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曹新民,唐焱

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曹新民,唐焱

导读:本文包含了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机电一体化,虚拟样机设计,模型建构

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文献综述

曹新民,唐焱[1](2019)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体系设计及其模型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在机电一体化的背景下,分析探讨了虚拟样机设计和建模,旨在提高产品设计的效率,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本文来源于《数字技术与应用》期刊2019年06期)

丁孺琦,王胜,胡国良,徐明[2](2018)在《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液一体化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样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机电液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机电液知识体系,打破教学硬件条件差的约束,并将现代实时的科学技术方法及知识反馈至课堂,有效提高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质量。(本文来源于《教育现代化》期刊2018年31期)

林其浩[3](2017)在《雷达虚拟样机一体化设计平台的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虚拟样机技术是采用虚拟样机来代替物理模型,实现虚拟环境下对产品的仿真测试与评估分析,而虚拟样机一体化设计平台则为其提供所需的支撑环境,包括结构设计环境、仿真分析环境等,同时还提供用户管理、数据管理等功能。该技术能够提高产品设计质量,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本文将结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某研究所合作项目,展开对雷达虚拟样机一体化设计平台的开发工作,对其中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深入研究,实现平台的搭建。主要的工作内容如下:(1)模型库构建方法研究。在NX建模软件中搭建模型库,模型库主要包括两大功能:参数化建模以及现有模型资源调用。通过对NX二次开发技术的研究,对比分析了模型库构建中常用的四种方法,最终采用程序设计法,利用NX/Open BlockUI、NX/Open API等开发工具进行模型库的构建,实现在一体化平台上的快速建模。(2)软件集成方法研究。根据一体化设计平台所需的支撑环境,对涉及到的Teamcenter、Workbench、HFSS等软件进行集成。本文提出两种集成方法,第一种方法通过软件接口,进行软件二次开发,达到在平台上集成所需功能的目的。另一种方法利用Win32 API技术,将各软件作为平台子窗体,实现窗体的内嵌集成。最终基于以上两种方法,实现多学科软件在一体化设计平台中的有效集成。(3)数据管理与后处理方法研究。本文对平台中的数据存储、查阅以及后处理方法分别进行研究。通过服务器技术,实现平台数据资源的存储与共享,并提出以数据库技术为基础的模型关联方法,将模型与仿真数据绑定,对数据进行有效管理。针对数据查阅方面,提出以Unity和Android技术为基础的移动端查阅技术,实现数据的便捷浏览。同时基于C#和Matlab混合编程技术,搭建雷达电性能数据后处理模块,实现复杂数值数据到直观方向图的转换。(4)一体化平台整体设计与具体实现。首先,明确平台功能模块需求,主要包括门户系统模块、建模仿真模块、力电耦合模块、数据后处理模块、数据库模块。其次,划分平台架构层次,包括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访问层。然后,在各层次中对各个功能模块进行搭建。最终实现雷达结构设计、多学科仿真、工艺设计、数据资源管理的一体化。(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7-03-28)

范向红[4](2015)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产品设计已经不能满足现代行业的发展。同时,随着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国机械工程有效结合自动化技术,形成新领域的机械电子工程。尤其是虚拟样机技术,结合了多种领域的先进技术,从而更好地完善产品性能。文章研究了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分析该设计的体系结构及模型库的构建原理,并提出相关的见解,从而更好地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来源于《无线互联科技》期刊2015年21期)

龚俊锋[5](2011)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综述》一文中研究指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设计通常涉及到机械、控制、计算机、电子电气等多个领域,其系统结构正向越来越复杂的方向发展,要将不同领域的子系统结合起来,使之完美匹配,需要引入更先进的设计方法。本文综述了使用虚拟样机技术设计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流程和相关的软硬件产品,并分析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来源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期刊2011年06期)

高厚秀[6](2011)在《海底锥探/钻深一体化装备虚拟样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陆地资源的不断枯竭,海洋资源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然而,海洋锥/钻设备的落后已严重制约了人类对海洋资源探索的脚步。海洋锥/钻设备是集各种高、精、尖技术于一体的复杂机电液系统,从基础理论到技术应用都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对于深孔取样海床式钻机来说,设备在海底工作,人无法直接观察到其工作状态,及时进行调整控制。海床式钻机与陆地钻机相比技术难度更大,除了海洋工况比陆地复杂,一些技术问题尚未得到解决外,基础理论研究的不足,是其根本原因。海洋锥/钻设备机械系统研究要考虑两个因素:第一,完成锥探和钻探两大任务,系统需要执行的动作;其次,采用什么机构来实现这些运动。机械系统部分,需要开展机构学、机械静力学、机械运动学等的综合研究和仿真分析,最终完成机构设计。海洋锥/钻设备控制系统的研究又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对整个系统实施状态监控,第二,根据监控的数据实时对系统的工作参数做出及时调整。本文研究海底锥探/钻探一体化装备,依托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海洋勘探设备与仪器”创新团队项目,主要用于海床式岩心取样和锥探探测工作。根据要完成的原位测试和岩芯采取两大任务要求,结合海底地貌复杂、洋流多变条件,确定海洋锥/钻设备的技术指标、总体结构、布放回收方式、电液系统、动力系统、控制模式、工作模式转换方式、调平方式、钻杆库结构、探杆库结构、推进回转结构等。通过计算,对各个系统模块的关键零件进行结构设计,运用Solidworks建立模型。在所建几何模型的基础上,运用机构学结构分析和运动分析,研究机构的组成并判定其运动可能性和确定性,运用Ansys, Solidwoks Simulation进行静力学分析,运用ADAMS虚拟样机技术分析关键机械系统的动力学,虚拟样机技术所进行的各种力学运动学、动力学仿真分析为机械系统优化提供了依据。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动力头按照设计要求设计了双壁输出轴岩芯钻机动力头,这种双壁输出轴岩芯钻机动力头结构简单紧凑,双壁输出轴的设计,使得取样器可以在输出轴内管储存,解决了传统绳索取芯工作过程中,动力头需要横向移动或者钻机整体移动让开孔口的问题,从而有利于水下岩心钻机的远程控制和自动控制,提高了钻进效率,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成本。第二:锥/钻杆库主要采用方形库设计,可以存放较大数量的钻具,方形库指梁可以调节,满足不同直径钻具的要求;锥钻杆杆库中设计的机械手采用V型槽末端夹持钻具,V型槽表面加上一层橡胶摩擦片,不仅可以增加摩擦系数来增加安全性,利用橡胶的弹性变形,还能适当增大接触面积,缓冲机械手动作时对钻具的冲击,有效减轻甚至消除钻具的损伤。第叁:调平系统根据锥钻工艺需求,采用叁点式支承方式能够方便的实现平台自动调整,从可靠性和成本考虑,不存在静不定问题,不会产生“虚腿”,调平控制选择通过空间坐标的矩阵变化计算出各支腿的高度差,采用最高点追逐法方案调平,系统调平快速稳定。第四:夹持器设计中考虑到卡瓦需要夹持不同型号的钻具,本文所设计的卡瓦具有阶梯圆弧包角,可以分别对不同直径大小的钻具实现夹紧,结构简单可靠。海底锥探/钻探一体化装备控制监测软件系统的主程序用LabVIEW 2010来开发,钻进参数监测系统主要有设备运转监测和钻进规程参数监测,反映设备运转情况的仪表:马达转速、管路压力等;反映钻进规程参数的虚拟仪表:钻压,冲洗液流量,钻具转速,扭矩等等。本文中主要针对的测量对象包括转速,倾角,扭矩,钻压,泵压,冲洗液流量,泵量等。被测量选用相应传感器,传感器信号通过SCB-68连接盒连接到DAQ设备上。本文中所测信号都转换为电压和电流信号输出,为了监测到准确信号,采用差分连接,这种信号接入法有效减低了噪音。海底锥/探一体装备体积庞大,驱动功率高,测控系统复杂,在有限的条件下无法进行频繁系统现场试验。为了更好地进行研究,以回转动力头为例开发了小型模型实物系统,并开展了试验研究。仿照原系统,按一定比例完成机械系统的加工;并对控制系统硬件选型和开发。运用技术集成的设计思想,开发了控制系统软件,通过模拟量控制实现无级调速,动力头样机驱动动力采用伺服电机。运行试验达到设计目标要求。本研究在虚拟环境下完成了系统的设计、分析及生产工艺过程。通过测试、评估,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确定了零部件和原动机载荷预测与尺寸,获得了优化后的样机系统。初步实现了远程锥探,钻探任务,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能够实现速度,油压,倾角和扭矩等物理量的数据采集,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控制RCCDS的动力头转速等功能。研究成果创新点体现在:①针对特殊海底钻探工艺要求的动力头结构创新,相关成果已申报专利;②提出了将原位静力触探和钻探取样功能复合的大深度海底锥钻一体机的技术方案;③解决了3000m海底工况下最大钻深深度200m的工艺难题。研究工作为海底大深度岩心取样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同时,也为海洋资源开发工作的进一步展开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大学》期刊2011-05-01)

高胜,邹龙庆,王金东,贾光政,杨松山[7](2011)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课程CDIO实践与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到机电一体化课程的CDIO教学实践中,对其教学理念、架构、评价方法等进行了探索,这对促进机电一体化课程的现代工程教学方法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来源于《价值工程》期刊2011年02期)

蔡骊君[8](2010)在《复杂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一体化分析技术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某复杂齿轮传动、轴承限位机械系统为实践案例,致力于深入研究复杂机械系统虚拟样机建模技术;虚拟样机运动仿真分析技术;刚性体柔性化技术;多目标多学科优化平台iSIGHT的集成技术、试验设计、近似建模、优化设计; Pro/e、ADAMS、iSIGHT、ANSYS等大型软件的命令流组成形式及输入、输出方式;各软件间协同建模、协同仿真、协同优化的方法。在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不断的尝试、拓展式的思考,逐步实现课题目标,收获了以下成果及结论:1.通过中间文件实现Pro/e与ADAMS的联合建模,创建了复杂齿轮传动、轴承限位机械系统刚性体虚拟样机;2.在ADAMS中对刚性体虚拟样机进行运动分析,检验样机满足运动学性能,并得到大量样机动力学分析数据,为样机集成、试验、优化提供支持,为构件有限元分析提供边界条件;3.iSIGHT中成功集成ADAMS,对刚性体虚拟样机指标参数进行试验设计,并辅以近似模型技术,找到权重较大的影响因子,通过组合优化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得到较为合适的优化效果;4.通过ANSYS生成模态中性文件,并成功导入ADAMS,创建复杂齿轮传动、轴承限位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并对其进行动力学分析,得到更加精准的运动分析数据;5.通过iSIGHT3.5将关键构件在Pro/e中参数化建模、在ANSYS中建造模态中性文件、刚-柔混合虚拟样机在ADAMS中运动仿真的过程借助Fiper技术成功集成并组合优化分析,得到了较好的样机模型,实现了一体化设计。本文创建了复杂齿轮传动、轴承限位机械系统的虚拟样机,成功应用iSIGHT3.5对样机组合设计试验、近似建模、优化指标参数;借助Fiper技术,应用iSIGHT3.5集成Pro/e、ANSYS、ADAMS,实现复杂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一体化设计;在研究的基础上,对复杂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建模至优化一体化设计理念进行总结并提炼。(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0-06-01)

吴智勇,刘海明,邓侃,谢秀芬[9](2009)在《混凝土泵车虚拟样机的机电液一体化建模与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专业仿真软件MATLAB,AMEsim,ADAMS建立混凝土泵车机电液一体化的虚拟样机仿真平台.基于成熟的仿真平台,进行了泵车臂架的仿真分析.实践证明,混凝土泵车虚拟样机实现了复杂的机械、控制、电气、液压一体化系统的完整动态模拟,对系统中的重要参数进行实时观测,并充分了解了系统之间相互耦合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工程机械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杨磊,戴金海[10](2008)在《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设计、分析、制造一体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的基于物理样机的研制方法开发周期长、费用高,极大的制约了遥感器的研制和应用。遥感器的研制过程可以抽象成为信息在市场、设计、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收集、处理、应用的过程。虚拟样机是产品的数字模型的集合,是记录信息的载体以及应用信息的工具,能够表达产品各个方面的特性,可以对遥感器的全生命周期提供支持。文章提出了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设计、分析、制造一体化思想,分析了其关键支撑技术,并给出了一个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性能分析应用实例。(本文来源于《航天返回与遥感》期刊2008年01期)

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虚拟样机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发展的产物,如今已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虚拟样机技术引入机电液一体化的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构建完整的机电液知识体系,打破教学硬件条件差的约束,并将现代实时的科学技术方法及知识反馈至课堂,有效提高本科及研究生教学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参考文献

[1].曹新民,唐焱.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体系设计及其模型建构[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9

[2].丁孺琦,王胜,胡国良,徐明.虚拟样机技术在机电液一体化教学中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8

[3].林其浩.雷达虚拟样机一体化设计平台的开发[D].电子科技大学.2017

[4].范向红.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协同建模与仿真技术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5

[5].龚俊锋.机电一体化产品虚拟样机技术综述[J].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学报.2011

[6].高厚秀.海底锥探/钻深一体化装备虚拟样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1

[7].高胜,邹龙庆,王金东,贾光政,杨松山.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机电一体化课程CDIO实践与探索[J].价值工程.2011

[8].蔡骊君.复杂机械系统刚—柔混合虚拟样机一体化分析技术初探[D].天津大学.2010

[9].吴智勇,刘海明,邓侃,谢秀芬.混凝土泵车虚拟样机的机电液一体化建模与仿真[J].中国工程机械学报.2009

[10].杨磊,戴金海.基于虚拟样机的遥感器设计、分析、制造一体化[J].航天返回与遥感.2008

标签:;  ;  ;  

一体化虚拟样机论文-曹新民,唐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