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多属杂交后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小麦,偃麦草,黑麦,多属杂交
多属杂交后代论文文献综述
厉永鹏,姜博,李宇新,张杰,李集临[1](2013)在《小麦叁属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八倍体小偃麦"麦草8号"(AABBDDEE,2N=56)和六倍体小黑麦"哈师209"(AABBRR,2N=42)杂交的F3代90个植株进行分子标记和细胞遗传学鉴定。3对R、E和St染色体组特异分子标记鉴定结果表明,R组特异引物PSC119.1扩增出750bp片段,E组特异引物P3、P4扩增出982bp片段,St组特异引物St542扩增出750bp和450bp片段,F3植株均具有R、E和St染色体组成分;形态学和细胞学检测结果表明,F3植株高大繁茂,多花多粒,籽粒饱满,抗病;花粉母细胞的单价体数逐渐减少(2~9),二价体数逐渐增加(17~26),根尖细胞染色体数变动在47~56,可从中选育具有E组抗病、多花,R组大穗、多小穗和St组抗寒等综合性状好的材料,可作为小麦遗传改良的新种质。这些结果为创制小麦-偃麦草-黑麦叁属杂交新种质研究和品种选育提供了信息和材料基础。(本文来源于《分子植物育种》期刊2013年02期)
刘海燕[2](2008)在《小麦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的鉴定和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小麦的野生近缘种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宝贵的基因资源。通过多属杂交,不仅可以在同一遗传背景中评价不同属染色体(组)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可以创造综合多属优良特性的新种质,丰富小麦育种资源。本研究以从多属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七个种质系山农030-1、山农05078、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山农05094和山农05099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细胞学特点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细胞学、染色体原位杂交和SSR等技术对山农05078和山农030-1的遗传组成进行了鉴定。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山农05094和山农05099农艺性状稳定,均高抗白粉病,对条锈病免疫。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和山农05099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细胞学稳定,推测其为代换系或易位系。山农05094染色体数目为2n=56,部分细胞含有较多单价体,说明其细胞学上不太稳定。(2)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并利用Perten-DA7200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种质系的部分品质性状指标。结果发现山农05083含有优质亚基14+15和5+10,且籽粒硬度较大;山农05086的白度比较高;山农05094的硬度、湿面筋含量较高;山农05099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3)山农05078来自硬簇麦和Am3的杂交后代,对锈病免疫、高抗白粉病。细胞学鉴定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8,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构型为2n=28=14Ⅱ。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5+10。SSR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其染色体组成为AABB,且含有粗山羊草D基组和簇毛麦V基组的遗传物质。(4)山农030-1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来自劲松49和小滨麦的杂交后代,对白粉病免疫,高抗锈病,且植株较矮,综合性状较好。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且不同于已有的1BL/1RS易位系,可能含有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利用1RS上的特异引物对山农030-1/chancellor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PCR分析,发现引物NOR-R1能在抗病单株和感病单株之间扩增出430kb左右的差异带。推测山农030-1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与1RS染色体有关,其抗性来自黑麦。(本文来源于《山东农业大学》期刊2008-06-12)
时丽冉,白丽荣,刘志华,李书珍[3](2008)在《盐胁迫对旱稻/长芒稗、高粱及叁属杂交后代幼苗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用不同浓度的NaCl模拟盐害处理旱稻/长芒稗杂交后代、高粱及叁属杂交后代幼苗,实验结果表明,随NaCl浓度的增大,3种材料幼苗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均呈下降趋势,但水分利用率提高,幼苗叶片丙二醛含量逐渐上升,脯氨酸含量上升,POD活性也呈上升趋势,SOD活性增大.相比之下,父本高粱有较强的抗盐能力,旱稻抗盐性弱,但叁属杂交后代的表现优于母本旱稻/长芒稗.(本文来源于《衡水学院学报》期刊2008年01期)
郭海林,刘建秀,朱雪花,郭爱桂[4](2006)在《结缕草属杂交后代抗寒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以结缕草(Z oy sia W illd.)杂交后代为材料,以Z014(马尼拉)、Z129(青岛结缕草)及Z077(“兰引3号”结缕草)为对照,以电解质外渗法和地下茎恢复性生长评价其抗寒性,分析抗寒性、枯萎期及青绿期的回归关系。结果表明:叶片电解质外渗率半致死温度(LT50)的变化范围为-5.78~-8.26℃,其中22-2、40-2和40-8的半致死温度均低于对照;叶片半致死温度由低到高,即抗寒性由强到弱依次为22-2>40-2>40-8>Z077>Z129>Z014>40-5>31-3>18-1>18-4>37-1>22-3;地下茎恢复生长试验结果表明,杂交后代在-6℃时全部致死,在-2℃处理后均可以恢复生长,恢复生长的百分率变异较大(14.7%~100%),其中31-3与40-2超过Z014与Z077,22-2超过Z077;供试材料间叶片和地下茎抗寒性的测定结果一致;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叶片的半致死温度、青绿期及枯萎期相关不显着。(本文来源于《草地学报》期刊2006年01期)
赵继新,陈新宏,武军,傅杰,杨群慧[5](2002)在《普通小麦-滨麦-簇毛麦叁属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普通小麦 -滨麦 -簇毛麦叁属杂交后代进行了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叁属杂种杂交结实率较低 ,平均为 14 .0 3%。 F1 自交结实率极低 ,平均为 0 .7% ;F1 形态兼具普通小麦、滨麦、簇毛麦特性 ,F2 、F3出现严重分离 ;F1 染色体平均构型为 2 n=12 .32 +2 1.0 2 +0 .13 +0 .0 9 +0 .0 6 +0 .0 5 ,F1 出现较多多价体 ,说明来自滨麦的 J染色体组和来自簇毛麦的 V染色体组能形成不紧密的配对 ;PMC MI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 和末期 出现大量的二分孢子、四分孢子带微核和畸形孢子现象。这是叁属杂种 F1 育性极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2年05期)
赵继新,傅杰,武军,杨群慧,陈新宏[6](2001)在《小麦—滨麦—偃麦草叁属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小麦—滨麦—偃麦草叁属杂交后代进行了形态学、育性和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表明 :叁属杂种杂交结实率较低 ,平均为 2 1 .8%。F1 自交结实率很低 (平均 2 .6% ) ,形态介于双亲之间 ,生长旺盛 ,熟期晚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 F2 、F3出现严重分离。 F1 根尖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 n=5 6,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 平均构型为 1 2 .2 3 +2 1 .0 6 +0 .2 3 +0 .1 3 +0 .0 3 +0 .0 2 ,同时出现大量多价体。说明普通小麦近缘种属染色体组 J和 E、St的部分染色体之间能形成不紧密的配对。PMC后期 ,有落后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 ;末期 、末期 分别出现大量的二分孢子带微核和四分孢子带微核现象。这是 F1 育性极低的原因(本文来源于《西北农业学报》期刊2001年04期)
杨清辉,RLSmith,谢云莲[7](2001)在《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狼尾草属杂交后代上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报道了狼尾草属植物基因组DNA的提取纯化方法、RAPD -PCR反应程序、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狼尾草属两个杂交组合的亲本及其正反交的 4组杂交后代进行的分子鉴定。珍珠黍 (Pennisetumglaucum)×象草 (PennisetumpurpureunSchum)杂交组合从 19个引物中就筛选出 6个引物 ,在双亲间扩增出 16条特征带。P5 4 10×P 3组合从 39个引物中才筛选出 5个引物 ,在双亲间扩增出 6条特征带。根据双亲间的特征带可以对杂交或自交后代作出鉴定(本文来源于《西南农业学报》期刊2001年01期)
袁文业,孙善澄,张美荣,裴自友,孙玉[8](1994)在《小麦-偃麦草-簇毛麦叁属杂交后代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小麦的近缘种属中,存在着巨大的基因资源有待开发。其中人类利用较多的物种如天蓝偃麦草对叁锈免疫、高抗黄矮病并且抗逆性较强;而簇毛麦则对白粉病免疫、抗全蚀病、蛋白质含量高。因此利用小麦、天蓝偃麦草及簇毛麦进行叁属间杂交,可以把这两个野生种的有利基因导入到普通小麦中去。目前.国内外已经获得了十余种不同类型的小麦与其近缘种属的叁属杂种。Fernandez在小麦-黑麦-大麦叁属杂种的后代中选出带有大麦及黑麦染色体的异附加系,Ortiz则在小麦-偃麦草-山羊草的叁属杂种后代中进行相互易位的筛选,但小麦-偃麦草-簇毛麦叁属间杂交的研究前人尚未做过,现初步报道如下。(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多属杂交后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小麦的野生近缘种中蕴藏着丰富的优良基因,是小麦遗传改良中宝贵的基因资源。通过多属杂交,不仅可以在同一遗传背景中评价不同属染色体(组)间的亲缘关系,而且还可以创造综合多属优良特性的新种质,丰富小麦育种资源。本研究以从多属杂交后代中筛选出的七个种质系山农030-1、山农05078、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山农05094和山农05099为材料,对其农艺性状、抗病性、细胞学特点和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进行了鉴定。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细胞学、染色体原位杂交和SSR等技术对山农05078和山农030-1的遗传组成进行了鉴定。本研究获得以下主要结果:(1)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山农05094和山农05099农艺性状稳定,均高抗白粉病,对条锈病免疫。细胞学分析结果表明,山农05081、山农05083、山农05086和山农05099染色体数目均为2n=42,细胞学稳定,推测其为代换系或易位系。山农05094染色体数目为2n=56,部分细胞含有较多单价体,说明其细胞学上不太稳定。(2)利用SDS-PAGE方法分析了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的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HMW-GS)组成,并利用Perten-DA7200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了种质系的部分品质性状指标。结果发现山农05083含有优质亚基14+15和5+10,且籽粒硬度较大;山农05086的白度比较高;山农05094的硬度、湿面筋含量较高;山农05099的蛋白质含量比较高。(3)山农05078来自硬簇麦和Am3的杂交后代,对锈病免疫、高抗白粉病。细胞学鉴定表明其染色体数目为2n=28,花粉母细胞中期Ⅰ构型为2n=28=14Ⅱ。其蛋白质含量较高,含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7+8、5+10。SSR和染色体原位杂交结果证明其染色体组成为AABB,且含有粗山羊草D基组和簇毛麦V基组的遗传物质。(4)山农030-1为小麦-黑麦1BL/1RS易位系,来自劲松49和小滨麦的杂交后代,对白粉病免疫,高抗锈病,且植株较矮,综合性状较好。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其白粉病抗性由显性单基因控制的,且不同于已有的1BL/1RS易位系,可能含有新的白粉病抗性基因。利用1RS上的特异引物对山农030-1/chancellor的F2分离群体进行了PCR分析,发现引物NOR-R1能在抗病单株和感病单株之间扩增出430kb左右的差异带。推测山农030-1的白粉病抗性基因与1RS染色体有关,其抗性来自黑麦。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多属杂交后代论文参考文献
[1].厉永鹏,姜博,李宇新,张杰,李集临.小麦叁属杂交后代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检测[J].分子植物育种.2013
[2].刘海燕.小麦多属杂交后代种质系的鉴定和评价[D].山东农业大学.2008
[3].时丽冉,白丽荣,刘志华,李书珍.盐胁迫对旱稻/长芒稗、高粱及叁属杂交后代幼苗的影响[J].衡水学院学报.2008
[4].郭海林,刘建秀,朱雪花,郭爱桂.结缕草属杂交后代抗寒性评价[J].草地学报.2006
[5].赵继新,陈新宏,武军,傅杰,杨群慧.普通小麦-滨麦-簇毛麦叁属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
[6].赵继新,傅杰,武军,杨群慧,陈新宏.小麦—滨麦—偃麦草叁属杂交后代的细胞遗传学和形态学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1
[7].杨清辉,RLSmith,谢云莲.RAPD分子标记在鉴定狼尾草属杂交后代上的应用[J].西南农业学报.2001
[8].袁文业,孙善澄,张美荣,裴自友,孙玉.小麦-偃麦草-簇毛麦叁属杂交后代形态学、细胞学和育性的研究[J].作物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