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限和出路论文-卓立

局限和出路论文-卓立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限和出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历史认识论,史学方法论,历史相对主义,主体性

局限和出路论文文献综述

卓立[1](2019)在《走出历史认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话语范式的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历史认识论"通常与"历史本体论"对举,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史学理论主要聚焦的领域。"历史认识论"一词隐含着一种主客二元论,即以"历史本体"(亦即绝对化的自在客体)为前提,将历史学视为史学家(主体)对历史本身(客体)的认识结果。"历史学能否是客观知识"因而成为"历史认识论"的中心问题,它无疑从属于"知识何以可能"这个近代哲学的"康德问题"。然而,要反思的是,历史认识问题固然是一种"客观"研究领域,但"历史认识论"是否只是史学理论的一种研究范式?19世纪下半叶以降,西方近代认识论便随着现代科学转型而开始了现代哲学转型。无论是欧陆的现象学-阐释(本文来源于《社会科学文摘》期刊2019年09期)

卓立[2](2019)在《走出历史认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话语范式的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的主要范式是"历史认识论",但它不仅不可能辩护历史知识合法性,而且是实证史学、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叁者分裂的根源。以历史实在论为哲学前提的历史认识论根本上是一种近代西方哲学的镜式映像理论,它是历史相对主义真正的幕后推手,而不是拯救客观史学的唯一出路。在"历史认识论"范式下,史学理论只能反复在"历史认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类问题中兜圈子,并将阐释学、后现代主义之类的新理论曲解为对历史认识主观性的"佐证"。实际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早已摧毁"客观自在真理"的近代科学图景,并促使哲学率先"走出认识论",转型为现代哲学。所谓"走出历史认识论"并非否定客观历史(及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也并不是否定认识现象,而是悬搁"客观历史实在"这个无效的形而上学信念,摆脱"自然的态度",超越主客二元论的陈旧框架,从而将历史知识的"符合论客观性"转换为"融贯论客观性"。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史学话语的内在要求,也是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思想精髓的关键。(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评价》期刊2019年02期)

李森,李聪慧,刘旭[3](2018)在《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与现实分析——兼论目前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从理论上分析,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会呈现不同搭配组合状态。公共产品受益范围与政府辖区范围保持对应是理想状态,但其实现需要严格假定条件。目前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划分需要解决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一是政府作为整体所应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没有明晰界定;二是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还存在"错位"和"不匹配",这有深刻的成因。实现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合理划分,应明确政府作为整体所应承担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应摆脱按隶属关系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窠臼,强调按公共产品受益范围进行划分的必要性、合理性;应考虑采用"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思路;应明确其是划分政府间财权和收入、设计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和前提而不能反其道而行之,应强调制度基础和制度保障对划分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重要性。(本文来源于《财政监督》期刊2018年24期)

吴迪,张欣[4](2018)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之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证人证言是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法定证据形式,是证人对其所了解的案件事实向法庭所作的表述。作为司法活动中较早也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证据,证人证言对于法官能否正确判定案件事实,保证司法公正具有重要作用。发展至今,我国的证人证言制度虽已相对比较完善,但也存在不足之处。针对我国民事诉讼证人作证的现实情况,文章从证人及其作证行为的角度出发,在借鉴国外相关制度的基础上,就证人作证制度的不足之处提出完善建议以供参考。(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8年20期)

王文祥[5](2018)在《知情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的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数据时代下,知情同意的有效性大幅削弱,且不符合经济考量,忽视了公共利益,难以实现个人利益保护与促进信息利用的平衡。但基于知情同意在传统社会交往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对个人自治的充分尊重,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规则的完善应在保留知情同意的基础上,对个人信息进行类型化,明确知情同意适用的范围和形式,以提高知情同意的有效性。同时,充分衡量信息主体、信息控制者和国家叁方利益,确立多元的合法性基础。(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S1期)

刘争先[6](2018)在《中立性原则与自主性:自由主义范式公民教育的局限与可能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中立性原则是自由主义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中立性原则提出的缘由在于自由主义理论对于公私领域的界分,从而将现代社会个体的多元差异置于私人领域,国家对于个体关于善观念的合理分歧保持中立。这一原则在防止国家权力对公民自由侵蚀的同时,因其忽视或否认国家自主性,从而在反对国家实施公民教育议题上和部分批判教育学者达成了共识。基于此,自由主义需要澄清中立性原则的内涵,并确认国家自主性和教育自主性,从而使其走出国家实施公民教育议题的困境,实现公民教育与国家建构的良性互动。(本文来源于《外国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05期)

陈艳风[7](2017)在《社科法学的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当前的法学研究格局中,社科法学颇为引人关注。相较于教义法学或规范法学,社科法学的方法论特征在于,以具体问题为出发点,注重运用社会科学的方法和经验主义的研究进路分析法律问题,将关注的目光投向“行动中的法律”,注重学术对生活的观照与提炼。作为后起之秀的社科(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7-02-21)

汪树东[8](2016)在《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四个局限及可能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叁十余年来,虽说当代中国生态文学还谈不上名家辈出、经典荟萃、家喻户晓、影响深远,但参与的作家济济一堂,作品数量汗牛充栋,生态意识日益显豁,文学体裁众美齐备,艺术质量持续攀升,无论是学术界还是社会大众对生态文学的认知度连续攀升,都是有目共睹的文学景象。在笔者对当代中国生态文学持续十余年的阅读视野中,于坚、雷平阳、张炜、韩少功、叶广芩、贾平凹、姜戎、迟子建、胡发云、陈应松、雪漠、阿来、徐刚、苇岸、刘亮程、李存葆、(本文来源于《长江文艺评论》期刊2016年04期)

黄健元,潘付拿[9](2014)在《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局限与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保障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在一些地区出现了将社会保障作为被征地农民安置方式的实践。通过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局限性分析发现,土地保障和社会保障不具有内在的一致性,社会保障安置存在着背离权利主体的平等性、转换责任主体、混淆分配层次、保障水平较低等局限性。社会保障作为被征地农民的安置方式在理论上存在着误区,在实践中出现了严重的困境,是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权的伤害。作为再分配手段的社会保障既不能代替安置的功能,也不能被安置的初次分配功能所替代。为更全面地保障被征地农民的权益,应在合理安置的基础上完善社会保障这一"安全网"。(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姚加惠[10](2012)在《新建本科院校科层制的生命力、局限及出路》一文中研究指出内部管理改革与创新是新建本科院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保障。与传统高校相比,新建本科院校尽管也是特殊类型的社会组织,但不同的是,其在知识产出层次和类别、制度化成长环境、深度融合和频繁人才流动以及规模扩张引起的管理复杂化等方面独具特性,所有这些使得科层制在新建本科院校的管理中具有强大生命力。然而,作为学术组织,其目标模糊、活动不可预测、文化多元化、内部治理多中心化、学术权威来源特殊等又导致科层制管理的失灵。因此,需要在遵循学校内部逻辑的基础上对传统科层制进行改造。(本文来源于《教育发展研究》期刊2012年21期)

局限和出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的主要范式是"历史认识论",但它不仅不可能辩护历史知识合法性,而且是实证史学、史学理论与历史理论叁者分裂的根源。以历史实在论为哲学前提的历史认识论根本上是一种近代西方哲学的镜式映像理论,它是历史相对主义真正的幕后推手,而不是拯救客观史学的唯一出路。在"历史认识论"范式下,史学理论只能反复在"历史认识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这类问题中兜圈子,并将阐释学、后现代主义之类的新理论曲解为对历史认识主观性的"佐证"。实际上,现代科学的发展早已摧毁"客观自在真理"的近代科学图景,并促使哲学率先"走出认识论",转型为现代哲学。所谓"走出历史认识论"并非否定客观历史(及客观世界)的实在性,也并不是否定认识现象,而是悬搁"客观历史实在"这个无效的形而上学信念,摆脱"自然的态度",超越主客二元论的陈旧框架,从而将历史知识的"符合论客观性"转换为"融贯论客观性"。这既是建设中国特色史学话语的内在要求,也是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思想精髓的关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限和出路论文参考文献

[1].卓立.走出历史认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话语范式的局限与出路[J].社会科学文摘.2019

[2].卓立.走出历史认识论——改革开放四十年史学理论话语范式的局限与出路[J].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

[3].李森,李聪慧,刘旭.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与现实分析——兼论目前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研究存在的局限及出路[J].财政监督.2018

[4].吴迪,张欣.我国民事诉讼中证人作证制度之局限与出路[J].改革与开放.2018

[5].王文祥.知情同意作为个人信息处理正当性基础的局限与出路[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刘争先.中立性原则与自主性:自由主义范式公民教育的局限与可能出路[J].外国教育研究.2018

[7].陈艳风.社科法学的局限与出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7

[8].汪树东.当代中国生态文学的四个局限及可能出路[J].长江文艺评论.2016

[9].黄健元,潘付拿.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的局限与出路[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0].姚加惠.新建本科院校科层制的生命力、局限及出路[J].教育发展研究.2012

标签:;  ;  ;  ;  

局限和出路论文-卓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