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叶风兰论文-王裕,韩磊,丁雪珍,丁世民

大叶风兰论文-王裕,韩磊,丁雪珍,丁世民

导读:本文包含了大叶风兰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大叶风兰,组织培养,快速繁殖

大叶风兰论文文献综述

王裕,韩磊,丁雪珍,丁世民[1](2010)在《大叶风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大叶风兰的花梗腋芽诱导出无菌植株,再利用无菌植株茎尖诱导形成原球茎,成功地诱导分化形成了再生植株,筛选出了花梗腋芽启动、原球茎诱导、增殖、生根以及过渡培养等培养基配方,形成一套完整的大叶风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10期)

王裕[2](2010)在《大叶风兰试管苗驯化移栽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风兰试管苗驯化移栽技术研究表明:利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大叶风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不同练苗处理对大叶风兰试管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练苗3 d+室外练苗3 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86.5%;苔藓作为栽培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达到83.3%。(本文来源于《北方园艺》期刊2010年08期)

刘晓芳,黄闽敏[3](2010)在《大叶风兰离体增殖影响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基本培养基及激素6-BA、NAA等因子对大叶风兰离体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叶风兰离体增殖的最优培养基为花宝1号+6-BA2.0 mg/L+NAA0.05 mg/L。其中基本培养基和激素6-BA对大叶风兰离体增殖影响最大,方差分析达到极显着水平(P<0.01),二者的交互作用对其增殖系数的影响达到显着水平(P<0.05)。(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0年01期)

王裕[4](2008)在《大叶风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叶风兰是近几年从韩国引进的“香花洋兰”,风兰的根、茎、叶和花都是观赏对象,其具有株型“迷你”,造型奇特,花具异香等特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市场开发价值较大。尽管在市场上已占据了一定位置,但与蝴蝶兰、大花蕙兰比较,目前应属稀有品种。现在日本、韩国等国家有大量栽培,但我国栽培较少,有关大叶风兰组织培养的研究报道也较少。大叶风兰传统的分株繁殖,一年一株仅繁殖2~3个芽,繁殖系数低,繁殖速度慢、周期长,难以迅速占领市场,满足需求。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加快繁殖速度,进行工业化生产。我们以新引进的大叶风兰优良品种为材料,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成功地诱导分化形成了再生植株,达到快速繁殖的目的。主要结果如下:1.采用不同的灭菌时间和不同激素组合处理,筛选最佳灭菌时间和最适合花梗腋芽启动培养的激素组合和浓度配比。试验证明,用0.1%HgCl2灭菌,15min是最佳灭菌时间,污染率仅有15%,成活率高达85%,萌芽快,长势好。培养基MS+6-BA2.0mg/L出芽率最高,达90%。2.原球茎诱导技术研究表明,不同外植体对原球茎诱导影响很大,茎尖原球茎诱导率较高,诱导率达到88.5%;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诱导率影响很大, MS+6-BA4.0㎎/L+NAA0.5㎎/L诱导率最高,达94%;切割茎尖顶端有利于诱导原球茎,诱导率到达96%;大量元素对茎尖原球茎诱导影响很大,MS和1/2MS诱导率较高,达85%以上,以MS的诱导率最高。3.原球茎的增殖研究中,不同激素组合对原球茎增殖效果不同,MS+6-BA3.0㎎/L+NAA0.2㎎/L是原球茎增殖的最佳培养基;添加不同浓度的活性炭对大叶风兰原球茎增殖影响很大,不添加活性炭原球茎褐化严重,不能正常进行增殖,1.5g/L活性炭增殖系数最高,增殖系数达到2.3,继续增加活性炭浓度,增殖系数略有降低;大量元素对茎尖原球茎增殖有一定影响,MS和1/2MS增殖系数较高,没有明显差异,增值系数均在2.1以上;添加不同数量的香蕉汁对原球茎增殖有较大影响,香蕉汁的适宜浓度为10%,增殖系数最高,增值系数为2.3;不同浓度的6-BA和琼脂对原球茎玻璃化程度的影响较大,6-BA达到5.0㎎/L时,玻璃化程度达到Ⅲ级,已经严重影响原球茎分化或继续增殖;琼脂含量不能太低,3.0g/L玻璃化程度加重,3.5g/L以上没有太大影响。4.原球茎的分化生根技术实验表明,不同激素组合培养基对组培苗生根率影响不大,生根率都达到100%,但对平均根数影响较大,用6-BA(1.0㎎/L)和NAA(0.5㎎/L)配合使用作为生根剂较好;大量元素对大叶风兰组培苗生根有一定影响,MS和1/2MS对生根没有明显区别,其中1/2MS平均根数最高,平均根数为3.2。5.试管苗驯化及移栽技术研究表明,利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大叶风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不同炼苗处理对大叶风兰试管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炼苗3d+室外炼苗3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86.5%;苔藓作为栽培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达到83.3%。(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10-10)

胡如善,杨玉珍,秦书林,余晓丽[5](2005)在《大叶风兰的组织培养》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大叶风兰为材料,应用组织培养技术,对适合原球茎诱导、不定芽分化和生根的培养基、培养基质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对培养基激素进行了筛选,结果表明,利于原球茎诱导的培养基为MS+4.0mg/L6-BA+0.5mg/LNAA,利于不定芽生长的培养基为MS+1.0mg/L6-BA+0.5mg/LNAA,增殖率为4.5,利于生根的培养基为1/2MS+0.5mg/LNAA,栽培基质以水苔为佳。(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05年05期)

大叶风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大叶风兰试管苗驯化移栽技术研究表明:利用过渡培养基进行过渡培养能够提高大叶风兰组培苗移栽成活率,比对照提高12.5%;不同练苗处理对大叶风兰试管苗移栽成活有较大影响,室内练苗3 d+室外练苗3 d这种方式更有利于移栽,移栽成活率达86.5%;苔藓作为栽培基质移栽成活率最高,移栽成活率达到83.3%。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大叶风兰论文参考文献

[1].王裕,韩磊,丁雪珍,丁世民.大叶风兰组培快繁技术体系的研究[J].北方园艺.2010

[2].王裕.大叶风兰试管苗驯化移栽技术研究[J].北方园艺.2010

[3].刘晓芳,黄闽敏.大叶风兰离体增殖影响因子分析[J].江苏农业科学.2010

[4].王裕.大叶风兰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技术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

[5].胡如善,杨玉珍,秦书林,余晓丽.大叶风兰的组织培养[J].江苏农业科学.2005

标签:;  ;  ;  

大叶风兰论文-王裕,韩磊,丁雪珍,丁世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