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室温压缩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Zn-Li合金,压缩变形,组织演变,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室温压缩论文文献综述
毛成明,杨宏韬,陈厚文,郑玉峰,聂建峰[1](2019)在《可降解Zn合金在室温单轴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研究了纯Zn及Zn-0.1wt.%Li合金挤压棒材在室温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纯Zn在变形初期以孪生为主,孪生类型为■孪生。随着变形量的增加,孪晶数目增多并出现再结晶晶粒,后续的变形主要以动态再结晶机制为主。Zn-0.1wt.%Li合金在变形初期没有产生孪晶,而是在共析转变形成的Zn+LiZn_4晶粒周围产生应力集中,并在原始Zn晶粒内出现取向差。随着变形程度的增大,应力集中程度增加,在原始Zn晶粒内会出现少量■孪晶。(本文来源于《电子显微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蔡建华,毛小南,辛社伟,周伟,李倩[2](2019)在《应变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和6.3MN锻造模拟试验机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进行室温压缩变形实验,运用SEM、XRD和TEM分析变形组织,研究应变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组织由初生α_p相和残余β_r相组成,α_p相的硬度低于β_r相;当室温压缩工程应变量为8%~10%时,合金位错主要集中于α_p相中;随着应变的增加,α_p相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20%时,大量位错在α_p相与β_r相的相界面处聚集,α_p相内形成严重的位错塞积和位错缠结,β_r相中滑移系开动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30%时,β_r相中也出现了位错塞积和位错缠结;应变量继续增大,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60%时,等轴的初生α_p相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同时α_p相和β_r相中均出现大量位错胞。(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期刊2019年04期)
邓丽萍,崔凯旋,汪炳叔,向红亮,李强[3](2019)在《AZ31镁合金室温多道次压缩过程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AZ31镁合金在室温进行多道次压缩变形,利用EBSD技术研究其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分析孪晶在细化晶粒和调控织构方面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多道次压缩过程中的组织和织构演变主要受{10孪生影响,道次应变量越大,织构变化越明显,每道次压缩后,利于拉伸孪生的晶粒取向发生孪生转到压缩轴附近,从而弱化初始基面织构,而退孪晶的发生则不利于细化晶粒和弱化织构。在多道次压缩过程中,孪生Schmid准则支配着变形中的{10与后续变形中产生的孪晶片层相互交叉,分割细化晶粒;道次变形量会影响多向变形过程每道次孪晶的激活量和孪晶片层的形貌,从而影响晶粒的细化程度。(本文来源于《金属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永军,张鹏程,张波,王九花,于文杰[4](2019)在《石墨化碳素钢室温压缩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将0. 46%含碳量(质量分数)的石墨化碳素钢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室温压缩变形,试验钢表现出良好的压缩变形性能.根据载荷-位移曲线的变化特点,试验钢的压缩变形过程以位移7. 0 mm(对应相对压下量为58. 3%)为节点分为两个阶段:在位移≤7. 0 mm的压缩阶段,载荷呈线性增加,压缩试样的鼓度值逐渐增加而达到一个极大值(14. 6%),压缩试样中心位置的维氏硬度增幅最大,为38. 1 HV,至位移7. 0 mm时试样端面径向伸长率的增幅为34%;而在位移> 7. 0 mm的压缩阶段,载荷呈指数增加,压缩试样的鼓度值从极大值开始逐渐减小,至位移为10. 72 mm时(相对压下量为89. 3%),试样端面的径向伸长率相比于位移7. 0 mm时增加了83. 1%,压缩试样的中心位置的维氏硬度增幅最小,为32. 7 HV.上述试验数据表明,在位移≤7. 0 mm的压缩过程中,压缩试样内的叁个不均匀变形区的位置与传统压缩模型一致,但是当压缩变形进入位移> 7. 0 mm的压缩过程中,试样中心位置已不再是传统压缩模中变形程度最大的变形区了,即在这个阶段试样中的3个不均匀变形区的变形程度发生了改变.正因这种不均匀变形区变形程度的改变导致了变形过程中载荷的急剧增加和鼓度值的减低.另外,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叁个不均匀变形区中石墨粒子的微观变形量总是高于铁素体基体,其原因之一可以归结为石墨粒子中层与层之间容易于滑动的结果.(本文来源于《工程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08期)
张永军,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韩静涛[5](2019)在《石墨化碳钢室温压缩变形过程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对以铁素体+石墨为组织特征的石墨化碳钢进行了室温压缩变形试验。采用金相显微镜研究了应变速率(0. 01、0. 1、1 s~(-1))对钢的变形行为及组织演变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范围内应变速率对试验钢的压缩变形行为影响不大,即表现为在位移小于6. 5 mm(对应压下量54. 2%)的压缩过程中,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压缩载荷均随着位移的增加而稳定增大,压缩试样的鼓度在6. 5 mm位移处达到最大值;而在位移大于6. 5 mm的压缩过程中,压缩载荷急剧增大,压缩试样的鼓度逐渐减小,研究认为这是此阶段压缩试样端面径向伸长率的急剧增大引起的。另外,在不同应变速率下的压缩变形过程中,试样的3个不均匀变形区(大变形区、自由变形区和难变形区)中的石墨粒子的变形量总大于铁素体基体的变形量,这是由简单六方晶体结构的石墨层与层之间易滑动所致。(本文来源于《上海金属》期刊2019年03期)
蔡建华,毛小南,辛社伟,周伟,李倩[6](2019)在《应变对β固溶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应变对β固溶处理后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相变点以上固溶水淬处理后得到全β组织,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和6.3MN锻造模拟试验机完成室温压缩。运用OM, XRD和TEM对不同应变后的组织进行观察,结果表明:应变速率为0.0005 s~(-1),工程应变量为30%室温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有明显的应变硬化阶段,应变速率为0.1 s~(-1),工程应变量为30%室温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无明显的应变硬化阶段,而出现了流变软化现象;室温压缩真应力-真应变曲线均无双屈服现象,不同应变速率条件下,相同应变量的变形组织特征差异较小,室温压缩变形机制以滑移为主,随着应变量的增大,位错密度逐渐增大,出现了位错塞积、位错缠结和剪切;工程应变量为30%出现了应变诱发α"马氏体转变;应变速率为10 s~(-1),工程应变量为50%和60%也出现了应变诱发α"马氏体转变。(本文来源于《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期刊2019年05期)
张永军,张波,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7](2019)在《中碳冷镦钢的室温压缩变形及其不均匀应变硬化行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SWRCH45K中碳冷镦钢在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室温压缩变形,观察了压缩试样表面质量及其内部组织,以及分析了压缩试样侧表面赤道位置的轴向与周向应变。结果表明:该钢在压缩变形过程中,压缩载荷先随位移的增加而稳定增大,当位移大于7. 5 mm时,压缩载荷急剧增大;随压下量的增加,压缩试样的鼓度值先增大后减小。载荷和鼓度值在位移7. 5 mm时,同时出现变化趋势的改变,这是由于压缩变形的不均匀应变硬化所致,即在位移小于7. 5 mm的压缩变形过程中,大变形区位于试样的中心位置,其应变硬化程度高;而在随后的位移大于7. 5 mm的压缩变形过程中,该区将因应变硬化程度高、其进一步变形所需变形力大而不再是变形程度最大的区域,其应变硬化程度的增幅减小,相反此前试样内变形程度小的难变形区和小变形区因应变硬化程度小、其进一步变形的变形力小而产生较大的变形,其应变硬化程度的增幅大幅度增加。(本文来源于《锻压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马明英,孙懿,刘贵,杨树,杜赵群[8](2019)在《经编间隔织物/室温硫化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压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选用7种不同组织结构的经编间隔织物作为增强基体,填充混合有不同质量分数结构控制剂的改性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以制备耐压缩性能良好的且可用作缓冲鞋底(中底)的柔性复合材料,并对其柔软度及承载能力进行研究。采用平板、球面及鞋楦3种形式对纯织物与复合材料进行静态压缩测试,并采用半自动落锤式冲击装置测试其动态冲击性能。结果表明:结构控制剂质量分数越大,复合材料的柔软度越大,但抗压缩能力越小;复合材料在3种压缩形式下的压缩功率、滞后功率、压缩率指标均在0.01置信水平上相关性显着;纯织物的功损耗率明显低于复合材料,说明间隔织物填充硅橡胶后缓冲性能有所提高。(本文来源于《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吕昕晖,纪兴华,杜之明,李倩倩[9](2018)在《挤压态SiC_p/Sn/Al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室温压缩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粉末冶金制备的SiC_p/Sn/Al复合材料进行了热挤压处理,从组织性能及室温压缩性能方面对热挤压后的SiC_p/Sn/Al复合材料进行了分析,研究了材料组成成分对材料微观组织、硬度及室温压缩性能的影响。试验表明,热挤压可改善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强度,提高材料的致密度,使晶粒细化;热挤压可提升材料硬度,SiC_p对材料硬度提升作用明显,Sn对材料硬度有削弱作用;热挤压会提升材料室温压缩的峰值应力,且SiC_p含量越高其峰值应力越高,挤压后材料的室温压缩曲线呈现峰值后逐渐趋于平稳,Sn对材料的流变应力有降低作用,但随着Sn含量的增加作用并不明显。(本文来源于《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期刊2018年12期)
张梦园,顾伯勤,陶家辉[10](2018)在《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室温下对工业纯钛TA2进行恒应力(200~550 MPa)压缩蠕变试验和恒应变速率(1×10-5,5×10-5,5×10-4 s-1)压缩试验,采用幂律方程(蠕变方程)描述了其压缩蠕变行为,利用修正的Arrhenius方程(压缩本构方程)描述了压缩流变行为;建立了压缩蠕变方程参数和压缩本构方程参数的关系式,利用蠕变临界应力修正后,得到基于压缩试验数据的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蠕变临界应力为252MPa;修正后的Arrhenius方程可以很好地表征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变形行为;采用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计算得到的蠕变曲线与试验曲线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内,模型较准确。(本文来源于《机械工程材料》期刊2018年12期)
室温压缩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使用Gleeble3800热模拟试验机和6.3MN锻造模拟试验机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进行室温压缩变形实验,运用SEM、XRD和TEM分析变形组织,研究应变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组织由初生α_p相和残余β_r相组成,α_p相的硬度低于β_r相;当室温压缩工程应变量为8%~10%时,合金位错主要集中于α_p相中;随着应变的增加,α_p相中的位错密度增大,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20%时,大量位错在α_p相与β_r相的相界面处聚集,α_p相内形成严重的位错塞积和位错缠结,β_r相中滑移系开动的数量也逐渐增多;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30%时,β_r相中也出现了位错塞积和位错缠结;应变量继续增大,当工程应变量增大到60%时,等轴的初生α_p相沿变形方向被拉长,同时α_p相和β_r相中均出现大量位错胞。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室温压缩论文参考文献
[1].毛成明,杨宏韬,陈厚文,郑玉峰,聂建峰.可降解Zn合金在室温单轴压缩下的微观组织演变[J].电子显微学报.2019
[2].蔡建华,毛小南,辛社伟,周伟,李倩.应变对两相区固溶处理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J].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2019
[3].邓丽萍,崔凯旋,汪炳叔,向红亮,李强.AZ31镁合金室温多道次压缩过程微观组织和织构演变的研究[J].金属学报.2019
[4].张永军,张鹏程,张波,王九花,于文杰.石墨化碳素钢室温压缩过程中的不均匀变形行为[J].工程科学学报.2019
[5].张永军,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韩静涛.石墨化碳钢室温压缩变形过程的试验研究[J].上海金属.2019
[6].蔡建华,毛小南,辛社伟,周伟,李倩.应变对β固溶Ti-55531合金室温压缩变形机制的影响[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19
[7].张永军,张波,张鹏程,王九花,于文杰.中碳冷镦钢的室温压缩变形及其不均匀应变硬化行为[J].锻压技术.2019
[8].马明英,孙懿,刘贵,杨树,杜赵群.经编间隔织物/室温硫化硅橡胶柔性复合材料压缩性能[J].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吕昕晖,纪兴华,杜之明,李倩倩.挤压态SiC_p/Sn/Al复合材料的组织及室温压缩性能[J].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2018
[10].张梦园,顾伯勤,陶家辉.工业纯钛TA2的室温压缩蠕变预测模型[J].机械工程材料.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