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文生态旅游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袁州,人文生态,袁州区,旅游发展模式,旅游强省,旅游节庆,宜春,地方旅游,旅游资源,奇山
人文生态旅游论文文献综述
汤福明,刘萌[1](2019)在《袁州旅游凸显人文生态美》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汤福明 刘萌报道:加强顶层设计抓旅游,强化规划引领,完善工作机制,突出特色塑造;立足优势,抢抓机遇,打造地方旅游特色名片;创新工作方式抓旅游,挖掘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打造旅游节庆品牌……近年来,袁州区紧抓江西省创建旅游强省的机遇,大力创新旅游发(本文来源于《宜春日报》期刊2019-08-21)
袁鼎[2](2018)在《以人文生态为特色诠释全域旅游》一文中研究指出昨天,常熟市召开创建虞山尚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动员大会。围绕“精致常熟”建设的总体要求,融合文明程度提升、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加快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创新旅游产品,营造度假氛围。力争用叁年时间,将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为生(本文来源于《苏州日报》期刊2018-12-07)
刘庆[3](2016)在《人文生态视阈下桂台旅游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已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旅游业成为广西与台湾经济合作中发展最快、收效最理想、未来前景最广阔的行业。通过人文视阈的角度,对桂台旅游区域合作、产业对接进行阐述和分析,对桂台旅游共同和谐发展提出优化产业对接软环境、打造产业对接合作平台、促成桂台旅游产业集群、推进民间产业集群等对策。(本文来源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4期)
王玲[4](2015)在《革命老区体验式人文生态旅游策略与特色创意产品设计——以四川广元地区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建立主题体验区的方式将"体验式"概念引入四川广元地区的人文生态旅游中,再将特色创意产品设计策略与案例切入到不同的主题体验区里,旨在探索广元地区人文生态特色旅游与红色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与可持续性发展之路。(本文来源于《大众文艺》期刊2015年24期)
王军军[5](2014)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旅游的需求日益增大,这给我国旅游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旅游业作为强大的联动性行业,在自身飞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着其他部门的发展。我国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是在发展旅游业过程中,出现了肆意破坏人文生态环境等问题,带来了许多自然灾害,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因此,在开发旅游资源时,必须依靠法律来保护生态环境,促进我国旅游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来源于《南方农业》期刊2014年36期)
刘文昌,罗娟娟,李跃,廖伟军,张炳锋[6](2014)在《打“球王牌” 建“后花园”》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五华县城往西南仅8公里,便是“亚洲球王”李惠堂的故乡横陂镇。在为期两天的走访中,这个坐拥“球王”资源和温泉资源的五华大镇之独美徐徐展现出来:众多名人故居和特色古建筑在这片文化厚土中得到了保护和开发,绿色生态资源和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整合,“赏茶花、开(本文来源于《梅州日报》期刊2014-03-24)
刘爱琳,赵鸣[7](2013)在《海州湾海洋文化资源、人文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连云港市境内的海州湾是全国八大传统渔场之一,自然资源丰沛,生态环境良好,且保持着多元的人文生态环境,是开发海洋旅游不可多得的前瞻区域。因此,重点探讨未来数年内如何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下,有序开发连云港市海洋旅游产业,为江苏沿海区域,乃至国家海洋旅游产业开发提供可参考的思路和对策,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24期)
江梅[8](2013)在《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生态旅游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生态旅游概念的提出,到大自然(nature)中回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怀旧(nostalgic)情结,融入自然天堂(nirvana)的旅游热,现代旅游所崇尚的"3N"生态旅游观念在中国开始深入人心。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人均GDP的增长,旅游消费结构从传统的大众观光旅游,进入群众性休闲游憩、山水生态度假。而且这种精神上的自我满足与文化密切相关,自然的绿色是人类生存的条件,而文化的绿色是民族精神延续的基因。可见,在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时候,不应仅仅局限于自然生态旅游资源,还应当包括生存于大自然中的人类所创造的文化(环境),达到人类文化(环境)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处。地质公园是在足够大的范围内将地质科学、自然与人文景观融为一体,保持它自然地理的区域完整性和地质典型性。地质公园不仅仅只强调公园的地质景观、地质科学内涵,而应首先看到它是公园,只有有了人的活动,才谈得上地质科学的普及、人文生态旅游的开展等等。在地质遗迹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如何整合地质遗迹景观与文化旅游资源,实现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优势互补,是地质公园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截至目前,我国有27家世界地质公园,在与国外加强地质公园交流的同时,它们也担负着文化交流的重任。要使国外游客通过世界地质公园这个新的窗口来了解真正的中国,公园的文化特色不可忽视。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以秦岭造山带地质遗迹、第四纪地质遗迹、地貌遗迹和古人类遗迹为特色。2009年8月,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戴上了"世界级"桂冠,成为我国西北地区首个世界地质公园。早在132.7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终南山脚下就有古人类繁衍生息。这里是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是中国诗词文化与园林的发源地,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缩影。蓝田猿人、子午栈道、周秦汉唐盛世园林宫阙等是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资源的重要代表。陕西省为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着力打造"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在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如何发展人文生态旅游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也很有意义。因此,本文以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如何融入到大秦岭人文生态旅游度假圈为探讨目标,旨在将独特的地质景观与自然、文化遗产相融合,凸现其丰富的地学内涵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通过地质公园人文生态旅游发展为探讨的路径,重点分析如何依托世界地质公园的载体,使秦岭真正成为中国的"中央公园",同时使西安成为"国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分析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秦岭终南山地质公园人文生态旅游开发,应注重人文、自然、地质科普等多重开发。文章拟从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的资源特性方面人手进行分析,通过对它的旅游资源与地质资源进行综合评价,整合旅游资源类型与地质遗迹类型,协调其地质遗迹旅游资源与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和谐共生开发,控制其人文旅游产品规划设计。用SWOT分析法,分析终南山在开展人文生态旅游过程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规避风险,以期更好地开展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生态旅游。(本文来源于《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暨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3-08-01)
韩晓龙,王涛,郑晨,牛新建[9](2013)在《这儿是神仙留恋的好地方》一文中研究指出“崆峒苍苍,泾水悠长,美丽的平凉,是我家乡。黄帝问道处,古风荡漾,远去了周秦汉唐,金戈铁马自难忘,绵绵文脉长。梦里云乡,陇头月上,神仙留恋的好地方……”《平凉之歌》里传递出了当地独具特色的自然人文气息。 平凉位于甘肃东部,陕、甘、宁叁省区交汇处(本文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报》期刊2013-06-20)
常敬忠[10](2012)在《论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历史文化遗产作为旅游资源的开发过程中,人文生态环境破坏呈持续恶化的严峻态势。如建筑污染与破坏性建设严重、文物古迹破坏严重,仿古建筑泛滥、当地传统特色文化及风俗破坏、旅游景点贩卖仿古董成风、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随处可见等,这些旅游活动不仅破坏了旅游区的自然景观,而且降低了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甚至会对其造成无法挽救的破坏,同时对当地的传统文化造成负面影响。虽然我国环境资源保护法对关于旅游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均有相关的规定,为我国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资源等的保护开发、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涉及到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内容零星而分散,而且缺乏对已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整治的规定。对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法律基于其强制性、规范性、引导性、教育性等特点成为遏制旅游资源开发对人文生态环境的破坏最有效的手段。与国外保护人文生态环境水平高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关于人文生态环境管理及法律保护、旅游等法律制度在立法、执法、司法等方面尚不完善。因此必须重视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建立完善的法律制度、执法制度和监督制度,才能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到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论文对旅游开发中如何加强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展开讨论,内容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对旅游资源开发引发的人文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概述。首先对旅游资源与人文生态环境的涵义、特点进行了论述,接着阐述了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指出旅游开发与人文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绝对矛盾的。通过对旅游资源及人文生态环境的合理开发利用而实现旅游良性发展与循环,可以为人文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提供物质基础和条件,起到促进作用。最后,总结、分析了目前旅游开发引发的人文生态环境主要问题与原因。第二部分:论述了我国人文生态资源法律保护及旅游立法存在的问题。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先后出台了一些制定涉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法律法规,主要有风景名胜保护和文化艺术的法律法规。这些法律法规对我国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点文物资源等的保护开发、规划建设和经营管理等工作走上法制轨道,起到了保障、促进、稳定和发展的作用。其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对人文生态资源保护的法律法规非常不健全,管理体制不科学;旅游立法中部分领域缺位,立法层次过低,立法缺乏统一性、操作性差。第叁部分:介绍了国外风景名胜区与文化遗产保护及旅游开发的管理体制、法律制度以及对我国的启示。美国、日本、法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机制颇具特色且相对完备。无论是重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程度,还是文化遗产的保护理念,都是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具体包括:加强历史文化遗产管理的法律保护、建立科学的历史文化遗产管理制度、重视民间组织在旅游开发中保护人文生态环境的作用、对文化遗产实行整体保护。第四部分:就完善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法律保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首先是完善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立法,要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开发立法的统帅思想;确立保护性利用原则、便于操作和适用法律法规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建立人文生态环境影响评估制度、文化遗产开发许可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其次是强化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执法制度,设置科学的执法管理机构、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提高执法队伍的素质。最后是健全人文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机制,加强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公众监督。(本文来源于《山西财经大学》期刊2012-03-01)
人文生态旅游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昨天,常熟市召开创建虞山尚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动员大会。围绕“精致常熟”建设的总体要求,融合文明程度提升、生态保护、文化保护传承、乡村振兴、公共服务优化等工作,加快旅游度假基地建设,创新旅游产品,营造度假氛围。力争用叁年时间,将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创建成为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文生态旅游论文参考文献
[1].汤福明,刘萌.袁州旅游凸显人文生态美[N].宜春日报.2019
[2].袁鼎.以人文生态为特色诠释全域旅游[N].苏州日报.2018
[3].刘庆.人文生态视阈下桂台旅游区域合作与产业对接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
[4].王玲.革命老区体验式人文生态旅游策略与特色创意产品设计——以四川广元地区为例[J].大众文艺.2015
[5].王军军.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保护探析[J].南方农业.2014
[6].刘文昌,罗娟娟,李跃,廖伟军,张炳锋.打“球王牌”建“后花园”[N].梅州日报.2014
[7].刘爱琳,赵鸣.海州湾海洋文化资源、人文生态环境与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
[8].江梅.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人文生态旅游发展研究[C].中国地质学会旅游地学与地质公园研究分会第28届年会暨贵州织金洞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旅游发展研讨会论文集.2013
[9].韩晓龙,王涛,郑晨,牛新建.这儿是神仙留恋的好地方[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3
[10].常敬忠.论旅游资源开发中人文生态环境的法律保护[D].山西财经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