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者论文-赵惠洁,刘坚,袁际学,聂真新,王晓琴

练习者论文-赵惠洁,刘坚,袁际学,聂真新,王晓琴

导读:本文包含了练习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不同负荷状态,白族,霸王鞭舞,生理指标

练习者论文文献综述

赵惠洁,刘坚,袁际学,聂真新,王晓琴[1](2019)在《不同负荷状态下白族霸王鞭舞成年女性练习者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长期以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保护和发展一直是民族传统体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通过查阅文献可以看到,这类研究大多集中于民族文化的起源、演变、传承以及保护等方面,研究方法也多是文献和访谈法,然而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为基础,从生理生化指标视角剖析其健身机能的研究几乎没有。本研究结合地域特点、民族生活条件和民族体育项目本身,测试、观察和分析原生态地区普通人群在长期参与"霸王鞭"这项民族传统项目后,心率、血压、血常规等生理指标适应变化规律,在运动生理学中,这些指标是客观反映血液的携氧能力、血液浓稠度、机体免疫和蛋白质营养状况等的指标;而安静和定量负荷后即刻的心率和血压指标又能够反映运动负荷状态和机体心血管系统功能情况。因此,研究目的旨在从生理学角度认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对机体的影响,填补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缺乏科学测试数据支撑的空白,为后续组织改编和创编"白族霸王鞭舞"体育健身操提供依据的同时,也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人类学、社会学、运动生理学等方面收集,整理前人的调查研究成果和现存的历史文献,对收集的"白族霸王鞭舞"资料进行分析与考证,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2)测试法a)负荷模型:首先,在定量负荷前,让被试人员静坐15分钟,取安静状态时血样1.5至2ml以及测定被试人员安静状态时的心率和血压。其次,稍微休息后,让被试人员做5分钟霸王鞭舞负荷运动,运动后即刻对被试人员测试心率和血压。最后,由专业人员完成检测指标。b)测试方法:进行血常规测定时,采用德国产的AC900+血球仪进行测定,对于血样的制取,首先用血常规取血的工具(HRT),通过EDT二钾真空管(内含抗凝素)收集,然后进行15分钟的静置。最后加入南昌生产的雪球牌制剂(溶血素+稀释剂)即可获得血常规测定的样品。进行血常规测定过程中,要注意正确的稀释比例,充分混匀样本,固定的测量孔径和固定的测量容量等。心率和血压测定采用电子血压计由专业人员进行测定。被试人员取坐位,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上肢胳膊与身躯呈45°角,手放轻松勿握拳,裸露出上臂,将电子血压计的袖带平整地缠绕于上臂中部。袖带的下缘距肘窝约1-2cm。按确定键开始测试血压,稍等片刻,等血压计屏幕上的数字不在跳动时,记录血压和心率的数值。研究结果:1)经常跳霸王鞭舞的成年女性练习者,白细胞指标均值都在正常的参考范围,趋于中间值;红细胞指标均值在正常参考范围,趋于上限;血红蛋白指标均值在正常参考范围,趋于中间值;红细胞压积指标也在正常参考范围,趋于上限;红细胞平均体积指标高于上限值;平均血红蛋白指标基本上在正常范围,处于下限值。六项指标中40-59岁组女性血液运载氧气的能力略低于20-39岁组,但从年龄的趋势看她们仍然能保持很好的运动能力。2)霸王鞭舞女性练习者定量负荷前心率都在正常范围内,负荷后心率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且差异非常显着,从心率均值增加幅度看,洱源右所地区的变化最大,剑川石龙地区的变化略小,这与不同表演形态,形成不同运动负荷刺激有关。3)经常跳霸王鞭舞的成年女性练习者定量负荷前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上处于普通人群安静状态水平,接近上限值;负荷后收缩压均值明显增加了,且差异非常显着;舒张压均值变化却都无显着性差异。研究结论:1)从生理学角度研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可为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新思路。2)从安静状态血常规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数据中可以看出,长期从事霸王鞭舞练习者能够促进身体健康,对增强成年女性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机体血液运输氧气的能力都是有益的,且随年龄的增加,效果更好。3)被试者红细胞压积指标趋于正常范围上限,平均红细胞体积、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未见异常,说明经常参加霸王鞭舞的这些女性练习者很少存在贫血问题,至于MCV均值高一方面与血液浓稠度有关,另一方面与高原地区居住特点有关,需进一步研究。4)传统霸王鞭舞练习属于有氧运动为主的项目。定量负荷前后心率变化差异显着,且在不同的表演形态、不同的节奏下增幅不同,健身效果不同,这为我们后期的创编推广提供了依据。5)经常参加霸王鞭舞运动有利于预防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定量负荷前练习者收缩压和舒张压基本上处于普通人群安静状态水平,接近上限值,定量负荷后练习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出现生理性增高,但差异不显着,可认为符合健身效果理想的说法,没有达到运动血压异常的标准。(本文来源于《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期刊2019-11-01)

余靖梓[2](2019)在《陈式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积极心理品质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前人所留下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对于个人实现自我成长,塑造人格品质,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培养这些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该去寻找的答案。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她为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的:由具身认知思想启发得知身体运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思维、情绪,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练习者的积极心理品质时是否有差异。方法:研究一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陈式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二以情绪stroop任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结果: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的积极心理品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倾向。在六大维度中具体表现在:(1)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一中:在智慧与知识维度、勇气维度、公正维度上的得分上有更高的表现。在研究二中:陈式太极拳组对陈式词汇反应准确率更高,陈式太极拳组对陈式词汇反应时更低。(2)杨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一中:人性维度、节制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二中:杨式太极拳组对杨式词汇反应准确率更高,杨式太极拳组对杨式词汇反应时更低。结论: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具有突出智慧、勇气、公正的积极心理品质。杨式太极拳练习者具有突出人性、节制的积极心理品质。(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韩卓君[3](2019)在《基于fNIRS的不同技术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脑功能差异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太极拳是我国的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太极拳“意”的认知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定性研究,没有科学定量的诠释。太极拳练习时“意”的外在表现体现于动作的柔和优美,因此本文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对不同技术水平的太极拳练习者的脑功能差异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太极拳专业练习者与非太极拳专业练习者在进行太极拳练习时大脑活动的差异性,为后续进一步用科学手段解释太极拳“意念”的含义和作用机制等做好基础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名年龄在18-25岁的健康右利手测试者。其中10名专业太极拳练习者为实验组,10名普通太极拳练习者为对照组。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叁种状态下的脑区进行监测,并对脑区激活度和脑功能连接差异进行分析。结果:(1)静息态下对照组右运动区和左前额叶激活,实验组右运动区和右前额叶激活,实验组前额与两侧运动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着强于对照组。(2)想象练习状态下对照组中线前额叶和右运动区激活,实验组右运动区激活,实验组前额与两侧运动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着强于对照组。(3)实际练习状态下对照组各脑区均激活,实验组中线额叶后侧和中线运动区激活,实验组前额叶之间及前额与两侧运动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显着强于对照组。结论:(1)太极拳练习诱导前额叶和运动区产生显着激活,大脑脑血流增加,获得了持续、稳定的氧气供应。长期的太极拳练习对前额叶脑功能产生积极影响。(2)太极拳练习可以缓解练习者脑部的偏侧化现象并能增强脑区间的同步性。高水平太极拳专业练习者具有更强的脑功能连接,左右脑协调性更强。(3)高水平太极拳专业练习者在神经活动、内皮细胞代谢活动和肌源性活动方面的协同性更强。高水平太极拳专业练习者右脑半球显着激活,对运动感觉的想象更真实,练习过程中表现出更强的意识专注力。(本文来源于《北京体育大学》期刊2019-06-01)

张浩喆[4](2019)在《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跆拳道品势练习者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通过实验干预,以探究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跆拳道品势练习者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并为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在跆拳道品势训练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选取28名具有黑带一段及黑带一段以上的跆拳道练习者为受试者,将28名受试者随机均分为实验组14人,对照组14人。实验组进行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力量训练。实验时间共计10周,每周3次。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星型偏移平衡测试,指标包括:ANT、ALAT、LAT、PLAT、POST、PMED、MED、AMED八个方向指标。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使用美国产Biodex balance平衡测试系统进行:(1)单足姿势稳定测试,指标包括:OSI、API、MLI。(2)动态稳定极限测试,指标包括:Overall、Forward、Backward、Right、Left、F/R、F/L、B/R、B/L。实验前后分别对两组受试者进行品势动作完成度的测试:指标包括:叁七步手刀内格挡接右鹤立步金刚格挡、马步山形格挡接鹤立步金刚格挡、马步正拳侧击+交叉步+马步正拳侧击。结果:1.经过10周的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干预,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稳定支撑面以及非稳定支撑面条件下的动态平衡能力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动态稳定极限测试的各项指标均具有显着差异(P<0.05)。2.经过10周的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干预,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姿态稳定能力均具有显着性变化(P<0.05)。3.经过10周的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干预,实验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品势动作完成率测试具有非常显着性差异(P<0.01)。4.经过10周的传统力量训练干预,对照组实验后与实验前相比,在星型偏移动态平衡测试中除POST、PMED两个方向指标具有显着差异外(P<0.05)其他指标均不具有显着差异;在姿势稳定测试中左右脚各组数据均不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在品势动作完成率测试中叁项测试结果均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跆拳道品势练习者身体动态平衡能力的提升具有更为显着的效果,其中支撑脚内侧及后侧方向的提升幅度要优于支撑脚外侧及前侧方向。(2)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品势练习者身体姿势维持能力的提升具有更为显着的效果,其中额状面的增幅最大。(3)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在失衡条件下,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品势练习者身体重心移动的控制能力具有更为显着的提升效果,其中在矢状面中前侧优于后侧,在额状面中右侧优于左侧。(4)相较于传统力量训练,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可以更为有效的提升品势技术动作完成的稳定性。(本文来源于《西安体育学院》期刊2019-06-01)

嵇天齐[5](2019)在《从FMS视角剖析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的成因》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拳起源于河南焦作陈家沟,并以技击、健身、养生相融一体,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里极具特色的一种,无疑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宝。太极拳是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形式,练习太极拳能增强呼吸机能,促进物质代谢,加强骨骼系统运动,也有助于心血管系统健康等诸多益处,所以受到了海内外亿万人民的喜爱。据不完全统计,包括中国在内,全球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在练习太极拳,总人数超过3亿人,国际武联将每年的5月定为“世界太极拳月”。但是近年来,很多太极拳练习者反映练习太极拳时有膝关节痛的情况,有学者研究表明,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与练习太极拳时动作不规范、重心过低、运动量过大等因素有关,但未见研究评估太极拳练习者的身体功能问题。鉴于此,本研究从练习者自身的身体功能动作方面去研究,利用选择性功能动作评估(SFMA)对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的人员,进行测试评估,分析结果,旨在深层次地剖析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的成因,并提供针对性科学性练习指导。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测试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从功能动作系统(FMS)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哈尔滨市太极拳协会四个站点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的人员的SFMA测试评估得出,练习太极拳膝关节痛的人,膝关节的相邻关节有功能障碍的人占比88.68%。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与膝关节相邻关节的功能障碍表现出很大的相关性。主要功能障碍集中在髋关节的运动控制和踝关节灵活性方面。膝关节痛的太极拳练习者均存在同侧髋、踝关节障碍。譬如,左膝痛主要是由于练习者左髋、踝关节存在功能障碍。女性测试者在髋、踝关节的灵活性上,优于男性测试者;在踝关节的稳定性上弱于男性测试者。随着年龄变大,受测试者髋关节灵活性和踝关节稳定性变差。随着练习太极拳年限的增加,受测试者髋、踝关节功能障碍的比例在降低。通过左右摆髋、单膝跪地踝背屈等,针对髋、踝关节功能的动作训练,提高太极拳练习者髋、踝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降低运动损伤的风险,远离膝关节痛的困扰。(本文来源于《哈尔滨体育学院》期刊2019-05-13)

赵立峰[6](2019)在《浅谈太极拳练习者怎样预防膝关节痛》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太极拳越来越得到广大群众的喜爱,它的健身价值也更广泛的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同。但是现实当中围绕太极拳是否损伤练习者的膝关节,也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焦点之一。在太极拳的练习过程中,练拳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膝关节疼痛现象,误以为是练伤了膝关节,造成部分太极拳爱好者对太极拳的健身功能产生怀疑,使得准备加入太极拳锻炼队伍的人犹豫不前。其实这是个误会,太极拳是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它的强身健体作用,正逐步被历史和科学所证实,练太极拳无病健身,有病康体,许多慢性病通过练太极拳得到康复,甚至连陈旧伤痛都可以在不知不觉中自愈。(本文来源于《文体用品与科技》期刊2019年07期)

张俊[7](2019)在《动感单车运动对25-40岁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运动处方的制定和指标的监测对江苏省南京市20名25-40岁女练习者进行为期16周的动感单车运动干预,观察动感单车运动干预前后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各指标和自我观念各维度变化,探讨该运动方式对该年龄段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的影响变化规律,从而为丰富大众的锻炼形式并为该年龄段女练习者进行科学健身提供理论指导依据。方法:从初选招募的女性自愿者中,经过健康排查后随机挑选符合条件的20名女练习者作为本研究的实验对象,对其进行为期16周的动感单车运动干预,运动强度根据心率测试仪来控制。观察运动干预对25-40岁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各指标和自我观念各维度的影响。选用体重,骨骼肌,体脂肪,体质百分比,身体质量指数,腰臀比作为表现身体成分的指标,身体吸引力量表,身体价值感量表,身体自尊量表,整体自尊量表作为自我观念评价指标,各项指标进行运动干预前后的比较对照。结果:(1)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身体成分各指标中,与实验前相比,体重、骨骼肌、体脂肪、PBF、BMI、WHR指标实验后均发生了改变(P<0.01),其中体脂肪、PBF指标变化最大;在自我观念各维度中,与实验前相比,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身体自尊和整体自尊4个维度的得分实验后均有所提高,(P<0.01),其中身体自尊维度实验前后变化最大;重复测量结果显示:身体成分指标、自我观念维度都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了变化(P<0.05),且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变化值大多第12周变化最大。(2)不同年龄被试比较中,身体成分各指标组间变化值比较除WHR指标外,各项指标没有差异(P>0.05),组内被试者实验干预前后均存在差异(P<0.01)。自我观念维度实验前后组内比较整体自尊维度比较没有变化(P>0.05),其他维度存在变化(P<0.01)。组间比较31-35岁组同25-30岁组身体自尊有差异(P<0.01),36-40岁组同25-30岁组比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身体自尊维度有差异(P<0.01)。重复测量结果显示: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均存在时间主效应,其中25-30岁组各指标在第8周变化最大,31-35岁组在实验第12周变化最明显,36-40岁组在第16周指标变化最大。自我观念3组均在第12周变化最明显。(3)不同BMI被试比较中,身体成分组间变化值比较发现,肥胖组与正常组比较在体脂肪、BMI、WHR指标中有差异(P<0.05),超重组WHR指标与正常组WHR指标有差异(P<0.05),其余指标组间比较没有差异(P>0.05)。组内比较实验前后各项指标比较都有变化(P<0.01)。自我观念维度,肥胖组组间变化值与正常组相比在身体价值感、身体自尊、整体自尊维度有差异(P<0.05),超重组组间变化值与正常组相比无差异(P>0.05)。组内3组实验前后比较除正常组身体价值感、整体自尊维度,超重组身体吸引力维度外其余都有差异(P<0.05)。重复测量结果显示: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同样存在时间主效应,其中正常组在第8周变化最大;超重组WHR、BMI指标第8周变化最大,其余指标在第12周变化值变化最大;肥胖组变化值在第16周变化最大。自我观念变化值3组在第12周发生了较大的变化。(4)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身体成分各指标之间有相关关系(P<0.01),且身体成分指标中体重、骨骼肌、体脂肪、BMI、WHR指标同自我观念维度中身体吸引力、身体价值感、身体自尊维度有相关关系(P<0.05)。身体成分体重指标初始值和WHR变化值,WHR指标初始值和体重、体脂肪、BMI指标变化值有相关关系(P<0.05);自我观念身体吸引力初始值和吸引力变化值、整体自尊变化值,身体价值感初始值和身体价值感变化值,整体自尊初始值和整体自尊变化值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1)动感单车运动可以改善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其中对于体成分中体脂肪、体脂百分比的降低效果最好,并利于科学的减重。(2)动感单车运动还能够改变女练习者的自我观念,其中与自我观念有关的身体自尊维度效果最显着。(3)动感单车运动对女练习者的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的影响需要时间来配合,12周以上效果更明显。(4)不同年龄被试比较发现,动感单车运动对31-35岁的被试自我观念改变的效果最明显。(5)不同BMI被试比较发现,动感单车运动对体质肥胖的被试自我观念改变的效果更明显。(6)动感单车运动对体重指标的改变会影响其他指标的变化:身体成分初始值不同的被试会造成不同的运动效果。(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9-03-20)

杜少堂[8](2019)在《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次研究分析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相应的预防策略。本次研究样本选取200例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与数据统计的方式进行相关研究,并且将200例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其中实验组运动者采用辅助练习与理疗手段进行干预,而对照组运动者则不采取任何干预,对比两组运动者干预前后运动损伤概率情况。对比两组运动者干预前后运动损伤概率,并以此作为干预效果的评判依据,通过结果数据得知,在干预前实验组运动者与对照组运动者的运动损伤概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在干预后,实验组运动者的运动损伤概率明显较低,并且与对照组运动者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研究表明,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中,膝关节运动损伤的原因主要有不正确的技术动作、大量运动训练、准备活动不充分等,而采用辅助练习与理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膝关节运动损伤情况。(本文来源于《当代体育科技》期刊2019年04期)

姬瑞敏[9](2018)在《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女子练习者的脑电波以及情绪变化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练习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女子练习者脑波以及情绪变化的影响。方法:以24名中年女子为观察对象,使用脑电仪、遥测心率表和心理学调查问卷评价受试者在练习24式太极拳前后其脑电波、心率和情绪变化。结果:与练习前安静状态相比,练习后练习者心率恢复到安静状态时,前额区α波相对功率显著增高(P <0. 01),θ波相对功率显著下降(P <0. 05),同时在中央区和枕区θ波相对功率显著下降(P <0. 05)。太极拳练习后,受试者积极情绪得分水平提高而消极情绪得到抑制。另外,前额区(r=0. 830,P <0. 01)和中央区(r=0. 708,P <0. 01)α波相对功率的增加与练习者的积极情绪具有显著的相关性,而前额区(r=-0. 675,P <0. 01)和中央区(r=-0. 733,P <0. 01)θ波相对功率降低与练习者的积极情绪也具有中高度的相关性。结论:24式太极拳运动可以使中年女子练习者的身心处于一种放松状态,练习后能够使情绪状态得到改善。(本文来源于《成都体育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刘魁[10](2018)在《太极拳传播的影响要素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太极拳内涵丰富,融儒、道、释、中医等传统文化精粹于一体,集养生技击、怡情启智、娱乐休闲于一身,目前在全球150多个多家和地区拥有1.5亿左右的练习者,是世界第一大武术健身品牌。近年来,太极拳研究成果斐然,但从文化传播的视角研究太极拳的成果较少,且非常缺少实证研究。为探讨太极拳传播的影响要素,本文以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为工具,以芜湖市太极拳练习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受太极拳文化影响的因素、方式和结果。本文共收取有效问卷302份,以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统计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宗教信仰在太极拳文化影响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宗教信仰的练习者更容易受到太极拳文化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与宗教信仰、太极拳文化之间的差异性成正比,差异越大,越容易受到太极拳文化的影响;在文化或物质条件上相对匮乏的人群更容易受到太极拳文化的影响。而在文化认知、文化认同与文化行为叁个层面,文化认同与太极拳文化的相关度最高,对太极拳文化预测力最高,是太极拳文化影响的核心和关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8-11-29)

练习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个人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离不开前人所留下的优秀传统美德,这些美德对于个人实现自我成长,塑造人格品质,意义重大。那么如何培养这些积极心理品质是我们该去寻找的答案。太极拳作为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接受,她为世界人民的身心健康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目的:由具身认知思想启发得知身体运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的思维、情绪,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种类的太极拳练习者的积极心理品质时是否有差异。方法:研究一以《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对陈式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二以情绪stroop任务对在校大学生进行实验。结果:陈式太极拳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的积极心理品在不同维度上有不同倾向。在六大维度中具体表现在:(1)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一中:在智慧与知识维度、勇气维度、公正维度上的得分上有更高的表现。在研究二中:陈式太极拳组对陈式词汇反应准确率更高,陈式太极拳组对陈式词汇反应时更低。(2)杨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一中:人性维度、节制维度上的得分要高于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在研究二中:杨式太极拳组对杨式词汇反应准确率更高,杨式太极拳组对杨式词汇反应时更低。结论:陈式太极拳练习者具有突出智慧、勇气、公正的积极心理品质。杨式太极拳练习者具有突出人性、节制的积极心理品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练习者论文参考文献

[1].赵惠洁,刘坚,袁际学,聂真新,王晓琴.不同负荷状态下白族霸王鞭舞成年女性练习者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C].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2019

[2].余靖梓.陈式与杨式太极拳练习者积极心理品质差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3].韩卓君.基于fNIRS的不同技术水平太极拳练习者脑功能差异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9

[4].张浩喆.非稳态条件下力量训练对于跆拳道品势练习者身体平衡能力的影响研究[D].西安体育学院.2019

[5].嵇天齐.从FMS视角剖析太极拳练习者膝关节痛的成因[D].哈尔滨体育学院.2019

[6].赵立峰.浅谈太极拳练习者怎样预防膝关节痛[J].文体用品与科技.2019

[7].张俊.动感单车运动对25-40岁女练习者身体成分和自我观念的影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9

[8].杜少堂.中老年羽毛球练习者的膝关节运动损伤原因分析与预防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9

[9].姬瑞敏.24式太极拳运动对中年女子练习者的脑电波以及情绪变化的影响[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8

[10].刘魁.太极拳传播的影响要素探析[D].浙江大学.2018

标签:;  ;  ;  ;  

练习者论文-赵惠洁,刘坚,袁际学,聂真新,王晓琴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