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斯特矿区论文-殷声锋,王智慧,张朝晖

喀斯特矿区论文-殷声锋,王智慧,张朝晖

导读:本文包含了喀斯特矿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喀斯特,铝土矿,苔藓,芽胞

喀斯特矿区论文文献综述

殷声锋,王智慧,张朝晖[1](2014)在《贵州喀斯特铝土矿具芽胞苔藓种类特征——以贵州省清镇市林歹铝土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贵州省清镇市站街镇林歹铝土矿第二矿区的油菜种植区、矿土上部树林区、废石堆积区、矿土堆积恢复区4类环境进行苔藓植物采集,并对具芽胞苔藓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经鉴定发现苔藓植物10科22属37种,优势种(频度大于10%)为日本大丛藓Molendoa japonica Broth.(18.72%)和银叶真藓Bryum argenteum Hedw.(11.06%);(2)发现8种具芽胞苔藓,占总种数的21.62%,隶属于丛藓科Pottiaceae和真藓科Bryaceae,其中日本大丛藓和芽胞银藓Anomobryum gemmigerum Broth.为常见具芽胞苔藓;(3)油菜种植区中具芽胞苔藓种类最多(6种),但出现频度不高,非该类环境中的优势种,日本大丛藓在4类环境中均有发现;(4)在4类环境中,相对恶劣条件下具芽胞苔藓出现的几率更大;(5)瘤根真藓Bryum bornholmense Winkelm.&Ruthe.和毛状真藓Bryum apiculatum Schwagr.的芽胞长于假根上,其余种类芽胞均见于叶腋处,呈扫帚状,芽胞形态上呈现多样性,有球形、棒形、棒槌形、芽形、纺锤状和火炬状。(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4年04期)

黄晶晶,张坤,魏朝富,胡斐南,钟茫[2](2014)在《西南喀斯特山地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松藻矿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煤矿的井工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以重庆松藻矿区3个典型区域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为例,采用叁区划分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预测,探讨了采煤沉陷区预测及土地整治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喀斯特山地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1)赶水沉陷区涉及稳定、非稳定和未来影响叁类,安稳沉陷区涉及非稳定和未来影响两类,打通沉陷区涉及稳定和非稳定两类;(2)水源破坏是松藻矿区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而相应的水利工程技术成为松藻矿区沉陷区整治的重点,同时也是沉陷区整治是否有效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3)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关键技术为:土地平整工程主要规划布局在未来影响区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要尽量避开易于发生拉裂和垮塌的断层附近.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关键技术在于:在土地平整技术上,土地平整设计更强调耕作田块的稳定性,防止田面沉降;在水利工程技术上,非稳定区和未来影响区的工程设计C20砼浇筑厚度应大于稳定区;对于道路工程设计,非稳定区和未来影响区生产路主要采取预制钢筋砼板方式,而稳定区内生产路路面采用C20砼浇筑.科学地分析预测采煤沉陷区对合理制定土地整治技术及土地整治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4年11期)

张一修,王济,张浩[3](2010)在《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贵州喀斯特矿区及矿山废弃地的分布、开发与利用现状,得出矿区废弃土地生态环境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重金属污染严重。研究发现赫章等地土壤中锌含量达到162.23~877.88 m g/kg,铅为37.24~305.56 m g/kg,镉为0.50~16.43 m g/kg,大大超过当地土壤的背景值;(2)生境干旱;(3)水土流失加剧。据调查,贵州矿山土壤的平均侵蚀模数一般都高达5 000~15 000 t/(km2.a);(4)生物多样性差。进而介绍矿区污染土壤的修复和复垦现状,并提出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治理的关键问题及相关研究技术:喀斯特矿山土壤改良机制研究;植物—微生物综合治理手段研究;循环利用技术研究。(本文来源于《中国岩溶》期刊2010年02期)

杨海洋,陈建宏,刘霁,杨立兵[4](2010)在《菌根技术在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喀斯特岩溶地区缺土缺水缺林、生态环境脆弱,传统的复垦方法对采空区进行生态恢复难度很大,菌根技术在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中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平果铝矿区菌根种类及其对农作物的影响研究,发现利用微生物活性熟化复垦地新耕层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在实验室对优势菌株进行筛选,用穴内平面撒播菌剂法进行接种试验和增益对照效果试验。结果表明:为喀斯特岩溶地区平果铝矿区筛选到优势土着VA真菌菌种的3个优势菌株E11、E16和E20,该优势菌株对矿区复垦的先锋植物——大豆、玉米、银合欢、宽叶雀稗等有较强的侵染能力,能使土壤熟化度增大,土壤供肥保肥的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得以提高,在平果铝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0年01期)

刘金海,王进[5](2006)在《黔北喀斯特型铝土矿勘探工程间距的选择——以苟江铝土矿区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生产勘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苟江铝土矿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用50×50m工程间距进行勘探与25×25m工程间距进行生产勘探后,对其矿体形态、厚度控制及储量变化进行对比分析,以探寻此类矿床勘探应如何选用工程间距,才能更合理地对矿体进行控制,满足生产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贵州地质》期刊2006年03期)

李德荣[6](1965)在《试谈某金属矿区喀斯特电法勘探的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电法勘探研究隐伏型喀斯特体的工作,对我们来说还是初次尝试。为了配合地质劫探部门查清华南某大型金属矿区的喀斯特发育程度和分布规律,进而摸清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于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四年在该矿区进行了较详细的地面电探工作,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1965年07期)

罗建鸿,蓝淇锋[7](1964)在《一个矿区隐伏型喀斯特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一这个矿区为我国南部大型铅锌矿产地之一,矿区处于一个盆地的北部。盆地周围为中、低山所环绕,中央为厚数米至数十米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构成的平坦地形。区内有1号河、2号河由北西往南注入3号河,经(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期刊1964年06期)

[8](1959)在《綦江铁矿土台矿区附近的自然地理景观和喀斯特地形》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完成“1070”这一伟大而光荣的任务,我院地理系全体师生同其他兄弟系(科)一道,于1958年11月开赴綦江,上山炼铁.在“炼铁又炼人,劳动学习双丰收”的指示下,我们是以劳动生产为主同时进行教学.为了彻底贯彻“教学、科研、生产劳动”叁结合的原则,我们在教学内容上作了比较重大的改革.我们冲破了旧教材体系的束缚,而以我们的工地和宿营地附近的自然地理和地貌特征做为教材和讲授内容,在讲授过程中,(本文来源于《西南师范学院学报》期刊1959年01期)

喀斯特矿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煤矿的井工开采引起地表沉陷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很多不利影响.本文以重庆松藻矿区3个典型区域的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为例,采用叁区划分法对采煤沉陷区进行预测,探讨了采煤沉陷区预测及土地整治关键技术问题,以期为喀斯特山地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技术提供参考和借鉴.结果表明:(1)赶水沉陷区涉及稳定、非稳定和未来影响叁类,安稳沉陷区涉及非稳定和未来影响两类,打通沉陷区涉及稳定和非稳定两类;(2)水源破坏是松藻矿区较突出的问题之一,而相应的水利工程技术成为松藻矿区沉陷区整治的重点,同时也是沉陷区整治是否有效的重要评定标准之一;(3)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规划关键技术为:土地平整工程主要规划布局在未来影响区内;水利工程的规划布局要尽量避开易于发生拉裂和垮塌的断层附近.沉陷区土地整治工程设计关键技术在于:在土地平整技术上,土地平整设计更强调耕作田块的稳定性,防止田面沉降;在水利工程技术上,非稳定区和未来影响区的工程设计C20砼浇筑厚度应大于稳定区;对于道路工程设计,非稳定区和未来影响区生产路主要采取预制钢筋砼板方式,而稳定区内生产路路面采用C20砼浇筑.科学地分析预测采煤沉陷区对合理制定土地整治技术及土地整治的有效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喀斯特矿区论文参考文献

[1].殷声锋,王智慧,张朝晖.贵州喀斯特铝土矿具芽胞苔藓种类特征——以贵州省清镇市林歹铝土矿区为例[J].中国岩溶.2014

[2].黄晶晶,张坤,魏朝富,胡斐南,钟茫.西南喀斯特山地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松藻矿区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

[3].张一修,王济,张浩.贵州喀斯特矿区废弃地土壤环境问题的现状及治理对策[J].中国岩溶.2010

[4].杨海洋,陈建宏,刘霁,杨立兵.菌根技术在喀斯特岩溶矿区生态恢复中的应用[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0

[5].刘金海,王进.黔北喀斯特型铝土矿勘探工程间距的选择——以苟江铝土矿区水井坎矿段Ⅱ矿体生产勘探为例[J].贵州地质.2006

[6].李德荣.试谈某金属矿区喀斯特电法勘探的效果[J].中国地质.1965

[7].罗建鸿,蓝淇锋.一个矿区隐伏型喀斯特发育的基本规律及其研究方法[J].中国地质.1964

[8]..綦江铁矿土台矿区附近的自然地理景观和喀斯特地形[J].西南师范学院学报.1959

标签:;  ;  ;  ;  

喀斯特矿区论文-殷声锋,王智慧,张朝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