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介质非均匀性谱结构,S波包络展宽,长白山天池火山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文献综述

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1](2011)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速度非均匀性谱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测和研究表明,非均匀介质RMS(Root Mean Square)速度微扰动ε,特征尺度相关距离a以及幂指数κ的空间分布特征可描述介质非均匀性特征.本文选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小震记录,运用S波包络展宽法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壳浅部介质速度非均匀性谱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壳浅部介质呈现强烈的介质非均匀性,且其具有明显的频率特性.在2~4 Hz及4~8 Hz频带范围内,小尺度弱非均匀性介质基本上分布在天池火山口的东南角和西北角,大尺度强非均匀性介质基本上分布在天池火山口的西南角和东北角,这一特征在0~2km和2~5 km深度范围内均体现;在8~16 Hz频带内,0~2 km深度范围内弱非均匀性介质分布在火山口西部,而2~5 km深度范围内弱非均匀性介质基本上分布在火山口周围区域;在16~30 Hz频带内,0~2 km深度范围小尺度弱非均匀性介质分布在火山口的东北角及西南角,而2~5 km深度范围内小尺度弱非均匀性介质集中分布在火山口的东南角,西北角有少量分布.(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11年05期)

范小平,李清河,何海兵,杨从杰,金淑梅[2](2009)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S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其均方根(RMS)包络逐渐变宽,把这种现象称为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S波传播路径上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对S波的多次前向散射和绕射作用是导致S波包络展宽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用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来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采用S波包络峰值延时对S波包络展宽现象进行量化。S波包络峰值延时定义为S波初至与其RMS包络峰值最大值之间的时间差。文中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4个小震记录进行了S波包络展宽分析,研究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小震S波包络展宽现象明显,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频率呈正相关;运用统计学方法获取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不同频带下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以及定量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的非均匀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李克,刘俊清,盘晓东,刘国明,武成智[3](2009)在《2000—2007年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壳变形监测与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自2000年以来,在天池火山区附近布设了由2条精密水准路线、15个GPS测量点构成的地壳形变监测系统。文中详述了该系统的构成,并对近期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壳形变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002—2005年,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面发生了明显的变形。在垂直方向上,水准路线高差3年累积变化达6.8cm,且越是靠近火山口,变形量越大。在水平方向上,以火山口为中心,各观测点总体位移出现放射状变化,最大可达38cm;山体出现明显的膨胀,最大面膨胀可达6×10~(-6)/a。上述变化于2006年后逐步恢复为正常变化。在此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火山地震活动频繁,其它监测资料也出现了同步的异常变化。文中分析讨论了引起上述变化的可能原因,认为是天池火山一次最新的岩浆活动所致。(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9年04期)

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何海兵,金淑梅[4](2009)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高频S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其均方根(RMS)包络逐渐变宽,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S波包络展宽现象.S波传播路径上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对S波的多次前向散射和绕射作用是导致S波包络展宽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用S波包络展宽现象来研究介质非均匀性.本文采用S波包络峰值延时来对S波包络展宽现象进行量化.S波包络峰值延时定义为S波初至与其均方根包络峰值最大值之间的时间差.本文选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小震记录,运用S波包络峰值延时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口地区的介质非均匀性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呈现强烈的介质非均匀性,在0-2 km深度范围内介质非均匀性表现出南部强北部弱的空间分布特征;在2-5 km深度范围内介质非均匀性的空间分布特征与频率具有相关性;天池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具有明显的多尺度特性;强弱非均匀性接触带,往往是地震频发地带.根据地震与非均匀体在空间分布的相对位置,我们认为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可能反映了火山早期喷发堆积物介质结构的差异.(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9年10期)

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5](2009)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3D速度非均匀性谱结构》一文中研究指出观测和研究表明,地球内部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可引起地震波的散射,这些散射携带了大量的关于地球内部非均匀精细结构的信息,可以通过研究地震波散射信息获取地球内部介质结构非均匀性。微扰法是研究小尺度介质非均匀性的重要方法之一,基于微扰思想,S波包络展宽法是定量研究岩石圈内部随机速(本文来源于《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叁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09-17)

胡亚轩,王庆良,崔笃信,王文萍,李克[6](2007)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形变监测及火山活动状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依据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02~2005年连续4期水准资料和GPS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年该地区的岩浆活动特征。结果显示:2002~2003年火山区垂直和水平形变变化明显,火山区GPS点位的活动性与绥阳基准站(距P00约350km)的差异性运动较大,火山区域性运动特征显着,表明在此期间火山区形变变化主要受岩浆活动的影响;2003年后水平和垂直形变变化速率逐渐减小,特别是2004~2005年,火山区GPS点位活动与绥阳点位的差异性运动变小,说明火山岩浆活动在逐渐减弱。(本文来源于《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期刊2007年05期)

明跃红,吴建平,苏伟,房立华,王未来[7](2007)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谐频事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地区2002、2003和2005年夏季3期流动地震观测资料的频谱分析,发现火山口附近存在一种在频率域中形态比较特殊的地震事件,其频谱由1组等间隔的谱峰构成,峰值振幅随频率缓慢变化,形态与时间域中的谐波信号相似,我们把这种地震事件称为谐频事件。在3个夏季的流动观测中,共发现38个谐频事件,且这些事件大多与震群活动有关。分析表明,谐频地震频谱中的谐波现象与震源有关,可能是岩石破裂过程中,在特殊激发条件下,裂缝壁和裂缝内部岩浆或热液的压力扰动相互作用产生的。我们认为近年来长白山天池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加和谐频事件的出现与深部岩浆的侵入活动有关。(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7年03期)

吴建平,明跃红,张恒荣,刘国明,房立华[8](2007)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2002和2003年夏季流动地震观测揭示,天池火山口附近存在大量的微震活动和一系列震群活动.地震定位结果表明地震主要发生在火山口附近,以震群形式发生的地震全部集中在天池火山口西南部,东北部地震密集区没有观测到震群活动.在夏季以外的其他季节,天池火山区只有一个固定地震台站(CBS)用于地震监测.利用CBS台不同时间的观测纪录,通过波形相关分析发现其他季节的主要震群活动仍然集中在天池西南部.震群的高精度相对定位揭示震源位置沿北西-南东向分布,倾向西南,倾角约80°.2003年7月13日的震群发生期间,地震震源位置出现从深到浅的迁移现象,同时震源深度较大的地震在不同台站的地震波初动方向几乎全部向上,表明震源具有明显的膨胀分量.考虑到长白山天池火山2002年以来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地球化学异常和谐频地震等现象,我们认为震群活动可能与5km深度附近存在岩浆热液活动和岩浆增压有关.(本文来源于《地球物理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胡亚轩,王庆良,崔笃信,王文萍,李克[9](2007)在《Mogi模型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文中首先介绍了Mogi模型的阻尼最小二乘反演,得出应用形变资料联合反演压力源参数的公式,再指出用等效源半径反演时不同初始值对反演结果的影响,说明选择合适的初始值可以方便地得到可靠的反演结果。然后用此方法反演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压力源的大小和位置参数。采用垂直和水平位移的联合反演,数据为2002—2005年共4期的水准和GPS观测资料,最后结合其它观测资料,分析近年来岩浆可能的活动特征。结果显示岩浆的位置在发生变化,体积增量逐年减小,表明火山岩浆在2002—2005年的活动逐年减弱。(本文来源于《地震地质》期刊2007年01期)

吴建平,明跃红,苏伟[10](2006)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长白山火山区在构造上位于东北裂谷系最外侧的敦化-密山断裂以东地区,火山活动始于上新世晚期。长白山火山区包括天池火山、望天鹅火山和龙岗火山,其中天池火山是海拔最高、从第四纪初开始直至近代仍在活动的火山。5000年来长白山天池火山曾发生过多次喷发,其中发生在公元1200 年的火山喷发是世界上近2000年以来最大的喷发之一,之后又相继发生过3次中小规模的喷发。地质、地球化学及地球物理研究表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仍存在再次喷发的危险。(本文来源于《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期刊2006-10-01)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高频S波随着传播距离的增大其均方根(RMS)包络逐渐变宽,把这种现象称为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S波传播路径上随机分布的非均匀体对S波的多次前向散射和绕射作用是导致S波包络展宽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可用S波的包络展宽现象来研究介质的非均匀性。采用S波包络峰值延时对S波包络展宽现象进行量化。S波包络峰值延时定义为S波初至与其RMS包络峰值最大值之间的时间差。文中对长白山天池火山区204个小震记录进行了S波包络展宽分析,研究发现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小震S波包络展宽现象明显,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频率呈正相关;运用统计学方法获取了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不同频带下S波包络峰值延时与震中距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对认识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以及定量研究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的非均匀性具有重要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参考文献

[1].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速度非均匀性谱结构[J].地球物理学报.2011

[2].范小平,李清河,何海兵,杨从杰,金淑梅.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包络展宽的特征[J].地震地质.2009

[3].李克,刘俊清,盘晓东,刘国明,武成智.2000—2007年期间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地壳变形监测与分析[J].地震地质.2009

[4].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何海兵,金淑梅.长白山天池火山区介质非均匀性[J].地球物理学报.2009

[5].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长白山天池火山区3D速度非均匀性谱结构[C].中国地震学会成立叁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09

[6].胡亚轩,王庆良,崔笃信,王文萍,李克.长白山天池火山区形变监测及火山活动状态分析[J].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2007

[7].明跃红,吴建平,苏伟,房立华,王未来.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谐频事件[J].地震地质.2007

[8].吴建平,明跃红,张恒荣,刘国明,房立华.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震群活动研究[J].地球物理学报.2007

[9].胡亚轩,王庆良,崔笃信,王文萍,李克.Mogi模型在长白山天池火山区的应用[J].地震地质.2007

[10].吴建平,明跃红,苏伟.长白山天池火山区S波速度结构的接收函数研究[C].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2006

标签:;  ;  ;  

长白山天池火山区论文-范小平,李清河,杨从杰,金淑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