不良地质预测。以岭脚隧道左线综合地质预报实例说明该模型应用效果。(5)在前面研究基础上开发了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辅助决策系统软件,软件包括宏观地质预报、TEM金属干扰消除及低阻地质异常快速反演、GPR属性分析及典型岩溶不良地质体自动识别、基于证据理论的隧道地质综合预报以及数据管理系统五大模块。该软件属于预测与查询型软件系统,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能帮助超前地质预报工作者从事隧道地质预报工作。(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16-12-01)
贾静淅[4](2016)在《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印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贾静淅报道 从中国气象局近日印发的关于做好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工作方案中了解到,到2020年,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生态安全和气候安全的现代化气象观测、预报预测和气象服务的综合系统将初步建成。中国气象局明确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具体目标(本文来源于《中国气象报》期刊2016-07-26)
喻冰春,蒋荟,赵颖[5](2015)在《济南局车辆热轴综合预报辅助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分析了研发济南局车辆热轴综合预报辅助系统的必要性,提出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详细说明了系统架构设计、综合预报数据流程设计和主要功能设计,阐述了系统关键技术。通过系统在济南局、车辆段、列检作业场的应用,提高了对热轴故障车辆的报警准确率,减轻了现场复核作业量,在保障车辆运用质量的前提下提高了运输效率。(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期刊2015-11-04)
王晶[6](2015)在《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远程预测预报煤矿冲击地压灾害综合监控系统的体系结构,并根据煤矿远程综合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设计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运用计算机技术,建立计算机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实现对煤矿冲击地压的多参量监测,并进行传输处理,将信息转化为视频图像,从而有效地提高煤矿的监控水平,保证安全监控的实时性及监控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煤矿安全》期刊2015年10期)
蒋月文,胡义[7](2015)在《岩溶隧道综合地质预报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岩溶地区地质预报方法及其局限性进行探讨,提出建立以地质分析法为基础,物探、钻探为手段多种方法相互印证的综合地质预报系统,以期提高岩溶地区超前地质预报的精度。(本文来源于《资源环境与工程》期刊2015年05期)
张现军[8](2015)在《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系统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石油钻探是一项高风险性、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在钻井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在新区和复杂层段,钻井安全与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时刻都伴随着作业进程,工程事故是威胁钻井安全的最大隐患,工程事故发生的可能性随时都存在,易于造成资金和时间的巨大浪费。能否在工程事故发生的早期,给出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的报警或警示,对于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具有重大意义,但现在钻井异常事故预报技术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着预报结论不准确等问题。本文正是针对现有钻井工程预报存在的问题,利用综合录井技术参数为研究对象,开发“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系统”,实现钻井工程异常事故快速、及时准确预报,主要内容有:1.常见钻井工程事故发生原因及表征研究。分析常见钻井工程异常事故类型,分析产生的原因,研究不同类型异常事故发生时各种技术参数变化特征。2.综合录井参数与钻井异常事故关系分析。介绍了综合录井技术发展过程,综合录井技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的作用,综合录井技术参数类型及检测对象;针对综合录井参数与钻井异常事故关系进行分析,描述了不同类型钻井异常事故在综合录井技术参数中的响应特征;优选出反映钻井异常事故信息的综合录井参数。3.钻井异常事故预报技术。根据综合录井异常参数特征信息,设计出不同的钻井异常事故预报方案,形成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技术。4.设计开发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系统。在研究成果基础上,提出了“风险指数”概念,建立了“风险指数”计算模型,编写开发出异常预报系统,给出了现场应用实例,证实了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系统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5-03-25)
赵晶东,许冬梅[9](2014)在《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平台系统研发》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服务平台应用系统的研发,改善吉林省水文监测预警水平,提高水文信息化及现代化程度;提高信息集中化程度,整合各部门现有分散孤立的信息资源到统一的综合信息平台上,从而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同时进一步拓展业务服务范围,针对地下水监测、水环境监测、水资源管理、站网管理等方面开展相关平台应用软件开发,通过信息化建设逐步带动水文相关服务职能的提升,推进吉林省水文信息化及现代化建设。(本文来源于《水利信息化》期刊2014年03期)
郭斌,王珊[10](2014)在《基于GIS气象预报产品综合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详细介绍了基于GIS气象预报产品综合显示系统的设计开发,以及系统的开发方法和核心技术。系统采用Access数据库存储预报结果数据,使用ADO动态数据连接引擎实现数据通信,利用Visual Basic 6.O与MapObjects二次开发组件技术,采用嵌入式集成方式,实现了雪灾天气等级查询、地质灾害等级天气预报发布等专业应用与基本地理信息功能的有机集成,大大提高了气象服务能力。系统形成了可视化的图文查询界面,并把数据分析、空间分析引入其中,从而提高了气象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本文来源于《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期刊2014年06期)
综合预报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然灾害是我们不可避免的,我们能够去做的就是对自然灾害有科学的认识并采取正确的防灾方法。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发展有重要作用,如果人类过度开发会导致不好的情况发生。自然灾害的作用是双向的,一方面是会对人类构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失,另一方面是会一些资源的生产和创造出有利条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综合预报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武文斌.民航气象预报综合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9
[2].孔繁鹏,吕祥熙,刘洪博,李国旗,刘博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综合研究及预报预警系统建设研究[J].中国金属通报.2019
[3].刘宗辉.隧道地质综合超前预报辅助决策系统若干关键技术研究[D].广西大学.2016
[4].贾静淅.生态文明建设气象保障服务方案印发[N].中国气象报.2016
[5].喻冰春,蒋荟,赵颖.济南局车辆热轴综合预报辅助系统设计[C].第十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优秀论文集.2015
[6].王晶.远程综合监控系统在冲击地压预测预报中的应用[J].煤矿安全.2015
[7].蒋月文,胡义.岩溶隧道综合地质预报系统研究[J].资源环境与工程.2015
[8].张现军.综合录井工程异常预报系统研究与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5
[9].赵晶东,许冬梅.吉林省水文监测及洪水预报综合平台系统研发[J].水利信息化.2014
[10].郭斌,王珊.基于GIS气象预报产品综合显示系统设计与实现[J].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