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心实验论文-荆雪琪

岩心实验论文-荆雪琪

导读:本文包含了岩心实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驱气藏,储层物性,采收率,出水率

岩心实验论文文献综述

荆雪琪[1](2019)在《水驱气藏长岩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模拟气藏的衰竭式开采,对两组20块岩心(中渗、高渗)分别进行出水规律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饱和度下,中渗岩心出水多于高渗岩心;不同饱和度下,高饱和度岩心出水大于低饱和度岩心;储层的物性越差,含水饱和度越大,出水率越大且采收率越低。(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9年06期)

吕洲,王玉普,李莉,侯秀林,薛萧敏[2](2018)在《油气储层岩心实验的样本量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油气储层实验数据是油气地质研究、岩石地球物理评价和油气藏工程理论计算的基础。然而,油气储层所用的岩心样品数量有限且实验费用高昂,难以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这就造成了后续储层参数评价的不确定性。该文阐述了油气储层岩心实验数据的样本量设计方法,探讨了随机抽样方法下合理的样本量设计流程;结合实测油气储层实验数据,分析了样本量设计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相邻井岩心资料和测井信息可以有效地预估岩心实验的样本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应用效果。在岩心实验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实验样本量设计这一基本环节,并采用随机化、重复和区组化的实验设计策略,对于节约实验周期与成本、提升岩心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石油实验地质》期刊2018年04期)

杨宏拓[3](2018)在《低孔渗储层评价中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使用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对某地油田组中,空隙结构以及储层物性等实验参数进行分析,同时和常规岩心测试中的参数进行对照,使用这种方式探讨底孔渗储层的实验效果。同时在实验实验后观测得出改油田组为典型底孔渗储层,其中孔隙度以及结构这些方面和常规分析一致,系统偏差小。在核磁共振基础上的实验参数模型中依然有较多不确定,渗透率预测结果和常规分析有较大差距。(本文来源于《云南化工》期刊2018年04期)

殷代印,高楠[4](2018)在《低渗岩心实验参数在微乳液驱数值模拟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岩心实验数据在数值模拟中的应用效果,测得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在渗透率10×10~(-3)~15×10~(-3)μm~2的天然岩心中的动态吸附量与浓度的关系,为数值模拟提供动态吸附参数依据。配制了以原油、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主剂的微乳液体系,采用"压差流量法"测定微乳液体系在低渗透率天然岩心中的启动压力梯度,并进行了驱替实验。将实验测得的参数应用在数值模拟软件CMG中进行岩心小尺度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渗透率10×10~(-3)~15×10~(-3)μm~2岩心中,十二烷基硫酸钠质量分数达4%时,吸附基本平衡,动态吸附量约4.2 mg/g,当正丁醇质量分数达10%时,吸附基本平衡,动态吸附量3.2 mg/g。在岩心实验中测得的正丁醇、十二烷基硫酸钠动态吸附量可以直接应用在数值模拟中,实验测得的启动压力梯度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调整后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岩心实验拟合较好。(本文来源于《油田化学》期刊2018年01期)

朱秋秋[5](2017)在《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技术在JS油田的基础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不同的岩石类型表现出不同的核磁共振谱响应特征。可动流体百分数这一重要参数,对低渗、特低渗储层评价有重要意义。核磁共振水驱油实验技术既能够定量给出水驱油效率的变化,又能够提供可动孔喉的范围(T2谱分布反映孔喉大小),能够直观揭示岩心中微观剩余油分布规律。本文主要应用核磁共振实验技术,对低渗、特低渗透岩心进行实验研究,阐明核磁共振在石油上的基础应用。(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期刊2017年21期)

刘欣欣[6](2017)在《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及流体识别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核磁共振测井主要依据标准T2谱、差谱或移谱上的流体分布差异识别流体类型,但T2谱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多解性较强。以HBG地区和GK地区油田储层为例,通过地面岩样和油样的核磁共振实验,全面归纳出不同物性、不同黏度原油的T2谱分布特征,基于这些特征进行储层流体识别。实际试油结果表明,提高了流体识别符合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本文来源于《中国锰业》期刊2017年02期)

赵艳云[7](2016)在《ZDJ-1暂堵剂模拟封堵岩心实验》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ZDJ-1暂堵剂进行岩心模拟实验研究,从而对其封堵效果进行评价。(本文来源于《石化技术》期刊2016年12期)

张宝岩,孙振东,张志成[8](2016)在《活性油堵水剂室内岩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国内大部分油田注水主力区块陆续进入高含水和特高含水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零散挖潜难度大等问题。以油田现场高含水非均质储层为模拟对象,以注入压力、含水率和采收率为评价指标,开展了稠化油堵水室内岩心模拟验。结果表明,堵水剂进入储层高渗透的渗透层后,一方面可以对高渗透层的无效循环通道进行封堵,另一方面从后续水驱渗流阻力和吸液启动压力以及采收率的增加,判断出后续水进入岩心的中低渗透的层,起到扩大波及体积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期刊2016年08期)

段伟鹏[9](2016)在《聚表剂的岩心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基于聚合物和聚表剂的驱油机理以及聚表剂驱油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人造均质长岩心上进行了聚表剂提高采收率室内物理模拟实验研究。在叁管并联的人造岩心上进行了聚表剂增大波及体积和注入方式优化实验,另外还在微观驱油模型上研究了聚表剂提高采收率的驱油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采收率随着聚表剂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在聚表剂用量相同的情况下,某I型聚表剂的驱油效果优于某II1型聚表剂:随着聚表剂浓度的增大,聚表剂的粘度和弹性均有明显提高;在浓度相同的情况下。I型聚表剂的粘度和弹性均要优于III型聚表剂。聚表剂提高采收率主要是通过粘弹性提高波及体积和洗油效率,并不是单纯的通过有效地较低驱油体系和原油间的界面张力。通过本文的研究以及本文所取得的认识。对现场实际应用提供了切实的理论根据,对聚表剂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指导作用。以上研究结果为开展聚表剂驱油增产技术提供了有效的实验依据。(本文来源于《东北石油大学》期刊2016-03-01)

高兴军,齐亚东,宋新民,赵天鹏[10](2015)在《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平行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讨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之间的可替代性问题,采用大庆油田砂岩样品开展数字岩心研究,并建立了叁维孔隙网络模型,以此为基础,剖析了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应用恒速压汞实验获取了同一块样品的真实微观孔喉结构特征参数,并将数字岩心分析结果与恒速压汞实验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岩心技术是表征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微观渗流机理的有效手段,该技术的可靠性取决于对真实岩心特征参数提取的全面性与精确性,构建数字岩心过程中,除了满足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真实岩心高吻合度条件外,还有必要参考压汞测试得到的孔喉半径分布数据,建议增加平均喉道半径作为更严格的约束条件。(本文来源于《特种油气藏》期刊2015年06期)

岩心实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油气储层实验数据是油气地质研究、岩石地球物理评价和油气藏工程理论计算的基础。然而,油气储层所用的岩心样品数量有限且实验费用高昂,难以获取大量的实验数据,这就造成了后续储层参数评价的不确定性。该文阐述了油气储层岩心实验数据的样本量设计方法,探讨了随机抽样方法下合理的样本量设计流程;结合实测油气储层实验数据,分析了样本量设计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相邻井岩心资料和测井信息可以有效地预估岩心实验的样本量,提高实验数据的应用效果。在岩心实验的设计中,应该充分重视实验样本量设计这一基本环节,并采用随机化、重复和区组化的实验设计策略,对于节约实验周期与成本、提升岩心实验数据的可靠性有着重要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岩心实验论文参考文献

[1].荆雪琪.水驱气藏长岩心实验研究[J].云南化工.2019

[2].吕洲,王玉普,李莉,侯秀林,薛萧敏.油气储层岩心实验的样本量设计[J].石油实验地质.2018

[3].杨宏拓.低孔渗储层评价中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的应用[J].云南化工.2018

[4].殷代印,高楠.低渗岩心实验参数在微乳液驱数值模拟中的应用[J].油田化学.2018

[5].朱秋秋.核磁共振岩心实验技术在JS油田的基础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7

[6].刘欣欣.核磁共振岩心实验分析及流体识别应用研究[J].中国锰业.2017

[7].赵艳云.ZDJ-1暂堵剂模拟封堵岩心实验[J].石化技术.2016

[8].张宝岩,孙振东,张志成.活性油堵水剂室内岩心实验研究[J].当代化工.2016

[9].段伟鹏.聚表剂的岩心实验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

[10].高兴军,齐亚东,宋新民,赵天鹏.数字岩心分析与真实岩心实验平行对比研究[J].特种油气藏.2015

标签:;  ;  ;  ;  

岩心实验论文-荆雪琪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