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高频通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高频通气,新生儿,气胸
高频通气论文文献综述
陈沛馥[1](2019)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效果。方法 76例新生儿气胸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各38例。研究组采用高频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常频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分析与肺功能[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肺泡氧分压比值(a/APO2)、肺氧合指数(OI)]指标,气胸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治愈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aCO_2、PaO2、a/AP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CO_2、PaO2、a/APO2、OI均较本组治疗前改善,且研究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气胸吸收时间为(42.15±3.62)h,机械通气时间为(2.14±0.64)d,住院时间为(11.52±2.15)d,治愈37例(97.4%),发生并发症5例(13.2%),对照组气胸吸收时间为(48.56±4.14)h,机械通气时间为(3.96±0.31)d,住院时间为(13.62±1.90)d,治愈31例(81.6%),发生并发症13例(34.2%)。研究组气胸吸收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新生儿气胸患儿可优选高频通气治疗,安全有效,可促进患儿更快出院。(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9年21期)
李馨,罗懿[2](2019)在《使用主动加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主动加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ACD-H)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心肺复苏(CPR)方式,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12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ACD-H,n=56)与对照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n=56),观察两组心脏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心肺复苏开始5 min、10 min及15 min内,SBP水平均依次下降,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B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按压波形规律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ACD-H能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24 h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梁振宇,陈娜,王文佳[3](2019)在《无创高频通气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NHFV)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行有创高频震荡通气的42例NRDS患儿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拔管后采用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辅助通气,实验组拔管后采用NHFV辅助通气。比较两组患儿的撤机成功率、呼吸暂停发生例次、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撤机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呼吸暂停发生例次及PaCO_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NHFV作为NRDS患儿撤机后提供的呼吸支持模式效果良好,有利于提高患儿撤机成功率,减少治疗过程中呼吸暂停例次,有效控制PaCO_2水平,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科学》期刊2019年18期)
谭子锋,马可泽[4](2019)在《高频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高频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48例,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应用传统机械通气,研究组应用高频通气。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治疗前后相关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吸入氧浓度(FiO2)]及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2)水平,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研究组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PaCO2、FiO2及A-aDO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各时间点PC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频通气能显着改善重症肺炎新生儿的血气指标,降低PCT水平,提高临床疗效。(本文来源于《现代诊断与治疗》期刊2019年17期)
侯小霞,贺孝良,雷云侠,苏圆圆[5](2019)在《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无创高频通气技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在2017年6月至2019年3月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诊的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中,选择12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n=63)和观察组(n=63),对照组经鼻持续正压通气干预,观察组行无创高频通气,将两组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通气前两组患儿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通气后,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高于对照组,在用氧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脱机成功率等方面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高频通气方式在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脱机过程中应用,能在减少用氧时间、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的同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提高脱机的成功率。(本文来源于《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9年14期)
杨霞,周巍玲,任晓红,刘银娜,李萍[6](2019)在《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的临床效果及其对患儿肺泡-动脉氧分压差(A-aDO_2)的影响。方法将105例重症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52)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治疗+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n=53)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高频通气+抗生素阶梯疗法,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的A-aDO_2、FiO_2、PaO_2、PaCO_2、SaO_2等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的A-aDO_2、FiO_2、PaO_2、PaCO_2、SaO_2均较治疗前显着改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A-aDO_2、FiO_2、PaO_2、PaCO_2、SaO_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临床效果显着,能够降低A-aDO_2,有效改善患儿的肺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贵州医药》期刊2019年06期)
袁越阳,陈宇清,肖辉,戴征,刘炜[7](2019)在《左右肺间相互通气的高频通气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传统观念认为充足潮气量是满足呼吸的必要条件,但低气潮气量的高频通气仍能满足呼吸病患者的通气需求。为探究其通气机制,本文提出了高频通气下左右肺间存在相互通气这一观点,并开发设计了基于新鲜绵羊肺的高频通气实验平台,以测验高频通气下左右肺间的通气气流。同时,还建立了基于呼吸道对气流的黏性阻力(R)、惯性阻力(I)和肺顺应性(C)的肺通气模型,并进行通气仿真分析,进一步从理论上探讨进入左右肺内的通气气流特征。本文实验与仿真结果均表明,在一定频率的高频震荡通气条件下,进入左右肺内的气流存在相位差,因而可以引起相互通气;即使进入肺部的总气流为0,左右肺间仍存在彼此气流交换现象。本文研究证实了高频通气下左右肺间相互通气气流的存在,这一现象将有利于肺部通气更为均匀,并提高肺内氧气的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曹木宁,王艳萍,蓝秋梅[8](2019)在《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患儿脱机过程中采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的应用价值。方法:将在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RDS经插管机械通气后血气结果正常,呼吸情况好转,撤机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患儿6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法分成对照组(30例)与高频组(30例)。对照组行经鼻持续正压通气治疗,高频组行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氧分压、用氧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统计治疗后并发症[(脑室内出血(IVH)、肺气漏、肺内出血、支气管肺发育异常症(BPD)]发生率、撤机成功率差异。结果:两组患儿无创通气前血氧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创通气后高频组患儿血氧分压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高频组患儿用氧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频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3.33%,脱机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脱机成功率为8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脱机过程中,采取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可明显提高脱机后血氧分压,减少用氧时间、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直接提高脱机成功率。(本文来源于《中外医学研究》期刊2019年15期)
陈壁,李剑钢,沈国灿,桂琳[9](2019)在《高频通气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高频通气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8年3月收治的62例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1例。对照组采用单肺通气,观察组采用高频通气,比较两组的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标和各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pH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0 min、20 min等时间点的HR、MAP的比较中,两组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频通气应用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中,可以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对血流动力学产生的影响较小,从而有效改善低氧血症现象。(本文来源于《医学信息》期刊2019年10期)
孔萤,王杨,戴立英,张健[10](2019)在《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无创高频通气(nHFV)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6年6月至2017年6月入住安徽省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42例新生儿呼吸衰竭的患儿分为nHFV组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组。比较两组病例治疗前后的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及氧合指数(OI)等指标变化,观察治疗后的并发症及转归情况。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12、24h,nHFV组PaO2、PaCO2、OI与nCPA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HFV组通气时间(35.1±17.3)h少于nCPAP组(47.9±20.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改为有创通气nHFV组3例,nCPAP组5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9)。颅内出血nHFV组12例,nCPAP组10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8),两组均未发生肺气漏、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结论 nHFV能有效的降低PaCO2并提高PaO2,并发症未见增加,是一种新型安全有效的无创通气模式。(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19年06期)
高频通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研究主动加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ACD-H)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方法根据心肺复苏(CPR)方式,将医院2017年3月~2018年3月间收治的112例心脏骤停患者分为观察组(ACD-H,n=56)与对照组标准心肺复苏(STD-CPR,n=56),观察两组心脏复苏效果。结果两组在心肺复苏开始5 min、10 min及15 min内,SBP水平均依次下降,组内各时间点差异显着(P<0.05),观察组各时间点SBP水平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电图按压波形规律性优于对照组。结论 ACD-H能有效提高心搏骤停患者自主循环恢复率与24 h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高频通气论文参考文献
[1].陈沛馥.高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气胸的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9
[2].李馨,罗懿.使用主动加压减压结合高频通气对心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的影响[J].心理月刊.2019
[3].梁振宇,陈娜,王文佳.无创高频通气应用于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撤机后呼吸支持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9
[4].谭子锋,马可泽.高频通气在新生儿重症肺炎中的疗效观察及对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研究[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
[5].侯小霞,贺孝良,雷云侠,苏圆圆.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
[6].杨霞,周巍玲,任晓红,刘银娜,李萍.高频通气联合抗生素阶梯疗法对小儿重症肺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的影响[J].贵州医药.2019
[7].袁越阳,陈宇清,肖辉,戴征,刘炜.左右肺间相互通气的高频通气机制研究[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2019
[8].曹木宁,王艳萍,蓝秋梅.无创高频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脱机过程中的应用价值[J].中外医学研究.2019
[9].陈壁,李剑钢,沈国灿,桂琳.高频通气在单肺通气低氧血症的临床应用[J].医学信息.2019
[10].孔萤,王杨,戴立英,张健.无创高频通气与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早产儿呼吸衰竭中的疗效对比[J].重庆医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