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圣托马斯阿奎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亚里士多德,托马斯·,阿奎那,德性荣誉观,现代荣誉观
圣托马斯阿奎那论文文献综述
杨广越,周世露[1](2019)在《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德性荣誉观之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德性荣誉观在亚里士多德和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托马斯·阿奎那的德性荣誉观又是对亚里士多德的继承与发展。所以,二者德性荣誉观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具体来说,他们都肯定了德性与荣誉的联系,但对德性内涵、类型以及指向的理解有所不同;都有自己的荣誉域及荣誉准则,但是因受社会历史条件制约而存在差异;都主张德性荣誉获取的内在性,但托马斯·阿奎那进一步要求德性荣誉获取的外在性。对二者德性荣誉观的内涵、荣誉域、荣誉准则以及获取途径的比较,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德性荣誉观的认识更为系统化和科学化,另一方面也有助于纠正现代荣誉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被狭隘化和被边缘化倾向,为现代荣誉观的健康良性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本文来源于《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2期)
刘素民[2](2018)在《柏拉图的分有与托马斯·阿奎那由“多”到“一”的归原》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固然有多向度的表现,可是,在托马斯的哲学中重新发现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传统却是当代中世纪哲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托马斯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同时,不仅对柏拉图的"分有"原理中所包含的超越性的思想做出肯定与吸收,以潜能与现实的形上分有的方式来解释"一"与"多",而且还尝试以柏拉图的分有概念说明有限、偶然的存有者分有自立的存有本身的存有,从而建立起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稳固的形而上学关系,从哲学上找到了由"多"到"一"的归原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柏拉图的第二度航程为阿奎那建构新的分有理论提供了重要帮助。托马斯·阿奎那对第一原则——存有的解释被认为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本文来源于《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11期)
田志宇[3](2018)在《实体·存在·本质——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本体论研究的是哲学意义上的"存在",而托马斯·阿奎那研究的则是神学意义上的"存在"。亚里士多德以实体为本体去分析"存在"的性质、原因和原理,提出了两套实体理论和"十范畴"思想。托马斯·阿奎那以经院哲学的存在观为切入点,把"存在"理解为"存在活动",将亚里士多德的实体论改造和发展成了基督教神哲学思想。(本文来源于《大庆师范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孙旭义[4](2018)在《天主教的道德良心论: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善恶的判断和实践是人类生命中最基本的经验,故此,作为自明律的"趋善避恶"应被视为世上一切伦理实践活动的首要准则。良心来自上天的永恒法律,并非个人主观设定的判断是非的标准,所以高于人世间的一切权力,它只受天道的约束,其作用在于辨别行为的善恶,并要求人去行善避恶。拥有自由并不等于人就可以"为所欲为",因为谁背离了天主在人心中定下的道德律,不仅损害他本身的自由,也会妨碍他人的自由,并违背终极的真理。天主教道德伦理体系的核心价值与精神支撑,就在于永恒法律在人性中的落实,其良心论在指出神性法律具有威慑力的同时,也强调法律中所蕴含的爱的本质:人通过遵守各种善的法律以达成人性的自我实现,并与所有人共同迈向人类的终极完善——现世的和谐秩序、众生博爱,以及未来的永恒圆满幸福。(本文来源于《宗教与历史》期刊2018年02期)
胡翠娥,冯婷婷[5](2018)在《从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主义哲学看《天主实义》英译本几个重要术语的翻译》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一部护教性着作,书中使用了大量的西方中世纪流行的经院主义哲学范畴和论理。现有的从翻译角度对《天主实义》所做的研究,仅限于如何用中文翻译西方术语。对英译本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术语和概念,如上帝的"性""情""形""理"等进行中西哲学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可以通过翻译批评,能够管中窥豹,对阿奎那关于上帝的存在与属性及人性论有一个深入的解析。(本文来源于《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4期)
胡翠娥[6](2018)在《从“文化回译”看《天主实义》中几个重要术语的英译——兼论托马斯·阿奎那的上帝论和人性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天主实义》是利玛窦用中文撰写的一部护教性着作,该书使用了大量西方中世纪流行的经院主义哲学范畴和论题。从翻译角度对《天主实义》所做的现有研究多为讨论利玛窦在"异语写作"中如何用中文翻译西方术语。本文借助"文化回译"这一特殊的翻译现象和论题,首次对英译本中一些重要的哲学术语和概念如上帝的"性""情""形""理"等进行中西哲学和文化的对比分析,希望不仅能够对阿奎那关于上帝的存在与属性及人性论有一个深入的理解,而且能够对"文化回译"现象进行多维解读。(本文来源于《中国翻译》期刊2018年03期)
何建华[7](2018)在《托马斯·阿奎那的正义思想》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阿奎那认为,正义有普遍正义和特殊正义之分:普遍正义即法律正义;特殊正义则主要包括分配正义和交换正义。正义以公共福利为目标。他关注富人与穷人之间的正义,并提出紧急情况下的必需品权利。正义有自然的正义和实在的正义,是交换活动中所得与给与之间的对等关系。阿奎那建立在宗教神圣性与人类理性基础上的正义思想对西方正义思想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至今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齐鲁学刊》期刊2018年03期)
张鑫[8](2018)在《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最具代表性的伦理学着作《尼各马可伦理学》,提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幸福论”体系,为西方伦理学奠定了基础。本文以《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为研究主题,以中古哲学的集大成者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为中心,以显明亚里士多德原意为目的,力图把握亚里士多德幸福论的核心要义。“绪论”部分,主要梳理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述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在其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特殊地位,以及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的意义。第一章概述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的注疏传统。首先,追溯从古希腊时期到中世纪的《尼各马可伦理学》注疏家,比较他们的注疏特点。然后,以托马斯·阿奎那义疏为中心,探究他在义疏《尼各马可伦理学》时依据的译本和阐释的方法。第二章以托马斯·阿奎那义疏为中心,研究《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主要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追究以托马斯·阿奎那义疏为中心的理由;第二部分,分析《尼各马可伦理学》全书的引言;第叁部分,正式进入探究幸福的道路,主要回答“何谓幸福”的问题;第四部分,探究“如何获得幸福”。第叁章根据第二章的研究,评述《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所涉及的重大问题:第一,善作为幸福的前提;第二,幸福论对政治学的意义;第叁,幸福与德性的关系。“结语”部分,提出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中有意为之的含混性,总结亚里士多德伦理学教诲的目的和意义。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哲学,以人的现实经验生活为起点,以人的理性思辨幸福为终点,关注整全的人性,以造就有德性之人为根本目的。(本文来源于《重庆大学》期刊2018-04-01)
惠慧[9](2018)在《自然、肉欲和自我——托马斯·阿奎那和教宗约翰·保罗二世论性爱与婚姻》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性关系是直接影响人们婚姻和家庭生活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解读中世纪思想家托马斯·阿奎那和20世纪天主教神学家教宗约翰·保罗二世的爱情婚姻观念,试图澄清两性关系中自然与肉欲、身体与人格、自我中心和利他主义之间的复杂问题。在细致的文本梳理中我们看到,"梵二会议"之后罗马天主教会的道德神学已逐渐突破中世纪传统中自然、肉欲与罪的解释模型。约翰·保罗二世围绕"夫妻之爱"的核心概念,诠释了男女双方以身体之爱为起点,最终实现夫妻双方生命共享的婚恋过程。其关键正在于他们在共同生活中竭力摆脱利己主义的自我,尊重和热爱所爱之人的个体人格。(本文来源于《宗教与哲学》期刊2018年00期)
刘洗[10](2017)在《浅谈托马斯·阿奎那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一文中研究指出托马斯·阿奎那的理论体系从产生到现在一直在西欧思想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借鉴其理论体系的论证方法、论证内容、强化方法及其本人的心理态度,摒弃其唯心主义的内容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对推进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学园》期刊2017年21期)
圣托马斯阿奎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亚里士多德对托马斯·阿奎那的影响固然有多向度的表现,可是,在托马斯的哲学中重新发现柏拉图和新柏拉图主义的传统却是当代中世纪哲学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托马斯在批判柏拉图理念论的同时,不仅对柏拉图的"分有"原理中所包含的超越性的思想做出肯定与吸收,以潜能与现实的形上分有的方式来解释"一"与"多",而且还尝试以柏拉图的分有概念说明有限、偶然的存有者分有自立的存有本身的存有,从而建立起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稳固的形而上学关系,从哲学上找到了由"多"到"一"的归原之路。在这个过程中,柏拉图的第二度航程为阿奎那建构新的分有理论提供了重要帮助。托马斯·阿奎那对第一原则——存有的解释被认为是形而上学历史上的一场革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圣托马斯阿奎那论文参考文献
[1].杨广越,周世露.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德性荣誉观之比较[J].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
[2].刘素民.柏拉图的分有与托马斯·阿奎那由“多”到“一”的归原[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
[3].田志宇.实体·存在·本质——亚里士多德与托马斯·阿奎那[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8
[4].孙旭义.天主教的道德良心论:圣托马斯·阿奎那的思想在中国的应用与实践[J].宗教与历史.2018
[5].胡翠娥,冯婷婷.从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主义哲学看《天主实义》英译本几个重要术语的翻译[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胡翠娥.从“文化回译”看《天主实义》中几个重要术语的英译——兼论托马斯·阿奎那的上帝论和人性论[J].中国翻译.2018
[7].何建华.托马斯·阿奎那的正义思想[J].齐鲁学刊.2018
[8].张鑫.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第一卷研究[D].重庆大学.2018
[9].惠慧.自然、肉欲和自我——托马斯·阿奎那和教宗约翰·保罗二世论性爱与婚姻[J].宗教与哲学.2018
[10].刘洗.浅谈托马斯·阿奎那对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学园.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