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后病理生理论文-范锦闳,邹兆鹏,赵博,李自成,陈静

采后病理生理论文-范锦闳,邹兆鹏,赵博,李自成,陈静

导读:本文包含了采后病理生理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miRNAs,脑缺血,凋亡

采后病理生理论文文献综述

范锦闳,邹兆鹏,赵博,李自成,陈静[1](2019)在《miRNAs在脑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复杂多样,单一药物或者基因靶点治疗很难形成有效的治疗。miRNAs是一类包含20~25个碱基的单链非编码RNA,可以对多种基因进行转录后调控。近年以来,发现有多种miRNAs在脑缺血后氧化应激、兴奋性毒性作用、免疫炎症、凋亡以及神经血管修复等多个方面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本文将针对miRNAs在脑缺血后病理机制中的作用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生命的化学》期刊2019年01期)

张虎[2](2014)在《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及HIF-1α的表达》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目前,肝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最有效选择,但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往往是导致移植肝丢失及需行二次肝移植6的主要原因之一[1]。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活体肝移植后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胆道最容易受到热缺血损伤的影响,,如何确定胆管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是肝移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肝内胆管在常温下能够耐受多长时间的热缺血目前暂无定论[2]。目的:建立SD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及病理生理变化分析出SD大鼠肝内胆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从而为临床上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活体肝移植阻断胆道血流的安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联合阻断肝动脉、胆总管和门静脉15、30、45、60min组。假手术组仅离肝周韧带、肝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分离后不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联合阻断15、30、45、60min组应用无损伤动脉夹联合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及其间疏松结缔组织,阻断15、30、45、60min后去除无损伤动脉夹,即恢复胆管和肝脏的血流。各组分别于复流前,复流12h,1、2、3和7d取SD大鼠下腔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后进行肝功能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IF-1α在胆管热缺血再灌注复流前、复流12h、1d、2d、3d、7d的表达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胆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于复流各时相点AST、ALT、ALP、GGT较相应时相点假手术组显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胆道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30min以内,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较轻,仅表现为炎细胞浸润及细胞水肿,而热缺血30min以后,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可见胆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明显,肝组织见片状、多灶性坏死灶,损伤不可逆;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相应时相点HIF-1α表达增强。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SD大鼠能够耐受30min以内的肝内胆管热缺血。(本文来源于《大连大学》期刊2014-06-03)

王承,万曙,周永庆[3](2012)在《microRNAs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疾病,出血后的一系列继发性反应可以造成的严重的神经功能损伤。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个microRNA在脑出血后异常表达,参与了出血后的氧化损伤、炎症、水肿以及神经细胞凋亡等多个病理生理过程,从而加重了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本文综述了目前microRNAs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作用的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祝春华,张祥建[4](2012)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指原发性、非外伤的脑实质内出血,占急性脑血管病的20%~30%。ICH发病急、病情重、病死率高和残疾率高。通过对ICH病理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依据和方法。1 ICH后病理生理机制持续时间既往研究认为,活动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期刊2012年03期)

姜福亭[5](2008)在《犬腹部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病理生理变化及防水叁角巾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海战中,舰艇严重受损后,舰员将被迫弃舰逃生。伤员落水后,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海水浸泡。近些年来由于台独势力猖獗,以及在东海、南海我国海域热点地区争端频发,使我国未来爆发海战的可能性大增,为应对这一挑战,我军加大了对海战伤救治的研究,海水浸泡伤是研究的重点之一。由于海水具有低温、高渗、碱性、富含致病微生物等独特理化特性,使得海水浸泡伤具有和陆战伤不同的特点,在一般战伤损害的基础上会出现更严重的病理生理改变。腹部穿透伤为常见战伤,多为投射物(爆炸弹片、舱体碎片)命中腹部造成腹膜腔与外界相通,目前对此类伤员合并海水浸泡后的病理生理变化少有研究。本课题在研究腹部穿透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的病理生理改变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装备部队的普通叁角巾,无阻水功能,在海战伤救治中应用受限的不足,与相关厂家协作,研制旨在阻断海水由腹部穿透伤口进入腹腔的防水叁角巾,并在腹部穿透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实验模型上开展防水叁角巾防护效果的验证研究,为提高海战中伤员救治成功率创造条件。目的:1、观察腹部穿通伤犬合并海水浸泡后对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流动力学及腹部重要脏器的影响,为海水浸泡伤的救治提供理论依据。2、研制防水叁角巾,并验证其阻水性能。3、在腹部穿透伤合并海水浸泡的动物实验模型上,观察应用防水叁角巾后对减轻海水浸泡腹部穿通伤犬所导致的病理生理紊乱的作用。方法:1、采用成年杂种犬20只作为实验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致伤不浸泡,n=10)、浸泡组(致伤后不包扎敷料浸泡,n=10),以小型点爆源埋置于犬腹直肌浅层内,电引爆,爆炸后腹膜形成3cm×1cm的裂孔,以模拟爆炸性腹部穿通伤。将致伤动物剑突上3cm以下置于人工海水浸泡4h,以建立腹部爆炸性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实验模型。实验期间,动态观察浸泡犬血流动力学变化,检测致伤前及伤后1~4h Na+、Cl-、动脉血气及血浆渗透压等各项指标,并于实验结束后观察腹部主要脏器肝脏、肾脏、小肠大体及显微病理改变。对照组除不浸泡外,余处理同前。2、研制防水叁角巾。提出防水叁角巾阻水设计指标,由江西3L公司试制。在北海、东海、南海多处海域指导多批次海军指战员(169名)腹部包扎试制防水叁角巾后在海中模拟逃生2h,上岸后统计防水叁角巾阻水有效率。3、防水叁角巾防护效果实验。将20只成年杂种犬,随机分为防水叁角巾组(n=10)和普通叁角巾组(n=10)。防水叁角巾组采用前述腹膜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犬实验模型,浸泡前致伤犬腹部伤口包扎防水叁角巾,浸泡后4小时内观察指标同方法1;普通叁角巾组犬致伤后包扎普通叁角巾,余处理同防水叁角巾组;比较二组的防护效果。结果:1、腹部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出现明显的生理功能紊乱和病理改变。浸泡组在实验期间MAP、CVP、CO、pH值、HCO3-持续性下降,而血钠、血氯及血浆渗透压则逐渐升高,在海水中浸泡的时间愈长,上述变化愈严重。肝脏、小肠、肾也出现明显的病理改变。对照组只有轻微的变化。对照组动物实验期间全部存活,浸泡组动物生存率仅为50%。2、研制出由离型纸、吸收垫、黏合剂、弹性防水膜、缓冲垫、包扎巾组成防水叁角巾。防水叁角巾包扎人体模拟腹部伤抗浸泡实验表明,海水中漂游2小时,防水叁角巾阻水有效率为95.9%。3、防水叁角巾组动物在实验期间全部存活,生存率为100%,普通叁角巾组生存率为60%;普通叁角巾组实验期间MAP、CVP、CO、pH值、HCO3-、血钠、血氯及血浆渗透压变化趋势与单纯浸泡组相同,肝脏、小肠、肾病理改变也基本相似相似。而防水叁角巾组上述指标在实验期间只有轻微变化,肝脏、小肠出现轻度炎性反应,肾脏基本维持正常组织结构。防水叁角巾组动物生存率明显高于浸泡组和普通叁角巾组。结论:1、腹部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后可出现高钠、高氯、高渗血症及严重代谢性酸中毒,血流动力学紊乱明显,肝脏、小肠、肾脏出现以炎症反应、变性、坏死为特征的病理改变。2、防水叁角巾结构独特,在长时间运动逃生状态下可耐受海水浸泡不脱落、不开胶,具有可靠的阻水功能,在未来海战中具有重要使用价值。3、防水叁角巾对腹部穿通伤口有明显的防护作用,可有效预防海水进入腹腔,从而避免浸泡后引起的血流动力学紊乱和水电酸碱失衡,并可阻止海水对腹腔脏器的损害。同时也证实,海水进入腹腔是导致机体发生严重病理生理紊乱的主要因素。(本文来源于《第叁军医大学》期刊2008-11-01)

梁毅[6](2008)在《龙眼果实采后焦腐病理生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龙眼(Dimocarpus longan Lour.)是我国南方亚热带的名优水果,其果实成熟于高温季节,采后生理代谢旺盛,鲜果易失水、褐变和腐烂。其中,焦腐病菌是采后龙眼果实最为严重的一种病原菌。本文研究立冬本龙眼果实人工接种焦腐病菌后的活性氧代谢、抗病相关酶活性、酚类物质代谢及龙眼采后抗病性下降的机理。研究结果如下:焦腐病菌侵染后引起龙眼果实感病指数和果皮褐变指数上升。龙眼果实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防御酶活性增加;与木质素、植保素和酚类物质代谢有关的关键酶(PAL、POD和PPO)活性急剧增强。果皮活性氧清除酶SOD、CAT、APX活性和内源抗氧化物质AsA、GSH含量下降,超氧自由基(O_2~(-.))产生速率和LOX活性急剧增加,MDA含量和细胞膜透性迅速增大。与果皮褐变有关的PPO和POD活性增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明显下降。据此,提出龙眼果实采后抗病性下降的机理,即:龙眼果实在焦腐病菌侵染后,果实抗病性急剧增强,但随着果皮活性氧清除能力下降,活性氧积累增多加剧膜系统损伤,抗病相关酶活性下降;定位在细胞器上的PPO、POD与酚类物质接触,发生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引起果皮褐变,组织结构受损和功能衰减,最终龙眼果实抗病性丧失。(本文来源于《福建农林大学》期刊2008-04-01)

郭跃先,王秀丽,孟庆云,李德培,张经歧[7](2000)在《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应用神经特殊染色技术及电生理学方法 ,探讨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后神经纤维的再生修复和神经传导功能的变化。方法 在大鼠坐骨神经卡压模型基础上 ,将 6 0只 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等分为四组。A组 :仅去除卡压 ;B组 :去除卡压后切开神经外膜 ;C组 :去除卡压后神经外膜下周围注射利美达松 (0 .5 m g/ kg) ;D组 :去除卡压后切开神经外膜 ,然后在神经周围注射利美达松 (0 .5 mg/ kg)。于去除卡压后 1、2、3、4和 5周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 (MNCV)及潜伏期 (L an)检测 ,定期取材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神经卡压松解后 2周 ,各组 MNCV及 L an均有明显恢复 ,至第 5周 ,C、D组电生理变化明显优于 A、B组 ,其中 C组恢复最明显 (P<0 .0 5 ) ,而 A与 B组相比 ,无统计学差异 (P>0 .0 5 )。组织学观察到卡压松解后 3周 ,C、D组均可见大量再生神经纤维。结论 卡压去除后可明显改善神经传导功能 ,而松解后神经周围给予利美达松有助于损伤神经的结构再生和功能恢复。(本文来源于《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期刊2000年06期)

卢兴,张万年,杨继声,雷立权[8](1988)在《心肌梗塞后病理生理过程的性别差异及其机理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已经证明冠心病的发生有明显的性别差异,但对心肌梗塞(MI)后病理生理过程是否也有性别差异,尚不清楚。本工作对此问题从动物实验到临床观察进行了较系统的探讨。 (一) 动物实验用结扎大鼠冠状动脉的方法复制MI模型,在MI后不同时期(急性期、恢复期和全愈期)动态测定同龄两性大鼠梗塞(本文来源于《医学研究通讯》期刊1988年11期)

采后病理生理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背景:目前,肝移植术已经成为治疗终末期肝脏疾病最有效选择,但是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往往是导致移植肝丢失及需行二次肝移植6的主要原因之一[1]。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是活体肝移植后胆管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胆道最容易受到热缺血损伤的影响,,如何确定胆管耐受热缺血的安全时限是肝移植临床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肝内胆管在常温下能够耐受多长时间的热缺血目前暂无定论[2]。目的:建立SD大鼠胆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及病理生理变化分析出SD大鼠肝内胆管热缺血的安全时限,从而为临床上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案及活体肝移植阻断胆道血流的安全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联合阻断肝动脉、胆总管和门静脉15、30、45、60min组。假手术组仅离肝周韧带、肝动脉、门静脉及胆总管,分离后不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联合阻断15、30、45、60min组应用无损伤动脉夹联合夹闭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及其间疏松结缔组织,阻断15、30、45、60min后去除无损伤动脉夹,即恢复胆管和肝脏的血流。各组分别于复流前,复流12h,1、2、3和7d取SD大鼠下腔静脉血4ml,分离血清后进行肝功能测定(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丙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光学显微镜镜下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HIF-1α在胆管热缺血再灌注复流前、复流12h、1d、2d、3d、7d的表达情况;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胆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实验组于复流各时相点AST、ALT、ALP、GGT较相应时相点假手术组显着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胆道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缺血30min以内,肝组织的病理学改变较轻,仅表现为炎细胞浸润及细胞水肿,而热缺血30min以后,肝脏组织的病理学改变可见胆管上皮细胞坏死脱落明显,肝组织见片状、多灶性坏死灶,损伤不可逆;随着热缺血时间延长,相应时相点HIF-1α表达增强。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SD大鼠能够耐受30min以内的肝内胆管热缺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后病理生理论文参考文献

[1].范锦闳,邹兆鹏,赵博,李自成,陈静.miRNAs在脑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J].生命的化学.2019

[2].张虎.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病理生理变化及HIF-1α的表达[D].大连大学.2014

[3].王承,万曙,周永庆.microRNAs在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中的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12

[4].祝春华,张祥建.脑出血后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治疗对策[J].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2012

[5].姜福亭.犬腹部穿通伤合并海水浸泡后病理生理变化及防水叁角巾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D].第叁军医大学.2008

[6].梁毅.龙眼果实采后焦腐病理生理的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

[7].郭跃先,王秀丽,孟庆云,李德培,张经歧.周围神经卡压松解后病理生理变化的实验研究[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0

[8].卢兴,张万年,杨继声,雷立权.心肌梗塞后病理生理过程的性别差异及其机理的研究[J].医学研究通讯.1988

标签:;  ;  ;  

采后病理生理论文-范锦闳,邹兆鹏,赵博,李自成,陈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