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隔震设计论文-赵文

减隔震设计论文-赵文

导读:本文包含了减隔震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市政桥梁,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

减隔震设计论文文献综述

赵文[1](2019)在《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桥梁在我国当前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们出行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载体。而采用传统桥梁设计,在使用过程中桥梁极易产生震动问题,噪音情况严重,探索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策略,则能够更好发挥桥梁作用,实现桥梁设计的优化。本文就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市政桥梁的发展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9期)

何俊荣,尤岭,李世平,王伦文[2](2019)在《高烈度区梁式渡槽减隔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滇中引水工程某输水渡槽为研究对象,基于桥梁工程抗震中广泛采用的减隔震装置为切入点,结合渡槽自身的受力特点,引入摩擦摆隔震支座对渡槽进行减隔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摩擦摆支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摆支座在设计地震下减震耗能作用明显,可大幅降低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响应,且横向地震下的减震效果较纵向更为突出,较大程度改善了下部结构受力,使槽墩基本满足设计地震下的性能目标。(本文来源于《水利规划与设计》期刊2019年09期)

吴晓勤,刘勇,刘新华[3](2019)在《高烈度区独塔斜拉桥的减隔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高烈度区独塔斜拉桥,抗震要求一般较高,减隔震设计往往是关注的重点。文中以某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的主跨230 m独塔斜拉桥为例,介绍了减隔震技术在高烈度区独塔斜拉桥中的应用,并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普通支座和阻尼支座2种计算模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通过设置E型钢阻尼支座和黏滞阻尼器可以有效减小独塔斜拉桥在地震作用下主塔根部截面的内力,同时主梁梁端位移也得到了较好控制。(本文来源于《交通科技》期刊2019年03期)

刘聪[4](2019)在《铁路桥梁弹塑性钢榫限位及减隔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迅速,桥梁结构因其良好的结构特性在铁路线路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同时,其在高烈度地震区的抗震性能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目前,减隔震技术已经在铁路桥梁中得到了诸多应用,而众多工程实例也表明减隔震技术对于桥梁结构的保护能力。现阶段的减隔震技术更关注于铁路桥梁地震荷载响应的减轻,对于地震位移响应对于桥梁的危害研究并不充分,同时各国规范对于地震位移响应以及限位设计的说明也存在一定的不足;在实际地震中,由过大地震位移响应所导致的桥梁破坏却屡见不鲜。本文针对于传统限位装置存在的局限性,建议采用一种新型的弹塑性限位钢榫装置,并进行了相关内容的研究。首先,针对于限位钢榫的滞回性能和限位性能进行了理论、试验和数值模拟叁方面的分析,而后对限位钢榫设计方法和限位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理论和数值模拟研究。利用限位钢榫良好的限位性能和耗能性能,将其与滑动支座组合成为新型组合支座应用于桥梁减隔震设计,利用振动台试验验证了组合支座的减隔震性能,并根据能量概念提出了减隔震桥梁能量设计方法,对现有设计方法进行了补充。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弹塑性限位钢榫力学性能分析及拟静力试验介绍了弹塑性限位钢榫的工作机理和安装方式,并根据其工作机理和等效刚度法推导了限位钢榫力学参数的理论计算公式;基于弹塑性力学分析了限位钢榫塑性状态时的截面弯矩。对限位钢榫进行了两组共4个试件的拟静力试验,分析了限位钢榫的滞回性能、骨架曲线、耗能性能、等效刚度以及滞回稳定性等相关参数。同时,在试验过程中采用不同的限位钢榫安装方式,对限位钢榫安装构件进行优化选型。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模拟限位钢榫在滞回试验的力学性能,并与试验结果和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数值模型和理论公式的准确性。(2)限位钢榫弹塑性设计方法及限位效果分析依据铁路简支梁桥结构特点,建立了两跨桥梁结构的双自由度模型;利用随机振动理论推导了在考虑行波效应下墩梁相对位移的计算公式,并采用等效线性化方法给出了考虑限位钢榫弹塑性行为、地震空间效应和桥墩弹塑性状态的桥梁限位设计方法。为验证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对一座五跨简支梁桥进行数值模拟计算,同时利用数值模型对比了限位钢榫和拉索限位装置的限位效果。结果表明,对于多跨铁路简支梁桥而言,限位钢榫的弹塑性设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进行桥梁限位设计,并且限位钢榫的限位效果要略优于拉索限位装置。(3)弹塑性钢榫限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通过数值模型分别考察了桥梁墩高、力学参数和梁上轨道对于拉索限位装置和限位钢榫限位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多跨简支梁桥而言,随着墩高的增加,桥梁结构的相对位移地震响应逐渐增大,限位钢榫的限位效果优于拉索限位装置,且两者均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初始刚度和屈服位移的增加均会提高限位钢榫限位效果,表明在进行限位钢榫设计时,可以综合考虑初始刚度与屈服位移的影响,以满足不同桥梁结构的限位要求。在考虑了梁上钢轨之后发现,轨道的约束作用会增大桥梁结构的相对位移响应和碰撞破坏,因此,在设计中需进一步提高设计标准,以保证桥梁结构的安全性。(4)基于滑动支座与限位钢榫的组合支座减隔震性能试验研究基于限位钢榫良好的限位性能和耗能性能以及滑动支座的滑移隔震效应,将限位钢榫与滑动支座组合成为新型组合支座,应用于铁路桥梁结构的减隔震设计。首先通过拟静力试验对比了串联式组合支座和并联式组合支座的耗能性能和滞回性能,试验结果表明串联式组合支座具有更好的耗能性能和滞回稳定性。通过对一座1:7缩尺的桥梁模型进行振动台试验,进一步研究了串联式组合支座的减震性能;结果表明,串联式组合支座具有良好的减震性能,既能够有效地减小桥墩的墩顶剪力和位移,还能使墩梁相对位移保持在合理的范围内。通过数值模型模拟振动台试验,对比数值结果和试验结果发现,数值模型能够准确地模拟试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型的准确性。(5)简支梁桥中滑动支座与限位钢榫组合支座弹塑性设计方法分析利用振动台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减隔震设计方法的准确性和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低矮桥墩情况下,位移反应谱设计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墩梁相对位移和桥墩位移;但是加速度反应谱设计方法由于其单自由度假定,仅能够准确计算墩梁相对位移。而当桥墩较高时,加速度反应谱和位移反应谱设计方法均不能准确地计算桥墩位移。针对于传统设计方法的局限性,利用能量概念推导了减隔震桥梁能量反应谱设计方法,通过与振动台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发现,能量设计方法能够准确地计算各类墩高情况下的桥梁地震响应。同时,结合实际设计情况,给出了以墩梁相对位移为限定值的组合支座能量设计方法,并通过数值模拟进行验证。(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3-18)

吴晓勤,刘勇,刘新华[5](2019)在《高烈度区提篮拱桥减隔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提篮拱桥以其景观效果好、跨越能力强,在城市桥梁中被广泛采用,对于高烈度区提篮拱桥,抗震要求一般较高,减隔震设计往往是关注的重点。以一座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主跨180m的提篮拱桥为例,介绍了减隔震支座在高烈度区提篮拱桥减隔震设计中的应用,采用非线性时程分析方法对比分析了普通支座和减隔震支座两种计算模型的地震响应。结果表明,通过设置摩擦摆支座和环向钢丝绳钢阻尼支座可以有效降低提篮拱桥关键部位的地震内力,同时结构位移在可承受范围之内。(本文来源于《中国水运(下半月)》期刊2019年03期)

帕提曼·买买提明,何斌,纳曼·麦麦提,马伟楠[6](2019)在《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桥摩擦摆支座减隔震设计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主要对某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桥进行分析,着重研究其摩擦摆支座减隔震的设计。经过一系列的研究表明,通过该设计可以有效的降低桥梁的刚度,使得桥梁自振频率不断下降。而摩擦摆支座会加大主梁的位移,使桥梁的桥墩弯矩降低,从而确保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帕提曼·买买提明,何斌,纳曼·麦麦提,努尔斯曼古丽·尧力瓦斯[7](2019)在《对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科技水平的不断发展,针对铁路桥梁减震方面的设计也在不断的发展中,目前在我国铁路桥梁建设行业的工程项目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所以对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的探讨及其运用进行分析显得十分必要。在对其进行合理的讨论中,提出工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铁路桥梁建设行业的发展结构,确保铁路桥梁建筑的正常使用,避免因为建筑物出现问题造成人员伤亡等情况发生。(本文来源于《绿色环保建材》期刊2019年02期)

李晓莉,石岩,王东升,孙治国[8](2019)在《高烈度区临近断层桥梁的减隔震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解决高地震烈度区受速度脉冲效应的近断层地震动作用的桥梁抗震问题,提出铅芯橡胶支座和拉索限位器以及与钢筋混凝土桥墩延性抗震相配合的组合减震系统.在性能抗震设计框架下,分别提出了组合减震系统在多遇地震、偶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多级性能目标量化设计准则.对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实例桥梁进行非线性时程分析,验证了性能设计方法的可行性.为确保减隔震桥梁在地震作用下发生预期性能,从桥墩配箍率、伸缩缝间隙、盖梁支承长度和竖向限位等方面提出相对量化的构造细节设计,初步实现高烈度区临近断层公路桥梁基于性能的减隔震设计.(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1期)

王秀艳[9](2018)在《《天津市市政公路桥梁减隔震设计规程》简介》一文中研究指出简要介绍了我国桥梁减隔震设计规范的颁布实施情况,针对《天津市市政公路桥梁减隔震设计规程》的编制技术路线、桥梁减隔震设计的性能目标等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该规程编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该规程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创新性,使设计人员有据可依,大大提高了规范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8年12期)

沈国锋,纪冬冬,程琳[10](2019)在《某城市天桥减隔震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某城市天桥进行非线性动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固定墩墩底弯矩远大于自由墩墩底弯矩,且固定墩墩底弯矩已经超越桥墩结构抗力。针对这一问题,为了使桥墩均匀地承受地震作用,提高结构抗震性能,文章采取了将固定墩的固定支座改为减隔震支座的设计方案,并对不同减隔震支座的屈服力和屈服前刚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了各工况下的地震响应,最后建议了选用支座的型号。(本文来源于《防灾减灾学报》期刊2019年01期)

减隔震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滇中引水工程某输水渡槽为研究对象,基于桥梁工程抗震中广泛采用的减隔震装置为切入点,结合渡槽自身的受力特点,引入摩擦摆隔震支座对渡槽进行减隔震设计。通过非线性时程分析对摩擦摆支座进行模拟计算,分析结果表明:摩擦摆支座在设计地震下减震耗能作用明显,可大幅降低墩底弯矩和墩顶位移响应,且横向地震下的减震效果较纵向更为突出,较大程度改善了下部结构受力,使槽墩基本满足设计地震下的性能目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减隔震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赵文.市政桥梁设计中减隔震设计要点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

[2].何俊荣,尤岭,李世平,王伦文.高烈度区梁式渡槽减隔震设计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9

[3].吴晓勤,刘勇,刘新华.高烈度区独塔斜拉桥的减隔震设计研究[J].交通科技.2019

[4].刘聪.铁路桥梁弹塑性钢榫限位及减隔震设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5].吴晓勤,刘勇,刘新华.高烈度区提篮拱桥减隔震设计[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9

[6].帕提曼·买买提明,何斌,纳曼·麦麦提,马伟楠.大跨度连续钢桁梁桥摩擦摆支座减隔震设计分析[J].绿色环保建材.2019

[7].帕提曼·买买提明,何斌,纳曼·麦麦提,努尔斯曼古丽·尧力瓦斯.对铁路桥梁减隔震设计方法及设计参数的探讨[J].绿色环保建材.2019

[8].李晓莉,石岩,王东升,孙治国.高烈度区临近断层桥梁的减隔震设计[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9].王秀艳.《天津市市政公路桥梁减隔震设计规程》简介[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8

[10].沈国锋,纪冬冬,程琳.某城市天桥减隔震设计研究[J].防灾减灾学报.2019

标签:;  ;  ;  

减隔震设计论文-赵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