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韵语阳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韵语阳秋,杜诗,评论
韵语阳秋论文文献综述
许琛琛[1](2016)在《《韵语阳秋》杜诗评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葛立方所着《韵语阳秋》,以使诗"归之正"为目的。受江西诗派的影响,葛立方极为推崇杜甫。在《韵语阳秋》中,借助于对杜诗思想内涵与艺术特色的深入探讨,葛立方在充分彰显自身爱国情怀的同时,建构了其诗论标准。《韵语阳秋》的杜诗评论,对于研究宋代文人视角下、宋代文化氛围中的杜甫,乃至整个杜诗研究,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期刊2016年07期)
何新所,韩雨恬[2](2015)在《《韵语阳秋》版本补考》一文中研究指出《韵语阳秋》是南宋时期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诗话着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书提要称之为"在宋人诗话中,犹为善本也",《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①。关于《韵语阳秋》的版本,郭绍虞《宋诗话考》~②、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韵语阳秋》的《出版说明》~③、日本学者芳村弘道《〈韵语阳秋〉传本考》~④、卞孝萱《韵语阳秋新跋》~⑤、台湾东吴大学孙秀玲硕士论文《葛立方韵(本文来源于《古籍研究》期刊2015年01期)
钱汝平[3](2015)在《宋本《韵语阳秋》的版刻特征及文献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宋葛立方所撰《韵语阳秋》二十卷,是一部诗歌评论着作,《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誉其为宋人诗话之善本。上海图书馆珍藏的完整的宋本《韵语阳秋》二十卷,是该书现存最早的刊本。文章对其版刻特征和文献价值作了分析,指出其亦非最早印本,文字内容亦非精善。(本文来源于《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期刊2015年03期)
黄莉莉[4](2015)在《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葛立方是南宋着名的诗人。他有着江阴葛氏深厚的家学渊源,在继承江西派诗学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于晚年创作了《韵语阳秋》一书。此书前四卷集中于诗歌艺术,后九卷集中于文化追怀,中间七卷则多为诗句考证、用事、评史及士人行迹的记载,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并集中地表现了他的诗学思想。葛立方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熏陶,诗学观念坚持以道为本,注重诗人的品行和道德修为,坚持“先德行而后文艺”的标准。由于受父亲葛胜仲和南宋着名诗人叶梦得、陈与义的影响,葛立方的创作与批评有趋近于他们的倾向。关于诗歌创作,葛立方强调社会实践与知识涵养相结合,认为游历山水和知识积累是创作的重要条件,认为诗思(即灵感)具有不可预测性、突发性和短暂性,在虚静的精神状态下才能产生。在诗歌创作的具体方法上,葛立方注重锻词炼句、讲究对偶和使用典故,提倡“点铁成金”、“夺胎换骨”的手法,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在诗歌批评方面,葛立方坚持道德重于艺术的原则,同时又不偏废作品的艺术表现。他提倡清新自然、思致深隐、含蓄隽永的艺术风格,并通过对陶渊明的推崇表现得出来,代表了宋人的审美理想和艺术趣味。在对诗歌意境的品评中,葛立方提倡情随境迁和感时对物的构思路径,在当时及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葛立方强调诗歌的兴寄、抒怀和美刺作用,把杜甫作为注重诗歌功能的典型代表,对于矫正盛行的形式主义诗风具有积极的作用。总之,《韵语阳秋》作为一部综合性的诗话作品,包含了丰富复杂的思想内容,从创作论、批评论和功能论叁个维度进行梳理,构筑起葛立方诗学的宏观框架,只能展示其最主要的理论内涵,而要巨细无遗地做到全景式呈现,还需要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广西民族大学》期刊2015-04-01)
黄莉莉[5](2014)在《《韵语阳秋》诗学观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韵语阳秋》的诗学观为主张恢复诗歌的兴寄传统和道德规范作用,但在恢复传统的同时又强调实践经验与创作的关系和追求自然平淡的诗美理想。通过这些诗学观可以看出,《韵语阳秋》对江西诗学既有继承又有创新。(本文来源于《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杨兰凯[6](2013)在《葛立方《韵语阳秋》与江西诗学》一文中研究指出伴随着宋代诗话研究的广泛与深入,葛立方的诗话巨帙《韵语阳秋》逐渐走进学界关注和研究的视阈。从学界现有成果看,对葛立方诗学思想的研究已较为全面,但仍有值得和可以纵深探究之处,比如其与江西诗学的关系。此问题很多论文亦有涉及,但多是一笔带过或泛泛而论。厘清葛立方《韵语阳秋》之于江西诗学的关系是学界客观定位其学术(本文来源于《长城》期刊2013年06期)
顾慧[7](2013)在《《韵语阳秋》杜诗评论述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葛立方所着《韵语阳秋》共二十卷,堪称宋人诗歌批评的"巨着"。本文主要从《韵语阳秋》中谈到的杜甫思想、学杜之法两方面着手,分析《韵语阳秋》一书中的杜甫形象,以及葛立方对杜甫精神的呼唤。(本文来源于《宿州教育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张乡里[8](2012)在《论宋诗话《韵语阳秋》的创作特色》一文中研究指出葛立方的《韵语阳秋》是宋代单本诗话中篇幅较大的一部,曾被《四库提要》誉为宋人诗话之善本。其创作不以诗歌为核心,而是以地理风俗、花鸟虫鱼、琴棋书画、医卜星象等为主旨,体现出博杂的特点。葛立方在创作时,关注的重心并不在诗歌本身,而是将诗歌作为解说某一事物的工具或自己观点的论据来使用的。诗歌的出现是为了说明其他领域的事件、风景或作者的某一观点。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以下两点原因:一是宋代诗人和诗话作者学识的丰厚、兴趣的广泛;二是文人对各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本文来源于《求索》期刊2012年04期)
夏志贤[9](2009)在《从《韵语阳秋》看葛立方的诗学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宋代江阴文人葛立方出生于一个家学渊源深厚的官僚文化家庭,能文善诗,他写下了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诗话巨着——《韵语阳秋》,此书被视为诗话史上较为着名的一部诗话。目前学术界对它的研究还相对薄弱,关注度也有待提高,因此,对《韵语阳秋》的诗学材料进行整理分析,探究其所反映出来的诗学主张,进而总结葛立方的诗学思想,并且以此前和当时诗坛的主流诗学观作为参照点,考察葛氏诗学观产生的渊源及其独创之处,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了解葛立方的诗学思想,从而深化对宋代诗学的研究。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叁部分。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为诗歌批评论,主要从葛立方“道”的含义与其重道不轻文的诗歌鉴赏标准进行分析;第二章为诗歌功能论,主要从写景咏物、兴寄抒怀、美刺时事几方面阐述葛氏对诗歌功能的认识,相比而言,他更看重后两者的诗歌功用;第叁章为诗歌创作理论,主要从创作条件、创作灵感、创作手法、创作风格、创作意境五个方面阐发葛立方的诗歌创作观。第四章论述葛立方的诗学观与当时的江西诗派诗学观之间的关系,分为两个小节,第一节追溯江西诗派的源流及其衍变,主要介绍江西诗派创立期、发展期、趋变期的代表人物及其诗学观点。第二节对葛氏诗学观与江西诗派诗学思想的相从与相离之处加以总结。结语简单总结论文,并揭示本文的价值意义。(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09-07-01)
杨永利[10](2009)在《试论《韵语阳秋》的文道观》一文中研究指出《韵语阳秋》论诗以道为本,其所论之"道"更多倾向于人物的品性人格和道德修为方面。从道本体论出发,认为诗歌是与诗人的品格修为相统一的,具体到诗歌的批评鉴赏则表现为不重才情禀赋而重德行学养,即"先德行而后文艺"的价值取向。这种文道观既体现了宋代的时代趣尚,也反映出作者的个人见解。(本文来源于《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期刊2009年03期)
韵语阳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韵语阳秋》是南宋时期一部规模较大、内容丰富的诗话着作,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书提要称之为"在宋人诗话中,犹为善本也",《四库全书总目》称之为"然大旨持论严正,其精确之处,亦未可尽没也"~①。关于《韵语阳秋》的版本,郭绍虞《宋诗话考》~②、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宋刻本《韵语阳秋》的《出版说明》~③、日本学者芳村弘道《〈韵语阳秋〉传本考》~④、卞孝萱《韵语阳秋新跋》~⑤、台湾东吴大学孙秀玲硕士论文《葛立方韵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韵语阳秋论文参考文献
[1].许琛琛.《韵语阳秋》杜诗评论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2016
[2].何新所,韩雨恬.《韵语阳秋》版本补考[J].古籍研究.2015
[3].钱汝平.宋本《韵语阳秋》的版刻特征及文献价值[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5
[4].黄莉莉.葛立方《韵语阳秋》诗学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5
[5].黄莉莉.《韵语阳秋》诗学观探析[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
[6].杨兰凯.葛立方《韵语阳秋》与江西诗学[J].长城.2013
[7].顾慧.《韵语阳秋》杜诗评论述略[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
[8].张乡里.论宋诗话《韵语阳秋》的创作特色[J].求索.2012
[9].夏志贤.从《韵语阳秋》看葛立方的诗学思想[D].江南大学.2009
[10].杨永利.试论《韵语阳秋》的文道观[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